海关总署: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据悉,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提升1.3个百分点。
12月进出口3.81万亿元,月度规模创历史新高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
2023年我国进出口的一个特点是: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一季度9.69万亿元,二、三、四季度规模均在10万亿元以上。其中,四季度3个月同比分别增长0.8%、1.3%、2.8%,增幅逐月扩大,12月进出口3.81万亿元,月度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3年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
据介绍,在60万家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61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6.68万亿元,分别占30.2%和16%。
海关总署:2023年全年对美进出口同比增11.2%
海关总署:长期向好趋势没变,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感到自豪
“看到这些数据,我真是满怀感慨。有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骄傲和自豪,有对中国外贸人的感动和敬意,更有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会上介绍了2023年进出口情况之后,满怀感慨地说。
王令浚表示,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增长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时更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源源不断增多。”
“相信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外贸外资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王令浚说。
海关总署:2024年外部需求持续低迷,但我国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会继续巩固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2023年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速明显减缓,如何评价去年我国出口的表现?对今年外贸出口的形势有何预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比较乏力,全球贸易的整体表现也比较低迷,外需的疲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的冲击。
“从数字上看,出口的增速相比前几年确实有所放缓,但更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再创造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彰显了强劲的韧性”,吕大良表示。
综合竞争力具体来看,呈现了以下4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全球的出口份额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依然稳固。根据WTO的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直接体现形象。2023年中国的份额保持稳定,蛋糕没有变小,整体竞争力依然稳固。
在中国品牌的影响方面,进一步扩大2023年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增长了9.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了1.7个百分点,从市场来看,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可以说是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四是区域的协调发展也在有序推进区域开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2023年东部地区占我国出口总值近八成,增速高于整体0.6个百分点,对稳定出口大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北地区的出口增长了6.5%,是增长最快的区域。东北全面振兴在外贸领域也是取得了新的成效。中西部地区在有序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促进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今年的出口形势,吕大良表示,总的来看,外部需求的持续低迷,仍然是制约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这些因素也对我国的出口会造成影响,出口还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但另一方面来看,在政策的支撑、产业的优势和各方的努力之下,我国出口的综合竞争优势还是会继续巩固。
海关总署:我国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2023年我国外贸好于预期,全年实现正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3年,我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外贸领域进出口整体保持增长,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持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王令浚表示,具体来看,外贸稳定增长的支撑因素包括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及每一个外贸经营主体的辛勤努力。
另外,王令浚表示,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国出口了23.51万亿元的制造业产品,我国整个出口23.77万亿元,制造业产品就达到23.51万亿元。“小到大家出门经常带在身边的充电宝,大到绿色出行所用的电动汽车,我们都能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据统计,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创历史新高。王令浚表示,应对国际需求变化,广大外贸经营主体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积极拓市场、抓订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海关总署: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今年外贸继续向好发展
2024年我国外贸走势如何预判?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今年外贸继续向好发展。
王令浚表示,当前,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还有像最近的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长期积累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有不惧风雨、敢闯敢拼、不断创新的广大外贸主体,外贸综合竞争优势依然突出,外贸新动能加快聚集,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他表示。
据介绍,近期海关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4的企业预计今年进出口持平或增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今年外贸继续向好发展。”王令浚说。
海关总署:民营企业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企业数量占比86.2%
“去年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也有许多亮眼的表现。”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
王令浚提到,民营企业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3年占我国外贸的总值的比重超达到了53.5%,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了86.2%,再创新高,外贸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
同时,我国出口的自主品牌产品中,66.4%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民营企业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在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品牌效应上不断取得实效,提升了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王令浚说。
此外,在我国消费品进出口之中,民营企业占68.1%,民营企业整体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在高新技术类消费品出口中的份额逐年提升,在肉类、食用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进口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民生的作用愈发突出。
海关总署:2023年汽车出口量跨越两个百万级台阶达522.1万辆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加,今年是否有望延续高增长的势头?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吕大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相应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展望未来,吕大良表示,我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具有很强综合竞争优势,也能够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满足全球消费者需要。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如何预计在红海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冲突对中国2024年贸易额的进一步影响?今天(1月12日),美英两国对也门境内的胡塞武装实施打击,这会如何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外贸?
海关总署:RCEP持续为成员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实惠
2024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正式生效两周年。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介绍,两年来,区域贸易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各成员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从数据看,2023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12.6万亿元,较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长5.3%。RCEP持续为成员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实惠。
海关总署:2023年来自东南亚的水果更丰富也更新鲜
“对榴莲感兴趣的朋友会发现,去年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水果更加丰富,也更加新鲜。”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这与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2021年12月全线开通运营)有关,它直通了水果冷链专列,这些水果的进口就更加顺畅便捷,比如从泰国到我国昆明一柜到底、全程冷链,由原来运输时长的5-7天缩短到三天。
同时,货物通关更加顺畅。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1.7万亿,发送货物19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18%。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86万标箱,增长14%,海关监管验放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421.8万吨,增长94.9%。
“通过贸易合作,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王令浚表示,我国积极助力共建国家的制造业和基建领域发展。2023年以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对共建国家出口861亿元,增长近三成。
海关总署: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2023年,我国与东盟外贸进出口情况如何?预计后续走势如何?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2023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具体来看,一是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以来,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年均增速是8.8%,高出同期我国整体的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23年的双边贸易继续增长规模达到了6.41万亿元,东盟连续四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我国也连续多年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三是陆路边境的通道客货两旺。我国与东盟的山水相连,新冠疫情防控转段以后,陆路边境口岸的客流,物流有序恢复,边境贸易大幅增长。广西的东兴以及云南的河口口岸,日均的净租金人员数量均超过1万人次,恢复往日的热闹景象。中老铁路2023年4月开通,截止年底,海关累计监管新中老铁路进出进的人员是11.42万人次,方便了沿线人员的往来。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加快推进,双方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双边贸易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落实好各项的通关便利化措施,稳步地推进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设,大力地支持中老铁路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助力,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取得更大的发展。
2024年进口形势如何?海关总署回应
2023年我国进口同比下降0.3%,2024年进口形势如何?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2023年进口值的下降是受商品价格水平下行影响,我国的进口数量还是增加的,也反映了我国生产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旺盛,进口对国内的生产和生活其实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更多的国外企业共享了中国的市场机遇。
关于今年的进口走势,吕大良介绍,今年我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这些为进一步扩大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巨大市场优势将继续为进口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