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率先披露新冠疫苗临床初步结果:效果令人振奋,最快年末投入使用
北大领衔团队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治疗新冠强效药有望诞生
由北京大学领衔的科研团队17日在美国《细胞》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他们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动物实验证明,这些抗体有望用于新冠治疗药物研发和短期预防。
《自然》:终于搞清了新冠病毒会怎么搞乱细胞通路,而它的弱点也暴露了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提取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的蛋白质组,并做了分析。该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谓是把细胞通路“搞得一团糟”,影响了包括蛋白翻译、RNA剪接、碳代谢以及核酸代谢等多个方面。但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从中找到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吸烟患者体内,新冠病毒受体表达水平更高
此前的研究已经揭示,新冠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入侵人体细胞。而一些临床研究也发现,在COVID-19患者中,吸烟人群的症状普遍更严重。现在,一项发表于DevelopmentalCell的研究将这两个现象联系在一起。谷歌与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根据单细胞测序结果发现,ACE2受体在肺部的多种分泌细胞中表达,而长期吸烟会造成这类细胞增多,ACE2受体表达随之上升;戒烟则能逆转这一效应。此外,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ACE2受体表达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改善新冠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控制血糖是关键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团队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证明,Ⅱ型糖尿病(T2D)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预后不良的风险更高。研究也发现一项令人鼓舞的现象:如果新冠肺炎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血糖控制良好,其预后明显好于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
英国人想用狗来“闻”出新冠病毒
据外媒报道,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与杜伦大学和慈善机构“医学探测犬”(MedicalDetectionDogs)合作,进行第一阶段的试验。研究的初始阶段将从伦敦医院的新冠病毒患者身上收集气味样本。6只专业犬将接受训练,以从样本中识别病毒。该慈善机构和大学向政府提交了临床试验的提案,本周早些时候被接受,并获得了50万英镑的资助。
《柳叶刀》: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痊愈数年后还可能遭受精神疾病困扰
近日,《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了一项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在SARS、MERS和COVID-19疾病的急性期住院患者中,谵妄(一种精神状态,特征是意识改变、行为紊乱,有时出现幻觉)可能很常见。从长期来看,这项分析表明,SARS和MERS幸存者在出院后的数月和数年内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焦虑、疲劳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
《科学》:只有大部分人获得新冠免疫力时,气候才成为缓解因素
地球生命首次挑战100%氢气的大气
如何更快地把饮料从瓶子里倒出来?空瓶动力学了解一下
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探究了如何让瓶子更快地倒空,这对饮料业以外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在近期的AIP旗下期刊《流体物理学》中,LokeshRohilla和ArupKumarDas通过高速摄影分析商业饮料瓶中的气泡动力学,探索了空瓶动力学。图像分析使他们能够将各种参数概念化,如液膜厚度,气泡长宽比,上升速度和瓶子排空模式。
长跑激活抑癌基因!就算没瘦下来,运动也能降低肝癌发病风险
最近,一项发表在《肝脏病学杂志》的研究,为运动降低肝癌风险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显示,长跑等运动可以激活小鼠肝细胞内的p53等抑癌基因,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缓解肝损伤,即使小鼠的体重没有下降,肝癌发病风险也会大幅下降。
《自然·医学》:67%预防有效,保护持续近一年!新型抗艾滋疫苗取得重要进展
在《自然》子刊NatureMedicine的最新一期,有关HIV疫苗的一项最新研究引人注目。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埃默里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检验了一种新型HIV疫苗的保护效果。在猕猴身上开展的实验显示,这种新疫苗产生了强有力的免疫应答,能更好地预防感染,并带来持久的保护效果。
不易长胖的天赋真的存在:怀孕时的运动,让后代更容易保持身材
尽管未来确实有望通过外在手段调节体内的棕色脂肪含量来帮助减肥,但是有些人或许天生就可能比你有着更多的BAT。这种天然的优势或许能独立于基因而获得,只要他们的母亲在孕期有着更多的运动就能实现这一目标。《科学-进展》的最新研究就给出了支持这种想法的证据,与怀孕后就一动不动的小鼠相比,那些强迫在孕期执行更多运动的小鼠,它们的后代会含有更多的棕色脂肪,并且更不容易遭受肥胖困扰。
Cell:为了研究胚胎发育,科学家构建了一个“虚拟胚胎”
近日,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帕多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海鞘(Phallusiamammillata)的“数字化虚拟胚胎”,结合单细胞转录组学和光片成像技术,首次完整绘制了胚胎发育中单细胞基因表达4D图谱。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
为了传染更多人,你不知道这种细菌多主动!《细胞》研究刷新认知
突变一个基因,植物即可将胁迫的“记忆”传递给后代
近日,《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allyA.Mackenzie课题组题为“SegregationofanMSH1RNAitransgeneproducesheritablenon-geneticmemoryinassociationwithmethylome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操纵MSH1基因的表达,可以在后代中继承上代植物形式的“压力记忆”,从而使子代具有更强壮和更有生产力的生长潜力。
一喝酒就脸红的人,更容易患胃癌
近日,东京大学等多家日本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更好地预防胃癌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人员对531名胃癌患者的基因组数据和生活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其中300名亚洲人和200多名非亚洲人的数据,总结出亚洲人容易得胃癌的三大因素:抽烟,喝酒,东亚人特有的一种基因突变。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旗下的子刊ScienceAdvances。
《自然》意外发现:全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药物,有利于肠道“好”细菌
一顿高脂饮食就会让人变“傻”?科学家们做了个随机试验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哪怕只吃一顿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大打折扣。分析测试结果,研究人员观察到,相较于吃健康脂肪饮食,在吃下含高饱和脂肪的食物后,受试者的注意力测试表现明显更差。具体来看,当摄入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饮食后,所有女性在注意力测试中的能力平均下降11%。
大脑中关闭疼痛的神经元
VR技术揭示苍蝇如何飞行和觅食
火星上的泥浆火山
火星表面分布着大量火山样地貌,其中包含一些类似熔岩的流体痕迹。科学家认为,这些流体来自于泥浆火山作用:火星上的古洪水过后,含水量高的沉积物被快速掩埋,随后沉积物与水混合成的泥浆如火山一般爆发。不过,泥浆在火星上会如何流动尚不明确。一篇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论文探究了火星表面条件下,泥浆的扩散方式。研究发现,火星环境中泥浆的流动接近地球上的熔岩:外部因低温迅速结成壳,但内部仍能保持液态缓慢流动。这项研究也表明,在火星等寒冷天体上的流体,可能是泥浆火山作用的产物,而非岩浆活动的证据。
地球表面从充满岩浆转变为适合居住的过程
在地球内部约2880千米深的地幔-地核边界处,有一层岩浆区域,这里被认为是45亿年前覆盖地球表面的岩浆海的遗留物。然而由于这里压力和温度极高,关于此处岩浆性质的研究一直难以进行。在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对硅酸盐样品释放了冲击波,从而模拟了地球地幔深处极高温高压的环境。通过衍射光谱,他们追踪了硅酸盐中的原子是如何随着压力和温度增加而重新排列的。研究者希望未来能更精确地测量熔融硅酸盐中的原子排列,以了解地球乃至其他更大的行星形成的过程。
南方古猿类似现代人的指关节结构
最近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比对了南非、非洲东部和欧洲多种原始人类指关节和拇指关节的骨骼结构。研究发现,一种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sediba)与同属的其他种不同,其掌指关节具有内部小梁结构,便于抓取树枝,但其独特的拇指关节结构类似于现代人。这种半现代的结构说明这种南方古猿不仅善于攀爬,还可能使用和制造石器,暗示了其后期生活向直立行走的逐渐转变,并为研究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证据。
长效注射药物可有效预防HIV感染
据《科学》报道,在一项大规模研究中,每两个月注射一次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使人免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日常药物相比,这提供了一个潜在且更容易的选择,而前者对许多人来说都很难实现。
新挑战:Cas9可能增加促癌风险
三篇论文被撤稿,作者却“查无此人”
PlanS要求出版商2022年7月起披露论文发表费用明细
Aviv离开Broad之后,张锋是否有机会成为Broad主任?
有坊间传言,AvivRegev将是EricLander退休后的下一任Broad研究所所长(她2003年在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博士毕业之后就建立实验开始独立研究,是Broad招聘的第一个PI,2014年入选HHMI)。但5月11日,AvivRegev将加入Genentech,成为gRED的新任负责人,并将于2020年8月1日成为扩大后的罗氏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那么,下一任主任会是张锋吗?
59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接受评估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发布《教育部科技司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工作的通知》,明确本年度将对机械与运载领域的59所工程中心开展评估。本年度参评的工程研究中心共涉及46所高校。其中,北京科技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分别涉及3所工程中心,为所有高校中涉及工程中心最多的高校。此外,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各有两所工程研究中心参评。
傅伯杰获2020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荣誉会士
5月18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IBG)公布了2020年度奖章与荣誉会士授予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傅伯杰被授予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荣誉会士(HonoraryFellow)。
2020年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岁,17%因慢病过早死亡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了《2020年世界卫生统计》,概述了全球预期寿命和死亡原因的趋势,以及实现健康目标方面的进展,尤其是慢病和传染病控制等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实现情况。在中国,2016年整体预期寿命为76.4岁(男性75岁,女性77.9岁),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男性68岁,女性69.3岁),因四大慢病而过早死亡的比例为17%。
来自飞机机翼的灵感,能让自家屋顶变成风电场
去,人们一直在努力缩小风力涡轮机的尺寸,使之适合家庭使用,但由于技术问题太多,这种目标一直没有实现。直到最近,一种新型设计可以绕开尺寸设计问题,它抛弃了传统的涡轮结构,而利用了和飞机机翼创造升力一样的原理。这个新设备被研究人员称为AeroMINE,其机翼的矩形面能利用风能,这比传统的涡轮机叶片利用风能的面积更大。
人工智能可用于皮肤病
美国谷歌健康YunLiu等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深度学习系统,可用于皮肤疾病的诊断。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度学习系统(DLS),可使用服务于17个站点的远程皮肤病学实践中的16,114例去识别病例(照片和临床数据)来提供皮肤状况的鉴别诊断。DLS区分了26种常见的皮肤状况,占初级医疗中80%的病例,同时还提供了涵盖419种皮肤状况的二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