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网上淘进口食品已成一种时尚,但不少“网淘族”也发现,同一款进口食品,从网上买来的产品的味道口感似乎与在实体高端超市中所买到的有些不同,更有些标榜“进口”的食品,只有一身的洋文一堆洋标签,实际产地究竟在哪儿令人生疑。
在北京市食药监局食品市场监管处处长李江看来,网络销售的进口食品存在商家擅自加贴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自行分装、进货时未索证索票等诸多安全隐患,其中最严重的是因进口食品进货渠道不明,商品未经检验检疫销售,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自己购买的进口食品的真伪。
概括起来,目前网售进口食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手续不全。部分进口食品经营者无法提供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文件、通关证明文件等材料。二是标识不清。有的进口食品不具备中文标签标识或者中文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三是假冒伪劣。山寨产品冒充进口洋品牌,部分产品甚至为不具备资质的黑作坊粗劣加工,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随机抽访10家网店无一提供“许可证”
每年六七月份,是榴莲飘香的季节,不少“榴莲控”也在四处寻觅最好吃的榴莲。记者调查发现,在淘宝网、顺丰优选、京东等购物网站,榴莲也是十分畅销的进口水果之一。不过,一这些网店虽然打着“泰国进口”、“产地直供”等字样,但实际上连一张进口水果最基本的“准入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都无法提供。
市民严女士曾经在淘宝网月销量1600多件的一家网店购买过榴莲,“号称泰国产地直供,当时120元买了个6斤重的,我家楼下的水果超市里才13块钱一斤,收到货后水果上只贴了一张看不懂的泰文标签,放了3天愣楞没熟,最后用菜刀砍开的,吃起来跟嚼蜡似的没味儿,根本就不是正宗的泰国榴莲。”严女士很失望,给了差评,坏了心情,决心以后再也不在网上买新鲜榴莲了。同时这也让严女士开始怀疑,这些写着“产地直供”的水果真的就是直接从产地进口来的吗?
记者随机在网上挑选了10家出售新鲜进口榴莲的网店,有的卖家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榴莲产品信息,产地、厂家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写了个“泰”字,这样的店铺月销售量还达到了60余个;有的店铺虽然写着产品来自正规渠道、安全证书完备,可旁边配的图片上的证书连字都看不清楚。面对记者提出是否能提供榴莲的入境检疫许可证时,所有客服人员表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
有水果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有的商家会将国产水果穿上“洋马甲”,为的是卖高价牟暴利。
家庭烘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黄油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因为消耗量大商场超市里并不容易买到价廉物美的黄油,因此很多烘焙爱好者选择在网上购买。
烘焙爱好者周女士告诉记者,因为黄油消耗量较大,一般都会在网上采购分装黄油。,“可能因为没有包装盒,所以价格低一些。”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进口黄油”,搜索出了100多页,其中安佳无盐黄油分装500克,月销量最多的1.4万多件。
记者在一家发货地为北京的烘焙网店看到,安佳牌无盐黄油每500克价格为25元,页面介绍该黄油来自新西兰天然牧场,原装进口。当记者询问客服黄油既然是原装进口,经销商是哪家公司时,客服户只是一个劲儿表示:“亲放心,我们这都是安佳公司正规产品,从新西兰进口的,每个月卖上万件,保证没问题的。”但始终也没出示任何证书或证明。
“安利”产品近半数是假冒
因为价格便宜,网上销售的维生素E软胶囊、蜂胶胶囊、葡萄籽精华、蛋白粉等一些进口保健食品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记者在淘宝搜索“美国进口安利”,出来2000多件宝贝,但记者发现,同样包装规格的安利纽崔莱蛋白粉,都标注“正品美国产”、“,美国直邮”,价格却从100多元到200多元不等,而且都有。但是包装上都看不到中文标签。
记者搜索发现,就在6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刚刚曝光了网店店主因售卖未经检验检疫且无中文标签的保健食品、化妆品,被处罚金346.9万元。据悉,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近日查获大量无中文标签的海外版安利产品。
面对市场上数目繁多的进口食品,监管部门给出了辨别进口食品真假的两点建议:
第一,查看进口食品上是否有中文标签。正常途径进口食品都应当有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中文标签。中文标签上应列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原产国或地区、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方法、进口商或经销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二,查看检验检疫证明。进口食品经检验检疫后,检验检疫机构会出具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可向经销商索要其复印件,以核对购买的进口食品信息。
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经营新增了制度性规定,填补了此前网络交易监管制度的空白,将保证消费者在互联网食品交易中所产生的交易纠纷能够迅速得以解决。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第三方交易平台如果无法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则由其承担连带责任,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