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从这个定义来看,动物检疫包括五层含义:
1.1动物检疫的目的。目的就是预防控制疫病,防止疫病扩散蔓延,最终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
1.2动物检疫的法定性。法定機构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法定人员为官方兽医。
1.3动物检疫的范围是动物和动物产品。这里的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家畜包括猪、牛、羊、马、驴、骡、骆驼、鹿、兔、猫、犬、蜜蜂等;家禽包括鸡、鸭、鹅、鸽子、鸵鸟等;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特种经济动物、观赏动物、演艺动物、水生动物以及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动物产品是指供人食用、繁殖用、饲料用的动物源性产品,主要包括精液、胚胎、种蛋、卵和未经加工的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头、蹄、骨、内脏、血液、脂肪等以及可能传染疾病的蛋和奶。
1.4法定的检疫方法:以感官检查为主,实验室检测为辅(法律明确规定的除外)。
1.5动物检疫的法定项目:主要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法定明确了的检疫项目主要有:
猪6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牛5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炭疽、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
羊5种:口蹄疫、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和炭疽;
鹿、骆驼3种: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
鸡、鸭、鹅、鸽子等11种: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喉气管炎、支气管炎、法氏囊、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马立克病;
马、驴、骡等4种:马传贫、马鼻疽、马鼻腔肺炎;
蜜蜂5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蜂螨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7种:狂犬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利什曼病;
猫2种:猫犬病和猫瘟;
兔4种: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2动物检疫工作流程
2.1动物检疫申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42条规定:动物检疫实施申报制度。即本辖区内的动物、动物产品在屠宰、出售或运输之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申报检疫。
2.4动物检疫工作流程:
第五步:临床健康检查。临床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操作规程进行。采用的方法是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结合动物的三态(静态、动态、饮食状态)和体温(正常体温:猪羊38-40,牛37.5-39.5,鸡40.5-42,猫狗兔37.5-39.5)、脉搏等生理指标,严格按照《现场检疫记录表》中项目逐项检查。另外生猪,还要进行“瘦肉精”检测,出具瘦肉精检测报告单。
第六步:结果判定。经上述疫情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合格的,电子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按规定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有无害化处理条件的直接销毁。另外,在动物装载之前,我们要实施或监督货主对车辆的车舱、车身和车轮胎进行全面消毒。
第七步:做好检疫记录登记、整理归档,档案资料至少保存一年以上,以便后查。
总之,检疫工作关乎畜牧业发展和人畜健康既是一项工作,又是一份责任,我们要做到:“五到位”“六不放”。“五到位”:一是检疫项目要到位;二是检疫程序要到位;三是检疫标准把握要到位;四是检疫处理要到位;五是检疫记录要到位。“六不放”:一是患病动物不能放过;二是患病动物的同群动物不能放过;三是疫区内易感动物不能放过;四是未经强制免疫的不能放过;五是未佩戴法定标识的不能放过;六是没有进行瘦肉精检测的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