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国卫办疾控函〔2020〕80号2020年1月28日冠状病毒感染密切接触者防控消毒

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感染者(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了解疾病特征与暴露史,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指导公众和特定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严格特定场所的消毒,有效遏制社区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指导各地开展防控工作。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三、防控措施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疫情控制的总体指导工作,落实防控资金和物资。

各级疾控机构负责开展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进行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开展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专业技术培训;开展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指导做好公众和特定人群的个人防护,指导开展特定场所的消毒。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发现与报告、隔离、诊断、救治和临床管理,开展标本采集工作,并对本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

(二)病例与突发事件的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见附件1)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和感染者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

1.病例发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2.病例报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负责病例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附件1)要求,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情进展及时对病例分类、临床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订正。

3.突发事件的发现与报告。各县(区)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以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中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事件严重级别可先选择“未分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事件调查及后续进展,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事件定级后,可对事件级别进行相应调整。

(三)流行病学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见附件2)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个案调查后,应于2个小时内将个案调查表通过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系统进行上报,同时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报送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下呼吸道标本(如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眼结膜拭子、粪便标本、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4周的恢复期血清。

(五)病例救治及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病例需收治在指定医疗机构,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救治的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

(七)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积极开展舆情监测,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群防群控,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特别是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和特定人群个人防护的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见附件5)。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做好返校师生和返岗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健康管理。

(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密接管理、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

(九)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各省级疾控机构、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地市级疾控机构以及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实验室诊断方法建立和试剂、技术储备,随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开展各项实验室检测工作。

(十)及时做好特定场所的消毒。及时做好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病家、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以及医学观察场所等特定场所的消毒工作,必要时应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见附件6)。

(十一)加强重点场所、机构、人群的防控工作。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减少公众聚集性活动,因地制宜落实车站、机场、码头、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测体温等措施。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生活单位的防治工作,做好晨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较多城市的防治工作,做好春节期间和节后人口流动压力倍增的防控准备。加强农村外出返乡的农民工、学生、经商等人员的健康教育。

(十二)科学分类实施防控策略。对于不同疫情形势地区,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对于未发现病例社区,实施采取“外防输入”的策略;对于出现病例或传播链清楚的暴发疫情社区,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对于疫情传播的社区,采取“内遏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详见《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

附件:

(三)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指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提取、生化分析,以及临床样本的灭活等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

(四)灭活材料的操作:感染性材料或活病毒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分子克隆等不含致病性活病毒的其他操作,可以在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进行。

THE END
1.解读质检总局《出入境交通工具电讯卫生检疫管理办法》导读: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出入境交通工具电讯卫生检疫管理办法》(2016年第78号公告),规范出入境交通工具电讯卫生检疫管理,防止传染病疫情通过口岸传播和扩散,在维护国门安全的同时,便利口岸通关,服务经贸发展。该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电讯检疫是指符合条件的出入境交通工具通过无线通讯或其他便捷通讯方式,按要...https://www.lab168.com/news/show-45693.html
2.入/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单第十一条入境、出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携带人、托运人或者邮递人,必须向卫生检疫机关申报并接受卫生检疫,凭卫生检疫机关签发的特殊物品审批单办理通关手续。未经卫生检疫机关许可,不准入境、出境。 (二)《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海关总署令第243号) ...https://vh56.com/rcjtswpwsjyspd
1.业务咨询问题浏览据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1)因治疗疾病需要,个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本人身份证明,可以携带单张处方最大用量以内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携带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出入境的,由海关根据自用、合理的原则放行。(2)医务人员为了医疗需要携带少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出境的,...http://taiyuan.customs.gov.cn/eportal/ui?pageId=462214&msgDataId=271d301da94f4ac4a9f83a2639cb6201
2.出入境特殊物品通关指南海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和《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法对特殊物品实施监管。特殊物品的出入境可分为三步:检疫审批、检疫查验和后续监督管理。https://shenzhen.11467.com/info/25559863.htm
3.材料出入库操作规程(精选6篇)为规范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防止传染病通过特殊物品传入我国,有效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根据《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要求,对出入境特殊物品开展风险评估,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对《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分级监管表》(见《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中B级监管的、未能纳入监管分级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zc7ihh2.html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60号)已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为有效贯彻落实总局160号令,总局制定了《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有问题,请及时报总局卫生司。 https://www.66law.cn/tiaoli/39583.aspx
5.关于发布《高风险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准入管理办法》的公告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应对进境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海关对首次进境或者暂停后恢复进境的高风险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准入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220203
6.总局发布《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操作规程(试行)》导读:认监委发布《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评估操作规程(试行)》。 一、目的 为规范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防止传染病通过特殊物品传入我国,有效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根据《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要求,对出入境特殊物品开展风险评估,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https://m.instrument.com.cn/news/d-237309.html
7.中国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介绍国家法规政策法规2001年4月由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部门。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质检总局内设办公厅等15个机构,同时管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两个委员会...https://www.foodmate.net/law/chukou/1687.html
8.[标准规范]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精编).doc— 1 —国质检卫〔 2015〕269 号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 160 号)已于 201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为有效贯彻落实总局 160 号令,总局制定了《出入境特殊物品风险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现印发你们,请...https://www.mayiwenku.com/p-84420.html
9.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通关指南邮寄、携带的出入境特殊物品,未取得《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单》的,海关应当予以截留并出具截留凭证,截留期限不超过7天。 邮递人或者携带人在截留期限内取得《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单》后,海关按照《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进行查验,经检疫查验合格的予以放行。 https://www.deer-express.com/blog/233.html
10.疫情防控消毒方案(一)适用范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学校、商场等各类人群密集场所应做好预防性消毒,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二)消毒对象及方法的选择。 针对消毒对象和消毒现场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开展消毒工作,一般情况下消毒剂有效氯含量500mg/L即可。所用消毒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管理...https://www.oh100.com/a/202305/680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