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上海发展迅速,一场激战正在黄浦江两岸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支由上海海关实验室团队担任前哨的小分队,在布满“雷区”的巷陌中冲锋陷阵、顽强战斗。与疫情交锋的背后,是他们用海关人的精神铸就的一道钢铁长城。
图说:对样本进行核酸抽提。上海海关供图(下同)
群里响起集结号
3月27日晚,被称为魔都交通主动脉的延安高架路因鲜有车辆显得无比通畅,一辆标有“中国海关”字样的车辆正由西向东疾驰而行。这时,一个浑厚的声音从后排座位上发出:“找个地方停下来!”
说这话的是上海海关实验室负责人何宇平,他刚从上海海关参加完疫情防控会议回来。刚才的会议上,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一再叮嘱:“上海海关实验室是海关抗疫的主力军,必须冲在前、顶得住,把专业作用发挥好!”何宇平2020年4月10日从上海海关食品中心被紧急调往上海海关实验室,两年来打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战“疫”,但从来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严峻。
何宇平将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市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分区实行核酸筛查的通知》简要传达后,同志们纷纷上线响应。他直接点将:“桢干同志,实施封控后,上海海关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班人员必须保证5天内开展高强度工作,有什么需求?”
“我现在就赶过去!”不等田桢干说完,正在休班的技术保障科负责人陆晔立即报名。
“我也去!麻烦陆科长顺道捎我一下。”因小区封控自驾车无法开出来,办公室负责人韩晓辉不得不向同事求助。
此时,共产党员、军转干部张宏早就悄无声息地打好了背包,在得到浦东将要封控的消息后,已经上了路。
图说:派员支援浦东国际机场抗疫工作
两线展开大决战
何止5天,按照上海新一轮核酸筛查通告,在浦东封控期间,浦西重点区域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而且自4月1日起将全面封控,同时两块办公区都承担着上海关区关警员采样任务,浦东浦西同处第一线。
因为通告来得突然,已经预约好封控期间前来办理出入境体检和签证的人员必须向后延迟。于是,综合科科长周娴连夜起草了《关于对外调整业务的紧急通知》,并与预约对象逐个联系,告知他们如何才能顺利体检和签证,把损失降到最低。
周娴不仅是综合科科长,她还是实验室带班科长。晚上,她带一组人马在PCR仪器旁实施核酸检测,白天回到综合科处理业务,协调体检事宜、回复社会咨询、进行数据统计、规划预约平台建设升级等,忙得昏天黑地。好不容易回了趟家,2个孩子、6个老人都围着她转,一大堆家务事等着她料理。
与周娴经历相似的,还有陆晔、韩晓辉,她们也是身兼两职,疫情把她们逼成了“女汉子”。
在黄浦江另一边,核酸检测实验室由于检测量激增,封控期间在办公区过夜的人数多了近一倍。在缺少宿舍的情况下,何宇平带头在自己狭小的办公室支起了折叠床,张子龙、李深伟和王强几位博士则睡在了会议室的沙发上……
医学科班出身的纪委书记周启明则死死守住上海口岸防疫的第一要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里有一个用集装箱改建而成的方舱实验室,别看它体积小、外表不起眼,但每天都能完成700-800份样本的检测量。
赤情弥漫人世间
2020年初,武汉陷入危机后,上海口岸外防输入形势变得严峻,在收到浦东国际机场的求援后,实验室立即派出了第一批支援方队赶了过去,在此一战就是数月。尔后,一批又一批轮转,至今仍有人坚守机场。
两年多来,疫情反反复复,实验室团队始终战斗在一线,先后有30余人立功受奖,被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抗疫先进单位”,党委被表彰为“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
在激战和荣誉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周娴还清楚地记得,今年2月21日,她带的那个班组一天内共检了7000多份样本,超出了规定负荷量的1.5倍。由于胳膊连续十几小时架着,交班吃饭时,她和她的同事们手臂酸得拿不住筷子。
护士周智慧之前患过胃穿孔,加之长年没日没夜地在一线采样,人已瘦了好几圈,体重由原来的140斤降到了90斤。如今,她又主动申请在封控期间不休息,完成为上海海关各值勤点的上门采样任务。
传染病监测科科长华羚与丈夫王晓东同在机场抗疫,经常双双擦肩而过,隔着防护服互不相识;浦东业务科医生查期与丈夫续晋铭都在影像医学岗位,诊断发现了无数个疑似病例;医学检验科张晓航,三年中有两次生日是在实验室过的……
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党委书记彭敬信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燃起一沓冥币,向老家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这天,正是父亲离世“五七”祭日。父亲病后直至离去前,他都因战“疫”需要没有回去,无法为父亲送终已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新民晚报记者郭剑烽通讯员关声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