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外防输入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守护祖国南大门的深圳海关人成为口岸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中坚力量。广大关员用坚守和专业,坚决遏制疫情通过口岸传播扩散,在国门前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安排重点旅客后续处置
“一定要确保一个不漏!”
深圳湾口岸作为当前深圳关区唯一开放的陆路旅检口岸,随着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防输入”压力陡增。在面临职业暴露感染最危险的阵地,深圳湾海关一大批干部勇者无惧、挺身而出,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旅检一科的陈景坪,在旅检入境大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3月10日,在对一名14天内有法国旅行史的旅客进行排查时发现,其一周前曾出现过发热、咳痰症状,曾与一名有发热症状的法国籍人士有过密切接触,凭着敏锐洞察、科学研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第二天,该名旅客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是深圳湾海关首例查获后成功转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旅检二科副科长的卢滢,工作严谨细致,被称为支部战疫的“主心骨”。3月13日,在对一名申报14天内仅有比利时旅居史的旅客流调复核时,敏锐发现其填报的航班实际系由法兰克福起飞,她立即保持高度警惕,反复沟通确认,进行有效处置。最终,该名旅客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一次次的精准布控、一次次的准确拦截,是深圳湾海关人在抗疫战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写照。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不同于陆路口岸,空港对接的是全世界,“防输入”的压力同样巨大。深圳宝安机场海关的关员们,尽锐出战、严防死守,成功拦截多名确诊病例。
3月15日,机场海关旅检三科廖家文带领干部实施航班登临检疫,发现一名荷兰籍旅客虽然体温正常,但其14天内有疫情重点国家旅居史,当即安排干部对该旅客进行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并移交至地方医疗机构处置。该名旅客最终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这是深圳宝安机场海关首例通过自主排查的外籍旅客输入性病例,也是廖家文所在科室检出的第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机组人员一视同仁!”3月31日,西九龙站海关的支援干部韦志明对外籍机组人员进行流调排查。虽然机组人员通过红外通道时无异常,水银体温复测也正常,但韦志明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在仔细询问后发现其中一名机组人员旅行史较为复杂,在汇报值班科领导赵阳后,果断将其带至负压仓,用英文协助医护人员完成采样。最终其中1名机组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这是深圳关区首次检出外籍入境机组人员阳性案例。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我愿冲锋在前,守卫国门,不负党和人民的信赖与重托!”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航班登临检疫
“不到24h,医学排查室从无到有”
一天之内建成“阵地工事”,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王光辉把它变成了可能。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他用忠诚专业,诠释了党员在危急时刻的责任和担当。
核酸检测
“既要稳、又要柔,更要准”
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是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关键一环。“被采样人员的一声咳嗽、一个喷嚏,都会给我们采集人员增加感染的危险。采样过程中稍有不慎,拭子头上粘取的样本数量不够,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甚至造成漏诊。”保健中心口岸工作部主治医生孙英丽说道。
为取到高质量的检材,在每一次采样前,孙英丽和同事们都会仔细跟被采样人员说明采样的流程及样品采集必要性,教他们正确的配合方法;进行采样操作时,她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用尽量轻柔的手法、减轻被采样人的不适感。这是个直面病毒的阵地,但孙英丽无惧无畏、坚守在此。
完成取样后,样品会及时送到保健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何建安博士已经提前在这里等候。“防输入”战役打响以来,实验室需要检验的样品越来越多,何博士和技术团队一起,24小时随时待命、对样品随到随检,完成一次次的口岸突发检测任务,为守住国门防线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医学排查室施工现场
“守护深港运输生命线”
皇岗口岸是亚洲最大、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皇岗海关余晨亮就驻守在口岸货运通道的前置卫生检疫区。3月26日,一名入境司机的体温检测超过37.3度,他通过追踪手机归属地,敏锐察觉到该名司机存在瞒报行为,反复询问后司机终于承认。余晨亮立即报告情况、联系采样和转诊、终末消杀,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虽然最终该司机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海关人坚决不放松警惕,从严从细筑牢防线的初心如磐。
“如何既确保准确监测又能快速通关”“司机带着口罩如何进行人脸识别”“如何避免下雨天等外部环境对测温造成影响”,这些都是摆在科技处张显禄面前的难题。他牵头进行驾驶员智慧验放设备的研发。经反复调研摸索,使用前沿技术,利用人眼定位,实现了戴口罩情况下人脸抓拍和追踪,通过加装温湿度传感器等,确保测温不受下雨等环境干扰。3月12日,驾驶员智慧验放设备正式上线,大大提高了通关效能,也避免了人员接触,为战“疫”输入了科技“硬核”。
维持通关秩序
“入境船舶检疫同样重要”
对入境船舶进行登临检疫,是构筑严密“防输入”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船舶靠港后,海关检疫人员需要登上高高的舷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大型船舶,经常是6、7层楼高;上船后,与外籍船方沟通、宣讲政策、高效严密开展防疫工作,又需要十分专业。
大鹏海关叶国棠有32年卫生检疫工作经验,是大家公认的“智多星”。一次登临检疫时,他排查到一名体温检测正常、但曾服用退烧药的船员,通过严谨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最终排除染疫嫌疑。蛇口海关陈忠国主动请战,每天穿梭于西部港区7个码头间,登船、查船、下船,体温测量、流行病学调查、异常处置,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莲塘海关(筹)的王晖支援大鹏海关,“报到立即上岗”,在船上度过了在深圳海关的第一个通宵班,防护服密不透风,几个小时下来,汗水从里到外浸透了。
海关检疫人员攀登上巨轮
这就是国门一线的战疫人的缩影,面对“外防输入”的主战场,深圳海关人无畏“逆行”,在国门抗“疫”一线,全力以赴、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国门卫士的职责与使命。(郑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