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拖了6年的项目终于看到曙光了,没想到现在又看不到希望了。”湖北金联民生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来新愁眉不展。
小区已经全部竣工。人民网周雯摄
近日,记者来到了碧桂园·优璞城小区看到,修葺一新的小区显得有些冷清,几栋高楼大部分都空置着,只零星有人居住。
离小区几公里处的项目部则更为冷清:进入项目部需要穿过一个荒废的停车场,项目部门口荒草丛生,当初配套建设的售楼部大门紧锁,空无一人。
缘起
“文件出台后,汉阳区政府号召符合政策的企业积极申报变更,我们应政府号召,将二期用地由‘商业兼容仓储用地’申请调整为‘商住用地’性质,所建住宅用作汉阳区政府定向回购安置房源。”湖北金联民生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2017年11月,汉阳区城市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汉阳区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后改名为“汉阳区城区改造更新局”)与该企业签订了意向框架协议,约定所建住宅房屋全部用于还建安置。本应在项目取得五证后,三方再行签订正式合同,但因为市场行情等发生变化,至今三方都未签订后续详实的合同。
不仅是该项目,2018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包括上述项目在内的7个项目规划用地性质调整进行了批复,并要求各项目权属单位要依法依规补缴土地出让金。
但是,一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2019年在五证齐全后,拆迁户普遍愿意选择货币补偿,加之区政府前期已储备大量回购房源,国家棚改融资政策又收窄,导致区内回购该项目房源的资金与需求都极其有限。”湖北金联民生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据介绍,前期该项目在无法获取融资的情况下,自筹资金2.1亿用于补缴土地出让金,加上前期土地获取及建安成本(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设备安装成本的简称),目前实际投入已逾18亿,总投资额将达20亿。
希望
2021年12月21日,该项目全部住宅房屋竣工备案,但房源回购仅400余套,还剩余830套房源。
汉阳区城区改造更新局介绍,汉阳区人民政府2022年8月曾向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函请示,希望提请研究解决有关企业反映商改还房源面向市场销售的问题:“因旧城改建房屋征收项目融资政策收紧,区政府融资十分困难,加之区政府债务和隐形债等因素,暂时难以筹措预定房源资金。”“建议准予其面向市场销售。”
分歧
在湖北金联民生控股有限公司提供的该项目土地证上可以看到,“根据武土资格函【2018】261号文,本宗土地用途调整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住宅用地。”
既然企业缴纳了土地出让金,且土地证上清晰写明了为“住宅用地”,为何“商改还”房源不是商品房?
针对该问题,记者分别联系了武汉市房管局和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房管局回复称,采访内容主要涉及规划条件、房屋性质的变更和征收安置,不属于其工作职责范围。“涉及土地性质方面的问题,建议咨询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随后,记者又向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相同的问题发去了采访函,该单位表示,“这个采访接受不了,不在我们职责范围内。”
为此,记者咨询了湖北松之盛律师事务所政府法律事务团队。该团队负责人表示,汉阳区城市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汉阳区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和企业签订了《商办改住宅商品房收储协议书》,在该协议合法有效的前提下,各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协议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事项,各方当事人可以协商后达成新的协议,也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确定各方应当履行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该律师团队负责人建议,企业将其所遇到的困难向汉阳区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反映,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联席会议、协调组的方式,尽职履责,尽快解决房屋出售的障碍,将企业的损失降低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