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教室里找不到,但是没出幼儿园,怎么办?
2.在美术室里,孩子涂着指甲盖问你好不好看,你怎么办?
首先定位,幼儿涂指甲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那么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可以这样说:“老师觉得你指甲上的花纹是很漂亮的,但是指甲太小了,花纹涂在上面都看不清楚,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涂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纸上,就会更漂亮了!我们都觉得指甲干干净净是最好看的,花纹我们可以涂在画纸上,赶快把你小手上的花纹洗掉,让老师看看你漂亮干净的指甲。然后我们可以把原来画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画纸上给大家看!
3.小孩孤僻不爱说话,一个老师说不用管他不会闹事就行,你赞同吗?
4.有些小朋友一生气就喜欢撕书扔书,然后李老师和他们讲了一个小人撕书的故事,从那之后小朋友们就很少有撕书了,你认为这位老师这样做,对吗?
赞成。寓教于乐,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只是说教来帮助幼儿改变坏习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道德发展水平低,说教的效果很差。但是如果利用讲故事或者玩游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幼儿更易理解并接受,尤其利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教育幼儿,更能让幼儿移情并接受教育。
5.很多人都说幼儿园老师谁都可以做,只要看好小朋友们,不让他们受伤就可以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错误,没有清楚认识到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照顾幼儿的身体,保证安全和健康,做好保育工作。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故事,舞蹈,绘画等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你很棒,你很好,对吗?你的看法?
这是教师在运用言语赞赏来鼓励幼儿,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活动的积极进行,这种言语奖励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奖励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凡事有度,教师如果频繁采用鼓励语言过度,幼儿就会麻木并习惯化,这样鼓励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要擅用言语鼓励和物质奖励,在幼儿取得进步或客服困难时适时使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7.有同学听力有问题,影响班级上课,老师要求把他换到特殊教育,你怎么看
幼儿本来的天性就是调皮好动,要是想让孩子活动的时候安心停课不吵不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我们自己的活动课程上下
功夫,感兴趣的话题,玩具,活动,游戏,音乐,都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上课是要传授知识给幼儿,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主动参与,幼儿参与度高,自身享受并喜欢活动课程,自然会跟着老师的活动走,就不会乱跑了。所以,与其一味要求幼儿听话,不如改进自身,让幼儿爱上活动课程,兴趣和快乐永远是最好的助推器。
9.班里有个叫田田的孩子,她总是在你教学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你去找她了解后发现,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她说老师我有名字,不叫小朋友,你怎么办?
10.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不爱遵守游戏规则,变现的很消极。
首先,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对于游戏规则,可以在游戏开始前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商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分情况有针对性解决。如果是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秩序”没有明确的概念,那么我会耐心讲解,并请已经知晓
最后,给与幼儿鼓励和表扬。我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评价鼓励幼儿参与,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11.快午休了,贝贝吃饭吃不完,老师就在背后议论他,催促他,你怎么看?
错误,老师应该向前引导幼儿,巧妙运用教育方法,比如:“要午睡了,我们变成大狮子,啊呜一口吃下饭,你睡最棒的!”也可以奖励法,“我们不拖拉,一口一口吃饭,一起去午睡,老师给你讲个好听的故事。”而不是盲目催促,这样会让幼儿有心理压力,带着不好的情绪吃饭时不利于幼儿消化的。作为幼儿老师,要耐心细心温情。
12.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上,一小女孩拿出手绢自个儿玩,老师看见了说,现在不是玩手绢的时候,等下课了大家组织玩手绢的活动,对老师做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