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二:猫淘联盟逐渐不再视对方为对手,对于某一具体影院、具体场次,两家票价水平、补贴水平已经足够接近并将继续持续,为将来继续养成用户习惯后持续降补贴、提升利润率提供了可能。
为了深入理解目前猫眼vs淘票票vs院线自营的竞争格局,我对随机挑选的约10个城市(覆盖从一线到五线城市)的近百家电影院进行了票价尽调,得到如下结果:
1、关于猫眼vs淘票票的票价,只有一个城市(乌兰察布)的一家电影院出现了猫眼和淘票票票价明显不一致(本案例差价5元,其他出现有类似0.2元的差价我进行了忽略,仍然判断为票价同盟),且为小型独立影院。
乌兰察布某影院,上图淘票票票价,下图猫眼票价:
有意思的是,我进一步研究本市影院分布,发现(1)全市影院呈现影院数少、市场深度不高、连锁化不高、独立影院较多的特点;(2)市中心的集宁区相对来说影院竞争激烈、连锁影院多,猫眼和淘票票均维持了33元基准定价的均衡,但在一些偏远县区(兴和县、右后旗),猫眼签下当地唯一影院但淘票票渗透率低,猫眼就基本维持了38元的偏高定价基准;(3)在双方均有存在感的丰镇县级市,猫眼仍然能以38对33形成对淘票票的价格歧视,(2)中的事实可能是其主要底气。
同一城市,仅和猫眼有合作的独立影院:
2、最大院线vs猫淘联盟:万达,自营小程序购票票价基本上比猫眼和淘票票便宜2元,这个2元可以理解为两家收取的手续费水平,这点上不同城市的猫眼和淘票票保持了一致。
3、另一大院线vs猫淘联盟:大地,自营小程序购票票价基本上比猫眼和淘票票仅便宜1元,但猫眼和淘票票仍然保持了一致。
4、中型院线1vs猫淘联盟:CGV,自营小程序购票票价比猫眼和淘票票便宜幅度高达5元,但猫眼和淘票票仍然保持了一致。
5、中型院线2vs猫淘联盟:嘉华,自营小程序购票票价场次不同比猫眼和淘票票便宜1~3元不等,但猫眼和淘票票仍然保持了一致。
6、中型院线3vs猫淘联盟:百老汇,和嘉华类似,存在更严重的场次区别定价,差价3~9元幅度较大,但猫眼和淘票票仍然基本保持了一致,仅有0.2元的微弱差异。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了一场倒挂(万国城百老汇,21:50场次),猫眼和淘票票的售价均低于了影院自己小程序售价,而在倒挂时,猫眼和淘票票仍然保持了一致!
上图猫淘联盟票价,下图自营app:
虽然经过一些尝试,我还是难以理解和分拆猫眼到底如何通过上述手段每年花掉10亿以上的用户补贴(我咋就没享受到呢?)。2019年上述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后,猫淘两家均显著降低了补贴水平,虽然难以进一步量化分析,但基于众多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大数据区别定价的可能性,我猜测上述降补贴行为并未走到终点。
三、盈利能力,票务vs内容
猫眼附注中关于成本性质的分拆:
四、对未来的估计
1、首先票务领域假设维持“一张票3元钱”的手续费水平,仅假设总体年化7-8%的增速,五年后(2025年)达到约34亿收入。但是,目前的业务模式每3元钱收入对应了1元的成本和1.7元的补贴(其中猫眼自补一半),最后猫眼仅赚取1元出头的毛利,我假设5年后这个毛利水平会从35%逐渐提升至45%,每张票的盈利能力从1元再提升0.3元左右,毕竟现在的人都很头疼手机里太多的app、太多的账号,一张票平均多花3毛钱并不会让大部分人转向另一个app。
3、其他销售费用增长到3亿以内,管理费等其他费用控制在8亿以内。
4、上述假设下,公司税前利润大体在12亿左右,税后净利9亿左右,较2019年翻倍。
5、公司过去几年的利润有年化12%以上的稳定增长,有持续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开始稳定分红。假设市场届时基于上述情况,给予25~30倍PE的估值,或225亿~270亿。
毕竟,电影行业的边际毛利率(额外多卖一张票的毛利率)比社消一篮子商品更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