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它的底层逻辑其实叫做“金字塔原理”,或者称为“结构化思维”。这是一个管理学领域的专业名词,最早是麦肯锡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芭芭拉·明托提出的,她把方法论归纳在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面。
这本书的核心要点由以下几点构成:
最底层的逻辑:MECE分析法这个逻辑的全名是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MECE有两条基本原则:1.完整性,说的是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某项,要保证完整性;2.独立性,强调了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石头、剪刀、布”,三者构成了猜拳时的所有选择,两两之间则是完全独立的。
利用金字塔中的子结构来梳理思想的过程:1.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一维的)2.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使用演绎或归纳的思想)3.序言的叙述方式
例子:确定实际成本S:假设你的企业现在已经通过标杆比对,称为最优秀的企业,这样其他企业就要与你的企业进行对比C:对比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前提是提供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实际回报超过产生/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Q:如何确定你的企业是最优秀的,获得的回报大于成本呢?A:根据行为而非功能进行成本分析(基于行为的管理)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演绎:从一般到个体归纳:从个体到一般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这本书的内核则由以下2点组成: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四大原则:1.数字说话2.洞见优于表象3.MECE原则4.以假设为前提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综合运用法:1.定义问题2.结构化分析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5.交付
在当前这个数字化时代,大部分的思维导图都是在电子设备上绘画的,当前的主流思维导图软件为XMind、幕布笔记和GitMind。
XMind是画思维导图时最经典、最普遍使用的软件,这是一款本地的APP,主要在电脑端使用。主要使用方法如下:1.新建的时候就可以先想想要什么样结构的,然后去库里面找模板。比如面向对象or面向过程,从上往下画or从左往右画,当然过程中再调也是可以的2.快捷键:选中一个主题之后,“Tab”是建立它的一个子主题,“Enter(回车)”是建立它的一个平行子集,“复制+粘贴”可以一个与当前要点格式同样的子要点,“Ctrl+D”可以建立一个同级同格式的要点3.最后的Xmind最好长宽能协调在屏幕界面里面。如果左右或者高矮不太协调,可以简化某一边的最小分支数:把两个子区域的文字放在一起,并用shift+回车分为两行;如果整个图在屏幕中比较瘦的话,也可以把一些因为稍微多一点而要换行的小点拉长4.画完之后可以感受这个思维导图带来的宏观思想,是学习观中意识层面的,学完知识之后去宏观看待一个知识点的方式5.如果想打印出来看的话,可以点击一些小分叉把它们收起来,然后再打印
GitMind也是一款线上的软件,可以理解为XMind和幕布笔记的结合,既是线上化的,也拥有多样化的绘画元素。
如果思维导图软件的使用方法是“术”,那么结构化思维的锻炼就是“道”了。只有真正地理解并实践了思维导图背后的根本逻辑,才能越画越好,并让思维越来越清晰、有条理。
从实际落地的角度来讲,可以使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去有目的地锻炼这个技能。
模板讲解:1.中心主题要窄一些,里面的字要对称比较好看2.大要点们要有顺序,用序号来标记。这也是列表和集合这2个概念的核心区别:列表是有顺序的,而集合没有3.字体大小都要在20以上,母主题24,子主题20,再小的子主题也要调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