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大家开房的不再是荷尔蒙,而是酒店的洗衣房。
但是,看似一举两得的操作,随着羊毛党攻占洗衣房,一些问题开始浮现出来,比如对公共资源造成挤压、不按时取走衣物占用洗衣机等,引起部分住客反感。
本是锦上添花,不料适得其反,对酒店来说,如何做好平衡术?
令打工人没有想的是,五星级酒店才能享受的付费洗衣服务,在中端酒店早就有了平替——自助洗衣房,不仅专门提供洗烘合一服务,且在价格、配套等维度越来越卷。
相较于家用洗衣机、烘干机,商用的容量和功率比家用大,洗衣服和烘干效率更高。不过,综合网友们的实际体验来看,酒店里的洗烘机也存在鄙视链,LG商用洗烘机是公认的天花板。
智商税研究中心在某鱼平台搜了下,一套LG的同款商用洗烘机将近4万。也就是说,花最少的钱可以用最贵的洗烘机,这让各位省钱打工人笑醒了。
其二,卷智能化,“线上监控”洗衣全流程,省去排队的麻烦。
其三,卷配套的丰富度,将消费者的体验感直接拉满。
这两年,中端酒店为何开始在洗衣房这种细节上开卷?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提高“翻房率”。
结合一众吐槽声,智商税研究中心注意到一些住客们的自助洗衣体验并不好,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货不对板,很多网友奔着LG商用洗烘机去了,结果是其他品牌。
也就是说,如果想用LG商用洗烘设备,需要提前咨询酒店前台,或者在OTA、酒店官网等平台上利用火眼金睛辨别。在小红书上,看图识洗衣机品牌还成为流量密码,不少“柯南网友”义务帮忙解答。
第二类,卫生问题,尽管洗衣机、烘干机能高温消毒,但看到洗鞋、洗内衣等行为,让很多人在心理层面无法接受。
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去酒店洗外套,但看到洗衣机里的鞋子、内衣,依然忍不住暴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看到带血红色的女性内裤和球鞋在共享洗衣机里滚,当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不脏吗?不会传染疾病吗?
网友Sammy表示,“在酒店洗衣房洗衣服,洗完了发现所有的衣服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泥巴,不知道上一个人到底洗的什么东西!”
第三类,素质问题,“未经允许随意动用他人物品”“不按时取走衣物,占用洗衣机”“大包小包,引起长龙”等情况。
网友辣条子在使用全季酒店的洗衣机时,遇到了很不愉快的经历。排队半个小时,就在洗衣程序快要结束时,突然过来一个壮汉,直接紧贴着洗衣机站着。在辣条子不畏强权发声后,但对方表示(洗烘机里)是同事的衣服,烘完后还得接着烘自己的。孤身一人的辣条子,只能继续等待另一台烘干机。
“(酒店洗衣房里)排队是最烦的,当时住的店里就两台洗衣机、两台烘干机,有的人还一件衣服占用一台”,她告诉智商税研究中心,越晚使用洗衣机的人越多。
不过,由于酒店版本、直营与加盟模式等不同,每一家中端酒店,甚至每一次单独的洗衣经历,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不亲自掀开箱子,永远都不会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不容忽视的是,免费洗衣服务确实存在两面性。若大量消费者仅仅以洗衣为目的来酒店,确实会挤兑酒店的公众资源,造成其他住客对酒店体验感的降低。对酒店来说,如何做好这两者间的平衡术?
其实,除了挤兑公共资源外,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的情况。Moxy早有前车之鉴,前文提及的自行购买洗衣液,其实最早是免费提供的,但由于一些客人会多拿多用,提高运营成本,所以后续变成了收费。
为了“攻心”年轻人,酒店推出各类特色服务以此加分,但也要注意好把握好分寸,别让锦上添花变为画蛇添足,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