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29日讯(记者安丽)您还记得这样的声音吗?“磨剪子嘞,戗菜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房前屋后经常能听到“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声音,一般都是老者扛着长条凳子走街串巷招揽生意。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的变迁,这种行当很少见了,偶尔在小区和饭店门口能遇到。
一次偶然机会,记者在小区里遇到了王大爷,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转悠,每天用他的高音喇叭喊着录制的“磨剪子嘞,戗菜刀……”
王大爷说,他已经干了大半辈子的磨剪子戗菜刀,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台破旧的自行车和工具,再吆喝起那悠扬的号子。直到这几年岁数大了,喊不出大声了,他才用喇叭代替了吆喝声。
长年跑在路上,王大爷的形象满是风尘。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不高的个子,嘴里总是习惯性地叼着一只手卷的旱烟。他的装备也很简单:一条长凳,凳子的一端固定着磨刀石和砂轮,悬着半截装水的饮料瓶;一个固定在自行车后座的木箱,箱子里是磨刀石、锤子、戗子等工具。工作起来,他像骑马一样跨坐在凳子上,先上手分辨出刀的软硬。如果是以前老法打造的夹钢黑刀,他会先磨刀,一面磨一面往刀上淋清水。每磨一阵,他都要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有时眯着眼看看刀锋。磨好了刀再戗。所谓戗,就是用专门的工具将刀的刃部刨薄,使刀变得更锋利。戗刀的工具是一根铁杆,两头有横扶手,铁杆中间镶一把用优质钢做的戗刀。戗刀有讲究,戗厚了刀变软,不好用,戗薄了达不到效果,薄厚全在经验上;戗低了不起作用,戗高了刀不耐用,一般戗到“二指宽”就停手。如果是比较硬的刀,王大爷就不再经过戗这个环节,直接上磨刀石、砂轮打磨锋利。
现在市民家中使用的不锈钢刀,通常就属于非常硬的刀。戗不动,只能硬磨,很费劲。王大爷说,他发现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都不懂得新刀也需要开刃的道理,买回来刀看着挺新就凑合着用,总觉得刀不快还不知道什么原因。相比较磨刀、戗刀,磨剪子更有难度。磨剪子没有戗的环节,磨剪子时要调整好与磨石的角度、剪子中轴的松紧。磨好的剪子要保证剪刃两片能准确地贴合在一起,刀尖对齐,松紧适度,紧而不涩,松而不旷。如果有需要,还要动用小锤调整剪子的松紧度。
“饭店、农村磨刀的多,老年人磨刀的多……”王大爷现在磨一把刀收五元钱,超市里的一些菜刀才卖一二十元钱一把,年轻人觉得刀不好用了,会直接买一把新刀,而不是等着磨锋利。年轻人不再干针线活儿,剪子用得也少,磨剪子的基本绝迹。为了多找活儿,王大爷偏重于跑饭店等地方做一些“大客户”的生意。
他说:“现在也干不动了,每天上午到几家饭店磨几把刀,下午就休息没事了。”现在他和老伴儿生活得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