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1.0版于1997年1月发布,同年12月,UML1.1版被OMG(对象管理组织)采纳为业界标准,之后推出了一系列版本。目前最新版本是2017年推出的UML2.5.1[3],通用版本是2005年的UML2.0。
UML1系列版本主要包括9种图:用例图、类图、对象图、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和部署图。而UML2.0包括13种图,与UML1相比,新增了包图、复合结构图、交互概览图、时序图,并且把原来的协作图改名为通信图、状态图改名为状态机图。
UML语言体系由构造块、规则和公共机制三个部分构成[4]。其中,构造块也称为构造符号,包括事物符号、关系符号和图,一些代表实体的事物符号按某种规则通过关系符号连接在一起组成图。下面分别对UML2.0中13种图的用途进行简要说明。
1)用例图:描述系统提供的功能单元、用户与系统如何交互。
2)类图:描述类、类的特性以及类之间的关系。
5)通信图:描述对象间通过消息进行的交互,强调对象在交互行为中承担的角色。
6)状态机图:描述对象在生命周期内,在外部事件作用下的状态变换。
7)活动图:描述多个对象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控制流程,通常用于表示单个操作、业务用例或商业过程的逻辑流程。
8)构件图:描述系统中的构件、接口及关系。
9)部署图:也称为配置图描述系统运行时在各个硬件节点上的软件部署以及如何彼此通信。
10)包图:非正式图,描述包及其关系,展示系统总体结构。
11)组合结构图:描述系统中某一部分(类、构件等)的内部结构及与系统其他部分的交互点。
13)交互概览图:是顺序图与活动图的混合,一般以活动图为主线,由顺序图细化某些活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