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表姐家里面自己是做工厂的,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但是为人父母还是会为子女计深远,为孩子找工作发愁。
首先我们来看下经济低迷的原因。
说到经济低迷,先说过去的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的逻辑。自从全国上上下下将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之后,每10年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期。80年代做小商小贩到处都是商机,90年代、00年代沿海工厂如火如荼,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全球最多的制造业劳动力资源找到了充分释放的出口,大家一天更比一天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世界经济低迷,不过在2011年又逐步开始恢复。以智能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IT信息产业蓬勃发展,过去十多年里,很多行业都发生了信息化变革,中国的各行各业都逐步补齐短板,向世界先进水平接近。
可以说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将后发者优势发挥得很好,向已有经验学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出了巨大的增量价值,因为整体蛋糕在快速变大,所以大家都觉得日子会越来越好,且深信不疑。
然而,蛋糕终究是有限的,当技术变革遇到瓶颈,无法持续释放出发展红利时,增长速度必然会变慢。
过去3年疫情虽然对大家的生活造成各种不方便,但是实际上中国是吃到一波出口贸易的红利的,风景这边独好,延缓了经济困境的到来,但是本质的矛盾没有解决,即全世界剩下可以供中国人学习成熟经验做增量的领域不多了,我们到了一个必须依靠基础、底层技术创新突破的阶段,但是这类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是若干年的等待,突然有朝一日爆发,这个才更像是经济增长的常态。
话说回来,现在疫情结束,开放之后突然发现各种公司都在进行裁员,对于招新人能不招尽量不招。首当其冲的就是刚刚毕业的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群体。以往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考虑主要有几个方面:
1、老员工流失,职场也是个队列,员工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退休、创业、另谋高就、身体健康问题等会选择离开,人离开了,事情不会少,就得需要新的人力来进行补充,这时候有两种选择,社招和校招,社招的好处是拿来即用,但是招聘难度高,人不好找,校招的好处是招聘难度低,有很多人选,不好的地方是不能马上形成生产力。
3、业务发展比较迅速,典型就是过去20年左右的互联网行业,资本催化之下,使劲狂奔,团购百团大战,打车N家竞争等等,大量的用工需求,成熟的有经验的员工都抢着要,一个刚毕业1年的从业者,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可能就能得到一个主管的岗位,3年就能得到一个经理的岗位,这样就一定会面临原有员工流失,做新的业务需要更多人的情况,招聘需求旺盛。
那么现在呢,经济不是很景气,资本不敢投资,企业不敢创新,老员工不敢离职,工资期望降低,企业加薪的动力减弱,上述几个点都发不了力,反而企业还会选择降本增效,将一些人力释放出去,市场上有很多成熟有经验的劳动力,自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其实不是大学生就业难,是大部分人就业都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该怎么办呢?
古人讲“危机”本为一体,“危”就是“机”,坦然面对新常态,并寻找新的机会点,这也是社会经济进行自我调节的良性方式,具体到个人来说,可以把精力投放到以前被忽略,以后可能会有更大发展的领域。
供给方面,中国的心理咨询师配比相比发达国家是严重不足的,有1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供给方面,过去几十年培养了数量众多的有业务增长经验的管理型和专业型人才,原来年纪大一点的培训讲师很多都是理论派,自己未必实际做过多少业务增长的经验,理论比较空范、过时,新一代会更加讲究实用,对理论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中国也一定会诞生本土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咨询公司和专业人才。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的地方,也就是未来机会的地方。
需求方面,职场的竞争其实是加剧了,这里说的是向上的通道,以前可能在一家成长型的创业公司待上几年,你就会得到晋升到中层管理者的机会,再多待几年会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机会。机会很多,以后这些机会会更少,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一部分人躺平,拿着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工资,到点下班。
供给方面,现有的职业培训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国内关于职业能力方面的培训还算不上非常的专业,除了个别领域,例如程序员培训等,未来应该是全方位的职业培训,例如运动员都会有更多培训机构/专家出来。
需求方面,投资的收益减少,有富余资产的人群需要更加精细、专业的进行理财,比较均衡地配置资产。
供给方面,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是偏少,金融行业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金融行业和美国金融行业的差距非常大,潜力也是非常大。
供给方面,从大家选专业看,法律方面并不是大家的优先选项,而在美国,法律专业的需求非常地大。
需求方面,前几年“双减”政策出台,全民卷教育的势头得到了抑制,这可能对于全社会是一件好事情,降低整体内卷成本。教育依然会是普通人获得更好未来的最可靠的保障,知识改变命运。
但是教育的成本也会更加地高,当教育的成本高到普通人无法承受时,很多人就会回归到躺平的状态,也就不那么卷了。然后对于精英阶层来说,高额的成本依然是可以承受的,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培养出未来优秀的继承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当人人创新、创业的回报降低时,维持住原有的蛋糕就变得更加迫切,这个时候投资教育只会变成更强的需求。
供给方面,其实在线教育火爆的那几年的确是有很多老师从学校投身教培机构,表面上看人才数量比较饱和了,实际上远远不够,未来可能会是1V1私教的模式成为主流,一个家庭给1个孩子配好几个专职老师来训练孩子,让孩子从小接受精英教育,这个趋势正在形成。
供给方面,严重不足,缺少足够多专业的剧本策划人员、动效师、导演,中国未来一定能做出更多媲美好莱坞的影视作品,而这需要更加庞大的专业人才库。
跟影视工作者差不多,会需要更多做内容、运营内容的人,内容会更多地IP化,产业化。
供给方面,通过教育去获得更多优势变得更加困难,会有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择体育这条路,目前中国的体育人才还是严重缺乏的,这也是为啥国足一直起不来的原因,因为人才太少,只能这么些人里面选择,很多天赋更高的孩子走上了读书的道路。
未来会有更多人走上体育这条道路,当然,不是让你去练习体育运动,体育得从娃娃抓起,现在也来不及了。但是可以有球探、数据分析师、体育媒体从业者这些支撑性的岗位,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都会需要更多专业型人才。
供给方面,目前从业人员已经比较多,但是未来只会需要更多,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和AI技术的进步,游戏行业将首先受益,迎来更大爆发。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游戏教练,职业选手,职业赛事,IP周边经济等。
农业,未来预计是往大农场、农场主的方向发展的,更多的人成为农场雇佣工人,以前年轻人都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以后可能反过来,离开城市,走进农村,有可能是住在城市里,但是工作是在农村里。
现在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年纪比较大一点的老年人,再过5-10年,这些劳动力都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不可能还继续承担这么重的体力活,势必会由大机械生产接替,农场技术工人的需求会上升,而现在年轻人愿意去从事农业劳动的少之又少,缺口会是比较大的,未来懂农业技术的年轻人,预计会很受欢迎。目前之所以还未出现成规模的现象,是因为农业效率还不够高,资本、人才现在都往农业方向去投入,已经是这个趋势了。
人口的老龄化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前年轻人多,更多靠传统的养儿防老,子孙后代多,每个人承当一些照料老人的活,后面年轻人需要做自己的工作,只能是专人来照顾,并且一个专人照顾好几个老人,有钱的会选择雇佣保姆来专职照顾。
供给侧,目前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未来宠物行业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以后卷不太动了,大家心态放平,更多的出来消费,绝大部分人可能会变成收支平衡的状态,即有钱就花,花了再赚,不会有多少余额,但是物质、精神更多得到满足。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请结合个人情况自行判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