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48个几乎要消失的老物件老行当,全认识你就暴露年龄了!

很多老物件、老行当已经逐渐消失……

很多人的青春年华也随着它们消逝……

“老物件”篇

双缸洗衣机

见过这样的双缸洗衣机吗?

在一边洗完之后

要把衣服转移到另一边脱水

木壳莺歌黑白电视机

那个年代

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即便是满屏幕的雪花,听着声儿都开心

音箱

不管什么年代

人们对它都是有热情的

留到现在都能直接送博物馆了吧

缝纫机

昏黄的灯光下,奶奶坐在缝纫机前

慢慢地将裤子的裂口一条一条缝

所有的补疤裤子都是它的杰作

手电筒

装两节电池,就可以用很久

早上,用它照着路去上学

晚上,用它偷偷在被窝里看小说

现在大家都改用手机了

磁带

也许你跟我一样

早已习惯用手机听歌

但是我相信,在你家的某个角落

一定躺着几盘舍不得扔掉的磁带

脸盆

洗脸、淘米洗菜都可以用它哦

小时候的记忆

脸盆架

旧式木质洗脸架

上面搭毛巾,下面可以放好几个盆子

一家人围在一起洗脸、说话

很温馨的回忆呢

搓衣板

那个时候的搓衣板真的是用来洗衣服的

现在动不动就拿来跪

但是很多家庭已经没有这个东西了

铁饭盒

以前读书的时候,

到学校要翻山越岭,寄宿在学校时,

就在学校用家里带来的米

用这饭盒在食堂蒸饭!

泡菜坛子

妈妈做的泡菜,

永远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菜!

扁担

挑水、挑货物用的扁担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自来水

扁担不太能见到

蜂窝煤

蜂窝煤、煤炉、小火钳……

还记得小时候把刚做好的煤炭弄个稀烂

然后被妈妈打

算盘

你小时候有没有没哭着吵着

要买一个这玩意

军用水壶

有一个这玩意

在那时绝对是相当有范

老式摆钟

90年代,农村人家盖新房

在家里放这样一个摆钟很流行

像大户人家一样

现在人人有手机,也不需要钟表了

咕噜碾子

常用来碾谷物

现在在影视剧里很常见

顶针

记得臭美的小编

小时候在奶奶缝衣服的时候

会拿出来偷偷当戒指戴

镜框

相镜子,老式装照片的镜框

里面都是满满的回忆!

手工推子

理发用的

木制托盘

以前农村红白喜事离不开它

现在一般都是那种不锈钢的盘子

针线筐

很多老人都喜欢用来放置杂物

做针线活必不可少此物

八仙桌

农村人家里来客,必做八仙桌

城里人家极少用八仙桌

因为八仙桌比较大占地方

竹箅子

主要用来蒸馒头,蒸饺子,蒸菜

油吊子

粮油店打油的计量工具

还有右边的油漏斗

90年代后,油吊子就被付油器替代了!

我能想到最美好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

慢慢推着磨,看豆花浆慢慢流淌~

这是农村用来锁门的锁

现在还是挺常见的~

簸箕

这个应该比较常见

用起来经常要弯腰,不太方便

锥子

纳鞋底专用的“锥子”

小时候漂亮的绣花鞋

都是妈妈拿它一针针纳出来的

鞋样子

以前的人朴素而有智慧!

皮匠刀

皮匠刀,皮匠用来割皮子的刀

别看奇形怪状,锋利一流!

木箱子

纯实木的很结实,咱奶奶的嫁妆

一直觉得里面装着宝贝

取暖物件

来来来

知道它叫什么的小伙伴

给我们留个言~

钩秤

以前满大街的小贩都用这称东西

现在只是偶尔能在街上

碰到一两个推着自行车卖菜的老爷爷还在用

不过感觉已经不会认斤两了

煤油灯

以前没有台灯的时候

经常用这个

现在基本上都作为艺术生

画素描的道具了

狗皮帽子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用狗皮做的

不过这帽子戴起来

绝对是赵本山的范儿

搪瓷杯

一个搪瓷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老去

“老行当”篇

瓦匠

在恩施,“布瓦”是建“吊脚楼”的必须品,“布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房子是否住得舒适、舒心。因此,千百年来,“瓦匠”在当地是很走俏的职业。

“布瓦”是一种通俗叫法,其实就是建筑中所用的小青瓦,将圆柱状的瓦分成四片。

现状:现在的农民建房更多的使用了钢筋混凝土作材料,屋顶再不需要用“布瓦”遮盖。

“布瓦”作为一种传统技艺

淡出人们视线

已为时不远了

剃头匠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上下兼顾,半会儿功夫就可以让一个大老爷们儿容光焕发,耳目一新。

在湖北竹溪县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西关古街有一家老剃头铺,1943年由老剃头匠杨建发创办,是一间距今68年从未间断营业的传统剃头老店铺。

现状:现在一些旧的居民楼里面还有这些,大多还是几块钱。在物价疯涨的今天来说,也算是倒贴了……

现在的理发店的师傅

我们都不喊师傅了

他们都叫

Tony、Jim、Jack了.....

铁匠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湖北农村。这种工艺,虽然原始,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并不易学。

打铁铺也称“铁匠炉”。铁器成品有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

现状:现在需要啥工具都不兴打了,直接上街买买买。

都说人生有三苦

撑船打铁卖豆腐

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了

篾匠

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篾制用品,但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

竹制提篮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篾制品又有了一定的市场,篾制工艺品也很受人们的欢迎。

现状:就篾匠而言,适用范围仅局限于小城镇和农村,而且空间已越来越小。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这门手艺将会失传

但篾制品真的更环保啊!

手工制香人

浠水现存的“艾隆兴号”制香作坊,也许是浠水有名的安息香的分支。安息香始创于1838年,有提神解乏、去秽除暑等功效,1938年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春光明媚,浠水县清泉镇新铺村一排老式土屋前,竹席上摊晒的玫红染料鲜亮无比。这是乡间花朵所没有的艳色。

现状:一年下来,去掉成本等各种费用,制香人也就赚上近万元钱,现在正面临失传的状况。

那一抹玫红色如此艳丽

含着对各种祭祀场合敬意

千百年来留在人的记忆里

货郎

货郎的历史,几乎是与封闭的经济和交通相伴的。现在,也只有在山区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还偶尔可以听到货郎缥缈的铃铛声。

浠水货郎

货郎担前后两头各挑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小木头箱子,里面放些绣花线、红头绳、发髻网、小扣子、雪花膏、猪胰子、小发卡、缝衣针和各色染料等日用小商品。深受农村妇女的喜爱。

现状: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货郎担已逐渐消失。

货郎,远去的生意,

传统与时代的碰撞。

走乡串村的身影已渐行渐远

弹匠

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过去女儿嫁妆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加工的。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现状:弹花匠人工作很是辛苦,灰尘很重,很多人在露天作业,随便找个墙角或打个棚子就可开张。几乎没有人想从事这个职业了。

现在城市里已不多见了

但是40岁以上的人

都会对“弹棉花”

有着清晰的记忆

圆匠

旧时,盛物容器多为桶、盆。新娘出嫁时往往要打“三盆子一净桶”,圆圆的器物,寓意团圆美满。

潜江市竹根滩镇群联村的毛德会师傅,今年81岁,14岁学习圆匠手艺,出师后圈乡箍甑,至今没有间断。

现状:现在,这行已经不吃香了。少有迷恋旧时生活情趣的人偶尔订制甑,圆匠箍制盆桶淡出人们生活。

如今,旧时陪嫁换作了

时尚大件或钞票

圆匠生意清淡下来

铜匠

铜匠,是以替人打制铜器具为生的匠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来,而与冶炼浇注之类的工艺无关。

汉口的打铜街当年最有名的了。但近年来,打铜街已经基本没有铜匠,也没有铜匠作坊了。

现状:在机械化的冲击下,纯手工打造铜器的人越来越少。

材料种类的丰富和机械化后

手工铜匠少了用武之地

逐渐被人们淡忘

椅匠

2012年3月12日,宣恩县珠山镇园艺村的70岁老人洪云高在制作木椅。

以马尾松为原材料制作的木椅,一度是恩施城乡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土家族、苗族姑娘出嫁时,刷上红漆的椅子是必备的陪嫁之一。因此,当地曾有一批专靠制作椅子为生的民间人——椅匠。

现状:如今,掌握这门手艺的民间匠人越来越少,手工木椅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今,手工制作的椅子

逐步被沙发、转椅

或其他机制木椅替代

石匠

石匠,就是雕刻石头的匠人,石匠一般不走街串巷,谁家有石刻活路,会主动去石匠家请石匠的,诸如刻碑子、刻石狮子等。

有时候也见过石匠背着个褡裢,来到村子里询问谁家碫磨子不?碫磨子,就是将过去磨面用的石磨子的上下磨扇上磨损的花纹,即用以研磨粮食成粉状的石刻花纹往深里刻一下。

过去农家天天要磨面粉,磨子需要年年碫,石匠碫磨子的营生比刻碑子的营生要红火。

现状:随着电磨子的兴起,碫磨子的几率越来越少,直到现在基本绝迹。

THE END
1.理发剃刀价格理发剃刀图片爱德华(EDWARD) 理发美发专业剃刀刮刀老式手动剃须刀刮胡刀修眉刀发廊家用木纹手柄刮刀A77 配两盒刀片 20000条评价 好评97% 奥克斯(AUX)剃头理发器雕刻油头推剪成人儿童电推子光头神器电动理发推子刻痕修边电推剪理发工具X3-1 100000条评价 好评95% SYOURAN电动剃头理发器成人儿童理发神器自理发器剪头发电推子...https://so.m.jd.com/chanpin/2319258.html
2.上世纪70上世纪70-80年代老式手动推子剃须刀老式理发老工具。第陆组,上世纪70-80年代老式手动推子剃须刀老式理发老工具。实物拍摄,数量有限,欲购从速,童叟无欺,谢谢合作、实物实照有需要的欢迎选购具体有需要可以联系店主谢谢合作。,,推子,se93227034,推子,电动推子,,80-89年,,,https://7788qs.997788.com/s1735/93227034/
3.都说正月不能理发,那就研究一下理发工具吧...来自打工老董老式的理发推子真的是一件神奇的玩意儿。观察理发推子的使用,先用整个手掌握住推子,其中大拇指把控推子相对固定推柄的定位,其他四指控制移动推柄的跟随和发力,上下两个推柄上的刀片相对移动,就可以将进入两个刀片刀口之间的头发剪断。再通过一个简单的弹簧装置就可以重复刀片的运动,然后手腕带动手掌绕着脑袋转一圈就...https://weibo.com/6888014561/O04OyuaDB
4.SOLIMPLA跨境往复式剃须刀电推子理发剃光头油头增白器产品重量:307.4g 产品尺寸:12.5*6*3cm 产品包装:彩盒 彩盒尺寸:19*12*6.5cm 箱规:66.5*39.5*39cm 毛重:19kg 装箱数:60台 适配器:5V (USB) 电压:100-240V 50/60HZ 5W 充电时间:2小时 使用时间:120分钟 输出:DC:5V USB 锂电池1200mAh 3.7V,2小时快充,即插即用 包装:剃须刀+USB充电线+英文说明书...https://wap.yiwugo.com/products/959757487
5.在老式理发店,邂逅一段旧时光说起理发店,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有着亮丽的装潢、放着新潮的音乐,理发师们也是造型时髦。不过在彩香新村这家老式理发店里,映入眼帘的是身穿白大褂的理发师们,老式理发椅、吹风机、电推子、发蜡…… 走进这家老式理发店,浓重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一个洗头池、两三个等候椅、七八个理发台……屋内的摆设都透着上...http://www.gusu.gov.cn/gsq/fhgs/202112/6a2e9d89d05f4d9d8b869873f8a7d996.shtml
1.老物件之九十九剃头推子剃刀齿要保持锋利,要经常加油保养,一旦剃刀齿不快或缺油,或者遇上一位学徒工,剃刀齿夹着头发拽得生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因此,孩子们对剃头一般采取不合作态度,不是哇哇大哭不配合,就是愁眉苦脸受煎熬。 在如今起着各种时尚名字的理发店、美发厅、发廊里,林立着发型怪异的帅哥靓妹,却不见了老式剃头推子。http://m.bozhou.cn/pcarticle/111373
2.晋江七旬剃头匠坚守老式理发50年兼修面掏耳朵福建新闻新闻频道康克服告诉记者,老式剃头不只是理发,还要修面(刮胡子、剃脸毛和修鬓角)、掏耳朵、剪鼻毛等。他使用的工具大多有几十年的历史,在现今的理发店里是找不到的。比如:楠木椅就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是父亲请人打造的,可以360度旋转;两面镜子也有四五十年历史;几把手推子是上世纪80年代托人从上海购买的;老式剃刀也不多见...https://news.fznews.com.cn/dsxw/20141123/54719fd99fa3f.shtml
3.十几年前的农村,他们这样剃头:六旬大娘给老伴剃了几十年2008年11月,山西运城,农家大门口,一位老人在给一名年轻人用电推子剃头,因怕头发弄脏衣服,年轻人把一条床单披在了身上。 图为2004年,山西芮城,一位包着白头巾的大爷在给邻居用剃刀剃头。在10年前的农村,老年人剃头大都使用老式的剃刀,电推子很少见。目前,不少稍大一些的村子里都有了理发店,除了年轻人光顾,不...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9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