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夜幕拉开,气温骤降。武汉街头,行人紧了紧衣领,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然而,在城市的角落,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已在冬日寒夜流浪街头,让人牵挂。也有一些人,始终惦记着他们的安危、搜寻着他们的踪迹,随时做好准备给予他们温暖。
当晚,湖北省民政厅、武汉市民政局联合开展“寒冬送温暖”街面巡查救助活动,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温暖和关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全程跟随记录。
“去救助站吧,那里有空调和饭菜”
“那边有人,赶快赶快。”当晚第一站,记者跟随其中一支救助小分队来到武胜路地下通道,看到一名露宿人员正蜷缩着躺在角落里,用一床破烂的被子紧紧地裹住头和身体。
工作人员轻轻掀开被子,见到这名男子因身子寒冷瑟瑟发抖,便迅速取出棉被给他盖上。
“师傅,天这么冷,去救助站吧,那里有空调和饭菜,都免费。”工作人员蹲下身子,不停劝导着该男子。这里寒风不时呼啸而过,让人感到刺骨。
“谢谢谢谢,我正想要一床被子,这下不冷了,但是救助站就不去了,我捡垃圾能养活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该男子介绍,自己今年60岁,一生未娶,父母也早已不在,一辈子流浪惯了,哪都不想去。
像这样的“拒绝”,救助站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者,他们会选择尊重对方的意愿,为他们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临走前,小分队又给这名男子留下了一套棉衣棉服、自热饭、水等生活用品,并告知有困难随时联系救助站。
在通道另一侧,也有一位流浪者露宿在此。与前者不同,他盖的是新被子,旁边还堆放着简单的生活用品。
“啥都不要,啥都不缺,我已经有了。”该男子听到我们的声音,从被子里伸出一只手左右摇晃着表示拒绝,头和身体还蒙在被子里。
工作人员介绍,原来,之前巡查时发现了这名流浪者,已经给过保暖物资了。但没想到,这次再想给,对方说什么都不要。
3天一轮,寒夜里拉起街面巡查大网
晚上10时左右,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第二站,武汉港客运站。在黑暗阴冷的建筑角落里,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名流浪人员,同样想劝导其回救助站。
“我白天在这附近打零工,住在这更方便,感谢你们的好意了。”该男子介绍,自己今年50多岁,来武汉打零工,考虑到救助站离打工点太远,坚持不肯去站里。
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流浪人员因各种原因不愿去救助站,所以只能每天来他们的露宿点看看,才好放心些。
顺着往里走,记者发现,这里一共住着5名露宿人员,但有的床铺空着,人还没有回来。工作人员只好把御寒物资放到他们的床铺上,“等会再过来看看,登记下他们的身份,看有没有愿意去站里的。”
记者了解到,为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切实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工作,11月下旬,武汉市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落实“24小时人员值守、24小时热线畅通、24小时出警响应”救助机制,成立专项行动救助小组,每天对市区街面进行拉网式排查。
对有返乡意愿的人员,救助站免费提供乘车(船)凭证,帮助其尽快回家;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服务的,为他们提供食品、棉衣、棉被等救助物资。工作人员提醒,如看到流浪露宿人员,可以拨打110或市长热线,救助站将为他们伸出温暖援手。
凌晨的武汉,气温跌破冰点,救助车依然在道路上穿梭,寻找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