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大类民生指标与世界和全国的比较看浙江全面小康的“高水平”成色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中小】
摘要: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浙江的目标是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本文从10大类主要民生指标与全国水平、与世界水平做了比较,浙江全面小康社会的“高水平”成色十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已是“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居省区第1位、恩格尔系数已达到富足标准、信息化生活十分普及、国民身体素质主要健康指标处于较高水平、国民文化素质达到世界中上水平、就业保障和平安建设走在前列、率先高标准全面脱贫、绿水青山的人居环境成为浙江靓丽的金名片。
2015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浙江时的讲话精神,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目标。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推进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高水平全面小康是“两个高水平”目标之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浙江的全面小康成色如何,关键要看民生指标的底色,人民群众真切的获得感;高水平的高得如何,更要从全国的、世界的平均水平去比较,看相对水平的领先度。
(一)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2019年,浙江生产总值(GDP)62352亿元(9039亿美元),稳居全国第四,接近居世界第17位的荷兰(9091亿美元)。人均GDP为107624元(15601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7倍,是全国的1.52倍。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从2000年的1525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8923美元,2019年为16307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6000美元,也大大高于世界银行2019年划定的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线(12700美元)。人均GDP极差(最高与最低设区市之比值)为2.28,是全国经济发展统筹水平最好的省区。
表1人均GNI比较计量单位:美元
2000年
2010年
2019年
浙江
1525
8923
16307
中国
940
4340
10410
中国在世界位次
141
102
71
(二)人类发展指数已是“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人类发展指数(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通过出生时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三大类指标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发展状况。2018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为0.758,成为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该指数以来,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跃升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历史转型中的中国人类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2017年浙江人类发展指数为0.772,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二(江苏0.784),已经高于2018年的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毫无疑问,浙江是“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
表2HDI比较
2017年
2018年
世界
0.772
0.591
0.758
0.641
0.731
111
85
注:按当年发布数据的国家和地区排序
表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单位:元
全国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701
49899
3711
307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79
60182
6280
4235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54
29876
2253
16021
注: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纯收入,全体居民人均收入按城镇化率加权平均计算
(四)恩格尔系数已达到富足标准。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2026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由2000年的7020和3231元增至37508和21352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1.4%降至27.9%,已达到联合国20%—30%的富足标准。居住、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含旅游)、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占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升至26.2%、14.2%、11.3%和6.6%。
表4恩格尔系数比较计量单位:%
41.4
27.9
45.6
28.2
联合国标准
20-30%为富足,美国在20%以下
表52019年每百户家庭家电、汽车等拥有量比较
汽车(辆)
44.9
35.3
彩色电视机(台)
175.5
120.6
洗衣机(台)
92.9
96.0
空调(台)
195.8
115.6
电冰箱(台)
105.6
100.9
计算机(台)
72.3
53.2
表62019年人均住房面积比较单位:平方米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19.9
48.5
20.3
39.8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46.4
67.3
24.8
48.9
表7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计量单位:%
2016年
8.4
10
6.5
美国
6.4
注:浙江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口径基本一致
固定宽带用户(万户)
149.3
2782
114.4
41000(2018年)
世界平均
106.4(2018年)
表9互联网普及率比较计量单位:%
4.4(2001年)
70.8
80.9
1.8
54.3
64.5
49.7
表102019年快递业务量
业务总量(亿件)
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件)
年人均快递支出(元)
132.6
226.7
1560.6
635.2
45.4
535.5
2014年我国超越美国,保持世界第一
(六)国民身体素质主要健康指标处于较高水平。积极实施健康中国、健康浙江战略,国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主要健康指标处于较高水平,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平均预期寿命为79.1岁,比全国平均高1.8岁,比世界平均(2018年)高6.5岁;婴儿死亡率为1.88‰,比全国平均低3.72个千分点,比世界平均(2018年)低27.02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4.08/10万,比全国平均低13.7/10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18年)为57/10万,世界平均(2018年)仍高达211/10万。
表11平均预期寿命比较计量单位:岁
74.7
78.8
79.1
71.4
76.7
77.3
66.4
72.6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75.3
表12婴儿死亡率比较单位:千分点
9.95
2.12
1.88
30.1
7.4
5.6
56
28.9
10.8
表13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单位:10万分点
19.89
4.11
4.08
59
29
17.8
211
57
(七)国民文化素质达到世界中上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浙江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4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2019年,浙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1.3%,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比较计量单位:%
99.52
100
94.8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表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较计量单位:%
75.05
97.6
42.8
89.5
我国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表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计量单位:%
13
61.3
12.5
51.6
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4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2019年,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的覆盖率均达100%,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100%,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73%和99.82%。
(八)就业保障和平安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2017-2019年各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4.1%-4.5%的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同期水平(2018-2019年各季度4.9-5.2%)。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提升,2019年,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68%和99.61%,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54.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为29.2张)。高水平建设平安浙江,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2019年,浙里办用户超过3000万,浙政钉用户数达123万。全科网格社区覆盖率达100%,智慧医疗三甲医院覆盖率达100%。各类生产安全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5.7%和34.2%,已连续16年“双下降”,道路运输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7.2%和38.0%,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降至0.02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提升至97.1%,连续16年居全国前列,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九)率先高标准全面脱贫。1997年,3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的省份。2007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成为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乡镇的省份。2015年,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全部“摘帽”,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成为全国第一个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加大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2018年低保标准实现城乡同标;2019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980元,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2000年的2.18降至2019年的2.01,11市中最高与最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1.99降至1.67,是区域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表17贫困发生率比较计量单位:%
2002年
2011年
1.8%(1999年)
5.8
0
31.7
7.9
0.5
25.5
13.7
2016年我国贫困发生率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注: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计算。2011年,浙江为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600元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十)绿水青山的人居环境成为浙江靓丽的金名片。坚持不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美丽浙江建设。2019年末,累计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18个,数量居全国前列。浙江已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从2003年创建到2019年验收通过,16年一以贯之,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19年,森林覆盖率为61.15%(含灌木林),仅次于福建、江西和广西居全国第四;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降至365千克/公顷;221个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从2011年(同比口径)的62.9%升至91.4%,连续3年无劣Ⅴ类水质断面;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降至31微克/立方米,好于国家制定的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好于全国监测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78.2%升至88.6%。
大力推动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2019年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48.7%提升至70.0%,比全国高9.4个百分点。不断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2019年,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2000年的8标台增至15辆(2018年为16.1标台,比全国多3标台);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7.2平方米增至19.0平方米(2018年比全国多1.4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7.7平方米增至的14.0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从33.2%上升至96.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分类处理率均达100%,城市用水、用气普及率均为100%。2018年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3.2座,比全国多0.3座。
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自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新增A级以上景区村庄3018个,其中3A级429个。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名村16个。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000公里,新增珍贵树木2400万株。新增522万农村人口喝上了达标饮用水。至2019年底,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1140万亩。100%的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提升至76%,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6.6%,资源化利用率90.8%,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接近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9.9%,农村公厕达6.4万座。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入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富足殷实。至2019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提前基本实现。2020年,面对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预计到2020年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将圆满收官,为浙江在新方位上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浙江将为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而努力奋斗,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浙江之答”回应“时代之问”,为国际社会感知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提供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