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节日按照一年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中秋除夕端午重阳B.端午中秋重阳除夕
C.端午重阳中秋除夕D.中秋端午除夕重阳
4、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远航。
A.驱散融化摆脱B.摆脱融化驱散
C.摆脱驱散融化D.驱散摆脱融化
5、和“青蛙——害虫”这一对词表示的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猫——老鼠B.人——苹果C.兔子——萝卜D.鸡——狗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老师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
B.一个微寒的夜晚,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C.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进步不小。
D.考试前,我把橡皮忘了装进文具盒里。
7、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团结和谐的理念、民族盛会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B.吉祥美好的祝福、民族盛会的寓意、团结和谐的理念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C.民族盛会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团结和谐的理念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D.民族盛会的寓意、团结和谐的理念、吉祥美好的祝福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8.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相信你一定读了很多书,请将下列作品的作者或编者写在横线上:(6分)
《海底两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人日记》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汤姆叔叔的小屋》________________
9、补充下列诗句(5分)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门酒肉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又称为新年、大年、新岁、过年等,伴有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围绕春节,也留下了很多好词佳句,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等。请你再写出两句与春节有关的诗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6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3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5分)
阅读短文《快乐如风》,完成相应题目
快乐如风
凯特一出道就瞄准一千五百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国名列前茅。然而,让雄心万丈的小凯特屡屡气短的是,他迄今为止,在任何一次国际大赛上都还没能拿到奖牌。他总是沦为配角,悲凉的、悲怆的、悲壮的配角,他用他的苦涩,衬托出胜利者的辉煌。
又一次参加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大会组织者出于通盘考虑,请凯特担任自杀性的领跑,许诺酬以重金。凯特眼瞅强手如林,自家获奖无望,便咬咬牙答应试试。比赛一开始,凯特就奋勇冲在前面,在前八百米,一直遥遥。当然,凯特不可能长久保持这样的速度,他的任务,就是赛好前半程,两圈一到,就退出跑道。
即使退出跑道,凯特也保持应有的尊严,他手扶胸口,面带微笑,向全场的观众鞠躬致意,然后,挺着胸脯,吹着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场外。
组织者事后说,想不到凯特的任务完成得那么好,那么好。他的速度控制适宜,节奏安排合理,无论形体还是步态也都十分优美,全方位的优美。正因有了他,常规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搅乱了方阵,掀起旋(xuánxuàn)风,变按部就班为急起直追,这才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创神奇;有事实为证:这一组的所有选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绩,夺冠者,更刷新了赛会纪录。
凯特就此喜欢上了领跑。在一些规则许可的国际赛事上,他频频出任这一角色。
12.给文中带红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旋(xuánxuàn)风落(làluò)下
13.用“_________”在文中分别画出凯特在第一次领跑退场时保持尊严和组织者评价他任务完成好的句子。(2分)
14.凯特在第一次领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凯特在国际田联黄金大赛巴黎分站夺得冠军的主要原因是()(1分)
A.其他的运动员没有参加B.开始就有了信心
C.多次领跑,实力大增D.观众捧场,给他支持
16.请你写几句话展望一下凯特的未来(3分)
17.对于凯特来说“快乐如风”,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快乐的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快乐如××”或“快乐是××”为题写~篇小短文,不少于100字。(8分)
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对于老人来说,居室是他们常呆的地方。因此,他们的居室值得我们用心去布置。那么,老人房的风水有哪些禁忌呢?
老人房,一般不宜过大。设置也比较讲究,无论从方位、摆设、还是装修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关。老人住在风水好的房间里,生活舒适,自然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一、老人房的方位
老人的房间,在一个空间之中,最好的方位是西方。中国有个成语叫日落西山,比喻人的生命走向暮年。西代表着老人的归宿。
从易经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八卦里有两个卦:乾卦、坤卦,分别代表老父、老母。乾卦的方位在西北,坤卦是方位在西南,所以老人的卧室适宜在空间的西方。
二、老人房的床位朝向
从风水学和地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个巨大磁场。其磁力线是由北极经地球表面进入南极,如果老年人的床位方向在卧室里为东西向,老人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磁场产生的磁力,得不到及时的排除,那么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头晕,烦躁、失眠等病症。若是床位在南北向,人体内的细胞电流方向,即可与地球磁力线方向成平行状态,睡眠的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人的身体状态自然向好的方面发展,疾病也就远离其身。
三、老人房物件摆放
一般而言,老人房里都会摆些吉祥物,但不是所有的吉祥物都适合摆放。不宜摆放的如:老虎、狮子、鹰等,带煞气的物件,最适合摆放的吉祥物是弥勒佛,寿星老头、鹤、乌龟等。
拿弥勒佛来说,他光头大耳,喜笑颜开,坦腹大肚,一双赤足,传说是由中国布袋和尚演化而来。老年人观他可放下烦恼、忘记忧愁,生宽容之心,生欢喜之心,有巨大的快乐和健康的心理暗示作用。
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又名南极仙翁,是长寿之神。他一手持拐杖,一手托仙桃,面露笑容,白须飘飘,头顶凸出一大脑门,老年人天天见此,增加长寿的心念和自信,有利身心健康。坚定的长寿信念非常重要,如果一个老人有这样的信念,久而久之,他真的可以超越生命,增福添寿。
鹤、龟、松柏等都是有助于长寿的吉祥物品。有种物件龟背上立着一只鹤,造型奇特、优美,如果摆在卧室的凶方,还可镇煞,让室内祥和、宁静。
舞狮,自然是人去模拟狮子外表、神态、姿势的舞蹈。古人必定见过狮子,通过仔细观察狮子的习性,再由艺人推演出舞狮艺术。可如果我们去问中国大地有没有过狮子,想必答案会是十分确凿的否定。只有当我们去问动物学家,他会铺开地图,然后大手一挥说:“非洲欧洲西亚中亚都有过狮子。”看来,中国的狮子最有可能来自古代的西亚或中亚地区。
诚然,几千年前全世界的地貌结构和生态环境与今天可能截然不同。从前的非洲、欧洲和中亚西亚都有大片平原,就像今天的东非平原一样,有很多草原动物居住。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弋地暑热莽平……有狮子(乌弋这里很热,地势平缓,高草丛生……狮子在这里生活)”,说明狮子曾生活在西域,最早通过西域诸国进贡而来,在西汉时就已经踏上中华大地。同一时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带来了日后的佛狮文化。印度自古有狮子,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安静端庄的狮子。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狮子作为贡品一直被呈献给皇帝。少数见过狮子真身的宫廷艺人凭着一点点对狮子的了解和大量中华文化的附会,制造出狮子石雕、狮头服饰,甚至狮子的神话。狮子文化在几百年间逐渐积累,至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其中就包括舞狮艺术。舞狮的传统从真狮来到中原后不久就出现了,至今风靡近两千年。要知道,作为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利用火药做成的鞭炮也是在宋代才出现,相比舞狮可能晚了几百年。
征服东方:以狮之名
无论是曾经存在过的欧洲狮、亚洲狮,还是现在的非洲狮,它们的秉性一如既往的暴躁、残忍。西亚人和欧洲人十分崇尚狮子的这种血腥气质,因此经常借用狮子来标榜强势的人,例如波斯人在代表自己的旗帜上画上狮子,英格兰的理查一世以“狮心王”称号而闻名(RichardtheLionheart)。
来到中国后,狮子的气焰也压制着其他动物,比如老虎。除了极少特殊场合,世界上绝大多数狮子和老虎是永无相见可能的,但是人类总想让狮子和老虎来一场“关公战秦琼”。古罗马就曾搜罗来老虎狮子让其同场竞技,据说狮子要更胜一筹。汉代辞书《尔雅》记载“狻猊,食虎豹”,就是说狮子能够杀死虎豹为食。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笔记《洛阳伽蓝记》还描述过一次狮虎豹相见的场景:虎豹见到狮子,紧闭双眼,连头都不敢抬。狮子的强势,很大程度上让皇帝感受到了强权的满足感,让他觉得西方猛兽也须臣服于自己。当然,也有帝王不喜狮子的残暴,北魏孝明帝就嫌狮子太凶残,而且狮子住在中原也不得自在,于是这位皇帝在狮子到来6年后将其遣回,这只狮子正欢天喜地地坐在回家的车上,没想到押运者不耐长途之烦,一怒之下竟将狮子杀掉了。
狮文化在民间的演绎也借助了老虎的一点帮助。其实狮子老虎都是一样凶猛的动物,但老虎可是切切实实称霸野外,威胁人民安定生活的,而皇宫里的狮子再威武它也不能伤人体肤。而且当时民间也极少有人亲眼见到过真狮子,口口相传的误导让狮子逐渐脱离了“动物凶猛”的境地,进一步成为中华文明中老百姓臆想里权威、庄严、正义、祥和的代表。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盛世不再,中国与西域交流减少,崇狮色彩趋淡,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前燕”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狮子从深邃沉重的皇宫中走出来,系上铃铛和丝带,像一只大猫一样端坐在宅门口,象征着求吉避祸、家和岁昌。长此以往,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从简单的喜爱变成了崇拜,把想象中的祥瑞加之其身,帮助狮子最终成为中华瑞兽,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府门前。从成语和俗语中我们也能发现,带“狮”字的词语多有美好、崇敬的含义,如“狮子搏兔”“人中狮子”等,可我们的本土动物老虎却没有此待遇,有“虎”字的成语反而不少都含贬义,如“为虎作伥”“为虎傅翼”等。就这样,大家都害怕的猛虎成为众矢之第,而谁都没见过的狮子在中华文化里逐渐占据了一方天地。
落地生根,萌在中国
中国皇帝喜狮嗜狮也是有目的的,试想中华数千年的龙文化,游走皇室的龙岂能入户民宅?中国自古地大物博,但是以信仰龙图腾为主,西域来的狮子正好能填补信仰单一导致的崇拜不足。狮子是皇家下放的吉物,赐予老百姓镇宅、玩乐之功,既区分开帝王的尊贵,又显出皇上与民同乐的景象。东汉时期,传承已久的“龙生九子”一说基本定型,九子之一的“狻猊”原型其实就是狮子。石台上的狻猊安静、温顺,既没有真狮的狂野,又不敢觊觎龙的王位,这种特征很快被民间认同,可怜的雄狮也就再无翻身之力。
儒家文化在汉代独尊也引导狮文化变得乖巧祥和,简直成为儒家思想的象征。君不见门口那两尊大石狮子,雄狮爪下玩弄着绣球,寓意圣德滚滚,雌狮抚弄幼狮,代表子孙延绵。佛教文化也在唐朝达到鼎盛,佛文化里有不少对狮子的描写,可除了把它们描述得像温柔的小猫一样,就是表现群狮互敬互爱,庄重老成。民间艺术家大量借鉴佛、儒看待狮子的态度,因此同样是在唐朝定型的舞狮艺术也就保留了中国狮子的威武、顽皮、乖巧、伶俐,而这已经和西方的“猛狮精神”相去甚远。你能想象《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梦见的雄狮抱着绣球打滚的情景?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舶来品狮子在西方代表着权力和威严,但是中国绝不会出现“狮心国王”,中国狮其实和西方狮并无关联,中国狮子是中国原创的文化标志,是中国人渴望平和、追求吉祥的美好憧憬。所以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西方狮子实际上早就被中华文化融合、改造,并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中华狮魂早已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成为“中国创造”的文化精品。无论是美国唐人街前的大石狮子,还是全球跃动的舞狮队,谁看见了都会意识到:这是中国的文化。对于西方狮子东方创造,我们不必再去纠结于文化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我们只需要牢记,狮文化,是西方具象与东方精神的归一。
关键词:动物词汇比喻义;文化;异同分析
一、引言
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来比喻人和事。在汉语中人们往往用动物,如常以“龙凤呈祥”象征吉祥;“生龙活虎”“龙争虎斗”比喻气氛热烈,有朝气。常以“浑水摸鱼”、来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攫取利益;英语中同样可用动物来喻人喻事,其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广泛而有趣。如adog’sbreakfast/dinner来比喻事情乱糟糟,一团糟;likeacatonhotbricks来比喻某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ratsdesertasinkingship“船沉鼠先逃”,意指那些一遇到危险就争先寻求安全或一看见困难便躲得老远的人。但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却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二、概诉
(一)英汉动物语言文化内蕴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动物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相对性。语言中的词汇共性联想来自我们对人类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所存在的共性所达成的种种共识。但是,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不同,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在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熏染上了民族文化的个性色彩,因此又产生了语言的相对性。从大量用于描述动物的比喻来看,同样一个词虽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背景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联想。而由此引申的意义和文化信息还可能包含着不同民族人民对客观事物的感情态度,或喜恶或褒贬,甚至还可能浸透着一种文化精神和蕴藏着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中西文化中动物比喻义的相似点
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东西方人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汉语中有“蠢驴”、“鹦鹉学舌”、“像狐狸一样狡猾”等说法。而在英语中则有:He’sasslyasafox.He’sfoxy.You’vegottowatchhim.(他滑得象个狐狸。他很狡猾。对他你可要当心点儿。)Youass!Youstupidass!Howcouldyoudoathinglike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Hedoesn’thaveanideaofhisown.Hejustparrotswhatotherpeoplesay.(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TheChildrenwereasbusyasbees,makingpreparationsforthe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象蜜蜂一样。以“鹿”比喻“温顺”(astimidandtamedasdeer);用“猴子”比喻“淘气顽皮”(asnaughtyasmonkey);以“蜗牛”比喻“缓慢”(asslowassnail)。除此之外猫和老鼠的关系几乎所有文化都类似。汉语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英语中的Whenthecat’sawaythemicewillplay.却有之意。
(三)中西文化中动物比喻义的不同点
由于中英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动物比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意思往往有所不同。
中国人喜欢养狗,认为狗是忠实的。但是,在语言中的狗与人们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汉语中凡是带“狗”字的词语基本上都是贬义词。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等。但是,在英美人看来狗是一种忠诚善良的人类好伙伴。中国人说“幸运儿”,而英美人却说“aluckydog”。“Topdog”(最重要的人物)。
对大部分西方人来说狮子是百兽之王。常用来比喻声誉很高的人。在中国文化里,狮子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野兽,不见得庄严雄伟,倒是老虎往往会引起类似联想。关于虎的习语大部分都是以庄严雄伟的形象出现,例如,英雄虎胆、虎踞龙盘、如虎添翼、等。由于英汉两种语由中对虎狮的比喻形象的不对等,因此,造成了英语中的一些用狮的形象来比喻的习语,在汉语中却与用虎的形象来比喻的习语对应。如:asbraveasalion(勇猛如虎);alionintheway(拦路虎);putone’sheadinthelion’smouth(落入虎口);likeadonkeyinalion’shide(狐假虎威)。
又如马,马是英国皇家动物,英民族早期用马耕地,与马结下头了不解之缘。而汉民族文化中,牛才是生产劳动的好帮手。所以涉及“牛”的汉语成语很多,如“对牛弹琴”、“牛蹄之涔”等。英语中涉及牛的表达方式则不多。因此,在英语中一些用马比喻的习语却与汉语中用牛的比喻形象的习语对应了起来。如例句asstrongasahorse力壮如牛eatlikeahorse食量大如牛ironhorse铁牛talkhorse吹牛
三、总结语
通过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词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词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正确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就应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研究其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而且,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更要注意能力;通过对动物词汇内涵的学习与比较从而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语用能力,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李悦.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707.
2、刘扬.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试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1).59.3、杜新宇.从动物词汇看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J].民俗研究.2004(3).150
4、徐涓.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华中师范大学2005,(04)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含义
动物词指表示动物名称的一类词语,它不仅仅指称自然界中存在的或者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失的动物,也包括那些虚幻的、不存在的动物如“龙”。
一、同一个动物词在汉语乌尔都语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含义
(你的家不在Sultan王宫殿的穹顶上,
你是皇家的猎鹰,你应以悬崖峭壁为家。)
(当鹰的灵魂在年轻的心中苏醒,
他看到了那l光的目标超越星空。)②
“猪()”生活环境肮脏p杂食贪吃p体型肥硕呆头呆脑。汉乌两种语言都用比喻愚笨p肮脏p贪婪p粗野无知的人,“笨的像猪一样()。猪崽子()。
二、同一个动物词在汉语乌尔都语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
“龙()”: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被视为神圣祥瑞,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帝王都称呼自己为“真龙天子”,龙象征着权力。同时,龙还象征着青年才俊p英雄豪杰、出类拔萃之人,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而在乌尔都语中,则是危险凶猛的动物。
(把手放进龙嘴里)比喻做危险的工作。
“猫头鹰()”:听到猫头鹰叫,中国人很快就能联想到厄运或不吉利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汉语里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说法。但在乌尔都语里猫头鹰有傻瓜p蠢家伙p笨蛋的意思。(猫头鹰的徒弟天大的傻瓜,大笨蛋)。(吃了猫头鹰肉人变傻了)。
“乌鸦()”:中国人认为乌鸦是不详之物,与“喜鹊”相对。说了不详的话,而最终应验的人我们可以用“乌鸦嘴”来形容他。听到乌鸦叫意味着不吉利的事情即将发生。而在巴基斯坦文化中,乌鸦并没有不详的意思,早上乌鸦在屋顶上叫却意味着有客人即将拜访。(吃了乌鸦肉)只是用来形容喋喋不休的人,唠叨没完的人。印巴民间还认为吃了乌鸦肉后会头发变黑、延年益寿。乌鸦被认为是智商很高的动物,但常含有贬义的感彩(精明的乌鸦也会吃屎过分聪明的人也受骗,聪明反被)。
“猴子()”:在汉语中猴子因为能模仿人类的活动而被认为是聪明敏捷的。但在乌尔都语中“猴子”却被用来指称不知好歹的人p小人。(猴子哪里知道生姜的味道。不识好歹的人及时好东西在眼前也看不出来;拙眼不识货)
(猴子脖子上带珍珠对小人的抬举)
“鹦鹉()”:鹦鹉是一种会模仿人类说话的鸟,汉语中被用来表示只会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的人,如“鹦鹉学舌”一般比喻别人怎么说,也跟着怎么说。而乌尔都语的鹦鹉,则具有无情无义,翻脸不认人的文化含义。(像鹦鹉那样无情无义翻脸不认人)(翻脸不认人就像鹦鹉,说话甜甜的就像八哥。)
三、同一动物词在汉语乌尔都语中没有对应的文化含义
(一)同一动物词在汉语中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在乌尔都语中却没有相应的文化含义
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龙相同,象征着富贵p吉祥,常和龙一起使用,“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而在乌尔都语中凤凰就是神话中的不死鸟p神鸟不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仙鹤()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汉语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汉人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便出现了“鹤寿千岁”的说法。而在乌尔都语中仙鹤没有这样的文化含义,而仅因为其嘴长、颈长、腿长的外形特征被用于指称腿长的人。
汉语中还有一些动物词,因谐音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含义,这些动物词一般在乌尔都语中都没有相应的文化含义。
鹿():“鹿”谐音为“禄”意为俸禄,财也、福也,因此汉语中的“鹿”被赋予了美好的文化含义。在年画中鹿长与寿星为伴,与仙鹤为伴(鹿鹤同春、六合同寿)以祈求长寿。而乌尔都语中只是用有(鹿一样的眼睛)来形容眼睛的美丽传神。
蝙蝠():“蝠”与“福”、“富”谐音,是驱邪接福,带来福气的象征。民间传统艺术中常用五只蝙蝠飞入大门中的表现手法来祈求“五福临门”;蝙蝠和寿星同框象征“福寿双至”。而在乌尔都语中只用来指称一种昼伏夜出的哺乳动物。
(二)同一动物词在乌尔都语中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在汉语中却没有相应的文化涵义
骆驼()骆驼被称作是“沙漠之舟”,在沙漠中行走和驮运物质,可以一周不饮水。在穆斯林文化中骆驼是真主为人类造化的有益动物,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忠于主人,任劳任怨。在穆斯林的传说里,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一天有个人与一起旅行,当他们在一个地方停下过夜时,这个人就问道:“我应该拴住骆驼呢?还是应该信赖真主?”回答说;“信赖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信赖真主,这是属人的信仰世界的事,拴骆驼则是属人的世俗世界的事,通过的回答,信仰的世界和务实的世界就十分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了。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在其官方语言乌尔都语中骆驼也带着一点儿神圣色彩。(看骆驼是怎样把腿蜷起来再趴下去的结果无法预测。)(让骆驼通过针眼来创造奇迹。)但随着对骆驼体型、生活习性的了解,骆驼也越来越生活化,而且略有贬义的感彩。(个子长得像骆驼一样,脑子却那么一点点。)(骆驼驮东西总是哼哼唧唧的做点儿事儿嘴里爱嘟囔。)而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文化中骆驼则不具备这些文化含义。在汉语中骆驼只是一种能长途跋涉p忍饥耐渴p可负重驮运的动物而已。
四p不同的动物词在汉语乌尔都语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
不同的动物词在汉语乌尔都语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即汉语和乌尔都语中用不同的动物词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即虽然两种语言中所使用的动物词不同,但它们的喻义却是相似的。如汉语中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焦躁不安,乌尔都语中却用(猫)(心像小猫似的乱跳。)汉语中常用“猪”来形容一个人蠢笨如“蠢猪”、“猪脑袋”,乌尔都语中也可以用表示蠢笨,但由于穆斯林世界对猪的禁忌,更多用驴p猫头鹰表达此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她唱歌跟布谷鸟一样好听。)
她唱歌跟百灵鸟一样。
(把脚放进龙嘴里)
虎口拔牙
(从龙嘴里逃出,死里逃生)
虎口余生
(面做的猫咪)
纸老虎
(吃饭像骆驼,挣钱如麦吉奴)
吃饭如虎,挣钱似羊
(让驴驮书)
对牛弹琴
(驴给驴挠痒)
乌龟找王八物以类聚
(从大象嘴里夺甘蔗吃)
虎口夺食
(在家是狮虎,在外是绵羊)
在家是虎,出外是鼠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动物词不仅仅是对动物的指称。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衍生出了特有的比喻义和联想义。而且这些比喻义和联想义不仅是对本义的极好的补充,也反映了一个语言社团的文化及风俗习惯。词义不仅仅包含着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含感彩、文化涵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仅仅掌握词语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挖掘其文化涵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语言学习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通过对汉语和乌尔都语动物词文化含义的对比分析,希望在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巴基斯坦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认识到乌尔都语p汉语中动物词文化含义的异同,使用动物词时避免母语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注释:
②引用自巴基斯坦著名诗人AllamaIqbal的诗,其中文翻译参考了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本土教师Haseeb和中文系教授MisbahRashid的译文。
[1]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葛爱华,玛依达胡巴依.动物类词语象征意义对比浅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8,3.
[3]贾少宁.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文化对比[N].语言文字报,2009,7.
[4]孔菊兰.乌尔都语汉语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刘彬.汉语动物词语的文化意蕴[J].文化研究,2009,2.
[6]刘宇红.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2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