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神传说(附小故事,陶侃遇厕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沧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厕神分类
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紫姑,相传为唐代人,姓何名媚,山东人氏。她才貌出众,先是嫁给一戏子,后被寿阳刺史李景看中,遂害死其夫纳为小妾,遭李景大老婆的妒嫉,于正月十五元霄节之夜将何媚阴谋杀害于厕中。何媚冤魂不散,常隐隐出现,鸣屈啼哭,结果天庭得知,天帝悯之,命为厕神。另说紫姑就是戚夫人,即刘邦的妃子,被吕后砍去双手、双脚、削光头发、挖掉双眼,薰聋耳朵,口灌哑药之后,扔到厕所里供大臣们当作“人彘”参观,人们甚是同情,作神纪念。还有说坑三娘娘就是三个姑娘,指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即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是被姜子牙封为此神的,此说法出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2]
紫姑厕神
中国古代民间供奉的神明,可谓多种多样,连家家户户都有的茅厕,也供有神明;主管茅厕的神明叫“厕神”,而且还是位女性。传说中的女厕神,名叫紫姑,唐代人,本姓何,名媚,字丽卿,自幼聪明好学,读书着文,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唱戏的伶人做媳妇。
唐代武则天垂拱年间,寿阳刺史李景害死了何媚的丈夫,然后把她纳为侍妾,何媚年轻漂亮,在李景家中遭到原配妻子的嫉妒。不久,大老婆终于起了歹毒之心,于正月十五的夜间,将何媚杀死在茅厕里。
何媚含冤而死,阴魂不散,李景每次上厕所,皆闻其啼哭之声,何媚的身影还常常隐现,做出“手持兵刃、大声喝斥”的姿态。武则天闻知此事后,很同情紫姑的遭遇,便下令封何媚为“厕神”。后来,世人按何媚的样子,做成纸人或木人,放在茅厕之中,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一方面祭祀,一方面迎接厕神紫姑。祭祀时,人们口中念念有词曰:“子胥不在,曹妇亦去,小姑可出。”子胥指李景,曹妇,为李景的大老婆,小姑,即指何媚。传说紫姑颇有灵气,倘对着厕神占卜诸事,能知祸福。
关于紫姑神的信仰,六朝已有,唐、宋两代盛行,至清不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0引《异苑》:“世有紫姑女,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嫉,死于正月十五夜。后人作其形,祭之曰:‘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捉者觉动,是神来矣。以占众事。胥,婿名也。曹夫,大妇也。”又引《显异录》:“紫姑,莱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寿阳李景纳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阴杀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俗呼为三姑。”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一:“旧俗,正月望夜迎厕神,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清黄斐默《集说诠真》:“今俗每届上元节,居民妇女迎请厕神。其法:概于前一日取粪箕一具,饰以钗环,簪以花朵,另用银钗一支插箕口,供坑厕侧。另设供案,点烛焚香,小儿辈对之行礼。”
按:关于紫姑的记载,至少在南朝刘宋就有;而寿阳刺史李景妾的说法则言其为武则天垂拱三年事。[3]
戚姑厕神
唐代另外还有请“戚姑厕神”的习俗。(戚姑亦称七姑,可能是同音之故)《月令广义正月令》载:唐俗元宵请戚姑之神,盖汉之戚夫人死于厕,故凡请者诣厕请之。此戚姑厕神本源于刘邦的正妃吕后,因册封太子一事,迫害刘邦妃子戚夫人的一桩惨绝人寰的故事。
吕氏怨恨戚夫人,待刘邦死后,吕氏就一步一步进行报复,先罚戚夫人为奴仆,再削光她的头发,熏聋她的双耳,然后逼她喝下致哑的毒药,最后极其残忍地挖掉戚夫人的双眼,又将她扔到茅厕里,活活折磨致死,并给戚夫人起了个“人彘”(即‘人猪’之意)的名字。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戚夫人苟延残喘于茅厕的时候,吕氏竟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和大臣们去观赏“人彘”死前的惨状。后世人们十分同情怜悯戚夫人的凄惨,于是就将紫姑改叫为戚姑。[4]
三霄娘娘
除紫姑、戚姑之外,还有些地区称“坑三姑娘”为厕神。《封神演义》载:坑三姑娘是三仙岛上的云霄、琼霄、碧霄三位仙姑。她们有个在峨嵋山(或作峨眉山)罗浮洞学道的赵公明兄长。
在周武王伐商纣之时,赵公明拒周助商,不料为周将杀死。云霄三姐妹得兄噩耗,齐聚来商为兄报仇,起初用混元金斗及金蛟剪出战,屡战屡胜。后元始天尊和老子临阵助周,施法术将三仙姑之法具斗、剪夺走,老子命黄巾力士压死云霄,又命白鹤童子用三宝玉如意杀死琼霄,又亲自从衣袖中取出神盒,将碧霄收入盒内,化为血水。
待封神时,姜子牙封云霄、琼碧、碧霄为“坑三姑娘”之神,执掌混元金斗,仙凡入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必先以金斗转劫,不得超越。而且《封神演义》中还特别指出,坑三姑娘还有为落地婴儿化生的神圣职责,说:“以上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间之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婴儿降生,先要落在茅厕的净桶里,虽天子圣贤亦在所难免,这样一来,厕神坑三姑娘也就身价倍增了。
厕神后帝
厕所和猪圈里必须安静,才能招致紫姑。《杂五行书》说:“厕神的名字叫后帝。”《异苑》讲:“陶侃有一天夜晚上厕所,看见一个人自称是后帝,穿一件单衣,戴平头巾,对陶侃说:‘三年之内不说,将来贵不可言。’”(以后陶侃真的做了大官)莫不是后帝的神灵附托紫姑说了这话的吧!
话说很久以前,有个叫陶侃的人,这个陶侃是谁呢?他是陶渊明的曾祖父,语文课本上还摘录过他搬砖锻炼身体的故事,东晋著名将领。
陶侃未发迹之前,有一天上厕所,大便到一半的时候,陡然发现身边站了十多个人,每人手里还捧着一方大印,在那围观陶侃。
陶侃刚想说这什么情况,只见人群中为首一个身披红袍,头戴平顶帽的人对他说道:
“我是后帝,因为你小子很有道德,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不出三年,你就会飞黄腾达,位极人臣。”
陶侃大便完,赶忙起身,周围的人随即都消失不见了,再一低头,发现刚才的大便上放着一个大印章。
此情此景,陶侃不禁陷入了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当中,到底是捡还是不捡呢?
这真是一个有味道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后帝就是传说中的“厕神”,也就是掌管天下厕所、猪圈,粪便的神仙。
8个月大的女婴婷婷(化名)因患先天胆道闭锁变成“小黄人”,急需换肝续命。但由于等不到合适的肝源,婷婷爸爸决定为心爱的“心肝宝贝”献出自己的一片肝。
勇敢爸爸舐犊情深,让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11月10日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获悉,该院副院长刘超教授率领多学科团队,克服宝宝有月龄小、先心病、血管纤细、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大等诸多困难,近日成功完成这例亲体肝移植手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婷婷闯过了多个难关,恢复良好,今天上午在父母的陪伴下出院。
“我们每天在医院看到很多故事,感受到人情冷暖,可以说,这位爸爸让我们医务人员深受感动。”刘超副院长表示,这次患儿得到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和配合,充分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女儿变成“小黄人”还有先心病
爸妈坚决不放弃
据婷婷爸爸介绍,今年2月14日出生的婷婷是家里第二个女儿。出生几天后,妈妈发现宝宝的黄疸迟迟不退且越来越严重,大便颜色发白。看到“小心肝”变成了“小黄人”,父母心急如焚,带着她去专科医院求医,得知女儿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医生建议等宝宝大一些,再做肝移植。身边所有人都在劝我们放弃,说我们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一个宝宝。”婷婷爸爸说,夫妻俩的想法是一致的:再生一个宝宝,也不能代替她!“宝宝才刚来到这个世界,为人父母说什么也不能放弃啊!”
眼看心肝宝贝腹部日渐肿胀,食欲和精神不佳,日渐消瘦,饱受折磨,年轻的父母心如刀割。“看着她的状态一天不如一天,我尝到了绝望的滋味,我们不想再等下去。”婷婷爸爸说,夫妻俩慕名向刘超教授团队求助,希望能为孩子尽快进行肝移植。
“这个宝宝刚入院的时候,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急促,腹部明显膨隆,饮奶量也从每次180毫升下降至80-90毫升左右。”刘超教授表示,婷婷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然而,婷婷患有先心病,这为肝移植手术增加了风险。“这个宝宝心脏的房间隔缺损达9毫米,如果做肝移植手术,术中及术后心脏衰竭风险较大。”该院儿科覃丽君主任医师介绍。
为让肝脏“达标”
好爸爸一月减重18斤
先救心还是先救肝?能否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宝宝身体能否吃得消?
医院立即启动MDT讨论,经PICU、外科ICU、麻醉科、儿童心内科、儿童肝病科、儿童营养科、影像科、心理科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讨论后,考虑到婷婷年龄太小,一次难以承受两个重要脏器手术的打击,医院决定先为孩子换肝,待身体恢复后再进行先心病的治疗。
等不及志愿者捐献合适的肝源,为了尽快给宝宝换肝续命,婷婷爸爸选择“割肝救女”。
很幸运,父女的配型相合,然而,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婷婷爸爸需要尽快减轻体重,以便让肝脏符合移植标准。“女儿本来就是爸爸的‘小心肝’,只要能救回宝宝,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婷婷爸爸动情地说道。他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在一个月内迅速减重18斤,终于达标。
父女同上手术台
给孩子缝合血管的线肉眼几乎看不到
10月14日上午,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后,亲体肝移植手术正式开始,婷婷和爸爸一同被推进手术室,两台手术同步进行。
“婷婷只有8个月大,血管非常纤细,尤其是动脉直径只有1-2毫米,血管吻合的难度大,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显微镜才能完成。”刘超介绍,用来给婷婷缝血管的线,用肉眼几乎看不到。
“奶爸”“奶妈”组成护理组
宝宝术后获得“温暖护理”
经过11个小时的“战斗”,这台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婷婷转入外科ICU,由PICU和外科ICU的医护人员精心照料,接下来又是一场决定移植手术最终成败的“硬仗”。
“孩子太小了,同时合并有心脏问题,液体管理非常重要,每个小时都计算出入量,及时调整补液,液体管理精细到几毫升,马虎不得。”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主任何清介绍,婴幼儿器官移植手术在术后有四大难点,除了容量精细化管理,抗感染、抗排斥反应和镇痛镇静等药物的使用、移植肝功能的监测和维护,喂养/营养支持也是一个难题。
“八月大的宝宝只会喝奶。小小的人儿离开父母的怀抱,到了陌生的环境,加上手术后伤口的疼痛,身上又插满了管道,一怕就哭,一哭就容易呛奶,出现危险。”何清介绍,婷婷咳嗽能力较差,肺部容易感染,医护人员也定时给她拍背吸痰。此外,宝宝肠道功能恢复慢,医护人员定时为她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为了安抚婷婷,每个当值的医务人员都要抱抱她,给她情感上的支持。外科ICU还特别成立了由新晋“奶爸”、“奶妈”或者孩子小的“精兵强将”组成的“温暖”护理组来照顾婷婷,挑选组员还有一个额外的标准是“特别会抱孩子”。
术后两周,婷婷由ICU转回普通病房。术后一个月,婷婷顺利康复出院。如今,婷婷皮肤不再发黄,胃口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一顿可以喝150毫升的奶。“看到女儿恢复健康和活力,我们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婷婷爸爸说道。
这种病孕检难以检出
但通过手术“小黄人”有救!
中国80%以上的儿童肝移植,原发病都是俗称“小黄人”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我国每年新发胆道闭锁患儿约四千多例,但仅有少部分患儿能够得到肝移植治疗。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新生儿及儿童重症专科主任麦友刚介绍,先天性胆道闭锁占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以上病例,除少部分I型胆道闭锁外孕检无法检出。这种疾病非常凶险,进展非常快,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会引起不可逆的淤胆性肝硬化。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陈忧子通讯员:张阳、黄睿、顾广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