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病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按其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16类。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主要有寄生虫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皮肤病等。无论哪种病因所致,均以皮肤和被毛的病理性改变为特征。
2.狗狗发生皮肤病时皮肤的损害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两种,原发性损害源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的皮肤斑点、丘疹、结节、脓疱、水泡:继发性损害是在原发性损害之后,继发其他病原微生物而出现的鳞屑、结痂、瘢痕、糜烂、溃疡、表皮脱落、苔藓化、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等。不同病因、不同个体造成的皮肤损伤程度及修复过程是有差异的。
二、皮肤病的类症鉴别及诊断要点
三、皮肤病病原检测技术要领
1.螨虫的检查,临床上常常刮取病灶部皮屑,置于显微镜下寻找虫体。要选择患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用凸刃刀片使其与皮肤垂直搔刮,至皮肤微出血的深度取其搔刮物,或用力挤压病变部位,将挤出的脓汁涂在载玻片上检查更为确实,病变部陈旧或已用过药的,检测难度较大。
2.真菌检查多年来延续使用伍德氏灯,预热后照射患部被毛或皮屑,出现荧光为狗狗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不易看到荧光,须发毛癣菌感染无荧光出现。利用显微镜直接检查或取真菌培养物,以见到真菌孢子为准。
4.细菌性皮肤病主要在于掌握皮肤正常微生物菌群的侵入门户,在普通培养、分离培养、真菌培养的基础上,结合生化试验确定致病菌。
5.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接触的食物、药物、化学物质及环境因素有关,查找变应原难度较大,主要在于询问病史,从中获取第一手资料。
四、皮肤病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误区
1.皮肤与营养的关系很重要,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食物中的必需脂肪酸、维生素、某些矿物质、蛋白质等都与皮肤的机能关系密切。地理环境、微生态环境对不同病因的皮肤病影响很大。不同个体对湿度、温度感受性也有差异。
3.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外用药物疗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有“疮疡之症,最重外治”的说法。选择外用药必须了解所选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剂型、赋形药、使用方法与治疗的关系。不同性质的药物固然起不同的作用,但同一药物不同浓度也能起不同的作用,如1%水杨酸软膏有角化促成作用,而20%水杨酸则可起到腐蚀作用。同一药物不同剂型作用不同,剂型选择不当,可引起不良反应,如有渗出的急性湿疹,选用3%硼酸液湿敷有良效,而选用硼酸软膏外涂不但不能制止渗出及吸收渗液,反而因阻碍局部散热增加渗出。在不同的皮损阶段要根据适应症来选择剂型,如湿疹急性期有大量渗出应选择水溶液,无渗出要选择粉剂和水粉剂:湿疹1刻生期皮肤肥厚应选择乳剂和软膏;苔藓样变要选择搽剂和软膏。除上述浓度、剂型对疗效影Ⅱ向外,使用方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