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工一个月,生活的重建与重塑

一座两千多万人口的巨型都市想要保住它的光鲜、文明、活泼和井然,并不容易。超过700万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服务业者维持着上海的运作。

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一个月,这些人正帮助上海,一点一点尝试找回原来的秩序,或者说重塑并习惯另一种生活方式。

物流虽然恢复了运力,但除了市郊三区崇明、奉贤、金山外,上海市其他区仍不允许快递和外卖进入居民楼;理发店虽可以营业,但有的店被街道口头告知“同时在店人数不可超过20人”,并且只能剪发,不能烫染;居民们终于在6月28日盼来了恢复堂食,但餐厅必须隔桌而坐;人们还需要小时工,但很多顾客会嘱咐平台“不许派阳过的阿姨”。

《晚点LatePost》过去一个月采访了生活在上海的服务业者。他们有些供职于维系民生的关键平台,有些开着连锁店,还有些做着不够列进统计数字的那种小生意。他们都和这座城市共同渡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日子,一些人离开了,但绝大部分还是选择留下,尽量填上消失的两个多月。

一个行业可以停滞、一个生意可以倒闭,人,是很难停下的。人只要还能看到些希望,就还能向前。

叮咚买菜的仓库员工

复工后终于不用那么忙了

仓库里用来放货篮的托盘2米长、1.5米宽,正是一张单人床的尺寸,仓库负责人胥华成和同事们把十几张托盘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大通铺;拼着拼着,托盘不够用了,同事们又把不用的货箱拆开,平铺在地面上,再铺一层垫子,就成了一张床。

两个多月里,450名仓库员工就这样睡在一栋尚未装修、地面全是灰的办公楼里,维持着叮咚买菜上海最大生鲜蔬果仓库正常运转。

6月1日宣布复工的消息传来时,同事们激动得不行,胥华成心情却“比较平淡”。他第一反应是怀疑:是不是真的?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吗?

他“怕情况再变化”。因为起初就是自己没料到情况会变化,同事们才在公司困了60几天。安排好员工们轮流回家的计划后,胥华成建议留下大通铺。

60多天前,同事们对住在仓库里的封控生活不习惯;现在,他们又对突然可以回家的生活有点接受不了。

“明天就能回家了吗?是真的吗?”有人连着问了两遍。

“是的,确定能回家了,能正常上下班了。”胥华成从同事的脸上看得出他们都很高兴,前所未见的那种。

封控之前,仓库有500多名员工、100多名司机,每天工作8-9小时、运出40万件货品。封控期间,只剩下450名员工,一天最多时处理100万件货品,包括1000多吨蔬菜、700多吨肉蛋奶、300多吨米面粮油。复工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面对两倍以上的工作量。

新闻上居民抢不到菜的情况,激发了仓库员工们的责任心,“大家也想多送点菜出去”最忙时,高负荷体力工作持续了12小时。公司给他们加了部分补贴,餐食里还加了一道大荤。

一座堆满食物的仓库,除了吃的什么都缺。分拣工需要在2.3万平方米的仓库里来回走,每天走上万步,封闭四天后,就有员工走破了袜子;女性没有充足的卫生用品。胥华成跟总部申请从外面送了袜子、送卫生巾,热起来后还申请了一个可移动的淋浴间。

复工之后,这座仓库的货品品类比解封之前环比增加了50%,每天出库的货品量也从100万件的峰值回落到70万件的正常水平。员工们的工作节奏也正常了。

疫情让胥华成养成了消毒的习惯,“看哪儿都像风险点,感觉很危险”,他每天带着一个酒精消毒小瓶,到处喷一喷,除了必要的购物,他基本不出仓库。胥华成家在嘉兴,驾车40公里虽不是什么难题,但得隔离7天。直到6月16日,确定不需要隔离后,他才终于回家。

仓库位于松江区,6月9日,园区又通知要全员核酸,胥华成告诉员工们做好再次住回来的准备。几个小时后,以往图省事的男同事们也拖着大行李箱来了,胥华成笑着回忆:“大家的忧患意识明显升华了。”

复工后

快递网点的包裹堆成了山

德邦快递员王国伟(化名)的回到工作岗位早于大部分上海人。5月7日,王国伟向街道写了一份保证书,承诺当地解封前不再回到他工作的德邦站点,接着,他骑着电瓶车去了附近的京东站点,开始派送京东的保供物资。6月1日,他又回到德邦,变回了德邦快递员。

靠卖力气赚钱的人,肌肉都有记忆。头两天,大部分快递员都不习惯。在家待了两个月,身体忘记了曾经每天在外面跑的状态,干一会儿活,脚和腿就开始发抖、酸痛,他们就忍,忍三天后,痛感慢慢消散。

每一次包裹送到小区门口,手部都要做一次消杀。手喷完消毒水会变黑,因为快递面单上有油墨,沾上液态酒精就会变成黑乎乎的一团。王国伟就用一双黑手拣货,分拣完再给货品消毒。

虽然城市宣布全面恢复生活秩序了,但王国伟还不敢放松,“一旦自己‘阳’了,整个站点都会封掉。工作基本就是丢掉了。”

他特别在意和别人的距离,在外送货时,只有喝水时才摘口罩。他会小心避开人,确保都至少间隔两米,再喝。吃饭他也会躲在别人不出现的地方,比如路边、桥上或者角落里,现在天气热,他说,大家只愿意在草坪上呆着。

4月被封了一个月,王国伟只拿了三四千元底薪。这个月上海大部分快递员收入都受到了影响,只有2874.7万件完成了派送,比去年同期下降90.1%。5月,上海快递恢复到了31512.92万件,比去年同月增长4%。

几天前,再次联系时,王国伟说,货山已经矮下去了。618结束,上海人报复性消费的劲头也平淡了。国伟说,从上周五开始,德邦、京东、四通一达的单量都有下滑。

上周五之前,京东快递员每天能分到400-500单。货一车一车送进来,站点经理亲自卸货。现在每天只有100多单,快递员们自己卸货。

单量掉了,王国伟的收入也跟着掉了。“但是没办法,这个活你就是一天都在上面,没什么找别的活的可能。”他说。

解封后

每一只送到宠物店洗澡的小狗都被剃毛了

等到6月店面可以营业,杨先生已经彻底错过了今年的生意旺季。作为一位宠物美容师,四季的节律对他有特别的含义。每一季梅雨下完,上海的最高气温往30摄氏度以上走时,他的淡季就来了。

杨先生坚信他的生意不会彻底垮掉,“我们是社区型的,说白了就是一种生活服务,该来的客人还是这些客人,该洗的狗还是这几只狗。”假设疫情期间他们店允许开,很多人也会照样把猫狗送来洗。

错过的旺季究竟带来多大损失,杨先生没有精确地算过账。但他估计,如果顺利的话,整个下半年能补回来就非常不错了。

66岁的水饺店阿姨

20年上海梦

中午十一点,“华元芝大娘手工水饺”的老板刘阿姨正在给客人煮着一份水饺,十六只,她盯着锅,等着水滚开,饺子飘到水面上。

叮咚一声。“美团外卖来新订单啦!”又是隔壁卖白斩鸡的。同样一个外卖系统,别人家的“天天嗷嗷叫”,她的一天不响一声。

把这个门开开、关上一天就是1000元。刘阿姨脑中账单算得精确:房租一个月28000元,垃圾处理费一个月400元,物业费560元。“你说怎么能承受得了,两个月连门都没出,两个打叉的封条封着。”她道。

去年9月搬到普陀区新村路时,刘阿姨满打满算寻思今年3月能“翻一把”。门店开在一个商务广场里,小份水饺15个卖16元,大份水饺20个卖22元,对周围的上班族和社区居民来说很实惠。

刘阿姨从辽宁来上海20年,水饺店开了就有20年。凭借这20年的经历,开这家店时,她向朋友借了12万元,“心里蛮有把握”。她曾经在城隍庙、四川北路等好几个地方把店做得红火,每天只经营午餐晚餐两个时段,就足以利润丰厚。

没成想,3月刚过一周,疫情就严重了。店开两天,封两天,开两天,封三天,折腾了一个月,到3月31日中午十二点完全封掉。等到能重新营业时,刘阿姨的备用金早已空空如也。

在6月28日允许堂食之前,每日营业只能靠外卖和自提,日收入从一天3000多元降到不足1000元。说话间,她打开手机上的收款工具“收钱吧”,采访那天是670元,再前一天是804元。

刘阿姨给朋友写了欠条,用人品担保肯定会把钱还上。但任何话都不生效了。对方每天发长长的语音条来催债,还转过来一条视频,题目是:《欠钱不还的人,好日子到头了》。刘阿姨用手划拉着聊天界面,委屈涌上来,“我借钱不是不还,我只是现在没有实力还。”来上海20年——她总喜欢用这句话开头——这次是栽得最重的。

2000年,刘阿姨把读大学的儿子送到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和24000元积蓄一路南下。她要在上海做生意,还要做大,不为别的,她心里攒了一口气。她和丈夫感情一般,生在上海的婆婆总嘲弄她:“做大生意来上海,做小生意你不要来上海。”刘阿姨不服,“哪个生意不是从小做起的?”

在城隍庙豫园附近,她(自称)走破了四双鞋找铺面,从安仁街111号到177号,刘阿姨的水饺店一开就是17年,饺子从5个一元,卖到1个一元。

刘阿姨一个人在上海支撑起她的家庭。收入分成三份,一份打给留守在东北的丈夫,一份转给孩子,自己还剩一些打点生活和生意。儿子毕业后,刘阿姨给孩子“找媳妇、结婚、买房、买车”,加起来两百多万元,都是她一个一个饺子卖出去攒起来的。

刘阿姨原本想过了65岁之后就把店交给员工运营,自己半退休,在后台指挥。5家分店,每个店抽4000元,一个月也有20000元,足够她去外面玩一玩。她还着手为自己注册了一个商标,叫“华元芝”,像老干妈陶华碧一样,把自己的照片嵌在里面。

今年过年期间,刘阿姨在脑海中策划了一场“饺子改革”。她想开发一种“儿童饺子”,设计一种新的盐油比配方,缩小尺寸,一盘能比现在多卖三元。她写了好几条改革思路,一条都没实行呢,就停下了。

现在一切都成了泡影。

2020年疫情之后,店里客人少,租金付不起,关掉周浦店时,店内设施变卖掉,得了1500元,刘阿姨自己添了500元,请员工们吃散伙饭。员工哭了,她也哭了,几个人抱成一团。

后来,几家分店相继关门,只剩新村路这一家。从3月底封控开始,一直到现在,刘阿姨都和店员住在店里。封控期间没事做,她就想店里的生意,想找到一种烹饪方法,把面条做出菜味儿。

5月31日,刘阿姨得到通知说第二天可以复工了,高兴得不行。商场保安经过门口,问,今晚你不出来玩?原来,周围商家都在做庆祝的准备,隔离烤羊肉串那家人已经开始切肉了。解封了,大家都高兴,晚上12点,商铺群里大家都睡不着,有人提议出来庆祝一下,刘阿姨第一个报名。

她问,“有鞭炮吗?”

有人答,“有电子的。”

“管它电子不电子的,能响就行。”她也不泡脚了,两脚拿出来擦了擦赶紧打扮打扮,到广场去。早有人在广场上放起了歌,停车场保安拿着喇叭喊:“解封啦!”刘阿姨他们就跟着一起喊:“解封啦!”

大伙在广场上放电子鞭炮、跳舞,喝完了一箱啤酒。第二天一早,刘阿姨6点多就起来了,先打扮打扮自己,把封控前穿在棉袄里面的内搭外穿,还把棉鞋剪成了单鞋。那几天,刘阿姨心情都不错,6月5日她回家拿换洗衣服,还找了间理发店剪头,回店里的路上,她买了脆皮鸭和炸鱼,跟店员开了一瓶牛栏山庆祝。

只是很快,她的心情又不好了。外卖系统把她弄得一团晕,美团、饿了么都不好用。她的饺子定价低,平台扣点又高,22元一份饺子,通过外卖她只能得16块,卖一份亏一份。

房东的催租信息也跟着复工一道来了,也是每天连珠炮一样的问。说到这个话题,刘阿姨会特别熟练地背起国家政策,她将其解读为:如果发生天灾人祸,房东应该为租户免除3个月房租。

刘阿姨最近一个月的生活就在和大房东、二房东磨房租中度过。她也知道,房东也是个人承租,3个月损失落在谁身上都不好受。便提出三方每人承担一个月成本,但二房东不同意。在磨损中,刘阿姨每天都会觉得内疚,她自认为是一个愿意做事的人,生意做砸了,二十年的奋斗白搭了。

恢复堂食只能部分治愈餐饮业受到的伤害

生意人擅长于算账,不过有些账还是不算的好,算太细了会伤心。上海两位连锁餐厅的主要负责人朱老板和周老板都是这个态度。

复工的6月,损失没有停。他们经营的品类都不太适合做外卖,一个含面食较多,每天单店外卖也就30单;一个做的是火锅,外卖单数是个位数。他们的大部分餐厅都开在商场里,虽然冷气十足,但没太多人在解封后去逛没有堂食的商场。

这一次,商场只给商户免了部分租金。“基本上各50%。”朱老板说。

疫情之前,朱老板9家门店一共400多号员工,复工后少了1/3还多,在小区门禁解封时,很多员工都回家了。复工后,由于并不能回到正常的经营状态,员工只按上海市最低标准领工资,也就是不到2500元。

回到店里,后厨惨不忍睹。土豆发芽,大葱开花,白菜变成一滩水。从西北空运过来的肉类也过了期限,几乎全都丢掉。员工进去打扫时,戴了三层N95口罩还能闻到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臭味。

每天光是房租的租金就要将近3万,再加人力成本、店铺能耗,封控和复工的第一个月,损失大概是“一个月一辆法拉利,或者三线城市一套房”,朱老板说。

据周老板了解,一些两三年前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没能挺过这轮封控带来的损失,一些原本在盈亏点徘徊的四五家分店相继关闭了。

6月28日恢复堂食后,火锅是最受欢迎的,有些店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次是中餐,大概是之前的50%;快餐更差些,有的只有从前的40%甚至更低。

周老板很清楚,眼前的景象是暂时的。想要彻底回到往常的水平,不要看现在店里的人流,只需参考这个指标:去逛商店的人还像以前一样多吗?

“人来不了,花来见你”

6月1日,老板海燕和3位花艺师打开花坊的门,灵巧的绣球、优雅的铃兰、充满生命力的向日葵全都收起了花苞,变成掉落满地的落叶、黏在花瓶上的霉菌、挂着蛛网的枯枝败叶。

海燕已无意计算损失。“过去的都过去了,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她的内心只被一个想法填满: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了。

平时九点半下班的花坊,6月1日那天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半。腐烂枯败的植物带来了巨大的保洁压力,海燕和同事们整整打扫了十个小时,所有人都累到“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一些老顾客专门开着车过来看看,他们只想确认花坊还在。海燕在一两米外,示意对方心意已领,不必进门。刚从两个月的封控中出来,“保持距离”的念头还挥之不去。

复工比想象中压力更大。员工一夜之间可以回去(只要小区放行),但花材有运输周期,进口品种价格还上涨了15%。维罗纳花坊有100平方米,海燕想让花店能“希望满满地迎接客人”。

作为“大户人家”,她大手大脚习惯了,以往每次进货都是一万、两万块地买。她想到2020年5月疫情缓和后,巨鹿路的店迎来开业7年来销售额最高的一个月,月流水20多万。3日那天,海燕下定决心,进了1万多元的货。到了4日,她就后悔了,“货有点多了,人有点少了”。店内客流量比封控前少了2/3,员工却得正常付薪水。

鲜花保质期短,海燕将多出来的花好好包装,免费送到老顾客们的家门口,花束里插上卡片,上面写着:人见不到,花来见你。

6月7日上午,街道突然通知,因为有人复阳,得再次关店。海燕的心情又转向复杂。她听说巨鹿路上不少小店店主选择直接停业,等疫情彻底结束之后再重新开,反而成本会更低。“我是肯定不会关掉。”海燕说。“辛苦经营的事业、一起打拼的伙伴怎么能说放就放呢?”

有些小动物没能等到恢复

岚灵花鸟市场的复工从打扫卫生开始。6月1日,商户们回到市场后,进门首先迎接的是“嗅觉冲击”。经营花店的马女士形容那种味道“你无法想象,真的是臭气熏天”。

然后是“视觉冲击”。鱼也臭了、猫也死了,植物“就跟大山里被火烤了似的”,老鼠屎从里到外全部都是。马女士形容那副画面,让她“鸡皮疙瘩都竖起来了”。

哪个生意人没走过波折,早习惯了往前瞅,不往回看。

吉师傅店里一堆好猫,不少是从国外进口的,一只成本就要2万5,还拿到了世界猫协会认证。吉师傅提早退休开了宠物店,好好照料细心养,小猫从店里出去“一般没有低于6000的。3万、2万的也有。”

二月底三月初,四只进口种猫被接进店里,还没等适应环境,就封控了。6月1日回到市场,四只种猫死了三个,损失75000元。还有8只母猫在封控中生育小猫,按照吉师傅平时的能力,8个猫生崽,总共能活下来40只。现在活了12个。

母猫生产完,没人帮她打针消毒喂催产素,不仅没奶,身体还不好,怎么能带好小猫?“疫情期间也没有办法”吉师傅说,“有些东西也不要片面地说,不管任何时候,小猫都有死亡的。你懂我这个意思吗?”

市场营业人流慢慢恢复到原来的三、四成。虽然还没有人买走一只猫,不过,能开门营业,就很开心。吉师傅讲,“正常时候也有一个月不开张的,做生意就是会这样。”

人们都在把家往更划算的地方搬

搬家师傅李维(化名)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周,每天都会接一两个订单。下最多订单的是公司。有的人说,“桌椅柜子都不要了,都给你们了”;还有的留两个员工指挥干活,老板没来,说是身体原因不方便。

搬家搬的是人的家什,每次装进货车的是不同人的物品,也是不同人的生活。少于五个箱子、东西简单的,大多是农民工或者小商贩,小区封控解除刚一解除,他们赶紧“打道回府”;也有东西非常多的,接受采访那天上午,李维帮一位年轻女孩搬家,5x2x2.5米体积的依维柯货车车厢,几乎被女孩的衣服塞满,她在KTV工作,解封后从四川北路搬到常德路,月租能省1000多元。

最近,李维在抖音上看到一家公司要倒闭了,他在下面留言说:如果需要搬家,可以免费提供车和人。“大家都挺不容易的,能帮就帮。”他说。

出租车司机黄师傅送了很多人离沪的最后一程

听说6月1日凌晨全市就“解封”了,出租车司机黄师傅当时就想出门。心里的激动抑制不下去,他一晚上都没睡着。

黄师傅从重庆下辖的地级市来上海打拼,封控两个月,他窝在月租千元出头的市郊出租房里,缺乏物资,也没有收入。

早上七点,黄师傅终于开着车出门了。路还是原来的路,但感觉不太一样了,繁华地段并不像往常早高峰,看不到人流车流涌动的迹象。

黄师傅把原来的油车换成了电车。虽然电车的月承包费更高,但油价涨得更快,利润空间越挤越薄。很多出租车师傅都想换电车,班长体谅黄师傅生活条件困难,家里老母亲还在住院,帮他率先通过了换车申请。

6月1日那天生意不错。黄师傅从早上8点一直跑到凌晨3点,中间几乎不休息,赚了2100元。餐厅还未开业,他在路边找了家快客便利店,买了两盒奥利奥、水和一袋小面包,早午晚饭分三顿吃完。

起初几天,他每天都能拉到几个远程单,三四个去飞机场的,八九个去高铁站的。有的一上车就抱怨:“关了这么久,我怎么样反正都要回去的。”黄师傅的想法是一样的。他非常想回家,几乎只有这一个愿望。

封控期间,他不能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为了交上昂贵的治疗费用,他向车队队长借了2万元。这两个月,房东怎么也不肯免他房租,黄师傅手上钞票见底,还不得已向比他小很多的朋友借了两千多元交房租和话费。

他本计划再用两三个月,吃吃苦,把欠的债都换上,就回到家人身边。但就在昨天,7月5日,黄师傅发来消息说,他已经回到了老家,因为他的妈妈去世了。

THE END
1.宠物店美容师宠物店美容师招聘一周以内 一个月以内 经验 应届生 实习生 1年以内 1-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宠物店美容师招聘专场进行时 10万起 全国学历不限经验不限 汇聚众多行业名企 领导好发展空间大五险一金 本期新增1457个职位 宠物店美容师 【威海】 5-10k 3-5年大专 ...https://www.liepin.com/s/1b2a05fcae0f9c92fbed0ab9153c0ea7/
2.项目剪发带狗子来附近宠物店洗澡等2021年6月9日 关注 打分 ¥255 效果:5.0 环境:4.5 服务:5.0 【项目】剪发 带狗子来附近宠物店洗澡 等待的时间就去剪个头发啦 数不清楚来过几次啦 但就是很信任这里 虽然店面环境及外表平平无奇 但是里面的Tony老师们技术都很厉害 我一直追随Tony老师是白天 人很nice 技术也超好 现在已经不会让其他理发师...https://m.dianping.com/review/925459909
3.用户@4664e648过节了!猜猜动物园里什么最多?不说话看视频!简介:用户@4664e648上传的资讯视频:过节了!猜猜动物园里什么最多?不说话看视频!,粉丝数69182,作品数19478,点赞数1,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热线188》栏目以“打造成都第一生活服务平台”、“做成都最有用的电视栏目”为定位,是CDTV3唯一一档时长1小时的日播新闻栏目,聚集的是25—45岁的社会主流人群,拥有消费力...http://www.qiyi.com/v_19rr4rz1i8.html
1.上海宠物美容师一个月多少钱(宠物美容师的月收入在什么水平)宠物美容师的月收入在什么水平经济条件不错的地区初始月薪一般在1600--2500上下,三个月后就会转正,其一个月薪资3000--5000并不稀奇,对于一些有工作经验而且比较努力的美容师薪资在5000左右。随着时间增长,薪资也会随之提高。对于很高档并且生意好的美容店美容师工资上万都不是新鲜事。这个是不等的,看各地方的形势,...https://www.qqddujnzs.cn/chong-wu-gou/465093.html
2.宠物美容工资待遇(招聘趋势,就业前景)宠物美容招聘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60%岗位拿¥3-6K/月,年薪¥4-7W,2023年较2022增长了2%。 按学历统计,中专工资¥5.3K。 按经验,应届生工资¥5.0K。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年招聘职位14359个,占全国0.065%。 切换区县、经验、学历、行业、规模 ...https://m.jobui.com/salary/quanguo-chongwumeirong/
3.宠物店投资:开一家宠物店需要多少资金支出宠物行业在未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实体风向标,当下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到宠物行业当中,对于宠物的医疗,衣服食品,美容剪发,营养品和训练课程等,是日趋于完善的。现在开个宠物店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看下加盟开一家宠物店需要多少资金。 投资开价宠物加盟店的费用有高有低,但是正常来说,通常是在17-22万左右,下面是...https://www.yojiameng.com/news/28556
4.理发初中作文(通用51篇)今天也一样,我据理力争,和妈妈僵持了半个多钟头——争论来争论去,妈妈软硬兼施,坚持让我去理发,并且搬出了一大堆道理,还引用了百家讲坛上的“百善孝为先”,弄得好像我不孝似的,唠叨的我头昏脑胀、思维短路,没有办法,只好选择服从。 拿着钱,骑着自行车去附近的一个理发店,到了那里,有好几个人在等,我锁好...https://www.unjs.com/zuowen/chuzhongzuowen/20220222213437_4814757.html
5.全国公交查询最新公交车线路查询最新公交车时刻表查询10 一个大气压是多少千帕 全国公交 河南 湖南 江西 宁夏 广西 西藏 青海 贵州 重庆 台湾 直辖市 江苏 浙江 陕西 云南 广东 辽宁 福建 四川 甘肃 湖北 黑龙江 安徽 吉林 新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海南 山东 河南 湖南 江西 宁夏 广西 西藏 青海 贵州...http://www.gongjiao7.com/
6.不要学宠物美容(现在学宠物美容师还行吗,有前景吗)宠物理论知识一定要好好听讲,实操演练一定要好好进行,这是针对每一个宠物美容师所进行的,每个人一条狗,然后对狗狗进行剪发美容,锻炼自己,为以后在宠物美容店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不排除那些想在宠物美容行业走到尽头的人,那些不满足C级,B级想去追求A级的人才,做顶尖美容师,会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去学习,然后去参加各种...https://www.yq003.cn/article/44942.html
7.宠物实习总结(15篇)宠物实习总结 2 20xx年从x到x在x宠物医院实习。在宠物医院实习五周,对专业有了不同的看法。可能之前没有深入了解过,感情上也不太理解。 时间飞逝,在J.J .宠物医院实习已经一个月了。在那里,工作时间很长,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总共12个小时。有时忙,但有时闲,它让人感到孤独。那个味道真的不一般,所以说不...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1175788.html
8.我的生日礼物东方娃娃作文(通用12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只见刺绣上绣了一个小女孩在唱歌,一个小男孩在吹喇叭。真是栩栩如生,显得刺绣之人是一个“高手”。我本以为这是姐姐买的,可听妈妈说:“这幅刺绣上姐姐花一个月的工余时间绣的。”看着这幅刺绣时,我才发现姐姐的手是那么灵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v6y3o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