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才是PPT的灵魂!——PPT最重要的是逻辑!
论「如何快速伪装成PPT高手」,不得不提这几句装B的金句。道理当然没错,但你真的理解吗?
01PPT一定是逻辑的产物吗?
答案:不一定。
PPT还很有可能毁掉一个人的逻辑。
没错,我说的是——PPT一旦没有用好,很容易毁一个人的逻辑。
为什么?
借用许纪霖老师曾经在接受参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在参加一些博士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发现,现在有些学生很爱运用「PPT思维」。
这在工科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常见。过去一般的论文都是论证式的,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来证明自己的论证是合理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但这种PPT式的论文,表面看起来框架结构很科学,分为「1.1、1.2、1.3……」再分为「2.1、2.2、2.3……」好像内容很整齐。
但我把它称为「虚假的整体性」,因为在这一点和那一点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它只是一个平面上的铺陈,没有深度,为什么要从这一点跳到那一点,也没有任何论证的过程。这样的论文,写起来很容易。
这是一种非常偷懒的做法。
其实探究背后的根源,现在年轻人的知识体系越来越破碎,他们又缺乏一种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贯通起来的能力,而论文又不能支离破碎,所以就用这种「虚假的整体性」来对付。
PPT正是为这种「虚假的整体性」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学生一旦习惯于这样「虚假的整体性」的思维,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02为什么PPT会出现「虚假的整体性」?
PPT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结构化思考,把你的工作想清楚,针对工作场景或业务问题梳理出结构化的思路;形式——视觉化呈现,能用视觉化的手法突出观点或重点,对不同等级的内容对应相应的排版设计。
但是大部分人都陷入了「形式的逻辑」,甚至「用形式绑定逻辑」,靠强行翻页糊弄讲下来。至于从上一页内容为何能跳转到下一页内容,很多PPT完全不交代,靠人为地强行切换。
但由于形式上你依然可以看到整齐的章节、转场、导航……于是让人感觉「貌似很有条理」,其实一团糟。
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对于形式的处理,如今有各种神器、插件、模板……但应该还没有哪样工具能帮你解决内容的问题吧?
因为这条路没有捷径,也没有外挂,必须靠真本事。
03到底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力?
那么,到底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提高结构化思维呢?
逻辑就是逻辑,也不需要非要通过PPT来表达,或者训练。训练逻辑有很多方法,按照麦肯锡框架梳理问题、做思路清晰的演讲、帮朋友做入情入理地分析比如你为什么还是单身狗……都是训练逻辑的好办法。
写长文的背后,是你思考的观点和洞见,是你归纳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逻辑,是你在做事之后对经历的提炼。
在大学里,同学们各种汇报、总结、论文,基本靠抄靠拼凑,想当年中学的时候大家都是半小时能完成一个800字作文的人,如今怎么都成了搬运工的水平?
其实我们脑海里存在的观点、收集到的各种素材,都像一颗颗的珠子,或许每一个珠子都很亮很精致,但是他们毫无规律的散在地上,不但不易识别还有可能找不到。
但是写长文就像一根线,把所有的珠子能串起来,写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措辞,注意前后的逻辑关系,注意各个角度的搭配……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提升自己的表达、思维、逻辑是非常有益的,要想有逻辑头脑就得先折磨折磨自己的大脑。
别忘了,@秋叶老师在成名之前,他赖以成名的是自己的博客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