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洒在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石壁山脚下一处院落,几名孩子正在院里嬉戏玩耍。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都是因病残缺而被狠心的父母抛弃,近20年来,幸亏义安善堂的一群老人用爱心、亲情抚养了这群孩子,这里成了特殊的“大家庭”。
与揭阳市紫峰寺接收的孤儿不同的是,这群孤儿在当地政府的关照下,以“义安善堂福利会”成立集体户。正是有了户口,27名孤儿均能每个月按照每人600元的标准领取孤儿生活费,饶平县政府也每年划拨1万元进行补助。饶平县民政局余副局长表示,今年下半年,新成立的儿童福利中心将接收孤儿,“我们不能把政府的工作推给民间组织,但是由于‘义安善堂’已具有社会公信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义安善堂福利会的收养条件后,也考虑探索让包括义安善堂在内的有条件的民间机构与政府合办抚养孤儿,建立以政府为主、民间组织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
本为寄放骨灰却成弃婴收养处
一个寒冬早晨,义安善堂门口发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路人无一理睬,善堂的老人抱进善堂抚养,没想到,从此就不断有弃婴送来。
昨天下午,在义安善堂孤儿室院落里,几名孩子正在两名老保姆的带领下,在阳光下玩耍,眼前的孩子身患残疾:脑瘫、肢残、小儿麻痹、痴呆等等。义安善堂法人代表余世溪说,这里没有一个孩子是正常的,大多是刚出生不久就被狠心的父母遗弃在善堂门口的。
石壁山脚下的义安善堂创建于1889年,重建于1988年,1995年向民政部门申请成为了社会团体,名叫义安善堂福利会。余世溪说,义安善堂的主要业务是暂时寄放骨灰以便亲人拜祭,制作一些拜祭用品出售维持开支,收取的善款用于扶贫济困施医赠药、修桥铺路等善举。自从1995年起,接收残疾弃婴逐渐成为义安善堂的一项开支巨大的“副业”。
义安善堂的老人们还记得,1995年的一个寒冬早晨,义安善堂守值人员发现一女婴被遗弃在门口的“仰峰亭”里。尽管当时路人不少,却没人上前救助这条小生命,善堂里的老人动了恻隐之心,便把已冻得脸蛋发青的孩子抱进善堂抚养。没想到,从此善堂门口就不断出现弃婴。
余世溪说,每拾到一个弃儿,他们均向公安机关报警和向民政部门报告,由于饶平县暂时没有收养孩子的儿童福利机构,最后弃儿还是寄养在义安善堂。随着收养的弃儿越来越多,善堂花了几万元扩建了“弃婴收养处”,并于2012年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下,建起了三层高的孤儿室。至今义安善堂总共收养了36名被抛弃的孩子,除了9名因重病去世、部分被人领养外,目前仍剩下27名弃儿,年龄最大的已18岁,正在读初中,最小的尚在襁褓中。
“把他们当成自己亲孙子看待”
多数孩子无法上学,但善堂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善堂的会计等老人经常拿起教鞭黑板,教孩子识数认字。
余世溪说,善堂雇了5名保姆照顾这群孩子,还有两名师傅煮饭做菜。由于孩子年幼,又多有精神疾病或者身体残缺,常有大小便失禁,每天5位老保姆总有洗不完的衣服、干不完的事,5个保姆三班倒。一名保姆说,她喜欢到善堂里照顾这群可怜的弃儿,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孙子看待。
尽管孩子多数傻乎乎的,只有小部分能在附近幼儿园和学校上课,但善堂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善堂的会计等老人经常拿起教鞭黑板,教孩子识数认字。弃儿们一看见善堂的老人来,也都会亲热地叫一声:“阿公”(爷爷)、“阿鸃”(奶奶),这也让善堂的老人感到欣慰。“这些人能读书的就读书,能工作的就工作,如果成年了不能自理我们也要养着。”余世溪说。
收留的孩子越多负担越重
县民政局:饶平经济比较落后,没有接收孤儿的设施,但每年拨款一万元补助善堂,我们认为义安善堂是做了一件好事。
弃儿越来越多,本是“副业”却成为了一项开支巨大的项目。余世溪算了一笔账:每个弃儿每月吃穿用五六百元,因这些弃儿大多身患疾病,医疗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10年,一个孩子去广州治疗就花了4万多。另外,7名护工每人每个月2000元左右。平均下来,一个月每个孩子就花了上千元。
“没有办法,我们善堂15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都要部分‘捐’给孩子们,善堂收取的善款也要拿出来一些。”余世溪说,善堂作为以扶危济困为己任的民间组织,无法也不忍心将弃婴拒之门外,结果收留的孩子越多,善堂的负担越重。
但从一开始,饶平县政府就积极介入义安善堂的救助。“饶平是一个山区县,经济比较落后,没有接收孤儿的设施,但我们每年都拨款一万元给善堂作为补助,并积极组织社会力量捐款,我们认为义安善堂是做了一件好事。”饶平县民政局负责人说。
为更好地扶持义安善堂的善举,2010年,县民政部门联系到一位企业家捐款28万元,按一年7万下拨给义安善堂,其中6万用作孩子的生活费用,剩余1万作为衣服费。
没进福利院特批上户口
按《收养法》规定,弃儿要进入福利院才能有户口。可饶平当时没有儿童福利机构,善堂弃儿越来越多,县政府特批了一个集体户
与这几天报道的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寺孤儿相比较,义安善堂27名孩子均有户口,这意味着这些孩子有了身份可以上学以及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批孩子从去年开始,每月可以领取600元的孤儿生活费,义安善堂也可以继续生存下去。
按照国家《收养法》的规定,弃儿要进入福利院才能有户口。可是饶平当时没有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在义安善堂弃儿上户口一事,体现了饶平对弃儿的重视。饶平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善堂弃儿越来越多也成了一个问题,县政府及公安局为此特批,以“义安善堂福利会”为名申请了集体户,户主是其中一名孤儿。
余世溪将一叠户口本和存折摆在南都记者面前,27名弃儿都共用一个姓———余。县民政局余副局长说,针对国家下拨的孤儿生活费,镇民政办通过账户转账的方式下发给义安善堂。资金的使用,善堂福利会有会计建立开支账本,民政部门也审核。
政府开始建儿童福利院了
饶平县民政局:政府的工作不能全部推给民间组织,也担心义安善堂孩子多了会出问题,将探索以政府为主、民间组织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
距离义安善堂不远处,一栋3层高的楼房已经建起,正在装修,这是饶平县新建的儿童福利中心。余副局长介绍,儿童福利中心按照国家规定配备设施,准备设60个床位,预计在近期就可接收第一批弃儿。政府初步打算今后每个弃儿按照集中供养1000元的标准补助,除了国家下拨的补助外,不足的由当地政府自行筹集。
事实上,饶平县早在两年前就意识到社会组织在儿童收养方面的条件不足,于2010年动工新建了儿童福利中心大楼。饶平县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一旦义安善堂弃儿越来越多,义安善堂可能会难以为续,一是地方窄小,继续增加弃儿空间不足。二是政府的工作不能全部推给民间组织,“我们担心义安善堂孩子多了会出问题,所以就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儿童福利中心将进行规范化管理,条件也相对好一点”。
至于儿童福利中心与义安善堂的关系,余副局长认为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努力联合办好社会福利,今后儿童福利中心会接收部分义安善堂的弃儿,但不是全部。“我们不能把政府的工作推给民间组织,但是由于‘义安善堂’已具有经验和口碑,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义安善堂福利会的收养条件后,也考虑探索让包括义安善堂在内的有条件的民间机构与政府合办抚养孤儿,建立以政府为主、民间组织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
部门回应
省民政厅:
未注册机构或能“存活”
南都讯根据省民政厅日前下发的通知,对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已具备养育条件,本人又坚持养育孤儿的,各地民政部门要与其签订合办协议,明确责权,纳入到民政部门监管;对于已签订合办协议,排查中发现安全隐患的,要限期整改。
广东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先胜对此解释道,通知所说已经具备养育条件,应该是指拾荒妈妈张菲这类事实存在的收养孤儿情况,要从软件和硬件去衡量他们是否适合收养。比如孩子数量多少、环境是否适合孩子学习成长,管理人员素质如何,如果是残障儿童,有没有护理人员等,这些条件经民政部门评估后,民政部门才与其签合办协议,明确权责,明确出了问题,双方负什么责任。以前没全面查过社会收养孤儿,现在纳入民政部门监管,不规范的收养行为将得到扼制,这对孤残儿童、弃婴来说是一个福音。
他表示,要根据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对策。有些地方可采取家庭式寄养,而像普宁妈妈张菲这样的情况,普宁福利中心可吸收张菲进去做工作人员。
爱心困境
深圳流浪者关爱中心盼“名分”
救助人数超3个政府救助站
却办不了合法登记
每月账目明细博客上公布
关爱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金鹏工业园原金鹏学校的一栋宿舍楼里。这里也成了弃儿的去处。目前,被救助者中有两个智力有障碍的孤儿天喜和天乐,都已十五六岁了。
成立两年来,这里究竟救助了多少人,创办人曹楠也说不清楚,“大致保持在50人左右,接受过比较长期救助的有400多人。”
靠着好心人士的捐助,关爱中心一直坚持到现在。曹楠把每个月的账目明细公布在关爱中心的博客上。
受助人员超过三个救助站之和
南都记者了解到,前天在深圳市救助站、深圳市龙岗区救助站和深圳市宝安区救助站接收救助的人数分别为20多人、2人和4人,加起来还比不上关爱中心。
这些数字还不如政府救助站工作人员的人数。龙岗救助站共8名正式员工、23名临聘员工和3名社工。市救助站有90多名正式员工、120多名临聘员工和30多名社工。
曹楠一度想以社会团体的名义申请成立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没有成功。他很困惑,他希望有一个正式的“名分”。
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前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若要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若要以社会团体名义办理登记,需经所属行业的业务主管单位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