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提升12345热线接办效率,高效受理政务服务咨询、投诉、求助、建议和在线办理指导等诉求。
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断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集纳涉经营主体、涉民生的各类事项,严格执行限时办理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做好数据挖掘,为企业和群众答疑解惑、纾难解困。记者近日探访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记录他们耐心倾听、用心服务的生动实践。
在上海,大多数市民都知道“有困难找‘12345’”——今年1—7月,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听量达551.3万个,平均每天2.6万个。
点击电脑系统上的“地图功能”,孙伟虹根据市民说的地名,几秒钟就找到了可能的积水点。跟市民确认后,她说:“我们已经派单给了属地部门,会尽快去处理,感谢您的来电。”
一个半小时,孙伟虹接听了25个市民来电。2012年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始运营,孙伟虹就成了话务员。一转眼,她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12年。“开始确实觉得很难,市民的疑问多种多样,我们不一定能够全部解答。”孙伟虹说,“最初上岗,每个人抱着一本厚厚的手册,随时翻阅,但总有答不上来的。”
为此,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设了规模庞大的线上系统,集纳了各类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涉及经营主体、民生的各类事项办事流程与要点,以及全市法人单位的名称、可以一键搜索的地图等资料。
如何应对一些不在热线服务范围内的情况?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蔡筱瑜说:“在去年超过900万个来电中,此类诉求极少。即使遇到群众情绪激动,我们也要在安抚群众情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问题。”
“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话务员要耐心倾听。”上海市信访办副主任吴波说,“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困难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