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个“救助+慈善”研究基地在宁波成立

近日,宁波市“‘168’救助+慈善”研究基地正式成立,这是浙江首个“救助+慈善”研究基地,标志着宁波市在推动社会救助体系与慈善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68”机制让“救助+慈善”更加有意义

“救助+慈善”帮扶“小窗口”发挥大作用

宁波市“‘168’救助+慈善”研究基地不仅是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深度融合的成果展示平台,更是一个融汇专家智库、救助服务队伍、慈善资源的研究与实践平台。

基地在整体设计与布局规划上,根据“168”的内涵意义、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合理分区。例如,Logo墙展示了基地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最外圈是基地名称;内环代表“‘168’救助+慈善”无缝衔接机制,双手汇聚力量将资源融汇起来托起“救助+慈善”;中间的水波纹体现了机制的动态性。体系墙展示了“168”机制的运行逻辑。互动区展示了宁波首创的社会救助“码上测”小程序,包含“救助测一测”“服务连连看”和“政策大家知”等模块,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一地一品区则将宁波市十个区(县、市)本土的救助品牌进行展示,各地以“一地一品”原则为基础展开服务,更贴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

宁波市“‘168’救助+慈善”研究基地的成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社会救助提供多方面支撑。浙江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政府部门与慈善力量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互衔接的综合救助大格局。

在成立仪式上,宁波市扬帆久久慈善基金会资本市场“阳光雨露”专项基金、宁波市合一慈善基金会、宁波市宁聚公益基金会及宁波市吉鑫慈善基金会共同揭晓了首批四个“救助+慈善”入驻项目,这些项目涵盖扶老、助学、助医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的资金与服务支持。

未来,基地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救助与慈善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凝聚“救助+慈善”大合力,持续培养高素质的救助与慈善工作队伍,不断提升救助帮扶的质量与效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汪宁静)

THE END
1....找到能够帮助你的好心人热心人善心人在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制度之外,还有各类慈善组织、医院设立的医疗救助项目,都对大病救治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在此,我们梳理了宁波市、浙江省和全国范围内的救助资源,请根据需要进行查阅了解,并申请救助,由于慈善救助会根据捐赠资金量决定救助标准,最新政策以实施机构公示为准。 https://d.nbcszh.org/?p=4265
2.美国多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GPT浙江: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 从3月16日召开的2023浙江数字教育大会上获悉,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中小学科学、数学等学科,都将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浙江省一门高考学科,中小学引入人工智能课程,将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中国蓝新闻) ...https://www.yicai.com/news/101704048.html
3.温医大在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7月12日,为期三天的“建行杯”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浙江工业大学落下帷幕。经过复赛网评、决赛现场答辩等环节,我校荣获10项金奖,3项银奖,17项铜奖,并获“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副校长曹建明到决赛现场指导工作。 https://news.wmu.edu.cn/show/2/2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