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职业工作的论点,我有以下六条。
1,“社会刚需性之职业”
2,“市场需求性之职业”
3,“特长以及兴趣爱好之职业”
4,“家族传承之职业”
5,“智力门槛之职业”
6,“体力服务之职业”
1,“社会刚需性之职业”。
其实非常好理解,就是衣食住行,你要买衣服,有人卖衣服。你要吃早餐,有人卖豆浆,这些都是刚需的需求。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他喜欢摩托车骑行,他买机车,他喜欢自驾游。他会买房车。那么卖摩托车的老板。和生产房车的老板,他们能够赚到这种财富。
这是市场营销当中最基本的供求关系。也是我们在互联网营销当中最常说的方法,有需求有市场,有市场有需求。
有人想看黄片,卖麦给他看就行了,有人想线下约炮,先转账300滴滴打车费,直接拉黑就行了。这些邪恶的行为方式,可能举的例子并不恰当,但这就是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和刚需它并不是一样的意思。刚需是必须要,必须付费,必须买。比如说99%的人结婚你要拍结婚照,你要办酒席,你要买钻戒,这些都算是刚需。
所以当大伙把第1种基本逻辑搞清楚之后。你就明白了,在互联网上你想赚钱,其实就是满足别人的一种需求,而且是必然性的需求,我等一下会举三个例子。
二、案例解析
案例1:
我老家是福建龙岩长汀的,我这边有很多老人,现在因为新冠去世了,有很多鼓手乐手,其实那些吹喇叭的人是谁呀?都是一些没文化学历60多岁的退休老大爷,然后天天七八个人就是一个所谓的乐队了,然后哪里有人去世,殡葬服务公司谈好合作了。就去吹喇叭,一个人平均一天得200块到300块,而且得吹上四五天,并且还有主家包他们吃包他们烟酒。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所谓扭秧歌的,或者是一些四五十岁的大妈,穿着所有的那种职业装,然后敲敲锣打打鼓,给那些农村婚礼闹腾的。你说他们也长得不好看啊,年纪又大了,然后也没什么技术技能啊,就是站在一排敲敲锣就行了,但是为什么能够赚到钱,因为别人有这种需求存在,这就是赚钱的第1层逻辑。
案例2:
这个案例是我以前讲过的,我的老家有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有一个卖草鱼的,她小学都没有毕业,15+15都不知道,等于多少。还要用计算机一个一个按。
但是为什么每天能够卖出七八十条草鱼啊,因为有市场周围的人,要吃草鱼,她卖草鱼,她在这个市场卖这个鱼,然后大家就过来买,这种就是最简单的供求关系。
当然最复杂的讲地理位置,讲房租,讲货源渠道。以及讲同行竞争,天气,这一些因素。如果要讲的话非常宽广,我们今天就不先聊这些了,我只是给大家讲最简单的逻辑。
为什么她不认识字啊?然后每天能够赚个几千块钱啊?为什么?
大伙一定要把这个逻辑搞清楚,你就不会迷茫了,一直在考虑。为什么xxx没有文化,能够赚到钱,因为在满足别人的供求关系而已。
刚需有两种,小刚需、大刚需。
案例3:
还是我老家的一个例子,还是没有文化学历的例子。他每天给别人载沙石,别人要盖房子,载砖头。天天来回。从县城跑到砂石场,再跑回村里。
一趟费用是200块到300块左右每天可以三趟到6趟。一个月至少有100趟左右,反正一年赚了70多万,而且连续三年多,因为那个时候农村国家进行旧房改造,农村能拆的旧房子有补贴,还有就是国家的一些扶贫政策,村里面很多人都拆了旧房子盖新房子。
三、基本总结
“社会刚需性职业”,其实也包括下面那三四种类型。总体来讲你理解一下的案例就行了。
1,吃饭是刚需,那就是餐馆。
2,夜市逛街是刚需,那就大排档。
3,考科目一是刚需,那就驾考培训。
4,结婚是刚需,那就婚纱摄影。
……
当你能够把这种简单逻辑搞清楚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互联网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在找项目,其实就是这个需求市场存在的体量有多大而已。
厦门有一个小渔网,只服务于厦门本地人,厦门有三四百万的人口,它的服务这一个体量人群,一年能够赚两个亿。那么很明显,他的刚需的需求对象就是,厦门本地服务的常住人群。
无论是滴滴打车,那就是出行的刚需,美团和饿了么那就是吃饭的刚需。因为第1种逻辑太过简单,我们就不多论述了,只是给大家把基础点先讲明白,我们接着第2点来聊。
2,“社会需求之职业”。
这个其实和上面的刚需有一点和区别。因为有些刚需。它并不是职业的刚需,而是人群的刚需。或者是一个区域性的刚需。
1,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运动那么运动所有刚需,和他是没有一点关系的,他不会去没买哑铃,杠铃,不会去买腰包,不会去买运动耳机的。
2,有些人不喜欢爬山,那么他一辈子也不会花个一两千块钱跑到山东爬一个所谓叫泰山的地方。
四、那么回归到第2条论点,就是社会需求的职业?
1,抖音主播。快手主播,淘宝主播,这些在20年前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有这种需求,从而产生这个职业。
2,宠物殡葬行业30年前,我认为在中国大陆也基本没有,香港可能有。但现阶段基本上北上广深的人,也认可宠物殡葬这个职业了。
3,也就是随着人群的需求量体量。它的变化,有些职业它原本没有的。后面会产生。互联网的发展,有些职业也原本没有的,他现在有很多很多招聘的信息内容。
4,不过现在小红书有一个叫旅行规划师,也就是说你想旅行不知道去哪里,不知道准备什么,不知道怎么样合理开销,他给你做规划,他收你的咨询费用,这一个在二三十年前基本上也是没有的。
如果你把第2条论点想明白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你赚钱。就是要找到社会需求关系链,那个体量在不断膨胀的那个行业/区域/职业。
五、社会需求关系链?
1,那么现在大家想一想,中国现阶段的互联网之下,有哪些区域行业。它的体量是在不断膨胀的。
2,也就是那些专家所谓讲的有复利,有增长空间,有人口红利的项目,其实这些所有的术语还是那句话,就是社会的需求关系。需求量越多,自然参与的人越多,自然能做的项目也越多。
3,比如说在厦门鼓浪屿有一群摄影师,他们天天就是在厦门鼓浪屿的沙滩边给那些游客拍照的,你想到这个地方留影纪念,给你咔嚓一张,收你20块钱。
4,你去西藏拉萨旅游,在大昭寺附近穿着藏族传统服饰,给你拍几张照片留念,收你200块钱。
5,也就是所谓的需求增量。讲的是在某一些行业体系当中,有不断涌进的外界因素。包括宠物行业,你可以衍生出来的需求关系至少有100种。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康复,宠物训练,训犬师,宠物衣服,宠物笼子,甚至宠物配偶交配。
在二三十年前的中国,你去大街小巷逛一圈,有哪家老板他门口不卖人的衣服,专门卖给狗狗穿衣服?
因为那个时候的市场需求关系不明显,或者说根本没有。但是30年前是有律师,有医生,有教师,有司机,有建筑工,这些职业是存在的,也是社会的刚需性质的职业。
那么再想一想。现阶段很多人在互联网赚到钱了,他们是在做传统刚需的行业?还是在做由社会需求关系不断膨胀的这些行业,他们所赚取的财富。
那么观点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搞直播的、带货的、供应链、做无货源的、跨境电商的,他们赚到钱了,当然也有不赚钱的。
而核心的点是在于这些社会需求关系在不断的膨胀,它有增量。
1,宠物殡葬行业有没有增量?
2,提升学历,成人高考有没有增量?
3,淘宝电商物流外贸有没有增量?
4,出国留学幼儿留学有没有增量?
5,tiktok有没有增量?
6,留学中介有没有增量?
7,倒卖数码商品设备有没有增量?
8,泡妞相亲,婚姻介绍有没有增量?
3,“特长及兴趣爱好之职业”。
当你把上面两条基本论点梳理明白之后,我们讲第3条。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说实话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有些人文化课。文科理科都学不好那咋办?那你可以考学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唱歌,考体育。依旧能够上大学。
也就是在中国现行体制之下,有很多的职业,其实是因为他的兴趣爱好所带给他的财富积累,但是这一部分占的比重非常小。
六、兴趣爱好所带的财富积累?
而他这一种所谓的职业,其实在某个程度上它不是刚需,他也不是需求关系,但是它符合第3个特性,那就是特长以及爱好。
2,包括一些奥运冠军。或者是某某一级二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等等这些都不属于我们普通人获取财富的方式。因为他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需要天赋以及长期刻苦的训练。
比如说最近几年马拉松跑步的几个国内的大神,女子有焦安静、张新艳、张德顺。男子管油胜、董国建、吴向东、杨定宏、杨绍辉、丰配友。
普通人在抖音刷到他们又得了冠军。奖5万,甚至突破了厦门的赛会记录奖金20万,大伙就眼红了,觉得他们赚钱太简单了。而事实上这种财富大多数人普通了一辈子也赚不到,你也不要说我现在没有运动天赋,我从零开始马拉松。然后跑一个冠军出来。也去赚所谓的马拉松奖金。
但是老天爷也是公平的,很多人在其他领域也是有特长或者添富的,包括于说你的长相好看,它就是一个身材的优势,它也算是你获取财富的另类手段。
为什么?其实还是那句话。社会的需求关系以及人男性对于女性的刚需,还有就是第3种,有此身材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群成员问我说,为什么我注册一个女号。每天都能收到一两百块钱的直播打赏,因为它符合上面所讲的就是三层关系。并不要求这个女孩子会什么技能,学历如何?
只要满足上面这种需求关系的,哪怕卖条原味丝袜就能够赚钱,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想不通了我一天打工一两百,她随便卖一条三角内裤,咸鱼标价99块钱,一大堆屌丝老色逼抢着买单,为什么?因为这是需求关系。
七、满足社会的需求关系
在中国现阶段互联网的形势之下,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职业,赚到钱了。也是有非常多案例的。
1,所以很多人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说,他为什么能够赚到钱啊?你就想一下他确实没有文化学历,但是他在满足社会的需求关系。(哪怕一个长得非常丑的一个人,天天在快手直播,大伙天天在直播间里面骂他,他其实也在满足需求关系。那就是人性,就是喜欢骂你长得丑,要满足内心的这种痛快的,当一个键盘侠,天天去骂他。所以就不难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没有才艺,还有两三万人晚上在他直播间里面溜达)
2,有些人喜欢摄影,然后摄影技术提高了,去接拍一些在某某地方旅游的一些小姑娘,一个小时收费198。298?一天接个两三场,还有其他额外的服务,一个月也收一两万。这些在沿海旅游城市,比如霞浦、平潭以及厦门都有,非常多非常多小红书博主天天在晒约拍的图文。
他们自己就喜欢摄影,这个是一个兴趣爱好,然后又可以通过摄影赚钱,也算一个职业,然后又能够赚到钱,又能够旅游,又可以旅行。
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来讲,我肯定不希望大伙盲目的所谓我有一个兴趣爱好,我想把它发展成一个职业,它是有一定难度的。没有五六年十几年的积累,你还是在三十岁之前。先有一个手艺或者是有一个文凭,先拿到这个再说。
八、主业与副业
主业(文凭+一技之长)
副业(特长+兴趣爱好)
这是我对未满30周岁的各位兄台的一个建议。那就是你先有一个主业,哪怕你失业了,你重新找一个公司,依旧能够赚到钱,这是因为你有一个本领在身,而不是一个所谓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有些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他也是不能够给你带来财富的,千万不要把这个逻辑搞错了。
很多人说,我喜欢唱歌,我教别人唱歌能够赚到钱吗?我喜欢打游戏,我天天直播玩英雄联盟能够赚到钱吗?我喜欢练字,写毛笔字,我教别人写字能赚钱吗?
所以这类的提问我其实没有什么建议。如果说你自学成才,你的特长非常牛逼,已经完全可以当老师了,那么一定是有人买单的,但是对于如何营销,如何推广,如何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去做新媒体账号,它就比较复杂了。
你会发现,抖音快手普通的网红。不是什么高学历的,普通农村小孩儿,他们能够赚到钱的核心点,其实是以社会的需求关系来决定的,并不是他的兴趣爱好来决定的。
某人喜欢骑行,非常牛逼,骑行几万公里,但是他不去拍视频,拍图片。更新贴吧,在小红书发布图文信息,不去更新动态。
4,“家族传承之职业”。
收了快2000多个字了,终于到了第4条,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最近几天我在百度百科搜索了一些人的简历,具体是谁就不说了,基本上他的儿子当官的,他的爸爸也是当官的,他的爷爷也是红二代,祖宗三代都是当官的,都是在部队的。
九、行业有附属连带关系?
案例一:
我以前楼下有一个卖卤猪脚的,他的妈妈10年前在这个地方卖。后面他的妈妈年纪大了,他的儿子在外面读书也回来了,看这个赚钱。就和他妈妈一起卖了。
那么他的儿子知道为什么要卖卤猪脚!为什么在卖卤猪脚啊?
其实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妈妈在卖,然后每天效益很好,人手不够,然后他的儿子就过来一起帮着卖,日他娘!发现越卖越好,那就干脆开两个分店嘛,这样有了两个卤猪脚的实体店铺。
案例二:
基本上实体传统行业的那些工厂的老板,他们的婚姻都不是瞎连的,都是抱着家族式的联姻。当然并不是所有实体工厂老板,我只是讲一种现象。
那么哪些行业有附属连带关系?房地产和装修有没有连带?房地产和瓷砖有没有连带?门窗和铝合金有没有连带?
说的再简单一点,有一些职业他自己的儿子也不知道要不要干?喜不喜欢这个?也不是他的兴趣爱好。
因为他的老爸,干了几十年,子承父业,那么就把这个猪肉摊给他儿子了。类似的这种现象在沿海地区。在广东是比较多的,子孙三代,经营一个羊杂汤店铺,牛肉汤,牛肉店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但很明显,我们普通大多数人,我们在互联网上如果没有文化学历的话,你要么按照社会需求关系找职业。要么按照刚需性,找一个没门槛的职业。要么你只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发展成一个职业。
从需求性找职业其实也很好理解。
1,送快递,它就是需求。
2,送餐,送外卖都是需求。
3,开滴滴司机,也是需求。
4,甚至在KTV,夜总会当鸭子都是需求,因为富婆有这种需求。
5,这个时候你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有人会买原味丝袜原味内裤啊,因为有这种男性找不到老婆没有Bx的这群老兄的需求。
5,“智力门槛之职业”。
这种类型的职业。在中国现阶段占的比例非常少,我没有具体的数据做一个统计,我认为大概就1%~2%,甚至0.1%。
研发人员,高科技人员,各种航空母舰研究生,以及在什么社会工程院某某院士都属于这种类型。
十、关于教育分流?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从小学生初中,进行分流,一些公立初中,私立初中,一中二中,这是第1次分流。
到了高一高二,文理科就是进行第2次分流,而实际上到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或者你的初中升高中的那场会考,你考到什么样的学校,就是第2次的分流。
事实上这个时候第1部分。分流的人群,要么就是从初中变成了职专,技校,中专,它就慢慢的从高考的体制里面脱离出来了,虽然说他们也可以参加高考,但概念已经不太一样了。
而第3次分流,那就是高考结束之后。一些人上了211/985,一些人上了本科,其他专科,专科又分为民办专科和公办专科。而另外一群人他们高考结束之后就出门打工了,步入了社会,这是第4次分流的系统。
那么到了第5次分流,那就是从本科拿到学位证,从学位证开始,然后到博士硕士研究生考研等等。达到最高学历这个状态的时候,智商已经完全能够适应某个国家级/政府级以及有津贴补助的。某某极少数人能够考取的那个职业或者部门,你就可以享受国家所赋予给你的财富的分配了。
也就是大多数人是无法到达第6个分流的阶段的一部分,人大概在第2个阶段就淘汰了。百分之二十的人到本科以上的阶段进行第4次的分流,然后就不会再上升了。
但还是那句话,大多数普通人的智力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当然有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学历的影响以及所学专业的影响和学习能力影响。
也就是智商,在后天是可以通过某些学习的方法和手段给提升的,但是大多数人步入社会之后,基本上智商提升的可能性不太大。
猪狗能辨,牛羊能分,用一些比较法律学术的话来讲,那就是一个独立民事行为人。你会坐公交,地铁。会刷卡,知道怎么用电脑,知道怎么样买菜,一辈子无病无灾。孝敬父母,生儿育女,有一个本职工作,退休了,能拿到养老金退休金那就可以了。
所以智商门槛比较高的职业,我们普通人一辈子也不会接触得到,哪怕说你想接触得到抱歉,你也接触不到。
有些会被年纪所限制,比如说有些大学专业,你年纪太大了你报考不了,哪怕说你的智商再牛逼,除了一些特例,但是普通人哪有特例。或者是一些区域,有些人有享受加分政策,但是你没有享受这个政策。不是军属子女,你不是见义勇为烈士子女,你不是少数民族,你就没有这个加分政策。(当然了,现在有些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也陆续取消了,不要钻牛角尖,我还是懂一点的)
十一、关于智商有分三种?
智商一种是学习能力智商。只会考试。不会实践。(当然还是不要抓牛角尖,大多数人如果学习能力考试智商牛逼,基本上实践其他处置也会比普通人牛逼的,并不是说他只会考试,他就是个傻逼)
第2种是专业知识的智商,只会做这个职业,换其他行业不会做,但做这个,他就一直是第1名,最牛逼!(有很多人喜欢用韦东奕这个例子,我也不知道,用这个栗子讲,恰不恰当)
第3种智商那就是处事智商,人情世故,还有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智商,那就是在互联网上怎么样赚到钱的这种智商。
6,“体力服务之职业”。
到了第6种层次,也就是我们搞不清楚什么是需求关系,我们也不知道什么行业是刚需?我们去做什么行业能发财?我们也没有文化学历,然后也没有牛逼的家长亲戚朋友带我们,父母亲也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啥事业编制,我们自身啥也没有屌毛不是。智商也一般般,只会两位数以下的加法减法。
那么在30岁之前,没有办法获取财富,或者是说没有办法提高自己的种种能力,那么基本上只能通过体力来获取所谓的工资收入。
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人现阶段的一种生存和收入模式,那就是面试一个工作,找到一个工作,每天给老板干活,然后老板支付给你的薪资报酬,然后你用你所支付的薪资报酬,进行社会的再分配。(吃喝拉撒,你要买票坐火车,你要去超市买瓶水,你拉屎都是要买一包400抽厕纸的)
所以很明显,体力型的职业,在中国。除了你真正的吃苦耐劳,有贵人指点,或者说你本身有什么门道。否则基本上一辈子他就只能获取薪酬的基本的分配逻辑。
也就是你干活就有饭吃,你不干活就没饭吃。
你老了也没有什么退休金,养老金。也没有什么编制,在老家搬个小板凳,天天在门口晒太阳,喝点小米粥,等死就行了。
要么一条光棍,四五十岁的没老婆没子女,80多岁动不了,摔个跤也没人扶。咿呀咿呀的在地上叫半天。
要么就是一辈子辛辛苦苦打工。全身到处都是病,风湿病关节痛,骨头痛,大半辈子的积蓄,全部打包送给医院了,天天挂双氧水,打葡萄糖,输液。
吹空调就不要想了,什么高温补贴也不要想了,你没有啥双休,节假日的。你干不了就换人,你干不动就滚蛋,反正体力活,劳务市场一招一个准。都是体力活,人又多了。OK,老板就降低工价15块一个小时。谁来?上面包车!直接拉到工厂,坐在小板凳贴一贴小贴片就行了,日结!
一个半小时了,不聊了,今天就到这里。应该有3000多个字了。看完全部文字,打一个3,谢谢。本篇会整理到公众号和知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