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于此,共寻市场价值之所在。我谨代表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向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策略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有疫情的冲击,但今年以来,我国依旧坚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坚持对外扩大开放,有条不紊地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点任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今年前11个月已有近350家公司在A股完成上市,募集资金总规模将近4500亿元,较去年均提升了近70%。展望未来,股权投融资大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股权融资将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权益市场的地位也将日益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数量上升,组成结构向科技、服务业调整,投资择股和研究难度也将加大,居民将需要更专业的投资人代为理财,资产管理行业也将蓬勃壮大。
大时代的到来将伴随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海通证券作为证券行业中重要的一员,既要继续把握发展机遇,也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努力在投融资两端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融资端上,我们将以包含融资租赁业务在内的大投行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投资端上,我们将继续通过自营、直投、资管等业务持续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并且通过研究所这一平台,为机构投资者继续提供更具特色和亮点的研究服务支持。我们还将发挥国际化、集团化的特色优势,为客户提供跨境、跨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
最后,感谢大家参会,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出谷迁乔”,谢谢!
十四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
张道根教授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了解具体内容,请联系海通研究所)
宏观:复苏与挑战—
2021年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
姜超博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宏观和固定收益团队负责人、首席分析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由于采取及时检测和隔离的正确应对,中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了疫情。随着居民重新出行,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从需求来看,表现最好的是网上经济,移动用户和使用时长持续增长。在线下经济领域,最早复苏的是食品、日用品等必需消费,随后可选消费也开始复苏。其中,房地产和汽车的回升将会带动中上游需求,这也预示着4季度的工业经济复苏有望加快。
在货币层面也可以找到经济复苏的线索。3月份我国社融增速开始回升,同时代表经济走势的发电量增速也从底部开始反弹。社融增速的回升意味着信用重回扩张周期,目前政府、居民和企业三大主体均在加杠杆,预计本轮经济复苏有望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伴随着经济复苏,工业物价趋于回升,CPI非食品价格也将同步走高,通胀风险仍可能再度升温。而经济通胀的回升必然带动银行贷款利率上行,进而导致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预计2021年货币政策稳中趋紧。
策略:“股”舞人心—2021年中国股市展望
荀玉根博士
策略团队负责人、首席分析师
展望2021年,市场有望进入盈利和情绪驱动的牛市泡沫期。当前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我国长期股权投融资时代已徐徐展开,权益投资出现三大特征:赛道化、龙头化、机构化。长期股权时代与小牛熊周期不矛盾,21年市场有望进入盈利和情绪驱动的牛市泡沫期。随着宏观经济复苏至正常水平,宏观政策也将逐步调整,整体看明年宏观流动性将不及今年宽松,但微观流动性依旧充裕。我们预计2021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15%,市场情绪将从目前的60度进一步上移,明年股市将是“股”舞人心的一年。
结构上,本轮牛市是转型升级牛,科技和消费是中期主线。牛市在主线上涨过程中也要注意其他行业轮涨:今年四季度后周期正在发力,以大金融为代表的板块低涨幅、低配置、低估值在四季度可能被资金追逐。展望21年,第一梯队为科技类,往后看新能源车产业链、计算机、传媒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其中科技的背面是券商,牛市成交额攀升和金改都将提高券商盈利水平;第二梯队为内需,“双循环”背景下大众消费有望崛起,预计大众消费和服务消费将崛起。
风险提示:向上超预期:疫情快速有效控制,国内改革大力推进;向下超预期:疫情传播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关系恶化。
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产业变革
朱磊
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
电动智能汽车发展与展望
张洋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
分会场①
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专题
(专题一)
大资管时代的量化投资
华宝基金投资副总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徐林明先生
基本面与量化的结合
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
梁浩先生
固定收益专题
(专题二)
基本面的万有引力—Ratingdog2021年信用展望
Ratingdog创始人,资深信评专家姚煜
利率债:稳字当头,静待拐点
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姜珮珊
可转债:稳步前行,顺势而为
风险提示:股市大幅下跌,业绩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
信用债:信用重塑,行稳致远
固定收益分析师杜佳
从利差的绝对水平看,目前3年期以下久期品种利差仍低,展望明年上半年,我们认为信用债收益率和利差大概率有上行的空间,信用债投资偏谨慎,行稳方能致远。
海外投资专题
(专题三)
碳化硅功率器件
上海新微半导体电力电子研发主管刘胜北
电动化加速,智能化革命
海外研究首席分析师周旭辉
我们认为,2021年汽车电动化趋势加速,国内电动车口碑已形成,特斯拉和新势力将放量。锂材料在锂电池中不可或缺,据ALB在其Investordaypresentation中的测算,2019-2025年锂需求CAGR达24%,供应继续出清;碳酸锂价格出现见底反转信号。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理想载体,2021-2025年L2+自动驾驶有望快速增长,自动驾驶单车零部件价值大幅提升。建议投资策略:电动汽车按PE估值,智能汽车按PS估值。
风险提示: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分会场②
“经济复苏、科技周期与智能制造”专场
GaN全球产业链分析和国内现状
聚力成半导体林伯璋
石化:出口向好,盈利改善
石油化工首席分析师邓勇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回落,供给大幅释放,在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化工:拥抱高壁垒周期龙头、高成长新材料公司
基础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威
在经济弱复苏的大背景下,我们优选相对抗周期、壁垒高的行业龙头,看好万华化学(MDI全球产能第一,多产业协同、一体化优势明显)、扬农化工(菊酯全产业链布局,绑定国际巨头保障长期成长性)、华峰氨纶(氨纶成本优势突出,收购华峰新材打造全球聚氨酯制品龙头)、龙蟒佰利(内生外延打造钛白粉国际龙头,布局高端钛合金及锆制品),以及国产替代趋势下的优质成长股。
风险提示:疫情恶化加剧;下游需求疲弱;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交运:“内循环”下首选业绩稳健复苏的小航企
交运行业首席分析师虞楠
1.国内线逐步复苏、油汇友好,航司3Q业绩环比改善;受益于单位成本较低、运力调配灵活,小航司业绩恢复速度快于大航司;
2.新航季展望:海外疫情仍较严峻,“内循环”下国内航班大幅增长但增量时刻结构有所优化;“内循环”下小航司业绩率先稳步复苏;
风险提示:人民币大幅贬值、油价大幅上涨、疫情再次暴发、经济衰退。
公用事业:碳中和背景下,火电的转型升级之路
公用事业&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吴杰
碳中和并不意味着化石燃料的完全退出,而是通过减少人均用能、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植树造林以及碳捕捉技术等多重方式实现;新能源短期内更多是实现发电量增量替代,而非存量替代火电机组。“十四五”煤电突围路径包括:1.加大新能源投入;2.优化存量火电业务;能源结构的转型将驱动龙头公司向综合能源提供商迈进。
我们认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升了行业自主定价权,有助于提升行业估值,市场化的海外电力龙头PE在20-30倍,国内估值5-15倍并不合理。长期看,电力需求仍有上涨空间,我们认为行业理应取得更好的估值。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未完全解除,用电量增速的不确定性;新能源和储能等竞争性能源的不确定性。
机械:机械行业进入全面国产自信时代
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佘炜超
1.终端需求依旧具备韧性:我们测算,短期工程开工+环保带来需求,挖机仍具备韧性,长期看对标日本,我国挖机保有密度仍低,长期提升空间很大,推荐三一重工;
2.新能源设备成长性强:全球电动化浪潮开启,锂电需求端确定性恢复向上;HJT进度持续超预期,全面替代现有技术趋势确定,推荐先导智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固定资产投资下行,贸易摩擦扩大。
合规提示:海通创新证券子公司持有【688003天准科技】总股本1%以上限售股,特此披露。
电子:聚焦汽车电子:半导体构建下的特斯拉
电子研究负责人周旭辉
全球新能源车加速渗透,汽车电子加速大发展。以特斯拉为代表,半导体重新定义新能源车。从不同行业功率半导体的试产规模占比来看,汽车电子是半导体市场成长性最高的领域。一辆特斯拉Model3拆解后,其包含的汽车半导体价值含量约为1500美金。可分为主控芯片、MCU功能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及其他(比如模拟IC、存储芯片等)。2010-2019年,全球汽车半导体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7.9%。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可控;新能源汽车重大技术变革导致技术路径变化;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
电新:能源变革,顺势而为
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张一弛
风险提示:产业技术路线变化;产业政策变动风险;疫情或持续,销量或低于预期。
有色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施毅
增长型公司:
紫金矿业:海内外优质项目投产在即,铜金产量均有望大幅增长;
赤峰黄金:矿产金产量有望成倍提升,收购的Sepon金矿资源量大幅增长;
西部超导:新型战斗机用钛量不断提升,受益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情境下,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黄金价格波动。
汽车:科技驱动新周期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杜威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恢复情况不及预期、价格战等。
地产:新监管,新周期,看好蓝筹估值上行
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涂力磊
我们认为,在三道红线要求之下,监管层通过对开发商债务规模、债务比例的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控制行业供给总水平。从供需两端保障市场总体稳定和平衡。房地产行业迈入平稳发展的新周期,且在这个周期内会实现房企的优胜劣汰。从2020年1-10月的统计局数据来看,行业增速好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2021年投资增速、新开工增速不会降低,但土储水平难有提高,不排除继续降低。
三道红线之下,简单的债务扩张带来规模扩张的模式受到限制,我们认为未来房企在高周转的同时,其融资、定价、运营等能力将成为后期竞争的主要方向。
如果大部分企业完成三道红线,原则上蓝筹企业的债券利率会持续下行。若同时蓝筹企业盈利稳健上行且保持分红,则股息率持续上行,两者缺口收窄,甚至部分企业股息率甚至会逐步超过债券利率,股息率和债券利率倒挂造成长线资金持续投资地产蓝筹。债券投资者减少的利息收入将部分成为企业业绩并以分红形势体现给股权投资人。行业洗牌开始,优质蓝筹房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中估值有望提升。
风险提示: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行业基本面下行。
非银: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婷
保险:资产端负债端改善,估值提升空间大。预计部分上市险企或将提前备战开门红,产品形式或更具竞争力,人力企稳亦将有利于2021年开门红期间保费同比实现较高增速。经济持续复苏支持利率维持较高位置,看好2021年长端利率持续修复。负债端和资产端改善将带动估值显著提升,“优于大市”评级!公司推荐: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
风险提示:1.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2.股市大跌;3.保障型保费增长不达预期。
券商:贝塔行情为主,优选龙头。预计未来主要为beta行情。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及监管边际好转,券商业绩有望持续改善。考虑到行业发展政策积极,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认为券商行业盈利能力将继续提升。
重点推荐: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等;beta行情如东方财富、中国银河等。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带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压力。
银行:三轮驱动,价值重估
银行行业首席分析师林加力
1.长期风险改善拐点:我们认为疫情冲击之下银行的风控表现不错,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认知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差,因此板块存在较大价值重估的空间;
2.宏观环境: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贷款需求持续释放,有望催化银行板块行情;
3.银行业绩:息差回稳、信用成本下降,2021年银行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风险提示: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等。
分会场③
“科技创新与内需拉动”专场
癌症早筛,星辰大海
诺辉健康CEO朱叶青
社区团购的机会与趋势
小步优鲜负责人何苗
AIOT的下一轮投资逻辑和风向
艾瑞集团副总裁蒋文伟
国内化妆品竞争态势和发展机遇
铭耀资本合伙人葛文耀
医药:赛道、护城河、管理层——医药分析师眼中中国医药产业十年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
1.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疫苗:寻找大品种,寻找在研发、生产、销售上形成平台型优势甚至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2.医疗服务、血液制品、中药资源品:寻找能提供永续增长的壁垒;
3.CRO、药店:寻找行业红利中能跑出差异化的公司;
4.创新商业模式如互联网医疗:个人支付端的龙头已经形成,医保支付端区域割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药品研发、销售风险。
计算机:云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新变革
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宏达
未来科技产业的变革,将呈现出数据化、云化和智能化三大趋势。对于明年的计算机行业投资的细分赛道,我们认为要聚焦五大景气线,分别是云计算(持续保持景气)、网络安全(业绩和估值将会出现分化)、人工智能(迎来资本市场大年)、工业软件(从0到1的跨进)和金融科技(数字货币应用推动)。另外,我们预计科创板未来还将迎来一批优秀的计算机公司,随着这些公司的上市或许会重新定义新兴科技的应用、商业模式以及市场估值,计算机行业将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中给市场带来长期的成长回报。
风险提示:新技术应用拓展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影响IT投入的风险。
通信:数字基建下半场,5G应用上半场
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朱劲松
1.5G建设继续推进:预计2021年,5G将初步实现全国覆盖,2022年后进一步基于5G应用发展深化覆盖密度;
2.科技自强、国产化替代加速:我们认为,以5G应用为牵引,针对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各类办公软件系统、工业软件、5G网络设备/终端产业链关键元器件,未来十年也是国产替代的黄金十年;
3.中美科技之争因素影响,机构通信行业持仓低位:对比4G建设峰值期的近4%(按SW行业分类,2020Q3末通信行业的基金持仓市值占比为1.14%、环比下降0.23pp,处于历史底部,位列各行业第21);
4.通信行业Q3季度:光模块、IDC、物联网归母净利润相对增速居前,电信设备商扣非后盈利增速领先。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估值相对低位。
当前重点推荐头部化格局的设备商、5G应用、云计算产业链,核心推荐:迪普科技、中兴通讯、华工科技、亿联网络、移远通信、天孚通信、星网锐捷等。
风险提示:中美科技摩擦;5G扩大投资进度低于预期。
传媒:5G技术推动应用爆发,内容产业曙光在即
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郝艳辉
我们认为,当前传媒板块处于5G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来临前夜,预计未来一年板块从整体上呈现:业绩端逐步向上释放+风险财务指标已得到充分释放+政策端由严监管向支持转换+基本面格局伴随字节新渠道的崛起、5G新流量环境设备变化迎来的新机会,整体机遇大于风险。
风险提示:1.商誉减值风险;2.游戏及影视政策监管风险;3.AI、VR、AR、5G等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商贸:平台渠道融合提效,细分赛道加速成长
批零行业联席首席分析师李宏科
【平台渠道融合,创新提效】1.电商平台:夯实存量基本盘,抢滩同城零售。疫情加速到家消费,同城零售迎发展契机,社区团购成巨头交战爆发点。同城零售以生鲜为核心品类延展1P/3P,1P(前置仓/店仓一体)适应高线,3P(社区团购)适应下沉。社区团购以社交化获客/低价爆品/预定自提为特点,测算中长期市场规模5000-8000亿;2.传统业态:加速数字化升级,提升到店到家综合能力。超市加强社区化与生鲜化,夯实供应链与科技能力,可依托优势区域和资源实现差异化推进社区团购的机会;百货积极申请免税资质,并提升商品/服务及数字化能力;小商品城向贸易服务商转型,打造数字化生态圈。
【细分赛道景气度高,龙头加速成长】1.化妆品:长期行业景气度持续,千禧一代&Z世代仍然驱动行业高成长,资本助力发展,龙头加速上市;彩妆国货头部品牌已具规模;护肤国货借助面膜打开市场,品牌高度仍需沉淀;医美市场将保持17%高增长,玻尿酸国产替代潜力大,肉毒素空间大增速快格局优;2.珠宝:婚庆等需求回补拉动终端动销,龙头加速展店,行业集中度提升;3.母婴:格局分散,区域龙头显现,爱婴室巩固华东并积极跨区域。
风险提示:消费疲软和新业态分流,国企改革和转型进程的不确定性。
社服&教育:危中见机,集中度提升与龙头成长
批零&社服行业首席分析师汪立亭
1.免税:新政后海南离岛免税高增长,中免龙头优势依旧显著;
2.餐饮:中小企业出清,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有望提升;
3.酒店:龙头管理加盟模式带来显著规模效应和广阔市场空间;
4.景区演艺:“双节”假日带动消费回补,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旅游需求进一步释放;
5.教育:K12教育龙头纷纷下沉三四线市场。职教层面,考研热度高涨,稳就业政策下公职扩招。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海外疫情扩散及输入风险,居民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
轻工:家居革新新起点,消费升级新趋势
轻工行业分析师赵洋
1.家居:考虑到前期刚性需求释放&竣工数据改善,我们判断需求回暖将会持续至21全年,家居龙头通过渠道&品类的多元化实现长期高成长,定制家居&软体家居是长期最看好赛道;
2.造纸:20年Q3以来需求回暖,预期21年造纸板块景气度仍将维持较好水平,细分领域最为看好文化纸,行业稳定的供需关系为持续涨价奠定基础;
3.文具:近年来文具品牌商崛起迅速,传统文具领域龙头凭借品牌营销&成熟分销体系已形成壁垒,新领域中,办公集采&文娱新零售发展迅速,看好文具龙头三到五年的快速成长。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地产销售面积下滑风险。
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闻宏伟
风险提示:经济减速拖累消费、新冠疫情反复、国企改革进度缓慢、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丁频
1.生猪养殖:猪价进入下行周期,价格中枢或仍处高位,上市猪企盈利有望迎来逆周期增长;
2.禽链:震荡磨底行情持续,看好鸡肉消费的长期发展空间;
3.饲料:生猪存栏和水产投苗恢复,禽类存栏维持高位,饲料销量有望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
4.动物疫苗:猪苗景气度复苏,行业竞争日趋市场化,看好强者恒强的龙头企业;
6.宠物食品:国内厂商渠道布局和品牌建设日趋完善,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风险提示: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大规模畜禽疫病爆发,自然灾害。
家电:外需强劲,内需优化,景气向上
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陈子仪
整体看20Q3拐点确定,龙头引领行业复苏,整体20Q3收入端同比增长13.2%,较Q1、Q2同比增速显著改善,回归双位数增长,各板块均有良好恢复表现,行业整体Q3收入端良好表现进一步带动累积降幅收窄至小个位数,利润端方面20Q3整体同比增长14.6%,盈利能力均有提升。
白电方面: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业绩具备弹性。内销方面,空冰洗摆脱疫情影响,销量恢复增长,产品结构优化亦推动均价提升。外销方面,短期海外需求旺盛,推升整体出口销量提升;小家电方面:整体内外销需求亦十分旺盛,扫地机器人产品驱动加速渗透,优势赛道继续释放红利;厨电&照明:地产后周期企业开始迎接恢复性增长,此外厨电细分集成灶领域继续渗透。
风险提示:地产增速持续下滑;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战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