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禁止”出台!医疗机构迎大洗牌等11条快讯药品医药医保柳叶刀医疗服务公立医院

1|2.3万一针,半年卖出10亿,诺华长效降脂siRNA疗法在华获批上市

8月22日,诺华宣布,旗下小干扰RNA(siRNA)疗法英克司兰钠注射液(乐可为Leqvio,Inclisiran)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作为饮食的辅助疗法,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

Inclisiran是一款first-in-classsiRNA药物,每年只需两次皮下给药,是一款长效降脂siRNA疗法。目前的价格为2.3万元人民币,也就是每年需要花费4.6万。

Inclisiran能够与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结合,并在反义链的介导下与编码PCSK9蛋白的mRNA结合,抑制PCSK9蛋白的产生。从而阻止PCSK9介导的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降解,使得能够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LDLR的数量增加,从而降低LDL-C水平。

Leqvio及其作用机制简图

据诺华财报,凭借优异的临床优势,刚于2021年底获FDA批准上市的Inclisiran(Leqvio)2022Q1销售额已超过2021年全年,且2022年全年销售额已达1.12亿美元。

2023年上半年,Inclisiran上半年销量增长了近3倍(+293%),达到1.42亿美元(10.36亿人民币)。从放量速度来看,据诺华评估,Inclisiran与沙库巴曲+缬沙坦(Entresto)放量速度基本一致,而后者2022全年销售额已达46.44亿美元,有望成为诺华的下一个核心增长点,市场潜力无限。

2|医药最后一个利空

把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也许更能看清趋势。

这一年是分水岭,中国创新药械产业开始崛起。

时至今日,任何一家创新药械企业的发展,都不能长期依附于某些三甲医院的关系,也不能依靠勾兑院长的医药代表力挽狂澜。行业已经形成良性反馈机制,药物销售前景最终是由临床价值与性能优势决定的,我们从“PD-1复活事件”可以验证这一逻辑。

而且国产药械正加速融入全球创新产业链,滔滔大势,与任何院长和科室主任无关。

总之,创新药械行业有着自身市场化的运行规律,有着穿越紧缩周期的业绩韧性,并且处于(估值水平、基金仓位)历史双低,前期抱团筹码基本清洗干净。

01PD-1今年复活

不妨换个角度看PD-1内卷,这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模型。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PD-1/PD-L1在2022年医保谈判中价格保持稳定,随着其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不断拓展联用场景,销售情况在今年实现复苏。

具有临床价值或性能优势的PD-1正在收获结构性增量,体现出良币驱逐劣币的激励机制。

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经过Fc段改造的PD-1抗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上FcγR结合,避免巨噬细胞对T细胞的攻击,减少T细胞消耗,使其发挥更好的效果。由于结构上的改进,替雷利珠单抗与其他PD-1抗体相比,可能在亲和力、副作用的特异性方面有较好表现,临床试验包括上市后的一些临床经验的积累都证实了这一点。

替雷利珠单抗保持国内销售额最高的PD-1地位,2023Q2在中国销售额1.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2.5%,环比增长30.1%。

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是唯一将五大高发实体瘤(非鳞状NSCLC、鳞状NSCLC、肝癌、胃癌、食管癌)一线治疗纳入医保目录的PD-1,第七项适应症今年5月获批,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经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PD-1。

据礼来财报,信迪利单抗2023Q2销售额同比增长40.8%。在PD-1带动下,信达生物2023Q2总产品收入近14亿元,同比增长超35%,环比增长约27%,终于进入放量爬坡阶段,摆脱单季10亿元平台,属于积极的趋势。对比一下更清楚,信达生物2022年Q4、Q3、Q2、Q1产品收入分别为10亿元、11亿元、10亿元、10亿元。

复宏汉霖H药(斯鲁利单抗)是第7款上市的国产PD-1,依靠独家临床价值后来居上。H药是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全球PD-1,在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H药做到O药、K药都没做到的事,在2022年底ESMO-Asia上,以15.8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再次刷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高度。

H药去年在中国境内上市仅9个月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2023Q1达到2.5亿元,其中3月单月销售额首次超过1亿元,2023H1直接助推复宏汉霖跨过盈亏平衡线。

PD-1揭示的产品竞争力主导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让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可预期、可判断。

这种因果关系也广泛体现于各家Biotech核心产品商业化上,有逐季爬坡的,也有逐季下坡的。既然前期创新药以退货、成药风险、专利纠纷的方式花样爆雷,值此中报季,某些徒有虚名的me-worse创新药也将以业绩停滞或滑坡爆雷。

02嵌入全球产业链

国内生物科技全面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程度已超乎认知了。

所以,与其关心院长的魔掌、医药代表的牛仔裤与凉鞋,或者成天陷于脱钩的忧愁中不能自拔,不如关心这种联动带来的市场机会。

从今年1月开始,本公众号分析过多次,海外药企在阿尔茨海默病、减重、NASH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国内生物科技正在同步传导这种拐点变化,其中减重产业链pricein最充分。

8月8日晚,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临床显示可将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同日礼来财报显示2023Q2收入为8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主要增长引擎GLP-1R/GIPR替尔泊肽实现近10亿美金销售额。

GLP-1双雄礼来、诺和诺德齐创历史新高,其中礼来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药企,立即带动中国GLP-1产业链大涨。

国产GLP-1长效减重药还没有兑现,真正的业绩催化还没开始,整个产业链将是一个长期景气的细分赛道。

CDMO

药明康德有减持利空而不跌,除筹码趋于干净外,身为国内最大多肽CDMO也是支撑。2023H1TIDES业务(主要为多肽)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88%,预计TIDES业务收入增长全年将超过70%。合全药业在常州基地投产两个2000升多肽固相合成釜以及大规模连续流纯化设备,其多肽固相合成釜总体积已超过10000升。

凯莱英拥有固相/液相合成,色谱分离,膜浓缩/纯化,冻干和喷雾干燥多肽技术平台,与30多家国内外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在多肽领域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九洲药业2022年已完成瑞博苏州多肽GMP车间建设与投入使用,多肽CDMO收入3000-4000万元,预计2023年达到1亿收入体量。

圣诺生物、诺泰生物盘子小,对业绩边际改善更为敏感。圣诺生物拥有16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国内市场取得11个品种的生产批件或激活备案,国际市场9个品种获得美国DMF备案,与费森尤斯、Masung、DAEHAN、上药第一生化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多肽产能为400kg/年,目前处于满产状态,募投项目“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产线项目”预计于今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5年8月达到满产状态。诺泰生物2022年多肽类产品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26.27%,多肽业务将对未来3~5年业绩形成支撑。

翰宇药业是国内较早上市的多肽药物企业,按中欧美GMP标准建设的多肽原料药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有31个多肽原料药品种取得生产许可证。中短期布局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长期规划多肽偶联药物、抗肿瘤多肽、穿膜肽。

海翔药业2022年CDMO收入2.5亿元,项目数量13个左右,均在临床3期,具备特色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多肽类药物。

上游供应链

蓝晓科技是礼来替尔泊肽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多肽固相合成工艺具备操作简便、高收率及纯度优势,固相合成载体为GLP-1链条中的关键耗材。替尔泊肽正是采用固相合成法。蓝晓科技凭借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成为全球多肽领域主要供应商,2023Q2净利润中值2.1亿元,同比增长79.6%,环比增长56.8%,主要受益于固相合成载体品种继续快速放量。

纳微科技胰岛素及多肽药物方面覆盖的药企客户较多,产品在GLP-1类药物上有竞争力,GLP-1研发端项目较为丰富。引进技术团队针对硅胶产品进行优化提升,希望能够在GLP-1类药物处理上有所突破。

昊帆生物是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的缩合试剂供应商,与国内最大多肽CDMO药明康德、凯莱英有合作关系。2022年多肽合成试剂业务收入占比78.42%,同比增长24.85%,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全系列多肽合成试剂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公司之一。

下一个GLP-1产业链在哪里?国内与全球生物科技在高景气赛道上的共振将层出不穷,不必对医药行业长期发展悲观。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懂得搭建资产组合,而一个成熟的资产组合应该跨区域配置。适当配置全球优质医药资产,即可分散风险,更能感受全球生物科技脉动,对提高国内医药投资水平也有启示和帮助。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是全市场唯一跟踪美股创新药的ETF,可一键配置全球优质药企。最近美股医药强势上涨,社恐药三期临床成功,Vistagen一夜大涨700%,GLP-1双雄礼来、诺和诺德齐创历史新高。事实上,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的NBI(美国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长期走牛,历来对大盘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从2003年起的20年维度来看,NBI累计收益748%,同期标普500收益率为336%,标普500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414%。

行业动态

3|柳叶刀:显著提高避孕效果,紧急避孕药与吡罗昔康同时服用

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合成黄体酮类似物,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和粘液特性等机制来阻止受精和着床。它通常以口服片剂的形式使用,建议在性行为后尽快使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近日,中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ralemergencycontraceptionwithlevonorgestrelpluspiroxicam: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与吡罗昔康同时服用更有效,避孕率可达95%,而单独服用左炔诺孕酮的避孕率仅为63%。

左炔诺孕酮公认的有效性基于1998年《柳叶刀》期刊的一项试验,研究显示,在无保护性行为后24小时内服用左炔诺孕酮可防止95%的妊娠,在25-48小时内服用可防止85%的妊娠,在49-72小时内服用可防止58%的妊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左炔诺孕酮的避孕效果可能低于这一数据。

在这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在2018年8月20日-2022年8月30日期间招募了860名女性,按1:1分为两组,在无保护性行为72小时内,服用单剂量左炔诺孕酮1.5mg加吡罗昔康40mg或左炔诺孕酮1.5mg加安慰剂。在下一个预计月经周期后1-2周的随访中,如果未出现正常月经,则会进行妊娠测试,根据1998年的既定模型,分析了避孕比例。

研究人员和参与者都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是真实药物还是安慰剂,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

在随访过程中,吡罗昔康组有418名女性符合要求,其中有1名女性怀孕,而服用安慰剂组的418名女性有7名女性怀孕。若未采取避孕措施,估计两组的预期妊娠比例为4.5%。

研究发现,左炔诺孕酮与吡罗昔康同时服用,避孕率高达94.7%,而左炔诺孕酮加安慰剂组避孕率仅为63.4%。

左炔诺孕酮联合吡罗昔康或安慰剂的避孕率

此外,对副作用分析发现,两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包括虚弱、恶心、下腹疼痛、头晕等。

两组不良事件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这项研究首次表明,左炔诺孕酮与吡罗昔康同时服用,比单独服用左炔诺孕酮更有效,希望这一结果能推进更多的研究,并最终改变临床指南,使全世界更多的女性能够获得更有效的紧急避孕药。

另一位研究人员表示,左炔诺孕酮通过阻断或推迟黄体生成激素的激增来预防妊娠,黄体生成激素会扰乱排卵过程。吡罗昔康可能通过靶向某种激素来发挥作用,例如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促进多种生殖过程,包括排卵、受精和着床。

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吡罗昔康可能在排卵前通过阻断排卵过程、排卵后通过阻止胚胎着床而提供避孕效果,但是,该研究没有做进一步的机制分析,需要后续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

4|头对头K药!AK112一线治疗sq-NSCLCIII期临床启动

8月21日,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康方在国内启动一项AK112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HARMONi-3试验(登记号:CTR20232457)。

来自:Insight数据库网页版(下同)

不过,早在今年6月,康方就在ClincalTrials.gov上登记启动了该项研究(登记号:NCT05899608),本次启动的是国内部分。

针对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康方还在同时开展一项头对头替雷利珠单抗的注册性III期AK112-306临床,8月18日,康方刚宣布该项研究已完成首例给药。

目前,AK112在国内已经有1项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受理号:CXSS2300061),在全球范围内已启动/正在开展另外4项关键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除以上提及的两项研究外,另有:

AK112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NSCLC的关键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中国,AK112-303研究);该适应症已获BTD认定。

AK112联合化疗用于经第三代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局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HARMONi/AK112-301研究);该适应症已获BTD认定。

AK112III期临床试验(部分)

5|《自然·代谢》:利拉鲁肽可改善肥胖对认知的损害!

肥胖会带来诸多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病,还有可能影响认知。

除了肥胖带来的慢性炎症对大脑的损害,代谢信号本身也是影响大脑行为的重要一环。

近期,《自然·代谢》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能够恢复肥胖患者受损的联想学习能力,这可能是由于GLP-1受体激活给多巴胺能神经元带来的影响。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我们的身体会从中感觉到各种感官信息,并从中产生联想学习(associativelearning),使得大脑能够指导行为,选择应对压力的策略,以保证生存和发展。

那么,它们是否也参与联想学习的调节呢?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招募了胰岛素抵抗的肥胖者和非胰岛素抵抗的正常体重者。在治疗后,参与者需要在进行联想学习任务的同时进行fMRI。

试验过程

联想学习任务测试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组(IS-)的联想学习能力出现了显著下降,而通过利拉鲁肽治疗,能够将其恢复至与非胰岛素抵抗的对照组相当的水平。

利拉鲁肽能够将胰岛素抵抗者的联想学习能力恢复到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

不过,这次的试验中并没有调查利拉鲁肽作用的具体途径,研究者猜测,GLP-1受体激活可能与迷走神经活动有关,外周给药的利拉鲁肽可在脑干孤束核检测到,这是脑干主要的迷走神经投射核,利拉鲁肽可能通过结合孤束核内表达GLP-1的神经元间接影响纹状体多巴胺信号转导。

行业监管

6|知名药企起诉10家医院追讨超3亿元欠款!医疗机构“回款难”何时休?

应收账款规模庞大、账期漫长,一直是困扰医药流通企业的痛点和难点。

在海王生物披露的公开信息中,14项诉讼案件有10项是海王生物及控股子公司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具体来看,海王生物通过诉讼要求对方支付的绝大部分拖欠款项是“应收账款”,诉讼金额共计超过3亿元,其中最高的一笔金额高达7000万元。

Wind数据显示,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超过150天,2023年一季度应收账款总额高达197.1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79%。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为61.50%;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3.6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应收账款”是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无奈。长期以来,医疗机构拖欠上游医药产品供应商货款被视为“老大难”问题。在“两票制”制度推行后,医疗机构掌握着药品、耗材的采购权,然而,由于“零加成”导致医疗机构无法从药品收入中赚取差价,导致医疗机构在获得产品销售收入时,很可能把这部分现金挪作他用,或者直接将这些资金放在银行账户上生息。

“这对于企业而言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业内人士指出,药企一旦不能及时获得回款,就必须通过借贷、过桥等其他方式解决资金流问题,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不仅要面对原有医院回款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又额外增加了利息支出,加大了资金周转的风险和负担;同时,医疗机构内部的一些关键岗位人员也看到了企业及时、尽快获得回款的迫切需求,极易引发一系列“吃拿卡要”的合规风险。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回款难”仍是行业顽疾

根据海王生物发布的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109起,其中71起是作为原告的案件。

在金额较大的14起原告案件中,有10笔为海王生物及控股子公司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诉讼金额共计超过3亿元。从被告医疗机构来看,10起案件中,8起为市级医院,2起为县级医院,其中9起案件进展为法院已出具民事调解书,1起已申请强制执行。

据2022年年报,海王生物实现营收378.34亿元,同比减少7.84%;实现净利润-10.27亿元,同比下降1201.21%。从海王生物披露的营业收入构成比例来看,其超过70%的收入来自医药商业流通,其中有超过25%的营收来自医疗器械。诉讼原告所涉及的子公司也都是海王生物医药流通业务的构成部分。

近年来,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更呈上升趋势。Wind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3年一季度,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56.45天、156.64天、179.86天以及174.11天。应收账款也一直居高不下,从2020年的167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一季度的197亿元,所占总资产比例也一直在40%~50%。

事实上,除了海王生物,还有不少的医药流通企业正在面临应收账款回笼问题。

Choice数据显示,按照申万行业分类,A股32家医药商业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为104天,应收账款总额为2482亿元,应收账款/营收总额比例约为26.49%。而整个A股医药板块488家上市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仅为83天,应收账款/营收总额比例约为23.52%,两个数字都远低于医药商业类公司。

6月16日,鹭燕医药披露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记录有投资者提问: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医保统一支付对公司的影响如何?

对此,鹭燕医药回应表示:公司目前应收账款的压力还是比较大。作为一家地方医疗流通龙头,鹭燕医药也在面临应收账款回笼难题,2022年年报显示,鹭燕医药应收账款达58.37亿元,几乎占公司总资产的50%。自2017年以来,鹭燕医药的应收账款在其总资产中的比例从42%左右涨到近50%,占比扩大趋势明显。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鹭燕医药表示,这些收不回来的欠账,主要就是公立医疗机构欠的。

行业专家表示,中国医药流通模式通常以分销为主,零售为辅,而在分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向医疗机构销售的纯销;在纯销模式下,流通企业面对上下游处于弱势地位,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问题始终是行业发展的重负。

严查恶意欠款拖债

大型三甲医院被通报

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才能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为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

政策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今年以来,整治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拖欠货款的国家级文件接连下发。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声,强调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

早在2020年,国务院便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对付款期限作出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

规定明确,执行困难。要账困难是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无奈,医院拖欠医药企业账款问题连年发生。

今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发布了《中共海南省人民医院委员会关于巡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本次重点通报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关于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并针对账款拖欠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此次因“拖欠中小企业货款”被通报的医院为海南省人民医院,该院是海南全省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首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省直属公立医院。

据海南省人民医院官网介绍,医院拥有较先进的大型设备有新双源CT、光谱CT、3.0TMR、PET-CT、DSA、医用直线加速器、生化免疫全自动流水线系统、手术机器人等。目前医院医疗设备总值约11.2亿元。

除了海南省人民医院,近年来还有大批医院同样因为拖欠账款问题被通报。

早在2021年底,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湖南省一些部门、单位将无分歧欠款改为有分歧欠款,部分医院占压医药流通企业大量资金且付款期限过长。

业内观点认为,医院为改善就医环境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提高医院规模效应和竞争力无可厚非。若由于资金不到位,部分医院盲目贷款举债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紧张,有些医院就会通过拖欠企业货款去弥补基本投资的欠款。

医院药商回款速度慢、周期长主要有多个因素。2022年2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耗材领域货款积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确保回款。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中心表示,2023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就是支持各地提供在线货款结算服务。

在带量采购参与之下,医院、企业、医保之间的三角债正在受到多部门重视。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带量采购耗材存量市场相继被压缩,企业难以承受长期欠款造成的经济压力,解决购销环节中长期存在的回款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医保开始直接“买单”

“一票制”加速落地

如今,药品流通迎来全面改革,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商业流通公司、医保支付终端等正在重新构建各自的职能与位置。带量采购在压出药品价格水分的同时,也正在对医药流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药品企业与医保基金直接结算,“一票制”进程正在全面加速。

药品“一票制”,顾名思义是指医院及各种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从生产企业直接采购药品并根据发票结算货款。市场人士认为,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货款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医院买药、药企卖药都找医保基金结算的全新架构体系,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加快公立医院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还有利于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整合重组、公平竞争,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8月4日,湖南省医保局、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实施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医药货款的通知》明确要求10月1日起,在湖南省范围内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货款由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工作。

目前,已有山东、陕西、江西、贵州、福建、天津、辽宁、河南、湖南等省开始实施这一政策。随着政策逐渐落地,集采中选结果执行后的回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长期存在的医院拖欠药企货款的三角债问题也将“清算”,使得集采的成果更能在回款环节体现。

带量采购的逻辑是,参与的生产企业将采用“以量换价”的准入模式,药品价格下降后,企业将不再需要市场推广和营销,由医保局和相应的政府部门通过配套政策承诺使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票制”采购模式不仅仅是公立医疗机构,未来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只要是能刷医保的,包括医院药房、连锁药店、单体药店、诊所等都有可能实行“一票制”。

8|贵州省药监局发布12批次不符合标准规定医疗器械

世华医疗今年多批次产品不合格

根据《通告》,经贵州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检验,标示为世华医疗生产的3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分别为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A21120509)无菌项不合格;1批次医用防护口罩(生产批号:F0221120201)无菌项不合格;1批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批号:05220206)无菌项不合格。

据一位医疗器械检查员介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均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提供阻隔、防护用,如产品无菌项控制不当,易致菌落或微生物指标超标,对穿戴者有造成感染的风险。

2月2日,山西省药监局网站发布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显示,标示为世华医疗生产的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批号:D21120701)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无菌;1批次医用防护口罩(批号:F0222020601)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过滤效率。

1月19日,四川省药监局网站发布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显示,标示为世华医疗生产的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A21091615/2021年9月16日/无)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无菌;1批次医用外科口罩(无菌)(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01211121/2021年11月21日/无)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无菌;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A21120509/2021年12月5日/无)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外观、无菌。

1月13日,安徽省药监局网站发布的《安徽省医疗器械质量公告(2023年第1期)》显示,标示为世华医疗生产的1批次医用外科口罩(批号:02211102)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口罩带。

公开资料显示,世华医疗成立于2019年,法定代表人为顿军杰,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另有9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根据《通告》,另有9批次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分别为:

标示为郑州大医微创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批号:21111804)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压力差和无菌。《通告》备注显示,标识生产企业否认其生产。

标示为顺康(福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20210703)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断裂强力。

标示为彬州市美戈尔衣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P1210002)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断裂强力。

标示为河南圣士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防护口罩(生产批号:20220206)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过滤效率。

标示为南昌市康华卫生材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20210820)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断裂强力。

标示为宇安(河南)控股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批号:B21030603)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无菌。

标示为新乡市大方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批号:2211134801)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无菌。

标示为河南省凯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防护口罩(生产批号:22100202)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无菌。《通告》备注显示,标识生产企业否认其生产。

标示为湖南花猫博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医用防护口罩(生产批号:20221202)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指标。

政策简报

9|“八禁止”出台!医疗机构迎大洗牌

医疗反腐风暴仍处于高位,官方发布“八禁止”,规范化整治推动医疗行业大洗牌!

01

官方发布“八禁止”,涉及所有医疗机构

近日,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医药领域经营秩序提醒告诫函》(以下简称《告诫函》),针对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者提出“八禁止”。

“八禁止”包括:

一、禁止医药企业借助科研合作、学术推广等形式捆绑销售药品耗材等行为;

二、禁止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会诊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的行为;

三、禁止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实施商业贿赂等行为;

四、禁止医疗机构违规收费、变相提价、分解项目重复收取医用耗材费用、采取虚增使用数量等方式变相多收耗材或药品费用等行为;

五、禁止不按规定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

六、禁止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绕乱市场秩序,推动医药价格过快过高上涨;

根据《告诫函》,要求经营者对照提醒告诫内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切实落实整改,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对经提醒告诫后仍不改正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

02

937人被处理

8月底正是检验成果的时候,就在一周前,陕西纪委监委公布了医疗腐败等整治情况。

结果显示,截至8月上旬,今年以来全省共处理937人,退还红包3470个;对全省1.51万家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累计查办案件574件,查处无证行医案件81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自查自纠,自查发现问题7994个。

就在这场以省级名义开展的为期3个月整顿行动临近结束,几乎同步的市级行动又马上接踵而至。

以西安市为例,8月10日,当地市场监管局发布通知,对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开展重点执法检查,整顿行动更加彻底。

1.严查各类医疗机构有无违反规定重复收费、分解收费、超标准收费、自定项目收费,以及强制服务、强制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问题;药品和医用耗材政策规定执行情况;明码标价与收费公示政策执行情况;其他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

2.重点查处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疗产品功效和服务疗效的行为;严厉打击医药购销、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严查假借科室宣讲会等名义,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给付利益、维护关系的行为;严查假借捐赠、科研合作、试验推广等形式捆绑销售药品耗材实施商业贿赂行为。

4.严厉打击药品、医疗器械领域购进、保管、使用环节违法违规行为。

03

国家卫健委公开表态,拉开反腐风暴序幕

眼下,从国家队到省级、再到市区县级;从卫健委、中纪委再到其他监管部门,这场反腐风暴还在席卷整个医疗领域。

国家卫健委提到,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关键少数”、关键岗位人员,利用权力寻租、大肆收受回扣、行贿受贿等案件,严重稀释了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红利,蚕食了人民群众权益,既掣肘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又影响了行业形象,也危害了医药卫生领域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本轮为期一年的反腐风暴拉开序幕。国家明确表态,坚决整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对医药行业的突出腐败问题,进行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关于医疗反腐对行业的影响,行业普遍认同一种观点,那就是医疗反腐是常态,国家强力推进遏制违规行为,是净化医疗环境的有利政策,更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从医疗机构本分析,正如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接受法制日报时所说,此次反腐还与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推进医药体制改革密切结合,很可能促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落地,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属性,成为我国医药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可以肯定的是,从各省份发布的工作方案可以看到,这场反腐风暴至少要持续到明年6月,以目前的成效和进度来看,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规范化的大洗牌。

10|卫健委:上缴违规收入“既往不咎”

医疗是关乎民众健康的基础民生保障。有一部电影《法外情》里,刘德华饰演的律师,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社会,如果连医生、老师、法官这三种人都坏了,那么这个社会就无救了”。

然而,多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也是老百姓意见非常集中的民生痛点。

其病灶之一就在于医院与医企相互勾结,进行利益勾兑,推高药价,攫取好处,而将代价转移到患者身上。这一乱象,既污染了医疗服务,也令药品行业陷入畸形发展。

按理说,医疗反腐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结果。但是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这次医疗反腐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家医疗系统全线崩溃。”

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是出自一个三甲医院的“李院长”之口。“李院长”认为:“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这次医疗反腐被处理的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学者。你看看现在被抓的除了院长其他(她)的都是各科室主任,包括有些院长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这次医疗反腐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家医疗系统全线崩溃。

显然“李院长”有些夸张了。其实好的医务工作者还是绝大多数,不是说是个医务工作者就都能跟医疗反腐扯上关系。

近日北京卫健委公布了廉洁账户,只要受贿者及时上缴退款,就既往不咎了。

通知中明确:廉洁账户用于收取市、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违规收受的,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无法退回或者不便退回的礼金及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贵重物品等折价款。

目前这剂反腐猛药已经在开始起疗效!中山市某人民医院院长被查后,平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元。

全国医药领域反腐败正快速向多个细分领域推进。随着多地多名医保局长被带走调查,医保领域这一医疗反腐的“深水区”正在被触及。最新消息显示,就在此档口,今年度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已经开始。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3年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今天在贵州毕节市正式启动。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自今年8月起,四部门将联合组织开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

飞行检查主要针对三个方面内容。

一、对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医保内控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药耗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应用情况以及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收费行为。重点聚焦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三个领域。

二、对零售药店。包括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或其他商品串换成医保药品,空刷、盗刷医保凭证,伪造、变造医保药品进销存票据和账目,伪造处方或参保人员费用清单,为非定点零售药店、终止医保协议期间的定点零售药店或其他机构进行医保费用结算等行为。

三、检查医保经办机构内控管理。包括对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申报的费用日常审核、支付以及核查情况,DRG/DIP付费方式下年度预算额度确定情况,智能审核系统使用情况等。

稍早前的8月2日,《经济日报》刊发了整版报道《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提到,医保经办机构作为基金安全的“守门人”,其日常审核结算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一环……在常态化管理过程中,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负责医保基金日常审核结算。日均结算量约为1800万人次,最高日均结算量约为3476万人次,这些基金的审核结算都由医保经办机构负责。2022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2.46万亿元,报销结算达42.59亿人次。

二是加强日常检查。2022年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共核查定点医药机构74.26万家,检查覆盖面超95%。

三是加强对两定机构的管理。2022年共处理两定机构33.52万家,医保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约谈、拒付或追回医保费用、收取违约金、终止责任人或责任部门的医保医疗服务、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等。

四是追回资金。2022年追回定点医疗机构费用136.98亿元、定点零售药店费用1.68亿元,促进了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和医保基金支出合理规范。

例如,北京市致力于推进全链条医保经办基金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不断探索,实现了智能审核规则置入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生工作站提示、人工抽单审核向智能审核转变和大数据精准定位问题追回基金损失。2018年至今,北京市拒付或追回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支出9226家次,合计4.42亿元,处理违规定点医药机构203家次,监督效能逐步提升,基金安全保障有力。

上述《经济日报》的报道介绍,为织牢织密医保基金监管网,不给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乘之机,《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下一步,应通过“四个加强”进一步落实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职责。

第一,加强审核结算,强化数字化赋能。进一步用好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加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核查的全过程管理。

第二,加强日常核查,强化行为规范。研究制定医保经办核查指南,推动经办机构严格履行核查职责,有序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年度核查全覆盖。

第三,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经办协议管理。持续推进定点医药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医保付费、清算、协议续签和终止等措施挂钩,引导定点医药机构自主自律自我规范。

第四,加强内部管控,强化经办机构自身管理。严格落实对经办机构的内控管理要求,聚焦待遇审核、结算支付等经办关键环节,规范审核结算流程,严肃基金结算管理,实现结算更加公开透明。

那么飞行检查是一种怎样的检查机制?在医保基金监管中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医保局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飞行检查机制,在有关部门配合下,4年来累计查出涉嫌违法违规资金43.5亿元。2022年组织了24个飞行检查组,完成了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专项飞检和赴23个省份的年度飞检,共计抽查了48家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公立医院40家、三级民营医院3家、二级以下民营医疗机构5家。发现普遍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46家存在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43家存在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39家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等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飞行检查工作,《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飞行检查的制度设计、基本程序、原则和要求。

在飞行检查制度设计方面,一是突出飞行检查的突击性和发现问题的真实性。主要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组织开展,避免被检查对象提前作出应对而造成检查结果失真,既充分彰显飞行检查的震慑作用,又倒逼被检查机构做好日常内部管理。二是飞行检查一般采取以上查下、交叉检查的方式,主要是为有效规避“熟人社会”的监管难题,有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开展检查工作。三是突出检查的专业化程度。飞行检查组成员来自多部门多领域,专业领域涵盖医保、医疗、医药、财务、信息等,专业的复合化程度较高,有助于实现“穿透式”“深入式”监管。四是实施规模化集中化检查。飞行检查组内一般设立政策、医疗、信息、财务等若干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相互补充、互为印证,可以实现区块化、规模化、集中化检查,有利于提升飞行检查效率和检查结果质量。

在飞行检查组织方面,一般是由国家或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组织,检查队伍一般由组织飞行检查的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从被检查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抽调人员组建,实行组长负责制。参加飞行检查的人员以医保部门为主,财政、卫生健康、中医药局等部门委派人员参与,还有医学、药学、信息、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协助。

在飞行检查启动条件方面,主要有四类:一是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二是重大举报线索,三是智能监控或大数据筛查提示医疗保障基金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四是新闻媒体曝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这一设计突出了飞行检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的特点以及着力解决医保领域典型性、顽固性、复杂性和区域性问题的作用,强调发挥“利剑”震慑的功能效应。

THE END
1.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询问通知书送达公告(中市监执一询通字【2024】8号)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4-11-04 分享: 询问通知书(中市监执一询通字【2024】8号).pdf打印 关闭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中山市信息中心承办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粤ICP备11005604号 网站标识码4420000052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868...http://www.zs.gov.cn/zjj/gggs/content/post_2458799.html
2.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8批次豆制品均合格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8批次豆制品均合格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2年1月11日,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发布2022年第2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本期抽检8批次豆制品,均合格。 中山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如发现危害社会公众的食品及其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投诉电话12345。https://finance.sina.cn/2022-01-12/detail-ikyakumx9949633.d.html
3.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小榄分局(原工商局红盾网)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小榄分局职能信息 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负责工业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监督管理。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广告、企业信用、网络交易等工作,负责价格监督检查。负责市场监管咨询、投诉、举报的受理、处...https://www.95ye.com/shop/70949.html
1.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电话,地址,办公时间,官网,地图,找商户 > 政府机关 >行政部门 >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分店 0760-88166059 电话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合作电话 纠错专线010 8917 7728 客户服务400 061 8800 周一至周五09:00 - 18:00 服务邮箱 客户支持 help@dianhua.cn 合作咨询 hezuo@dianhua.cn ...https://www.dianhua.cn/detail/02cbf863e9d048adb4694dfb4d202c78
2.手机可查,中山商事登记机读档案网上查询系统再升级南方plus2021年7月7日,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上线商事登记机读档案网上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企业档案查询”改革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充分结合,推进公共资源合理分配。 改革推行2个月以来,已提供商事登记机读档案网上查询近6000次,日均查询量约100次。 为深入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扩大商...http://pc.nfapp.southcn.com/79/5721280.html
3.紧急!暂停销售!张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排查工作!张北人快自查...为进一步规范我县药品市场秩序,确保辖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按照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的《关于1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和《关于协助召回广西凌云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复方金银花颗粒的函》文件精神,同时结合省市局相关工作要求,张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开展不合格药品排查工作。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4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