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词,参与构成了很多的称谓语和称呼语,比如:父亲、娘亲,一般不单独使用。但是随着网络商务的不断发展,“亲”变成了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称呼语。在网购的交流过程中常常会见到:“亲,包邮哦。”这里的“亲”可以用于买卖双方互相称呼。
“亲”作为一个新兴的称呼语,在论坛、短信、日常交流等非正式场合,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和宣传语等正式场合中频频出现。一些政府部门和高校甚至把其作为拉近与群众、学生的距离的一种手段而创新性地使用,比如外交部在其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中招聘公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
一、“亲”的古今语义概述
“亲”这个词古已有之,最初的含义是指父母,也可以偏指父或母。最早出现在《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中,“亲”指的是母亲。《礼记奔丧》中也有“始闻亲丧”的记载。从这样的“亲”还可以引申出父母尊长的含义,如“亲长”。
到了周代,“亲”这个词的词义扩大,具有了亲人,亲戚的含义。《周礼秋官掌戮》中有:“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郑玄注:“亲,服以内也。”《左传襄公四年》:“咨亲为询。”杜预注:“问亲戚之义。”这里的“亲”可以组成“亲人、亲朋、亲友”等多个词语。
随着词义的不断扩大,到了东周时期,“亲”的用法从指代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和亲戚扩大到了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亲近的人。《左传僖公五年》:“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杜预注:“亲,党援也。”唐代李白的《蜀道难》中也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亲信、亲兵”里的“亲”都是这样的含义。
“亲”的三个义项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经历了语义泛化的过程,从最核心的“父母”的含义,扩大到“亲属”“亲近的人”,再扩大到“婚姻关系”以及和婚姻有关的一切比如“娶亲”等,“亲”可以指代的事物越来越多。但是,“亲”的语义泛化始终围绕着“亲人、亲近”的意思发展,给人以鲜明的亲切感,这也是“亲”这个词在网络上广泛使用以利于沟通的一个原因。
二、称呼语“亲”的语义类型及成因
“亲”作为网络称呼语的新用法有以下两类:
1.用于网络交流的亲昵称呼法
网络购物以其价廉物美、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网络购物也有它的缺点,即买家对于商品的了解只能通过卖家所展示的图片等信息,而且买卖双方不能见面沟通。卖家为了克服网购造成的疏离感,便选择了“亲”这个词来称呼买家,这样的称呼既表示了对于买家的尊重,又显得非常亲昵,可以拉近自己与买家之间的距离。而且,称呼语“亲”在使用时不分男女老少,这也省却了卖家询问和判断买家身份的过程和烦恼,为大多数中青年人所接受。
2.用于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和爱好的一类人的称呼
以上两种用法有一个共同点,即“亲”作为称呼语的新用法体现了其语义的泛化,无论是早前的“亲爱的”还是现在的“亲”,在使用时都已经弱化了其“亲密、亲近”的意思,而泛化为指称一些并不亲近的人比如同事、同学,甚至可以在网络上称呼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而原本非常亲近的家人、密友之间往往不会采用“亲”这个称呼,而是选择原有的亲属称谓和约定好的昵称。这种语义泛化的趋势和近年来“美女”“帅哥”这类词的语义泛化是一致的。语义的泛化同时也体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称谓语的缺位现象,原有的“同志”“小姐”等词语因为被赋予了其他的色彩而渐渐退出交际圈,在一个新的公认的社会称谓语出现之前,称呼语“亲”的流行恰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三、称呼语“亲”的语用功能
1.简洁方便,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新兴的网络称呼语“亲”是由“亲爱的”缩略而来,“亲爱的”缩略为“亲”,由三音节词变为单音节词,一个“亲”字可以包括“亲爱的朋友”“亲爱的顾客”“亲爱的同事”等等多个意思,既省时又省事,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而且突出了焦点,用“亲”这一个词概括了“亲爱的”所表示的亲近之意。同时要注意的是,“亲”这个词自古以来就经常用作名词,而“爱”大多是用作形容词和动词,并且多少含有暧昧的色彩,因此,用“亲”来代替“亲爱的”是适合在大众甚至陌生人之间广泛使用的。
2.拉近距离,符合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原则。顾曰国在他的基础上,根据汉语文化的礼貌特点也提出了汉语礼貌五准则,认为人们在沟通过程中要尊重对方,尽量说适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新兴的网络称呼语“亲”既可以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又可以表示对于对方的尊重,可以说是集“敬称”和“近称”于一体,这样的用法尊重了中国人传统的宗族血亲制度,将陌生人纳入到亲人的范畴,符合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3.求新求奇,满际双方的感情需求。
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口语化色彩。和“亲”这个称呼语几乎同时流行的还有“童鞋(同学)、小盆友(小朋友)、偶吧(哥哥)”等词语,这些新兴的称呼语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因此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另外,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保守,对于“亲爱的”这类词语使用较少,“亲”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这样的尴尬,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所接受并模仿,满足了交际双方的感情需求。
参考文献:
[1]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2):62-69.
[2]杨希义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刘玮娜.淘宝体称呼语“亲”的语义语用分析[J].求索,2012(5).
[5]词穹.外交部淘宝体卖萌,亲,好评哦[N].中国艺术报,2011-8-5(3).
[6]周旭,谭静怡.网络传播词“亲”的语义再释[J].修辞学习,2009(5).
[7]舒格兰,王勇.淘宝用语“亲”的传播学浅析[J].语言研究,2011(10).
[8]刘.称呼语“亲”的语用功能析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8).
[9]史李梅.淘宝体中“亲”字的语言学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2、网络营销外包服务商以互联网为平台,在深入分析企业现状、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征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高性价比网络营销方案,全面负责方案的有效实施,对网络营销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并定期为企业提供效果分析报告。
有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简洁易记,输入快捷的特征,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性。网络英语新词的语义呈现和
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关键词:因特网;英语;词汇;特征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andpopularityofInternet,Englishthereupondevelopsandchangesasmainlanguagein
Internet.NewvocabularyofEnglishonInternethasanewvocabularywhicheitherdescribesthenewthings,orthenewlyformed
abbreviationforeasyinputting,orthecommonsymboliclanguageoftheworld.NewvocabularyoftheEnglishhasthecharacterof
easy-to-understand,vividandproper,succinctandeasytorememberthemeaningofawordandswiftinput.Italsohascertain
metaphornature.ThesemantemeoftheEnglishneologismsofnetworkappearsandupgradesfastandinlargequantity.
Keywords:Internet;English;Vocabulary;Characteristic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因特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者,推动着人类
社会走进一个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土壤。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英语
作为因特网上的主要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
一、因特网上的英语新词汇
自因特网产生至今,大约生成了1000多个英语新词汇。这些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描述新事物的新词汇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
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描述这些新事物的词汇在网络中产生并开始被广泛应用,如knowbot,
mailbot,infobahn,coopetition,E-mail,infwindow,Internet,internet,download,netspead等。这些新词汇的
构词法有混成词,如interpedia,Telnet等;也有复合词,如multimedia,homepage,componentware等。
在对新事物的描述过程中,有时旧词直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其词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成为新
词中的一大类。如mouse原为“老鼠”,在计算机技术中表示“鼠标定位器”;flame原为“火焰、激情”,计算
机技术中表示“不良信息”;antivirusprogram原为生物学中的“抗病毒素”,计算机技术中指一种“反病毒
程序”。
(二)为便于输入而形成的缩略词
因特网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沟通的方式也主要以文字为主。网络沟通的这一特点,使
输入速度成为影响人们沟通的一大问题。在网络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时,为了加快打字速度节约交
缩略语是因特网语的一种主要的构词手段,它们具有造词简练,使用简便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生
命力。缩略的语句一般为常用的起衔接作用的短语,即使初次触网的人不明白其含义,也不会对理解
对方的意图影响太多。这些缩略语通常很快就会被广大网民所接受。这些词语的缩略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
1.同音借用缩略法
英语重形,汉语重意,而因特网语重音。根据词汇或句子的读音进行简化改写成为因特网语所特
有的一种构词方法,如IC表示Isee,Y表示Why,U表示You等。还有一种就是词组仅按照发音来描述,而不再有一一对应的替代字母。如ICQ(Iseekyou)中seek的尾音k和you结合在一起用发音
相同的字母Q来代替。
2.开头字母缩略法
开头字母缩略法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通常大写)进行组合来取代该词组或短句,是因特
网语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令初上网者费解的。其中,既有一个字母代表整个单词的,也有一个字母
代表部分单词的缩略词。如IOW(Inotherwords),LOL(Laughingoutloud),BTW(Bytheway),TLA
(Thanksinadvance),ASL(AgeSexLocation)等。
3.截短缩略法
为了输入方便,网友们有时还会截去词尾、词头或者去掉元音,写出了一些新的缩略词。截词尾
的如hangonasec=hangonasecond,rep=reputation。有的单词甚至截至只剩第一个字母,如
P=Pardon、G=GrinorGiggle。截词头的如cause(或cuz)=because、m=am,截词头在因特网语中似乎比
较少见。去元音是指去掉词语中的元音字母,只保留辅音中发音突出、外形明显的那些字母。如
“MSG”表示MESSAGE“、PLS”表示PLEASE“、PPL”表示PEOPLE“、THX”表示THANKS等。这有点类
似汉字输入法中智能ABC中的联想输入。
4.借用数字缩略法
因特网英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缩略形式,即用数字替代重复字母或同音数字代替某一字母,可以
把它称之为数字缩略语。这是缩略语的一种新动态,也是因特网英语的新事物。例如B2B(商家与商
家,Businesstobusiness)、3W(万维网,WorldWideWeb)、4P's(4p营销策略。电子商务中的一种营销术
语,包括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4C's(4c营销策略。电子商务中的一种营销术语,指
consumer'swantsandneeds,costtosatisfywantsandneeds,convenience,communication)、3A(3A服务,
anyone,anytime,anywhere)等。
(三)走向世界通用的符号语言
伴随因特网发展,还生成了一些具有英语特征的象形词,如用“{}”表示拥抱“,$-)”表示贪婪,
“X=”表示希望成功“,XOXO”为拥抱和亲吻“,ZZZ”即无聊或在睡觉等。由字母构成的符号语言通常
是表意的,但在某些大型正规的聊天室的配置下,一些单个字母也可表达情感。如在hotmail中,上网
者键入一个左括号,一个特定字母和一个右括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图象效果出现。例如,键入
“(R)”,就会出现一朵玫瑰花(因为R是rose的意思);键入“(G)”,则会出现一个礼物盒子(因为G
是gift的意思)。日本人也创造了一些此类词汇,并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认可,如用“@^-^@”表示脸上泛
红。这些词汇首先在英语网络中出现,逐渐被网民所接受,成为一种特殊的没有读音的符号语言,形
象地表达着人们的思想。
进一步讨论。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可能会出现统一的字母表情符号。
二、因特网上英语新词的特征
语言的动态发展过程满足人们交际需要,也体现了语言与社会、认识与交际的密切关系。网络
英语正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日益丰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体现着媒体的普及和科
技的进步。网络英语是网络文化的产物,符合了语言的发展规律。网络新词的语义具有生动贴切、简
练明确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更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或观点,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一)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
网络交流毕竟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交流者交换信息只能凭借文字,不能借助身体语言,这就要求网络英语新词汇必须是通俗易懂的。它的构词法应该是大家所熟悉的,即使阅读者以前没有接
触过的词汇,大部分也可以根据熟悉的词汇推测出来。网络英语的通俗性主要反映在其构词方式大
量地使用派生和合成,使得上网者只需了解词缀的意思,便可推断出并掌握由此派生出来的大量的
来的词有cyberactivist、cyberaddict、cyberattack、cybercop、cyberbrain、cybersurfing等。网络英语中的
合成词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许多新词都是由普通单词与具有特定含义的单词组合而成的,其新的
语义同样通俗易懂,极易理解记忆。如web原意是“蜘蛛网”,引申为网络,其合成的词有webmaster、
webster、webzine、website等。
网络上人们除了使用一些副语言符号来表示语调和情感外,还常借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一些非
语言行为,如描述网民的动作、情感和体态等。人们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用语言来描述网民的动
作、情感和体态,有着纯文字无可比拟的作用,可以使网络更具人情味,更为生动和吸引人,更接近
实际的交流。如“haha”表示笑“,LOL”表示大笑“,Smile”表示微笑“,Rose”表示送上的玫瑰“,ROTFL”
表示笑得打滚“,//jump”表示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在聊天室里蹦蹦跳跳“,//think”表示歪着头想了一
下“,//praise”表示对大家说“果然高明,佩服,佩服”等。
(二)简洁易记,输入快捷
很多新颖别致的网络词汇是利用常用的词根及词缀,按构词法规律,进行创造性重组构成的。
这类词汇具有言简意明,易于解读,便于记忆的特点。简洁、易于记忆的网络英语使网民们无须记忆
冗长繁琐的术语或行话,有效提高键盘输入信息的速度,利于网络信息的传播。
网络英语的简约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上涌现的大量的缩略词汇上,缩略构词法造词简练,使用简
便,比较口语化,不太正式,缺乏被社会其他领域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但由于其通俗易懂、简单明
了、易于记忆和传播,因此,这类缩略语在网际交流中被网民一致认可并广泛接受和使用。这些词汇
的共同特点是形式简洁、词义单一,没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从而适应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输入速度,网络英语还经常会忽
略首字母的大小写。
(三)隐喻性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理查兹(Richards)曾经说过“,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
不在的原理’”。P.F'ontanier(1830)对隐喻的认知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隐喻就是将某类
事物看作另一类事物。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体现了隐喻特征,任何一种以一类事物去体会另一类事
物的方式都叫做隐喻,网络语言自然包含其中。网语的主要构词方式正是以一范畴的事物去说明另
一范畴的事物,无论是数字范畴的数字网语,还是符号范畴的符号网语以及网民自创的网络语言都
体现了其隐喻性,体现了网民认识世界的通常的认知形式。
网络新词汇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新
的词汇。网络英语中包括许多专业的网络技术词汇和计算机词汇。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技
语言,所以,网络英语也就具有了隐喻性的特点。一般来说,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
新的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我们发现,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通过
隐喻手段来创造新词或新概念。普通的词汇通过语义变化及隐喻修饰,原词义加以引申、扩展,从一
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它,便具有新的含义。如computervirus中的virus原指生物学中的病毒。而在计算
机领域中,是指由程序员设计的隐藏在计算机程序中,意在破坏计算机操作系统使其紊乱或丢失数据等的秘密程序。类似的词汇还有gopher、archive、menu、memory、run、path等。
由此可见,在隐喻的作用下,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含义简单化,科学的术语通俗化,很好地
加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沟通,使一个学科从另一个学科中得到启示。正是因为从已知的概念
来认知未知的概念,从已知的语域往未知的语域映射,网络英语技术词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词汇非
常接近,既简洁生动,又易于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的发展和普及。
(四)新词的语义呈现和更新速度快、数量多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导致了网络新词的大量出现,这其中就包括了丰富的网络
英语新词。这种新词呈现和更新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是任何一本辞典也难于收录过来的。所以在网络
英语新词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了解其构成及语义特征,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
当今,网络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因此,加强对网络英语新词
的研究,掌握它们的构成及语义特征,对人们熟悉网络,学习英语以及日常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辛斌,张雪梅.英语因特网语的形式与功能[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杨金菊.网络英语词汇特点初探[J].嘉兴学院学报,2002(3).
想要鱼塘这是一个网络热词,指的是想要谈恋爱的含义,谈恋爱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主要是双方交流与沟通。一般来说如果是真心接触,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互相成就彼此。
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关键词体育赛事网络营销SWOT分析
一、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的现状
体育赛事营销有三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即是推广体育赛事本身,另一层含义是企业借助体育赛事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第三层含义是通过赛事营销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第一种含义进行分析。
网络营销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现在学者对网络营销还没有相对科学、完善的定义。本文比较认可的是刘向晖下得定义,其认为:“网络营销是依托网络工具和网上资源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将传统的营销原理和互联网特有的互动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它既包括在网上针对网络虚拟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也包括在网上开展的服务于传统有形市场的营销活动,还包括在网下以传统手段开展的服务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之活动。”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开展赛事营销活动,推广体育赛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是现代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各种体育赛事众多,所以赛事营销也越来越火爆,营销手段也很灵活,有很高的回报率。但是我国的体育赛事营销主要是打明星牌和国际牌,而且过分的强调明星效应,而没有进行赛事本身品牌的营销,使赛事难以形成品牌。同时可能因为我国的理念以及技术水平不到位,使我国的营销与国外的赛事营销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次是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与网络使用者的群体相吻合。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使用者已经由有青春、有活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转变为广大人们群众了,而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也正是广大的群众,特别是爱好体育的人们,这样两者的高度吻合就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
(二)劣势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启动资金的匮乏。互联网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硬件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也要资金,这就说明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大的资金予,而且一个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的日常维护也需要很高的费用;另一方面是网络赛事营销人才的缺少。传统的营销人才不能满足网络营销的需要,不能为网络营销提供新想法、新问题,因此需要一批有营销知识,同时又善于运用网络的营销人才,这样的人才现阶段是相对匮乏的。
(三)机会分析
机遇是现阶段的网络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给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的发展空间。文本认为主要有以下机会使赛事网络营销可以普及。
首先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地提高为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知,只有当人们的低级需求满足后才会有进一步的需求,因此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升,开始追求新的生活,这样对体育健身、体育竞技的需求就产生了。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普及也使网络营销成为可能。当人们对这一方面有了需求之后对其进行营销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威胁分析
正确的对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进行分析,可以使赛事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在推动赛事进程和制定具体的措施时,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发展。
艾特就是当你"@XX(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此处具有等同于"callSomeBody"的含义。
网络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发展得很神速。
一、沟通的内涵
二、网络沟通法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沟通法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特征
第三,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师生在网络沟通中彼此不相认识,交谈中不会有什么顾忌,能畅所欲言,避免了传统沟通模式的尴尬,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但沟通双方交流的内容又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有些甚至是特意设计的,网络的虚拟性和内容的现实融在一起,更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方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需要根据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努力打造立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真正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沟通体系。校内沟通网络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搭建。
第一,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主题网站与学生沟通。学校的门户网站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是学校沟通师生的桥梁,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在门户网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专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重大的形势和事件,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BBS、博客等网络平台。这些能够将交流沟通的信息内容转化为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等形式进行传递,具有自由、平等、原创等特点,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张扬大学生的个性,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大学生普遍喜欢运用这些平台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育者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关爱他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沟通的实效性。
1“王道”的含义
“王道”一词的本义是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然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王道”一词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一个娱乐词汇,多指歌迷、影迷对明星偶像团体中同性成员之间的配对,他们坚信同性成员之间有暧昧,甚至幻想两人之间有美好的爱情。以韩国团体偶像东方神起为例,在歌迷中就有关于五个成员中间各种配对的“王道”,如所谓的“豆花王道”、“米秀王道”,它们分别指代的是成员郑允浩、金在中的配对以及朴有天、金俊秀的配对。歌迷坚信他们之间有所谓的“爱情”,并深陷在此幻想中不可自拔。由此可看出,“王道”一词已从传统意义转向了娱乐意义。
2“王道”的网络传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2.1容易产生不良的道德观念
2.2容易产生多重人格
2.3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沉溺于明星“王道”的大学生极易陷于自我陶醉中,他们整天在脑海中幻想着偶像之间的爱情,对从各种照片、视频中找出所谓的“证据”乐此不疲。他们认为在现实中无法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从而疏远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只在网络上寻找同盟,寻求安慰。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思维活跃,侃侃而谈,有很多隐形的朋友。而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自卑内向,遇到挫折不愿积极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更愿意躲在网络背后,沉溺于幻想中麻醉自己,出现明显的人际关系障碍。
2.4容易导致网络违法和犯罪
3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
3.1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多面手
加强师资力量,扩大既擅长道德教育又了解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深入学习各种德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日常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德育方法,才有可能保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尽可能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指导大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有益信息,使自己成为大学德育所涉及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家,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咨询指导作用。[3]
3.2改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
3.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平台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除了常规的课堂道德教育外,更要打造一个道德教育的绿色网络平台,积极传播健康信息,宣传正面、积极的主流舆论,抨击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增强对网络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同时结合大学生特点开展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4]
3.4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使大学生放松心情,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摆脱对网络的沉迷。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利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建立一个网络平台,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产生兴趣。同时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专用的电子信箱,通过邮件的交流,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排除部分学生面对辅导员时的紧张情绪,这样更有利于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干预与保护。
3.5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
此外,还要加强网络立法建设,建立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一样要接受道德规范的制约,法律法规的束缚。
对于“哦”和“呵呵”被众多网友吐槽,杭州市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部李敏副主任医师也深有感触,“我在网上和别人聊天时,也偶尔会遇到对方发来‘哦’或者‘呵呵’,确实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李敏说,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人与人之间的当面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少,生活圈子也在逐渐变小,以至于人和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动,变得越来越冷漠,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
此外,现在的中青年人群大多都是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成长环境中没有兄弟姐妹,而且大多是住在独门独户的单元房,很少有玩伴,缺少沟通交流的对象。因此,很多80、90后的人群都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在现实社会中缺乏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非常渴望的。因此,很多人都会通过网络,实现情感沟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