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母婴电商平台蜜芽APP发布公告,宣布即将停止服务。公告称,蜜芽App将于9月10日正式停止服务并关停下架。平台关停前,消费者交易订单继续履行,用户在购物方面如有问题可与商家或平台客服联系。
2、考拉海购业务团队收缩至不足20人
3、洋码头欠款2亿
9月,进口海淘的“十年老玩家”洋码头危机全面爆发:现金流恶化,拖欠商家货款达2亿元,遭买手上门要债;员工大规模离职,总部“人去楼空”。其创始人曾碧波将此归咎于疫情和拆红筹回国。一方面,航班量受疫情影响大幅减少,货品进不来;几大核心口岸对进口物资设有14天静置期,订单取消率升高。另一方面,2021年拆红筹架构时,退股退掉了很多资金,包括新浪微博的一个多亿元,银行抽贷的将近8000万元。
而事实上,平台的C2C模式天然就存在“审核不严”的弊端,导致“收到假货”“不退款”等品控、信誉问题频发,是洋码头失去消费者的罪魁祸首。
4、“丰趣海淘”申请破产
11月14日,顺丰投资的自营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于11月被申请破产,据其法人、CEO任晓煜称,公司早已解散,平台早已停运,员工安置补偿也已基本完毕。据悉,从2019年到2020年,该公司收到多个限制消费令申请,此外当前被执行总金额达到2475万元。从投诉平台看,平台上消费者对于丰趣海淘的投诉集中在不退款、不发货等。
5、“寺库”三度被破产
二、跨境电商是乱象不止退款发货等问题突出
第11至29的依次为:海狐海淘、亚马逊、86华人商城、敦煌网、闪亮时刻海淘、海豚家、中邮海外购、冰冰购、羊贝比海淘、洋葱、Feelunique、剁手帮、86mall、行云货仓、海淘1号、Bonpont、shopee、wish、海淘app。
据“电诉宝”显示,2022年跨境电商用户投诉问题类型TOP10依次为:退款问题(27.64%)、发货问题(9.01%)、退店保证金不退还(8.70%)、物流问题(8.38%)、冻结商家资金(7.76%)、商品质量(6.83%)、网络欺诈(6.21%)、退换货难(5.59%)、网络售假(5.28%)。
三、海淘骗局层出不穷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以中等消费水平家庭为主的消费者对海外商品有强烈的需求,跨境网购成为海外消费的重要方式。然而,海淘假货的问题却异常严峻,严重限制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此外,物流、退换货等原因也同样限制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问题一:疑似售假假货问题
近年来,海淘假货问题频频爆出。网店或平台打着“海淘”的旗号,在国外下单大批订购假货。收到后,再作为“代购商品”邮寄给国内的消费者。另一种是把国内的假货运出去后,直接在国外的网站上销售,再让消费者“海淘”回来。海淘市场的容量极为可观,而造假的低成本,催生了不少人的歪心思。有可能海淘来的东西,就是国内某个小作坊出品的。面对鱼龙混杂的海淘市场,甚至连购物凭条都能批量印刷。
此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认为,目前消费者跨境网购遇疑似假货面临维权难问题。商家要求消费者出具正规检测机构或品牌商假货检测报告,但由于检测费用、检测机构渠道、检测费用以及线上购买商品专柜无法提供验货服务等情况,消费者无法出具正规渠道的检测证明,只能凭手感、触觉以及使用情况等判断疑为假货。
在电商平台上商家售假的性质可分为知假售假、制假售假、被动售假。如果消费者遇到商家知假售假的情况,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申请退一赔三。遇到制假售假网站则可以举报给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等专业部门。如果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问题二:包裹运送清关处处有坑
对于海淘购物来说,成功付款下单只是完成了购物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包裹运送、清关、转运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在这些环节也是骗子很容易“见缝插针”的地方。一些骗子会伪装成著名的物流公司给买家发送物流进度邮件,还会附上链接,并以“点击链接查看物流详情”的幌子吸引人们点击,但这些链接往往暗含病毒木马软件,一旦点击便会自动下载,暗中偷取人们的个人资料甚至偷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问题三:假代购泛滥套路多难防范
很多国内的剁手党由于对境外电商、购买流程等不熟悉,也嫌清关、转运等流程太麻烦,所以多会通过代购来进行购买,但是近些年海淘的多了,假代购也多了起来。还有一些“假代购”骗子会专门针对真代购和微商,他们谎称自己有某产品的代理权,可以超低的价格进行批量购买,这类受害者往往损失更大。假代购骗子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留学生、移民海外的商人等身份,通过网上搜集的照片伪装自己社交平台以获取买家的信任,买家付完钱,便消失不见。
问题四:转运清关时效长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在国外跨境电商网站,买个东西需要多久,动辄半月或一个月,要是赶上国内有什么事件,那更是遥遥无期了。转运还是有各种门道,如果不看看攻略,很可能消费者买来的东西就会寄到世界上某个未知的角落。无论是国外的电商平台还是国内的电商平台,查物流数据永远是那么地费劲。
从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的角度来看,物流涉及到成本与用户体验的问题。受国际采购与物流限制,跨境电商平台模式重,供应链长。正常清关的情况下,发货给消费者需要2-25天。如果当次消费产生退款,那么这时候整个流程的周期就加倍变长。
问题五:入关和税收影响大
政策对于入关和税收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对于海淘而言,其主要的赢利点就在于国内外品牌的差价,赚取的是海外经销商和国内代理商的利润。而随着税收的加入,汇率的波动,有些商品的国内外价格很可能被缩小。对于本身以海外直邮为主要采购形式的跨境电商平台来说,他们受到的影响不算大。从海外直接快递过来的包裹,海关一般进行抽查,所以不见得每次购物都需要缴税。受影响最大的是以保税区自营货品为主要的跨境电商。
问题六:退换货难解决
除却正品保证之外,更为让买家头疼的则是退货问题。多数跨境电商平台在售后服务退换货页面均无“无理由退货”选项。而部分电商平台只能通过商品质量等有理由退货或强制退货才能进入退货服务流程,即便如此,还是很难无法确保退货成功。甚至造成买家“财物两空”的尴尬局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退货难”这一老大难迟迟不能解决?一是境内外法律制度的差异。跨境网购由于买家在境内卖家在境外,对于卖家的约束适用国外法律,国外对于退货与国内法律有所不同。
四、尾声
行动通过:1)系列数据报告发布,辨别“刺客”平台;2)发起主题调查行动,看清网络消费“雷区”;3)联合浙江省消保委发布315消费预警避免雾里看花;4)电诉宝“云315”平台联动千家网络公司,为用户“保驾护航”;5)典型案例曝光,避免“重蹈覆辙”;6)全国近3000媒体记者舆论监督倒逼行业健康发展等六大方式,推动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再塑清朗网络消费环境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