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海购”诉报道侵权索赔千万报社称报道真实
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KTDBW到10658333,联通发DBWY到1065566600,电信发DBWY到10628999。
“考拉海购”诉媒体报道侵权索赔千万
昨天下午,跨境电商“网易考拉海购”告中国经营报社侵权的官司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作为网站经营方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雷火公司)认为,中国经营报《跨境电商命门凸显网易考拉现自营危机》一文报道失实,索赔1000万元,同时对转载此文的网站索赔500万元。而对于起诉,报社表示,这是真实的新闻报道并且没有任何主观恶意。
原告电商:毁我商誉要赔1000万
昨天下午双方均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作为“网易考拉海购”平台(www.kaola.com)的运营主体,雷火公司诉称,《中国经营报》于今年2月1日刊登的《跨境电商命门凸显网易考拉现自营危机》的报道,开篇即称“网易考拉又陷入售假漩涡”,随即以一位周先生的“假货爆料”为新闻由头,称其为“考拉假货的当事人”,再铺陈开来,称“买到货不对板商品的用户不在少数”,“即便完全是自营,也不一定能保证没有假货”,指称“网易考拉海购”销售假货。
纵观全文,周先生认为买到假货的理由仅仅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无其他确切依据。经比对收货人基本信息,周先生实为《中国经营报》主编吕女士的配偶,报道记者是吕女士的下属。
雷火公司分别对《中国经营报》和北京新浪提出1000万与500万元的经济损失赔偿。
被告答辩:报道仅是质疑未下定论
其次,原告关于经济损失和合理费用的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最后,关于原告所说的主编吕女士和作者吴女士的关系,报社解释说,两人并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吕女士提出新闻选题具有新闻价值,吴女士在进行涉案报道时,严格遵守了报社的选题审稿规范和程序,其二人不具有任何主观恶意。
二被告均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没有当庭宣判。
-链接
避免损失扩大法院审前发诉讼禁令
2016年3月7日,经核实法院认为,涉案新闻报道勾勒了一起“网易考拉又陷入售假漩涡”的新闻事件。但是通观全文,却并未报道得出“考拉售假货”这一定性的明确依据。原告方的证据证实,文中用户周先生所购日本尤妮佳品牌的婴儿纸尿裤经确认属于日本尤妮佳公司产品,并非假货。
-专家说法
侵权与否看媒体是否存在过错
杨立新编写的《中国媒体侵权责任案件法律适用指引》目前已经作为海淀和朝阳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参考。根据杨教授的观点,媒体故意歪曲事实进行不实报道,或者因过失未尽合理审查义务导致不实报道的,构成媒体侵权。
在涉及社会利益的事件报道中,即使存在些许错误,判断是否构成侵权,也应审查媒体及记者等在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
报道或言论确有失实的,应当区分主体失实和细节失实。细节失实一般不会影响受众对人或事本身是非善恶的判断评价。在细节构成媒体报道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如存在诽谤、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应认定构成媒体侵权。
媒体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抗辩权
杨立新表示,法院审理媒体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法官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过错责任原则等相应规则,确认媒体侵权责任的构成及侵权责任承担,划清媒体侵权责任与媒体正当行使舆论监督权利进行新闻批评的法律界限。
在这其中法官应该特别注意媒体的抗辩理由是否能够成立,因为这是保障媒体权利和表达自由的重要内容。
举例来说,媒体的发表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不存在不正当的目的,且已经尽到审慎义务,不存在过失的;或者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并且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报道;以及在必要范围内,为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宣传或者舆论监督,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作为抗辩理由,免除媒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