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铲屎官觉得,自己家的猫主子从小到大都没出过门,根本不会有寄生虫,不用给它做驱虫,打疫苗也是没必要的。然而,猫从来不出门,也没有和其他动物接触,就说明体内一定没有寄生虫吗?
其实不是的。由于猫咪习惯躲藏在家里的很多角落,沙发底部/衣柜里面/柜子顶部/主人的各种快递纸箱里,开启不断舔舐自己的模式,再加上主人也会携带污染物到家里来,所以,哪怕猫咪足不出户,也是有可能感染寄生虫的。
因此,室内猫也是需要驱虫的哦。不过,关于驱虫这件事儿,存在几个常见的错误观点,铲屎官们一定要纠正过来!
错误观点一:我家的猫没虫
即便是从不出门的宠物猫也是会感染寄生虫的!为什么?你想想看,当铲屎官上过公厕,去过草地,去过河边,抱过别家的猫和狗,那么虫卵就可能会粘在你的衣服或鞋底上,被你带入家内,从而间接地接触到猫咪,使其感染。
错误观点二:一年驱一次虫就好
驱虫药与疫苗不同,大多数体外驱虫效果只能维持1个月,尤其是蛔虫和跳蚤这样的寄生虫,每2-4周就是一个繁殖周期,所以定期驱虫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多种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家中不止一只猫的家庭,更要注意定期驱虫(猫彼此间总爱舔来舔去,容易感染)。
错误观点三:粪便里没有看到虫,那体内就没虫
平时粪便里没有看到虫子,甚至驱虫后也没看到宠物排出寄生虫,是不是就说明猫咪体内没有虫子呢?其实不然,因为寄生虫可能还未发育成成虫,仅仅处在虫卵的阶段。而且别说是虫卵了,很多成虫人类的肉眼都是看不到的。所以“没看到”≠“没有”。绝对不能以“从未在粪便中见到寄生虫”为由,就不对猫咪进行定期驱虫。
错误观点四:没有症状,不用驱虫。
驱虫和疫苗同样重要!很多时候,驱虫和疫苗一样,是预防性的,如果等到出现了症状再进行驱虫,那一切就太晚了。打个比方,当你看到5只跳蚤成虫的时候,猫咪周围可能已经有95只跳蚤卵/蛹/幼虫了。跳蚤会传播绦虫这种体内寄生虫,绦虫就像“火车车厢”一样,每一节片里面会包含无数的虫卵,每一个节片脱落,里面无数的虫卵就会散布到环境中。所以,无论对宠物还是家人,定期驱虫都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所以,说了这么多,铲屎官们get到知识了吗?切记,一定要摒弃这些错误观点!而且绝对不能犯懒哦,不要想着喵主子不出门,就不需要驱虫!
鉴于铲屎官们日常铲屎不容易,总想偷个懒,所以驱虫这事儿,咱们就选择可以治疗泥萌懒癌的内外同驱的驱虫药,例如大宠爱之类的滴剂驱虫药。滴剂是非常适合给猫咪驱虫的内外同驱驱虫药,只要每月一次给喵主子用一次,就能轻轻松松地驱除7种寄生虫,体内驱除蛔虫、钩虫,预防心丝虫等,体外驱除跳蚤、虱子、耳螨、疥螨等。而且这类驱虫药只需滴到宠物皮肤上即可吸收,所以使用起来可方便了,铲屎官们再也不用冒着被主子挠的风险喂药了。
另外,在安全性上,像大宠爱的话,不管是6周龄的幼猫宝宝,还是怀孕期猫妈妈、哺乳期猫妈妈,都可以放心使用。可能铲屎官还会担心一个问题,天生就超级爱干净的猫咪,总是没事就舔毛,驱虫药被吃进去怎么办?别担心,它的安全程度是猫咪舔毛都不怕的哦~
当然,除了使用驱虫滴剂,我们还要从更多方面来保护喵主子的健康:
1、大多寄生虫都是病从口入。猫咪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容易感染寄生虫,如生肉、老鼠、昆虫、鸟类等,其中淡水类生鱼、虾、蟹易让猫咪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病。因此要保证猫咪日常饮食健康,不要让猫咪吃生肉,还要保持家中清洁,避免猫咪捕食昆虫。
2、夏季防止蚊虫叮咬,可预防血液寄生虫的侵害。不要让猫咪在草丛等户外寄生虫较多的地方玩耍,若家中有蚊虫,可使用对猫咪无害的或宠物专用的驱虫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