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aa8a1b001417287a4138d32a6b302449461572023-01-0218:47:23/a/20230102/383aa8a1b001417287a4138d32a6b302.shtml
日接急诊患者近两千,医护带病坚守救治一线
“这几天咳嗽加重,呼吸喘。以前是做过化疗是吧……那现在胸口疼不疼?”上周末,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大厅内一片忙碌,住院医师龚青云一边询问患者家属,一边记录、核实基本病情。这里,几十位老年病人正在接受抢救,有的戴着吸氧面罩说话艰难,有的做气管插管躺在床上,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声音在房间交织,伴随着呼吸机等仪器“嘀…嗒…”的背景声。急诊大厅外,5辆救护车严阵以待,在此起彼伏的“滴嘟”声中,源源不断的病人被推进来。焦急的家属、虚弱的患者和一路小跑的医护挤了满满一层楼。“病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也是从病房赶过来支援的。”龚青云说。记者了解到,近一周,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单日就诊量约为平时的三倍,最高达到近2000人次。为了缓解急诊抢救室的积压和等待,医院全科医学科关闭了南院病房,在本部新开设了1004病区,全部用于加强新冠病人收治。
当记者上午来到医院呼吸科时,才短短两三个小时,当天门诊量就已经达到了500多人次,“看来今天又要创新高了。”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凯说,平时科室每日就诊量250人次左右,近三天门诊单日最高就诊量800多人,“而今天又将会是一个纪录。”张凯告诉记者,医院给呼吸内科5个诊室都配备了血氧仪等设备,并协调了其他科室的医护以扩充呼吸科的人力。为了更清晰地和病人交流,张凯特地买了一个扩音器,“一来自己病还没好,嗓子还疼,说话不是很清楚;二来病人太多,有时候看到最后真的会说不动话了。”
“他们医生、护士真是太辛苦!太敬业!太不容易了。”在医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王爷爷连用三个“太”来表达他的感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王爷爷一度高烧不退,“因为我年纪大了,还是癌症患者,有各类基础疾病,这里的医生就很紧张,即使有被传染的风险,他们还是每天都来关心我的身体症状。嘱咐我多吃水果、蛋奶,保证营养。”王爷爷说,医护人员有的自己都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一边忙一边咳,还时刻牵挂病房里的老人。
1400多名“网格医生”进群了
“这个群发挥了大作用。”张甸镇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宋祥进告诉记者,从12月15号他所在医院的107名医护人员进入居民群以来,每天平均每个人要解答百姓的十几个疑问。“群里直接能得到医生的解答,百姓纷纷安下心来,也不必都挤到医院增加感染风险。”
发热患儿数量攀升,输液室全力“扛”住压力
尽管已经是凌晨1点,南京市儿童医院24小时开放的输液室仍灯火通明。护士迈着匆忙的步伐穿梭在走廊上,接待家长和患儿们。冬季是儿童疾病高发的季节,也是医院输液室繁忙的季节,而在今年疫情影响下,每天来输液的患儿比平常多出几百号人。
护士长苏玲告诉记者,“这几天,从傍晚5点半到凌晨1点之间,患儿每天都有400多人,而全天的患儿数量将近1300人。”这个数字和去年同时期相比,多出了300多号。在患者数量攀升的情况下,晚间面临的医疗压力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群体的特点,患儿在晚间发烧的情况很常见,医院晚间的急诊室都是进进出出的患者,前来输液的患儿数量与正常时期对比也呈现翻倍。”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输液室也在全力“扛”住压力,保障患儿得到及时救治,苏玲表示,一方面,保证输液点班次,保障输液患者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医院也抽调了部分护士来支援,很多支援的护士也是带病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