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网络场域之中,新的生机似乎正在旧日积怨上生长。然而,小狗与主人的笃定之爱,似乎并不能进入人与人的世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小狗文学”也带着暖融融的气息摇着尾巴来了。
相比于“废话文学”与“发疯文学”的狂欢,“小狗文学”的走红就像初春毛毛小雨般安静。
它似乎没有特定的语法,有人自称“小狗”写下爱的话语,也有人满怀爱怜地写给“小狗”,但无一例外都用着短圆的字体——就像肉爪踩在心上,留下有余温的痕迹。
小狗文学其一
在这场童话般的创作中,“小狗”与“主人”实现了爱的完美闭环。可爱“小狗”大方追爱的姿态,仿佛在宣称自嘲“舔狗”已不再合乎时宜,勇敢之爱能超越一切。
亲密关系的网络场域之中,新的生机似乎正在旧日积怨上生长。然而,小狗笃定的爱,似乎并不能进入人与人的世界。
如何创作一条“小狗文学”?
第一,写一句治愈的话;
第二,加上“小狗”。
比如:“小狗说:我一定是今天第一个想你的。如果不是那也没关系,我每天都想,总有一天是!”
比如:“碳水小狗说,在伤心的时候,心碎的时候,不要担心......爱你!
再比如:
总自嘲被毒打的社会人,免疫了治愈鸡汤,却难逃“小狗文学”。当虚幻的“我爱你”有了主语——一个蹦蹦跳跳的,总是用湿漉漉的眼睛寻找你的毛茸茸小球,天王老子来了都得喊一句“awsl!”。
即使,在这些语境中,“小狗”只是说话人的自称。
以狗拟人早已是传统,饭圈专称“狗塑”。人类抽象出了小狗对人纯真的不消逝的爱,并把它视为亲密关系的理想。
比如令人上头的“姐狗cp”——司藤与秦放,金晨与王子异,通常是成熟有魅力的“姐姐”和性格各异的“狗子”组合。
“狗”的分类还大有讲究,乖张叛逆的叫狼狗,温柔粘人的叫奶狗,阳光开朗的叫大狗狗,然而无论是哪种狗,他们的终点都是忠心爱姐。
如果说磕cp只是隔岸自嗨,饭圈通过把爱豆想象成小狗而宠爱,更是直接的情感投入。
龚俊与狗狗的神态对比
比如,刘昊然是柴犬,张若昀是哈士奇,与各种小狗都适配的龚俊更是堪称“狗塑第一人”。
在“狗塑”虚拟人物或某个明星并投射自我的过程中,人们释放了无处安放的情感,这也是“小狗文学”的逻辑。
不同的是,这次人们可以“狗塑”自己。这使自我投射不再虚幻,而直指亲密关系中真实的期许。
那么,人们为何会自愿在爱成为“小狗”?
「期许的转变:从“舔狗”到“小狗”」
在亲密关系的语境中,“狗”同时也是被污名化的词汇。
最具代表性的“舔狗”,几乎是自轻自贱的代名词。就算对方对自己没有好感,“舔狗”依旧愿意无条件地付出情感与物质,纵使一味放下尊严,还是免不了热脸贴冷屁股。“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着实爱得卑微。
人们同情舔狗,更嘲讽舔狗。风光如前“国民老公”王思聪,追求孙一宁受挫后也被钉在“舔狗”的耻辱柱上,其舔狗语录如“让我好好爱你行不”、“你都不知道心疼人的”成为冲浪生活的又一调剂。
王思聪与孙一宁的聊天记录
后现代的视角认为,人对主体性的争夺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对于亲密关系的期许即权力的博弈。人们越来越强调认识自我、保全自我,一方在爱情中敞开更多、投入更多、迁就更多,往往意味着对另一方有更强的需求,而这正是对部分自我的放弃,将使他地位的天平向低倾斜。
纵观备受欢迎的伦理剧,无论是《回家的诱惑》还是《甄嬛传》,都在讲述这样一个关于博弈的爱情故事。女主(纯情初恋)对男主(情场老手)真心错付,在找回自我后华丽变身,此时男主再次爱上女主,但等待他的是女主无爱的报复。
死于甄嬛报复的四大爷
在这样的博弈中,保持自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避免伤害的秘方是投入更少的情感。而在感情中成为“狗”,正是对自我彻底地放弃与物化。
由此,“狗塑”只能存在于遥远的投射中,现实生活中宣称要做“某人的小狗”,大概率会被朋友骂醒:“搞钱搞事业才是第一位!”
这样固然能保持安全,但也使人倍感孤独;人越是感到孤独,就越会有对爱与被爱的渴望。
“小狗才不在乎舔狗之类的词汇,小狗一直大大方方昂首挺胸的爱人。”面对当代爱情的“博弈论”,“小狗文学”如是说。
或许对小狗而言,勇敢的相信、爱人是本能,藏着掖着对爱的渴望才是失去自我。
因此,“小狗”不羞于表达自己的给予——“你的不折不扣的小狗。每分钟吻你三千两百万次”;不羞于表达自己的思念——“请一定多来信来电”;更不羞于表达自己对于爱的渴求——“小狗想要的是小狗那样的爱”,但“小狗”的爱只是爱而已——“得到和失去对小狗来说不重要”。
不过,“小狗文学”并不止于小狗一方的爱意,而是关系中的爱之闭环;这个闭环得以实现,在于“主人”爱的责任。广为流传的小狗饲养手册,可以看作是这个闭环的准则。“小狗”负责快乐地做小狗,勇敢地去爱,而“主人”一定会珍视并回报更多的爱——“我的小狗要做可爱小狗,而不是卑微小狗。”
无论自我投射于“小狗”或“主人”,都是期待在无条件、无理由、无算计的纯粹的爱。与爱情博弈的期许不同,这样的关系模式不用计较得失,因为掏心掏肺的付出必定有获得爱的保障——这正是小狗爱主人,主人也爱小狗的铁律。
正因如此,喜欢“小狗文学”的人并不将在关系中做“小狗”当作羞耻,对于他们来说,这反而是对关系信任程度的最高褒奖。
在这样笃定的爱情规则里,在当代爱情中游离的孤独幽灵得到些许依靠,甚至颇受鼓舞地想在春天重新追逐爱情。
可惜的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从不会给人一个肯定的回答。
「沉浸爱之闭环:
人类一投射,上帝就发笑」
“小狗文学”一出,ENFP们惊呼:“咱们确实是狗中之狗小狗文学本体狗。”
MBTI人格测试对ENFP的总结是“竞选型人格”,外向、直觉、情感、依赖,兴奋快乐,富有自由精神。如果你正好是ENFP型的白羊座,属于是“小狗”Buff加全了。
“狗中之狗”ENFP
人类总是求索一个确定的答案来驱散对未知的恐惧。此前我们投射自己的星座,如今投射更科学的MBTI,都在期望我们的人设在冥冥之中会为自己揭示部分未来;而我们投射进入“小狗-主人”的爱之闭环,也是在希望在生活的风暴中有一个注定安全的着陆点。
因此,人对世界规律和生命意义有合理的解释,也有“无论做什么都会被爱着”的安定。
进化论vs创世说,人的自我觉醒
神“死”后,人获得自由,伴随而来的还有独自面对虚无的恐惧。世界有时显得如此危机四伏,作为人类,我们面对疫情、空难、死亡;作为自己,我们面对失败、迷茫、孤独。
如果有一份无条件的、不消逝的爱,面对糟糕的一切是不是也会更容易一些?可惜的是,这样的爱在人与人之间十分难得。而在狗子猫子们一心一意的陪伴下,在它们澄澈的眼睛中,人们找到一个被爱的、安全的地方。小狗,不只是人的朋友,更是被当作家人。
春日小狗,图源自微博@小狗的口袋
然而,就像人生命的权柄曾在于神,小狗生命的权柄也在人类手中。它们的饮食、居所无不依附于主人,在与宠物的爱之闭环中,人扮演了神。
创神、养狗,人们不断在自我投射中追寻笃定之爱,并依旧渴望能与有相同智识的人类达成爱之闭环,于是有了“狗塑”惯例,有了“小狗文学”。
但“小狗文学”难以照进现实,因为爱与权力总是相伴相生。若爱的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定位,他们互相的爱必定从头到尾都是笃定的,因为一方很少会质疑另外一方。平等的自我与自我注定会有主体性的摩擦,也必然有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这并不是坏事,小王子与玫瑰花,也是在相爱,争吵,分离,等待与重寻后才真正互相驯服。
比起这些风险,“小狗”与“主人”式没有主体性摩擦的爱之闭环,可能会更加危险。
将自我投射“小狗”的深层心理,很像是一种圣母式的牺牲情节,就算面对冷漠和伤害也愿意毫无保留的付出,然后暗暗自我感动,期待怜悯——就如教徒在痛苦中,依旧相信神之爱,相信天国或来世的回报。对于小狗来说,生活不仅有爱抚,还可能有棍棒,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赞同,面对不合适的对象,反抗和抽离才是合适的对策。
小狗文学其五,来自小红书@小狗犯困日记
而无论是“小狗”还是“主人”,如果关系是建立在自己必然被爱的规则上,那么这种爱只是自恋的、怯懦的童话,就像知道给别人100块,那人必定会还回来,才愿意给予。然而,现实中的勇敢是明知道自己要回100块需要漫长的等待,甚至不能保证回本,还是愿意给予。
这时,“小狗文学”正好能派上用场。
比起成为“小狗”或“主人”,不如让小狗总是奔向拥抱的勇气与热忱,成为我们向前寻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