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后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国民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所规定的入党需按指模,并宣誓服从孙中山个人等带有帮会性质的苛刻条件。新党章放宽了入党条件,规定凡是党的宗旨,经党员二人介绍,交纳党费10元者即可入党。
凤凰卫视4月1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五四”运动一直被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也正是五四直接推动了深度影响近代中国的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相继出现,并立于时代的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中国国民党,1919年10月10日,原本是秘密活动的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公开的中国国民党,大量吸收青年入党。
在此六年前,孙中山认为二次革命的失败原因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内部思想混乱,组织严重不纯,他痛定失痛,在日本重新组织了中华革命党,亲自拟定了入党誓约,规定入当者必须绝对服从其个人的领导,无论资格多老都必须重新立誓约,并且加按指印,这种非常态的要求,遭到了黄兴等元老的反对,以至于半年后先后入党者也不过四百人。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后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国民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所规定的入党需按指模,并宣誓服从孙中山个人等带有帮会性质的苛刻条件。新党章放宽了入党条件,规定凡是党的宗旨,经党员二人介绍,交纳党费10元者即可入党。
此时各地的社团报刊入雨后春笋,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同仁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三个月后陈独秀等人它为基础,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担任书记,并在征求李大钊的意见后,正式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了。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此后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并且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和《劳动界》周刊,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在时代和革命急遽转型的初期,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时代和革命转至政治运动具体操作的时候呢,部分人却往往身不由己,就退了出来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中的核心人物是“两陈两李”都曾经脱离中共,“两陈”是陈独秀、陈望道,“两李”则是李汉俊、李达,他们是先行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