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构筑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动力

同志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金一南将军说,中华民族总在关键时刻有一批人成为民族的脊梁,在大家万念俱灰的时候,总有一批人会挺身而出,横刀立马,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的图腾。金将军所说的“脊梁”和“图腾”,就是无比坚定的信仰!

罗扬才,福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书记,1927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党组织准备设法营救时,他坚决表示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存革命力量。年仅23岁的罗扬才被敌人杀害了,是他不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的道理吗?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吗?不是。因为他有崇高的信仰!他说,为信仰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有8.6万人。长征途中,他们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380多次战斗,仅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以整师的牺牲,换取红军主力的北上,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到8000人。长征,突破一道又一道封锁线,真的不是一次浪漫的行军。如此艰苦卓绝的情况,红军为什么没有溃散?靠的就是信仰。美国记者斯诺曾经这样描述红军:“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一切。”当时百分之四十的红军战士都是不满十八岁的娃娃兵,各级指挥员平均年龄仅二十岁。靠什么把这样一大批年轻的官兵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并且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靠的就是——信仰!我讲的主题是信仰----构筑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动力。

一、共产党的信仰

为什么我们要讲信仰的力量,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定信仰,我们的事业就成功,信仰不坚定,我们的事业就受到挫折受到影响,中共历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来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先从理论上回答一下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理想以及它们三个之间的关系。

1.信仰、信念与理想

信仰是什么?信,就是某种主张、主义或者宗教。仰,就是信服、景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深刻认同、自觉信服和高度尊崇,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行为准则和实践遵循。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就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政党之间的区别,根本在于信仰不同。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呢?马克思有一段阐述再精确不过,他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把一个人自然的生命融入到为整个人类的奋斗之中。我们的信仰还有一个简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从党的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主要有两个名称:“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指出的是,“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其实是一回事,是可以通用和互换的。前者主要是以党的奋斗目标来命名,后者主要是以党的指导思想来命名。

在信仰的基础上,还要讲到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信念。什么是信念?信念: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对事物的判断、观点或看法。信念,其实是一种态度和看法,是对某种思想或者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这种坚信不疑的态度和看法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在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信念这东西非常靠谱,非常管用。比如我们鼓励马拉松运动员常说的一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就是信念,这种心理暗示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运动员跑到终点,尽管他已经精疲力尽了,但信念在,梦想在,所以,他超越了自我。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只不过这种预见和构想是从现实出发的、有根据的、合理的,与空想、幻想不同。比如我们有的年轻党员老师,想去当一名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凭自己努力为学校争光,为学校争得荣誉,借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叫理想。因为这样的想法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如果在座哪位说他想再活500年,这就不是理想而是妄想了。

理想是以信念、信仰为基础的,信仰和信念决定了理想,有什么样的信念、信仰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决定了理想的内容与方向。信仰是人的精神寄托和敬仰,而理想则是人们行动的纲领,奋斗的目标,前者为一种精神状态,后者为一种实践力量,一种行动指南。我们党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与信念的区别,信仰:信仰需要仰望、需要敬畏、需要有一个参考目标,比如,道教仰望黄帝、老子、关羽、孙思邈、王重阳,称之他们为神仙。信念:是内观,不断给自我增加一个心理强化,不断让自己坚定自己的想法。信仰与信念的联系:信念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它可以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一个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信仰应是从信念升华来的,它的形成是外界环境与自身思考共同作用的结果。信仰的形成必须经过自我内心的共鸣,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同,所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信仰。

信仰决定了理想,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点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说明,人们一旦信仰某种主张他可以抛弃一切,为这种信仰奋斗。经常有人问共产党为什么闹革命,人民群众为什么拥护共产党?

有人说是因为官逼民反,老百姓过不下去了才革命,作为普通群众他们革命可能是这样,但对于一些高层人士,就不是这样,比如说李大钊同志、瞿秋白同志,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就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李大钊当年他的工资是很高的,当时我看的资料李大钊月薪是300块大洋,瞿秋白的名气不小于鲁迅,但是也参加革命了。300块大洋是一个什么情况?1933年南京政府公布一个文件,当时蒋介石一个月是800块大洋,李大钊、瞿秋白都是在300块大洋左右,李大钊一个月的工资、瞿秋白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普通老百姓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个教授的工资要比当年广州市长工资还要高。他们有这样一个优越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参加共产党,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信仰,为了这种信仰可以抛弃一切。

2.为什么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很明确,100年前的中共一大在党章里面就明确讲过,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点100年来没有变,而且我们党的理想也很明确,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中共成立时13个热血青年的不同命运

这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聚会。1921年,“十里洋场”的上海风云际会。7月21日,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湖北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湖南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广东代表陈公博,海外代表周佛海和陈独秀特派代表包惠僧。13位口音、年龄、衣着不同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遗憾的是,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马克思主义开门弟子,曾经的最进步青年,最终却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建党之初,在上海石库门的小屋子里,谁看好中国共产党了?

1921年建党,当时中国社会200多个政治党派,中共成立了,只是其中一个。每天成立的组织和解散的组织一样多。就连当时发起成立这个党的中间的一些人,也没能想到,共产党28年以后能夺取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是在凄风苦雨中成立的。当时,党更像是一个瘦弱的小孩,这孩子能长多大许多人没把握。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就出现了问题。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13个代表,自己走掉的、被党开除的有7个,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当了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这7个人,我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历史是可知的,他们会不会做这样的糊涂之事?当然,如果可知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这样做。28年之后夺取全国政权,用得着当汉奸吗?用得着当军统特务吗?不知道未来,就这样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这13个人中,王尽美1925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从头走到尾的只有两个人:毛泽东!董必武!中国共产党所遭受的是世界政党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境遇,党内的领导人,像被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被敌人消灭。

我把这13个人的人生结局大致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信仰坚定明确,革命到底,为党的事业贡献出全部。比如说像毛泽东同志,董必武同志,他们为我们党的事业奋斗了终身,受到后人敬仰,还有像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何叔衡等人,为共产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在革命过程中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一种类型。

第二类,开始革命很积极,热情也很高,但中间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动摇、挫折、彷徨。其代表人物就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李达是中共一大主要的组织者,会是在李汉俊家开的,但因为某种原因退党了。

因为李达、李汉俊当年主要是和陈独秀、张国焘个人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所以他们俩就愤然退党,而广州代表包惠僧这是对共产党信仰中间发生动摇退党了,而北京代表刘仁静当年是很积极的,五四运动上他是一个16岁的学生,“一大”的时候他最年轻18岁,中共“一大”所有人最年轻的一个党员,在“一大”的时也很积极,但是后来这个人加入了托派,解放以后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7年在过马路的时不小心被北京23路公共汽车撞死了,这是第二种革命不到底中间半途而废。

第三类,就是开始入党的时候,包括参加“一大”时,动机和目的不是很纯洁,带有某种个人的政治目的,想升官想发财,当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时,就出现背叛革命事业。比如说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代表周佛海,北京代表张国焘,这三个人当时“一大”都是很年轻的,而且都是高等学校毕业的,日本大学毕业的、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但是参加党以后不久前,两位就投奔了国民党阵营、30年代又投奔了汪精卫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陈公博在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被判死刑执行枪决,周佛海也被判死刑后来改判为无期徒刑,1947年在监狱里暴病而亡,张国焘是一大的一个党代表而且是最积极的。

中共13个党代表,出现人生不同的结局,有的信仰坚定,受到人的敬仰;有的是半途而废;有的人背叛革命,受到人的唾弃。说明一个人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应该有自己的信念,但是信仰和信念它必须是正确的。同时信念一旦确定,就必须是始终如一的,必须坚定不移的去坚持下来,否则,人生的结局就会出现弯路。

二、党史简要回顾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1.开天辟地(1921.01-1949.10),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救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2.改天换地(1949.10-1978.1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兴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翻天覆地(1978.12-2012.1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富国)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4.惊天动地(2012.11-至今),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国)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信仰造就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信仰造就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仅有大量的案例说明信仰的力量,而且整个我们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都是和信仰力量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把我们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把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外化为延伸为各种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去几年,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吴德刚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政党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的滋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伟大的物质文明,更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到新时代伟大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

这种精神就是共产党人信仰和信念的体现,而且正是靠这种精神,我们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而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句话和我们党的整个历史非常吻合。

1.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指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

3.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时期十三年确实很艰苦的,在前两年特别是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后,国民党对延安还是资助的,因为你是第八路军,你的给养、弹药、你的被服、津贴中央政府给的,但是从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在皖南事变以后,蒋介石便断绝对延安的资助。还有日本鬼子对延安的封锁,在这种情况下延安是非常艰苦的,艰苦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毛泽东给大家开会,就提出这个问题,主席说,同志们,我们实在过不下去了,没饭吃,没衣服穿,没房子住,咋办啊两条路,第一条路,散伙不革命了各自回家吧,怎么样同志们答不答应大家说不答应,回家就是死路一条。第二条路,我们团结起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解决我们出路问题,大家一口同声选择第二条路,所以才有南泥湾大生产,但是,南泥湾大生产是1941年以后特别到1943年才开始,在这之前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咱们有一个民主人士陈嘉庚到延安时,他是1943年去的,去了以后看到这么个情况,我到延安以后,看到一个窑洞住了12个人,都并排躺着,而且很拥挤,每天早上洗脸时,一盆清水打到最后一刻,清水变成泥汤子了,但是大家情绪很乐观。在重庆的时候陈嘉庚讲,中国抗战必败,中国人必当亡国奴。到了延安以后,他就变了,陈嘉庚讲什么中国抗战必胜,50年以后,共产党中国必定是世界强国。陈嘉庚讲这个话是1943年,50年以后的1993年中国是不是世界强大国家。陈嘉庚为什么有这个评价,原因是延安的风气,所以在这里我还要讲一个问题,延安三问。延安的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一问:清贫的延安为何如此令人神往?延安时期,尤其是“1940年冬,国民党政府不仅完全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和被服等物资,而且调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扬言‘不让一粒粮、一尺布进入边区’,断绝对边区的一切外来援助。”(《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第739页)再加上,“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加上华北连年的自然灾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情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抗日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用,没有菜吃,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同上,第740页)然而,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进步青年和海外青年华侨却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迫害,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跋山涉水奔赴延安。当年延安如此艰苦环境下,千千万万青年学生投奔延安,而且这个青年学生都很多人是富家子弟,官宦之家,甚至有很多是富裕人家。包括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包括很多南洋华侨和富商)穿着裘皮大衣,拎着金银财宝到了延安去了,到了延安以后成为八路军战士,穿粗布衣。

4.西柏坡精神

它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这么几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最核心内容,把它提炼出来,首先一点是强调艰苦奋斗。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毛泽东要强调艰苦奋斗,有一个特定的背景。

1948年3月中国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到1949年3月我们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共产党的军队即将接管主要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想起历史上有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三百年以前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李自成经过十八年的奋斗,最后终于在1644年拿下北京城,但是李自成进了北京以后,却骄傲自满,腐化了堕落了,结果从进北京到出北京前后只有42天,而李自成本身只当了十八天的皇帝,最后,不仅皇帝没做成,包括自己的小命也没了,想到李自成,主席想到我们共产党即将进城了,我们即将要接管北京了。我们能不能出现李自成的悲剧呢所以这个时候主席就想到一个问题,在离开西柏坡前,主席就和总理谈,我们能不能保持及格,能不能进了北京不被人打出来,周恩来回答,主席,你放心,我们一定要保持合格向人民交一个满意的答卷。应该讲毛泽东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时,我们党内很多的主要领导干部从农村出来进城了,虽然面对这种花花世界,大部分人都能够坚持住保持共产党的本色。但是也确实有一部分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没有经受住考验,是有人堕落了。比如说当时天津的刘青山、张子善,都是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为啥要杀他,毛主席说说如果不杀他当时有人就说了包括一些党外的人士说了,你共产党也不过如此,国民党腐败你共产党也好不到那去,你也腐败,所以,主席讲了一定要杀了他俩,杀他俩救二十人二百个人两千个人两万个人。主席为什么强调这一点,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精神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它的实践含义。

5.大庆精神

做老实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对待工作,要有严格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纪律、严格态度,对待工作白天晚上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检查不检查一个样、有人没人一个样,这“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不仅在当年的大庆发展过程中需要,今天我们也需要。

遥想当年1949年的时候,中国的原油年产只有12万吨,我们靠进口,1959年我们决定开始大庆建设,到1963年时,中国的原油达到600万吨,周恩来曾自豪的宣布,我们石油自给了,我们不用进口了,到1976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以大庆为主达到六千万吨,大庆油田中国第一,亚洲第三,世界第十。

油被称为“工业的血脉”。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一旦石油进口中断,那么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地打击,交通瘫痪,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生产将会停滞。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提供保证。大庆油田对于中国来说是意义非同凡响的,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大庆油田上缴利税位居第一,总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达9734亿元,连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贡献哪来的呢?就是一种精神在起作用,就是大庆的这种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到大油田。

我们学校同样也需要有这种严格管理,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做到“四个一样”,它也是我们发展的内动力,也是我们的精神所在,也是我们时代价值。

6.“两弹一星”精神

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祖国。许多人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

③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全国有关地区、部门、科研机构、院校和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史书写下了新的光彩夺目的篇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

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都是美国留学生,如果讲条件,在美国比我们好多了,钱学森为了回国经历了多少磨难,美国人不讲吗,宁把他害死也不能让他回国,他一个人顶五个师,不能让他回国,但是抛弃美国优越生活回到国内。科学家郭永怀,和钱学森同年回国的,他回国以后在试制核武器的过程出差飞机失事牺牲的,他牺牲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通讯员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后来人们怎么也掰不开,费了很大劲掰开以后发现,在他们两个中间,夹了一个公文包,这个公文包装了核武器的绝密材料。科学家在生命最后一刻想到的是国家机密,我们很多的科学家,在试制当年的高尖端的武器的时候隐姓埋名,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在戈壁滩大沙漠里,把自己的青春献出来了,所以有人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党在每个时期都强调各种各样的革命精神,我们党依靠这些精神力量去号召人民,去凝聚人心,应对困难,搞好建设。这些精神是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上所创造的,这种精神是永恒的,它是支撑我们的民族、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需要新精神!同志们,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沿着红船开辟的航向奋力远航,奋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课就讲这么多,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THE END
1.现在入国民党的要求是什么?–手机爱问根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第一章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符合本党发展党员条件,愿意遵守本党章程,可以申请加入本党。第二条申请入党,须有党员二人的介绍,填写入党申请表,由支部和所属地方组织考察合格后,经支部大会通过,所属地方组织审核,报省辖市级组织(省直属支部报省级组织)批准,层报中央组织部备查,并书面...https://m.iask.sina.com.cn/b/4DNRYXp3ROA7.html
2.精华区文章阅读3.七一五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 正确选项:3 第4题.在共产国际二大制定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明确规定, 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必须实行( )。 1.民主制 2.集中制 3.民主集中制 正确选项:3 第5题.198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国家科委党组 《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的通知中指出:要坚 ...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talk.faq%2FCampusLife%2FGraduate%2F8%2Fdangyuanzice%2FM.1105021806.L0
3.中国国民党入党申请书.docx篇一:中国国民党入党申请书篇二:民革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尊敬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都市第20支部: 我志愿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奉行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以中国民革现行纲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已任,愿致力于社会第...https://m.taodocs.com/p-168794695.html
4.2021国民党入党誓词4篇(Word最新版).doc2021国民党入党誓词4篇(Word最新版).doc 6页内容提供方:157***0132 大小:55 KB 字数:约3.81千字 发布时间:2021-06-12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22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2021国民党入党誓词4篇(Word最新版).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612/8021130030003110.shtm
1.读书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 史沫特莱痛哭未能如愿入党 22. “基督教徒成为共产党员,很有教育意义” —— 傅连暲为革命转变信仰 23. 为真理一息尚存,矢志不渝 —— 邹韬奋弥留之际请求追认入党 24. 坚决跟党走,海枯石烂不变心 —— 高树勋三次申请入党的传奇经历 25. “我的条件还不够,要努力为党工作” ...http://m.ahjjjc.gov.cn/dushu/p/47047.html
2.党的知识问答(通用6篇)84、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 答: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85、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和党员的党龄如何计算?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h7op5uu.html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应知应会知识题库15、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内容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6、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多长时间? https://www.fyvtc.edu.cn/xwzx/ztzl/bwcxljsmztjy/xxyd/180241.html
4.民革1、 民革入党条件和如何入党 入党要求:1入党最基本的要求民革是:年满28周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高级职称。经民革党员推荐或介绍,申请成为联系人,积极参加党内生活和政治活动,努力发挥自身能力和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向了解和选拔,时机成熟后,经组织批准,他提出了正式入党申请,并通过层层审查,获得了党员...https://m.jykxzz.cn/hwmx/pmzs/85124.html
5.入党的申请书1500字(通用25篇)自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以来,通过上级党委的正确引导、支部及联系人的培养教育、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对党的目标、宗旨、任务等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知识,使自己向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靠拢,"三个代...https://www.ruiwen.com/word/rudangdeshenqingshu1500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