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10“湿地使者行动”生物多样性调研总结报告
摘要:
基本情况:
湿地小组在短短几天内完成了200份问卷调查,分别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渔民、养殖户、猎人和普通居民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走访,综合问卷、采访、访谈、实地观察等形式进行全方面调研;记录方式为笔录、摄影、摄像、录音等,队员分工合作,各有为重,取得了诸多宝贵的一手资料。现从以下方面总结调研成果:
(一):问卷
中南林“绿源”环保协会生物多样性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地点
汉寿县蒋家嘴镇
岩湾湖镇
二、调查背景及目的
蒋家嘴镇位于沅水尾闾、洞庭湖西滨,是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蒋家嘴管理分局的所在地,毗邻广阔的西洞庭湖湖域(青山湖、龙湾湖、半边湖、安乐湖等),地理地位极为重要。蒋家嘴镇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经济较为发达,有众多的渔民居住,熟悉湖里情况,便于开展调查。
岩汪湖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4公里,东抵洋淘湖镇,南涉向阳河与大南湖乡毗邻,西连周文庙乡,北隔沅水与鸭子港乡、坡头镇相望。岩汪湖镇地处湖区,总面积50.55平方公里,总人口27000多人,境内河、湖、沟、港纵横交错,全镇经济以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为主。是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所在地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活动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
男
女
54
46
54%
46%
年龄
20以下
20—30
31—40
41—50
50以上
15
14
21
31
19
15%
14%
21%
31%
19%
文化程度
没读过书的
小学
初中
专科
本科
2
30
57
5
6
2%
30%
57%
5%
6%
家庭收入
4万以下
4—8万
8—12万
12万以上
90
3
1
90%
3%
1%
主要职业
其他
全职农民/牧民
在外务工
渔民
学生
商人
村干部
教师
保护区人员
4
13
10
16
4%
13%
10%
16%
男女比例协调,各年龄层次及各行各业的居民均有调查的涉及,保证了调查结果更加客观与真实化。
四、问卷样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
CSUFTGreenSource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ssociation
本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所有的结果都将严格保密,仅作学术研究之用,请您放心。
请大家如实回答,单独作答,不要讨论!
西洞庭生物多样性调查问卷
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知晓度
A.非常知晓,知道知道生物多样性可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知识并密切留意
B.一般知晓,在媒体上出现有时候看看
C.不大知晓,仅听说过这个名词,但从未注意过,不知道其具体含义
D.很不知晓,从未听说过
2、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面对哪些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挑战(多选)
A.鸟类栖息地的破碎化
B.外来物种的入侵(如欧美黑杨)
C.物种的日益单一
D.非法盗猎、滥捕与不可持续的野生动植物的采集与贸易
E.环境污染
F.居民意识不高
其他_____
3、WWF的知晓度
A.非常知晓,知道其详细情况并密切留意
C.不大知晓,仅听说过这个名词,但从未注意过,不知道其具体情况
4、居民在西洞庭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内开展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A.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角,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B.是政府部门的配角,发挥辅助作用
C.与政府部门同等重要,两者应该密切合作
D.不清楚可以做什么,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5、您认为作为当地的政府在保护西洞庭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和角色应该是?(多选)
B.开展野外调查,提出保护措施
D.发展经济实力,大量无私捐助环保事业
E.寻找商业合作伙伴,鼓励和实践有利于环保的商业运作模式
F.与科研部门协作,争取技术支持,或者研究出台有利政策,营造有利与保护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G.培养基层社区的参与能力
6、推动西洞庭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对西洞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您认为下列哪些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保护是最关键的
A.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
B.NGO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
C.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其他部门组织之间的合作
D.企业与其他部门组织之间的合作
E.大学生环保组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交流
7、您了解的湖区里的鸟类有哪些?与以前相比目前的一个生存状况是?
8、您了解的湖区里的鱼类有哪些?与以前相比目前的一个渔业资源现状是?
9、您了解的湖区里的植物有哪些?与以前相比目前的一个分布和生长现状是?
10、您了解的湖区里的野生动物有哪些?目前的现状是怎样一个情况?
如不介意,请留下您的信息。
性别:□男□女
年龄:□20岁以下□20~30岁以下□30岁~40岁□40岁~50岁□50岁以上
文化程度□没读过书□小学□中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或以上
庭年收入:□4万元以下□4万~8万元□8万~12万元□12万元以上
您的主要职业:
□全职农民/牧民□在外务工□渔民□学生
□商人□村干部□教师□其他_______
(1)对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由于专业性较强,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一般在居民做完这道题目后,我们的调查人员会对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进行具体而通俗的解释,而主要注重于物种多样性的诠释,方便居民回答下面的问题。(2)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对的威胁和挑战。为了全面了解现状,特设置为多选题和问答题相结合的形式,居民可以在“其他”这个选项上写上自己的答案。(3)WWF的知晓度。(4)居民,政府,其他力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扮演角色和作用。(5)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鸟类、鱼类、植物、野生动物)
六、初步结果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两地各100份,回收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我们问卷以现场一对一做完并由调查员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所以回收率和有效率很高)。
2、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得出以下现状。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知晓度(第一题)
在这个问题上两地50%居民“很不知晓,从来没听说过”,仅有13%的居民“非常知晓”,同时20%的居民“一般知晓,在媒体上见过”,还有17%的居民“不太知晓,仅听说过这个名词.....”
(二)、西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面对的威胁和挑战(第二题)
在这道多选题中“鸟类栖息地的破坏”占36%,“外来物种的入侵(如欧美黑杨)”占21%,“非法盗猎、烂捕与不可持续的野生动植物的采集贸易”占54%,“物种的日益单一”占10%,“环境污染”占69%,“居民意识不高”占18%,在“其他”中有人填写了:芦苇的工业化导致大量种植,威胁生物多样性;政府部门不重视。
从数据结果来看,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资源采集贸易在当地居民看来是西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最大威胁,而这两者也是两地人们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
(三)、WWF的知晓度(第三题)
(四)、居民、政府、其他力量在保护生物性方面的角色和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共设置了三道题目4、5(多选)、6题。以了解两地居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对自己,政府及其他力量的定位。
在最后一道选择题中,要求居民选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合作部门。51%的居民认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最为关键,19%的居民认为是“NGO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18%的居民选择“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其他部门组织的合作”,10%的居民寄希望于“企业与其他部门组织的合作”,剩下的2%看好“大学生环保组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交流”
(五)、当地(西洞庭湖)物种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西洞庭湖的当地物种的基本情况,这份问卷还设置了四个调查西洞庭湖鸟类、鱼类、植物、野生动物的四个问答题。
根据调显示,大部分湖边居民都很少下湖。他们只知道一些湖区及周边的一些常见鸟类,如斑鸠、麻雀、白鹭、鸬鹚等常见鸟类。经过保护,这些鸟类数目都有所增长,特别是野鸬鹚的增长十分迅速,已从以前的几十只增长到数千只。这给周围的的渔民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些渔民的鱼苗被鸬鹚捕食的情况很严重。在保护区工作人员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来西洞庭湖的候鸟的种类和数量也都增多了。每年来西洞庭湖的冬候鸟有黑鹳、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鹤、白枕鹤(07年始发现)、白琵鹭、小天鹅、绿翅鸭、绿头鸭等,总数多达130多种。特别是去年监测到黑鹳的数量达到36只。每年来这里的夏候鸟也达到了30余种。
在西洞庭湖区,主要的两大植物就是芦苇和黑杨。这两种都是造纸重要原料。黑杨是一种外来入侵种,它生长迅速,生命力强,洞庭湖非常适合其生长。为了经济的增长,洞庭湖区内许多洲岛及湖周边地区被人为地栽种了的大面积的杨树和芦苇。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湖区内还有有一些野生动物。如野兔、蛇、黄鼠狼等。但数量不多。由于环境破坏和人为捕杀等因素,总体呈下降趋势。
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设立保护区后,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保护下西洞庭湖的鸟类资源总体有所好转,但鸟类栖息地存在减少的现实;鱼类资源面临的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捕捞所带来的压力依然很大;湖区内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野生动物较少,生态系统面临挑战。
七、调查结果说明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两地生物多样的保护和宣传处在较低的层次,居民知晓度低、参与程度低;整个西洞庭湖区生物多样性面临三大挑战和威胁。
黑杨林:黑杨在洞庭湖区属于外来入侵中。70年代末洞庭湖区把它作为经济作物引进。目前,西洞庭湖种植杨树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由于杨树的优势生长,改变了西洞庭湖湿地自然植被板块的结构和功能,打破了特有、濒危物种所需的生态环境及结构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优质草滩丧失,水鸟栖息地减少,鱼类的天然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减少等。
围网养蟹:这种养蟹在西洞庭湖大约有2到3万亩的面积,对西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蟹是穴居杂食性底栖动物,喜欢生活在水草丰盛的地方,然而养蟹后的地方一般都变得水草不生,也使得鸟类栖息地减少。同时螃蟹在鱼类产卵期间,破坏湖中鱼类的产卵场所,并取食鱼卵,使得西洞庭湖野生鱼类资源减少。
(二):访谈
访谈一:
唐代钦老师访谈录
美丽富饶的西洞庭湖到处都是沟港河汊、深潭浅湾,各种生物资源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所以,这次我们的湿地使者行动——绿地图诠释湿地之美的地点选择在美丽的西洞庭湖。结合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绿地图也把主题定为“生物多样性”。湖南省汉寿县蒋家嘴镇捕捞队是西洞庭湖畔的一个专业渔村,今年62岁的唐代钦称得上是该村一位德高望众的老渔民,他在此靠打鱼为生已有44年的历史了。年轻时,他算得上是西洞庭湖中一位捕鱼的好手,别看他个子小,可脑子好使,在湖中捕鱼也很有一套经验。早在70年代,他便被人们推选为蒋家嘴镇捕捞队——西洞庭湖滨一个专业渔村的党支部书记,在鱼类这方面知识很丰富。所以为了获得全方位的资料信息,我们采访了当地的老渔民唐代钦老师。
李:唐老师,今年我们湿地使者活动的主题是“绿地图诠释湿地之美”,绿地图您肯定很了解吧!
唐:绿地图啊,了解!你们看墙壁上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画呢。
抬头一看果不其然有很多,可想而知唐老师的经历很丰富。
唐:这个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你们。你们协会每年做的“湿地使者行动”都挺不错的,我很喜欢。
李:西洞庭湖最常见鱼类有哪些啊?
唐:这就多了啦!像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鳜鱼,鲤鱼,鲶鱼等
李:那这些鱼在水里面的垂直分布是个怎样的情况呢?
唐:底层鱼有鲑鱼,鲢鱼,黄鳝鱼,青鱼,鲤鱼等,中下层鱼有鲶鱼,草鱼,毛叶鱼,鳊鱼,鳙鱼,胭脂鱼等,中上层鱼有翘嘴鱼,翘嘴分为红色翘嘴,青色翘嘴,白色翘嘴。鳡鱼,刁子鱼,银鱼等。
李:那这些鱼都吃什么呢?小虾,小鱼?
唐:呵呵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吃小虾,小鱼。鲑鱼是吃小虾,小鱼;草鱼顾名思义吃的是草;胭脂鱼又名火烧鳊,主要吃一些水生植物;鳙鱼吃一些浮生动物;青鱼和鲤鱼吃的是螺丝;还有像鲢鱼和黄鳝鱼吃蚯蚓。
李:来这之前就有了解到西洞庭湖的鱼类因为捕捞严重,数量和种类都急剧减少。那么有哪些鱼类是之前很多,现在变少或者已经灭绝的呢?
李:啊有了解到今年的渔民,打渔的数量也很少。听说西洞庭湖这边以前也能够经常看到江豚,但是现在也看不到了。您看到过吧!?
唐:江豚啊,早在一二十年前有时能够看到,尤其是涨大水的时候。因为江豚喜欢顶峰。顶峰知道吗?
李:嗯~知道,去年寒假我们协会也在西洞庭湖做了个关于江豚的调研,对江豚有一点了解。
唐:嗯~江豚它不是常年都在的,一二十年前在西洞庭湖还偶尔能够看到,现在在西洞庭湖不能看到了,不过在东洞庭湖岳阳那边还能看到。以后你们可以去那边做调研。
对唐老师的访谈后,基本了解了西洞庭湖鱼类的分类和变化情况,为我们接下来要画的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绿地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访谈二:
记保护区工作人员李赋访谈
今天我们的队伍分成3组出去开展活动,以走访为主,为绿地图的制作积累素材。因为我们的绿地图制作是以西洞庭湖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所以熟知西洞庭湖的鸟类、鱼类资源状况对我们的绿地图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的走访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开展的。第一组由李芳带队访问当地熟知鱼类资源的唐代钦老师,第二组青蛙带队访问渔民新村的众多渔民综合了解动植物资源,第三组队长和我访问蒋家嘴保护区管理局熟知西洞庭湖鸟类资源的工作人员李赋大哥。
李赋大哥以前是在保护区做鸟类监测的,每年带队去东洞庭湖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观鸟大赛,鸟类认知知识相当丰富。我们此次访问也是向他了解西洞庭湖鸟类资源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黑鹳(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基本信息。为此我们一共设置了五道题。
问:黑鹳的基本情况(近几年在西洞庭湖出现的数量、分布及主要栖息地、食性等)
李:就近几年来说,2007年,西洞庭湖黑鹳数量达到52只,创历史记录。2008年黑鹳数量在18~23只之间,2009年发现黑鹳29只。而黑鹳在西洞庭湖首次发现是在杨幺打靶台,后来由于那里大量种植杨树,破坏了黑鹳的栖息地,黑鹳逐渐往南迁移至半边湖。黑鹳主要栖息在芦苇滩涂上,觅食鱼类、青蛙和昆虫。
另外李赋大哥特别提到,西洞庭湖已经成为黑鹳东部种群全球重要越冬栖息地。在西洞庭湖保护区黑鹳地位很高,备受人们的重视。在我们的观察中也能明显感觉到,因为街道的墙壁上特别印刷着“保护黑鹳的栖息地…”等宣传标语。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这次绿地图制作就是以黑鹳的迁徙活动为视角,然后逐步引出西洞庭物种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问:西洞庭湖鸟类的主要聚集地在哪里。(鸟类比较多的地方)
李:西洞庭湖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如杨幺打靶台,这里是冬候鸟的聚集地,主要生活着游禽。龙王湖,这里是夏候鸟的聚集地,主要生活着涉禽类水鸟。半边湖,这里是珍稀鸟类的主要出没地,包括黑鹳、东方白鹳等。还有像青山垸、安乐湖、刘家湖等也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在陆上的话,鸟类主要聚集地在龟山,由于村民的自发保护及政府永久保留山林沼泽,这里成为“鹭鸟的天堂”,上千只鹭鸟在次生活。
问:近几年西洞庭湖能监测到的珍稀鸟类有哪些?
李:国家一级的主要有黑鹳、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鹳,白尾海雕等
国家二级的主要有小天鹅、白琵鹭、鸿雁、灰鹤、普通鵟、红隼、白额雁、白枕鹤、白尾鹞、等。其中白枕鹤是2007首次监测到的,当时有五只。
问:西洞庭湖芦苇荡里常见的鸟类有哪些?
李:一般芦苇荡里是主要生活着鸭类,像绿头鸭、小鸊鷉、琵嘴鸭、赤颈鸭、普通秋沙鸭、红头潜鸭,罗纹鸭等都出现在芦苇荡里,其他的鸟类像扇尾沙雉、红胸田鸡、董鸡等也是芦苇荡里常见的。
问:西洞庭湖湖区杨树林里栖息的鸟主要有那些?
李:首先想说的是,杨树在湖区里的大量种植严重破坏了湿地水鸟的栖息地,当然也为林鸟的生存提供了便利。而在杨树林里营巢的水鸟主要是白鹭、池鹭、夜鹭等鹭类鸟,林鸟的话主要有灰喜鹊、斑鸠、戴胜、大山雀、八哥、松鸦等。
访谈三:
记猎人(罗明)访谈
洞庭湖——众所周知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洞庭鱼米香”,想象着一艘渔船上,渔夫立于船头手拉着渔网往内收,渔网内大量的鱼儿活蹦乱跳的,溅起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熠熠光彩,,渔夫的脸上好不欣喜,水珠好不通透,整个湖面上泛起的微波、远处的红日、渔夫、渔船、渔网、鱼儿,整个画面好不和谐!
一.整个湖区面积很大,湖鸟您见过的有哪些?
答:灰雁(活动于芦苇荡、滩涂)、小白额雁(俗称沙额雁)、豆雁、天鹅(蒋家嘴有)、黑天鹅、雉鸡(杨幺水寨、沅水澧水交汇处有)、灰胸竹鸡(竹林中有草的的地方有)、赤麻鸭(俗称黄鸭水面上河湾里有)、棉凫(俗称树鸭筑巢于树上,常出现在船少的地方,吃小鱼小虾)、赤膀鸭(活动于淡水湖泊及沼泽)、罗纹鸭(俗称山鸭湖里鱼池中都有)、绿头鸭(活动繁殖于洞庭湖流域)、斑嘴鸭(很隐蔽活动于芦苇丛中)、绿翅鸭(俗称八鸭子在冬季的时候活动于洞庭湖,多时成千上万只,龙湾湖里有,安乐湖最多)、花脸鸭(俗称五鸭子五只一群一起活动,活动于冬季,岩汪湖少些,蒋家嘴多些)、丹顶鹤(大靶台有,活动于冬季)、灰鹤(到处有、多)、红脚苦恶鸟(田里有)、白胸苦恶鸟、黑水鸡(很多,尤其在有湘莲的湖里,茭白丛中也有)、小田鸡、骨顶鸡(俗称水鸡)、扇尾沙雉(活动于春季,水田里有)、中杓鹬、白腰杓鹬、渔鸥、棕头鸥(田埂上有)、红嘴鸥、须浮鸥、白额燕鸥、黑鹳、池鹭、夜鹭、中白鹭、苍鹭、鸬鹚、燕隼(肉食、吃小鸟、青蛙)、普通鵟、苍鹰。
二.除了湖鸟,在湖区里也有大片大片的芦苇和杨树林,在湖区周围也有许多成排的杨树、樟树,或是龟山等山林,会有哪些林鸟呢?
答:斑鸠、麻雀、猫头鹰、戴胜(俗称臭鸟)、八哥(分家八哥与牛屎八哥两类)、灰喜鹊、红嘴蓝雀、灰树雀、松鸦、棕背伯劳(肉食)、普通喜鹊(比较少见)、黄鹂、红嘴蓝鹂、暗灰鹃、大嘴乌鸦(比较少见)、四声杜鹃、大杜鹃、翠鸟、小鸦鹃、冠鱼狗(站在水里吃鱼、形似翠鸟)、蓝翡翠、棕腹杜鹃、领角鸮、雕鸮、灰林鸮、东方角鸮、领鸺鹠(比较多)、珠颈斑鸠、火斑鸠、大鸨(国家一级保护种类)、沼泽山雀、大山雀、黄腹山雀(夏季在芦苇中繁殖冬季在田里找食)、红头长尾山雀(俗称山麻雀、)、绿背山雀、黄颊山雀(有、不多)、家燕、凤头雀嘴鹎、领雀嘴鹎、东方大苇莺(活动在柳树上)、黄眉柳莺、黑脸噪鹛、黑喉噪鹛(比较少、活动于竹林)、燕雀、金翅雀、黄雀、黑头蜡嘴雀、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
三.湖区及其周围鸟类的整体情况如何?
答:以前少现在多,整体数量变多了,由于保护力度大,效果显著,优化了洞庭湖的栖息环境。同时,气候变化使气温升高,以及人类活动对原有的栖息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往洞庭湖活动,湖区和山林是鸟类主要的活动场所,在芦苇丛中有灰雁、灰胸竹鸡、斑嘴鸦、黄腹山雀、东方大苇莺等。
他对鸟儿如此熟悉,另我们一个个无不惊讶,在敬佩他的同时,我们也高兴于有幸找到这么一个行家,通过此次访谈,我们了解到了有关洞庭湖鸟类的许多情况,通过叔叔的介绍,我们大开眼界,更深入更全面的接触到更多信息,我们对鸟类的认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于我们绿地图的制作、活动的进行有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叔叔给我们提供的帮助,我们会将我们搜集到的信息、积累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通过绿地图诠释湿地之美。
访谈四:
记养殖户陈诚集团访谈
在此过程中我们综合了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通过文字、摄影和摄像记录到了宝贵的资料。下面是我们对陈诚先生的文字访谈记录。
问:您的淡水养殖项目主要是养殖什么?
陈:我们主要是养殖淡水黄鳝,网箱里养的就是黄鳝。然后在网箱与网箱的间隔水域里养殖了各种类型的鱼苗,像草鱼、青鱼、鲢鱼等等。
问:您为什么选择主要养殖黄鳝而不是其他,比如珍珠?
陈:这主要是考虑经济利益。以前西洞庭湖区是盛产野生黄鳝的,由于近年来的过度捕捞和采集,野生黄鳝资源已经枯竭,导致市场上黄鳝价格的一涨再涨,另外黄鳝的营养价值受人们追捧,也是看到这些形式,我们选择了养殖黄鳝。像珍珠养殖的话,虽然经济效益是高,但由于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政府正在逐渐减少珍珠养殖的规模进而鼓励其他对环境不会造成很大破坏的养殖行为,在养殖水塘边的示范牌上你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告示。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生态养殖,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和有机黄鳝。
问:黄鳝和鱼苗混养有什么好处吗
陈:我们养殖的黄鳝主要是喂养碾碎的蚯蚓、小杂鱼和伺料的混合体,由于网箱是有很多缝隙的,肯定会造成伺料物的流失,在网箱外围养殖鱼苗的话就可以把流失伺料吃掉,从而使资源最大的利用了,成本也降低了。同时也保持了水体的清洁,排出去的养殖水体就不会有太大的污染了。关于鱼苗的话我还想补充一句,以前的话鱼苗是基本卖不出去的,因为没什么人养鱼,湖里每天能出产大量的鱼,而且便宜得跟蔬菜一样。但现在也是因为疯狂捕捞,湖里出不了多少鱼了,价格也在提高,养鱼的人越来却多了,鱼苗才有了市场。
问:我们看到网箱里的水上有一层绿的植物那是什么?
陈:那是革命草(空心莲子草),是水草,养黄鳝必须有水草,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
注:据我们了解,像空心莲子草和水葫芦这两种外来入侵水草在当地并未形成泛滥之势,它们为当地的黄鳝、泥鳅等淡水养殖提供了方便和条件。
问:我们看到在您的养殖塘上时常盘旋着一些白鹭,这些鸟可能会捕食黄鳝和鱼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陈:也许你们无法相信,这些只白鹭和我们养殖人是有着互惠互利的关系的,我们大方的让这些白鹭吃点鱼苗鳝苗,而这些白鹭它会驱赶其他来这里捕食的鸟类,使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我们和这些鸟是和谐相处的。
问:您能介绍一下贵公司这个养殖基地的的经济效益吗?
陈:我们这个养殖基地共占地458亩,放置了2800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十斤的鳝苗,出产成鳝30—50斤,就拿黄鳝来说每年创造了1200多万的经济价值。
从陈诚先生这里我们了解到湖区野生渔业资源的枯竭是促使当地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养殖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区野生渔业资源所面临的捕捞压力。另外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也是陈诚集团的努力目标。
(三):实地走访
记录一:
动物观察组下湖记录
在确定了以西洞庭湖生物多样为绿地图制作的主题后,作为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的种类和分布在绿地图上的展示显得异常的重要。下湖走访、观察是我们这次绿地图制作的重要环节。今天我们便是践行这个步骤,实地了解西洞庭湖的风貌和动植物的种类、分布状况。在严谨的分工下,动物观察组结合西洞庭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以鸟类为主,其他动物为辅;以重要观察点为线索,分别记录观察的思路指导下湖走访的有效进行。
鸟岛
这是一个神秘的未被开发的岛屿,生物多样性保存得较好。岛四周长满了高大乔木和芦苇,中间是一个林间沼泽,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隐蔽性较强,使得这里成为鹭鸟的天堂,不下500只的鹭鸟在此栖息、筑巢、觅食。白鹭、夜鹭、池鹭不时发出“扑腾扑腾”的声响,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是这里的主要居民。当然,林子里也偶尔会飞出几只山斑鸠、灰喜鹊和八哥。林子上空则有数十只须浮鸥在盘旋,但他们从不停上树枝,整个岛屿都充满了鸟叫蝉鸣。其他动物则发现了蛇和蜘蛛,蜻蜓群飞于周围的水域。
青纱帐
这里有着万亩芦苇丛,生长着中国最好的芦苇,为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粉白的蝴蝶、赤红的蜻蜓自由的飞舞着,两只八哥大胆的停在观景台上,蚂蚁赶忙着寻找食物,苇丛中不时飞出几只麻雀。在充满享受的自然体验中,安静的蹲在芦苇丛里,可以听到野鸭的“嘎嘎”声,斑鸠的“咕咕声”,还有一只普通翠鸟从眼前疾驰而过,在水中划出美丽的倒影。站在观景台上俯视整个青纱帐,微风扫过,绿浪起伏,几只白鹭、须浮鸥飞出青纱帐,
诠释着“碧波万顷数点帆”的神韵。
围网养蟹区
这里是西洞庭湖最大的养蟹区,一根根竹竿和围网将湖面圈得支离破碎。围网里的杨树上群蝉鸣唱,边界的一颗杨树枝上飞来一只灰喜鹊。深水区里必然有着无数大闸蟹的踪迹和龙虾的踪迹。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围网养蟹的巨大生态危害,养蟹区水草不生、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脆弱;由于投饵过剩,水体极易富营养化;特别是野生鱼类资源遭受巨大的破坏,湿地的生态旅游功能受到侵害。
万亩黑杨林
这里是西洞庭湖区里最大的欧美黑杨种植区。众多的杨树为无数的蝉提供了居住的场所。由于杨树林下被水淹没,无法观察到任何的野生动物。不过两只池鹭的出现让我们大为惊喜。树林里一位渔夫驾驶着一只小舟穿梭在杨树间,惊起了几只灰喜鹊和山斑鸠。和围网养蟹一样,杨树在湖里的大量种植也是西洞庭湖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水鸟栖息地破碎化,其他植被逐渐消失,鱼类产卵地遭受破坏…….
杨幺水寨
这里是西洞庭湖最具特色的一处人文景观,极具历史文化韵味。其正前方是一片宽阔的湖面,5只须浮鸥飘逸的飞翔在水面上,3只白鹭停在水里露出头顶的垂柳上等待觅食的机会;柳条深处躲藏着一只夜鹭,静静地等待着夜幕的降临;四五只肥胖的山斑鸠停靠在寨上的旱柳上;下面是两只家鸽在散步,水杉上传来喜鹊的叫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杨幺打靶台
这里是沅水和澧水的交汇入湖处,因渔业资源的丰富而吸引了很多鸥鸟和游禽来此活动。十字形的打靶台上,数只漂亮的雉鸡在潇洒的行走着,靠水的草丛里休憩着十来只小,水上还有一只小在欢快的游动着;数十只须浮鸥飞翔在宽阔的水面上空,不时的紧盯湖面,寻找食物,当然也有一两只普通燕鸥的出现;一只宗雀伯劳疾飞于空中,搜寻猎物;被水淹得只剩1/3的苇丛顶立着一只普通翠鸟,上空盘旋着数只觅食的白鹭;这里是鸟类的乐园。
乌帆工作室
这里是《八百里洞庭我的家》的拍摄基地,分布着广阔的芦苇荡。一路上不时地可以看到须浮鸥飞翔在空中,总计几十只;芦苇荡里也不时飞出几只白鹭;一条渔船迎面划过来,船的两侧停满了鸬鹚,水面上低飞着各种颜色的蜻蜓;工作室前面的孤岛上有一座废弃的民居房。数百只白腰燕欢快的围着楼房飞舞,好一幅活泼美丽的画卷。
半边湖
这里是西洞庭湖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一般是冬候鸟在此活动,像黑鹳、东方白鹳、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是在这里栖息。当然这次我们也发现了像须浮鸥(17只)、普通燕鸥(3只)、小(5只)、大麻千千鸟(1只)、池鹭(2只)、夜鹭(2只)、白鹭(7只)等常见的鸟类。由于现在是夏季,水位比较高,大部分滩涂、沙洲都被淹没,所以能见到的鸟类还是比较少,更没有珍惜物种的出现。
龙王湖
这里是西洞庭湖重要的鸟类栖息地,设有鸟类观察点,同时这里鱼类资源十分的丰富,是渔民捕鱼的主要活动区域。我们在观察点旁的小岛停船上岸,这是一个由田螺壳堆积而成的岛屿,极具特色,像海洋中的珊瑚礁。不过小岛被水淹得差不多了,岛上有一幢民房,有人居住,主人养了几只鸡和一条狗。旁边的杨树林,有灰喜鹊(2只)、山斑鸠(2只)、八哥(2只)等林鸟在活动。在水道两旁,我们观察到了3只白鹭、2只池鹭以及一只雌性的雉鸡。
小沧浪屿
这里是靠近岸边的一片岛屿,有众多的涉禽再此活动。天空中飞翔着数十只须浮鸥和3、4只普通燕鸥,堤岸边有4只水牛在浅水里洗澡,以驱逐燥热。水牛周围有几只白鹭在觅食,八哥则肆无忌惮的停在牛背上,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鸳鸯绿岛
这里是西洞庭湖湖区里鸥鹭觅食的天堂,它由两个岛屿组成,故称鸳鸯。这里最佳的观鸟季节是春秋,那个时候水位比较低,成百成千的白鹭活动在滩涂沙洲上,白茫茫的一片,蔚为壮观。现在这里已经被水淹得只剩头顶了,但也有数十只的白鹭在上面活动,似乎舍不得它们的乐园。当运输船驶过时,惊起了这一滩白鹭,和着天空中飞翔的须浮鸥,组成了一幅鸥鹭齐飞的美丽画面。
西洞庭湖最显著的特点是:涨水为湖、落水为洲。由于长江上游流域连降暴雨,三峡水库被迫大规模泻洪,导致洞庭湖水位一涨再涨,很多滩涂、沙洲、岛屿、杨树林被淹没,大部分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沉于水中。加之洞庭湖区域的夏侯鸟只有60多种,很多都是生活在浅水区的涉禽。所以我们此次下湖并没有记录到特别多的鸟类数量和种类,其他野生动物也及其稀少。
记录二:
总论:
调研工作持续数日我们从不同的人群和实地走访观察较全面的了解到了西洞庭湖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包括西洞庭湖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我们的绿地图制作将以调研收集到的素材为基础,综合保护区既有的调查结果,将湿地之美诠释出来,传达给更多的人,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