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号,其小号青年鉴定局以及时尚号苏火火等也无法打开。鹿鸣财经得知HUGO对其内部的回应是:由于接到上级主管单位的通知,HUGO暂时停更整改。接下来将全力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并等下一步通知。一切业务照常进行。
壹·暴力
“决定停更是有这么一点自证清白的幼稚意气在里面,但不是主要原因。”2016年10月的最后一天,复旦学子小书在其公众号旦事记写道。
文字会形成一种暴力吗?停更以后,有人发出疑问。
俞敏洪曾经说过,他花了整整10年才从自卑走向自信,自卑比狂妄更糟糕。他也曾坦言,自己历经三次高考才考上了北大,第一次到学校的时候他同样被一种叫自卑的基因操控着,以前他是最优秀的学生,到北大以后才发现了自己从不曾发现的无知与落后。
这让人很容易想起来《沉默的螺旋》中理论基于的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所以嘲讽、指责、批评、谩骂,会像病毒一样蔓延传播并涌向作者,瓦解坚强。
只是,如今公众号的文字环境大部分是,“读者没有去理解作者心境的义务,但作者却需要为读者的解读所付出代价。”
小书说,希望下次再见面的时候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只是她的别过,一别就过了两三年,可以预见,还会别更久。
贰·商业
也有因为公众号曾一度走上人生巅峰的人,比如“李叫兽”的作者李靖。
李靖的上坡人生,有时会让你怀疑在人生这场游戏中他是不是偷偷冲了钱:90后,来自山东一个普通家庭,就读武汉大学,毕业以后顺利保研到清华。他走上了几乎所有寒门学子想走的路,然而清华其实只是他另一段人生的起点而已,他不会想到自己会与BAT巨头中的百度,在未来会有什么交集。
2005年百度上市时,李靖还是个初中生,而李彦宏在接受采访几度落泪哽咽时,李靖正拿着从家里要来的5块钱走进小卖部,买了包辣条,以及《散打套路》《武当太极拳秘术》《中国武警擒拿术揭秘》三本书。
后来百度一路高歌猛进,而李靖在把三本书吃透后,没人打架能打得过他。等到了百度至暗时刻的2016年,李靖正处于光环围绕的镁光灯下。
彼时百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无论是血友吧贴吧事件,还是魏则西事件,亦或是国家网信办牵头调查百度以及竞价排名推广监管加强,每一条都让百度处于极度尴尬的境地。而李靖,早在两年前就因为在公众号“李叫兽”上写的一篇《7页PPT教你秒懂互联网文案》,被其他自媒体改编为《月薪3000和月薪30000文案人的区别》后爆红电商文案圈,随后《X型文案和Y型文案》(后改为《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又成为爆款。
于是百度终于对李叫兽下手了,以1个亿的价格收购李靖的公司,李靖则“拖家带口”地走进百度,成为百度副总裁。“公众后创立不到两年卖出一个亿”“25岁成为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后来人们都说,李靖很幸运赶上了两个风口,一个是自媒体内容创业和知识付费,一个是百度注重信息流。
对于李靖来说,他做职业规划的首要原则就是寻找缺口。“提供别人最缺少的东西,而不是增加别人已经富余的东西。”所以即使是在研一收到一份年薪300万的offer他也能5分钟拒绝,所以他能在百度最缺信息流的时候顺势而为进击商业。
“刚来的时候,他在内部做过演讲,有人说他是一股清流,希望能给百度带来一些变化。”曾经百度的员工这样回忆道。
但李靖后来还是在2018年出走了百度,理由是教科书式的个人发展原因。离职以后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李叫兽还是很厉害的,到处上课,最后给百度上了一课,百度也不错,愿意为知识付费,而且还交了不少钱。
叁·隐私
“我叫许豪杰,我是一名90后,这是我第32次创业……”,也许至今都还有人还记得这句有点洗脑的开场白。
同样是90后,同样做公众号,许豪杰却坠落了。
如果你有看过安徽卫视的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那你一定对那个钟爱格子衬衫的许豪杰不会陌生——他是全国季军获得者。
于是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在许豪杰自信且极快语速的攻击下,桌对面的投资人被他口中的创业计划打败了,当场就决定这案子必须要投,张口就吐出4个字:1.5亿美金。
没错,2013年一段《不是每个90后都叫许豪杰》的演讲得到了林志颖与李咏的一致认可,那时候许豪杰名利双收。但许豪杰真正被更多人熟知,是三年后。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一度是他最醒目的标签,也有人说他是男版papi酱,不过他偏爱的是创业之神——那是他自己取的中二称号。而许豪杰这个公众号未消寂的时候,许多内容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10万+,但暴风雨来得猝不及防。
也许是高压,也许是隐私被曝光后的羞愧,2017年7月16日许豪杰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14秒的视频,他说:我只是一个创业者,我就在这里,我不逃避。后来,就没有后来了,那个叫“许豪杰”的公众号,那个打造了无数10万+的公众号,那个曾给创业者无限脑洞与思考的公众号,沉默到了今天。
许豪杰想过要回来,今年4月22号他突然更新了公众号,他说:我是许豪杰,这是我第1次教你创业。然而,剑还未出鞘就被扼杀在了公众的投诉里——没多久公众号再一次被屏蔽。
渐渐有人开始觉得,一个号把社会好几大隐藏在暗处的灰色群体给纰漏出来,从小把戏套路,大到行业内幕,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只是许豪杰坠落在了隐私这道大门前。
肆·人血馒头
“我像一个垦荒者。”2017年,上海,腾讯媒体+峰会现场,丁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一样做视频,一样做公众号,二更创始人丁丰与许豪杰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
做二更视频对丁丰来说,并非心血来潮。
2013年,丁丰走出待了十年的青年时报社,尽管此时他已是副社长,而此前的十年他是在城市电视台度过的。二十年混迹媒体行业的时光,让他经历了电视台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兴衰,同时也见证了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丁丰不想只埋头杭州,他想要做更大的事情,考虑与其它公众号合作向外扩张后,草根大号“深夜食堂”成为他的重要目标。彼时“深夜食堂”的创始人李明也正面临人生抉择,他不知道他是该继续做产品经理,还是辞职一心运营公众号。
李明比起丁丰有较强的互联网基因,美丽说与人人网都曾是他的老东家,这正是丁丰想要的,“这个时候开始想要全国化,但是我的人生经历、资源储备都在杭州,而且,我只有传统媒体的基因,没有互联网的基因。所以我去找了李明,二更的调性他很喜欢,跟他当时在做的‘深夜食堂’也很匹配。”
其实,在拿到天使轮投资前,丁丰的日子并不好过,“房子抵押光了,股东有分歧”,但拿到投资的一个月后,目标明确的丁丰就合并了李明的深夜食堂并改名“二更食堂”,主打女性内容,号称是“有温度的自媒体”,而李明则成为二更CEO。
与此同时各类唱衰公众号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紧迫危机与逐渐消失的流量红利,导致大多数人一味追求热点借此打造爆款。
只是,追热点没有错,吃人血馒头自然会激起众怒。
伍·虚拟写作
最让人惋惜又觉得理所应当的,是曾经公众号标杆咪蒙的倒掉。
咪蒙本名叫马凌,也许读者对她的熟知源自公众号“咪蒙”,但马凌的成名要比想象中更早。与丁丰相似,咪蒙也曾工作于传统媒体,毕业后就去了南方都市报在深圳杂志部当编辑。
与同事相比,马凌的写作风格与思路比较另类,她喜欢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她也经常被领导批评,但她不是很在乎,她喜欢王小波,而王小波不管是人还是其作品都是特立独行的,有人爱有人恨,就像后来的咪蒙一样。所以她调侃过许多历史名人,比如把李白比作唐朝的古惑仔,把李清照比作宋代文坛小S,这样鲜明特堵的风格引发过争议,也有人追捧热爱。
虽然只出了这一期一篇,且刚出就被封杀,但人们还是知道了咪蒙两个字。
失意者的面孔可能都有点相似。马凌说:尽管很多人认同安迪.沃霍尔那句赚钱是伟大的艺术,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有趣比有钱更重要。我只在乎现在,我只享受当下。我要永远活在“任何一天死掉,都已经赚到了”的状态。
而小书也曾说,她突然也有那么一丁点理解了咪蒙,写出过《金圣叹》的人,怎么最后写了《致贱人》,是彻底绝望了吧,觉得要活下去,要把恶意反馈,你们骂你们的,我不听,我赚钱,挺好的。
旦事记停更的时候,有人说过,“认知偏差和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催生了鸡汤文的刷屏泛滥,一些负能量的现象描述仿佛在影射每个人的生活一角,再加上一点正能量的打鸡血灌鸡汤”。
以前公众号紧跟文化快餐,但这顿“文化快餐”算是吃完了,咪蒙也从心灵鸡汤风格转变为网友所说的“毒鸡汤”风格,再到虚拟写作。
后来更多的是快感文化兴起,无论是短视频模式,还是追人血馒头似的热点,亦或者是虚构写作,都能给人带来一种阅读与感知上的快感与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