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鲜活的案例剖析一个曾经规模百亿的基金,如何一步步坠入深渊,择时,行业热点,个股操作等方面的坑,将一一展现给大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选取了两只业绩迥异的股票基金A和B。2014年以来,A基金的规模从几亿增长到上百亿,B基金的规模从上百亿萎缩至十几亿。
需说明的是:这两只基金对投资范围及仓位的约束基本一致,且在2014年7月之后均一直有1个基金经理持续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对2014年以来这两只基金进行对比,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出两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2014年以来,持有A基金的回报率高达411%,而B基金,回报率仅为48%,两者的业绩可谓天壤之别。而且2014年以来A基金在每一年均战胜了B基金。下图列出A基金和B基金的业绩表现,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股票型基金的业绩,由三个方面决定:
择时:预测大盘未来表现,加减仓位
择行业:配置到未来表现更好的行业
择个股:在行业中选取预期表现更好的股票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对A,B两个基金进行对比,探求导致业绩巨大差异的根源。
相比之下,B基金在择时上则要积极得多,可这并没有给B带来什么超额收益,反而拖累了它的业绩。
B基金仅有的一次成功择时,是在2016年年初的熔断后,市场达到阶段底部,B基金的仓位由之前的75%左右提升至2016年年中的90%以上。
当然,这一次相对成功的择时不能弥补其他时候择时的失败,择时实际上拖累了B基金的业绩。
从2014年底以来各期持仓数据行业分布来看,A基金和B基金持有行业均较为分散,两者各期持有单个行业权重很少超过20%。两者在行业配置上的差异主要有:
B基金更为热衷追热点
我们在《券商股投资攻略》一文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从历史数据来看,券商股只有短期博弈价值,而无长期投资价值。
A基金从未主动买入过券商股。
B基金在券商上有过几次短期进出操作,但都不算太成功。
区间1:2016年2季度-4季度
2016年一季报显示,B基金在金融板块中的持仓为1.75%。
2016年半年报显示,B基金持有券商股的权重高达10.43%,因此可推断该基金在二季度对券商股进行了大举建仓。结合此前基金经理在2016年年初的择时操作,我们可推断基金在熔断过后看好后市行情,将基金仓位由75%快速加至90%以上,同时在二季度加大了券商股配置力度。
2016年年底B基金持有券商股的比例降低至2.37%,可推知基金经理在2016年下半年进行了减仓操作。
区间2:2019年4季度-2020年1季度
这次投资券商股终究未能等到今年6-7月的暴涨。从券商股的行情表现来看,本次投资大概率是亏钱的。
在2016-2017年间,因供给侧改革导致钢价上涨,钢铁股也开启了一轮接近翻倍的行情,钢铁股成为当时的市场热点。
这一轮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周期股行情,A基金自始至终没有参与。
B基金在行情发展期参与仓位较低,持有钢铁股的比例仅2%左右,而在行情尾声(2017年4季度),B基金重仓参与,钢铁成为了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权重高达13%;采掘板块权重也高达9.57%,成为第三大重仓行业,俨然一副重仓参与供给侧改革行情的架势。
可不凑巧,B基金成为了供给侧改革行情的站岗人,不得不于2018年上半年将钢铁和采掘板块全部清仓,亏损离场。
综合上面A,B基金行业配置的表现可看出,B基金短期博弈心态较重(如短期参与券商股);对行业板块走势缺乏前瞻性,在行情尾声才满仓参与,说明缺乏对基本面的理解,人云亦云,成为了站岗人。
A基金基本不择时,行业配置也较为均匀,通过择时和择行业获取超额收益较为有限;B基金虽热衷择时,偶尔也追踪热点行业,但根据我们自己测算,择时和行业配置并没有导致那么大的业绩差距,因此选股才是他们业绩差异的主要原因。
对于选股差异,是不是A基金选取的都是绩优股,B基金选取的都是业绩差烂股票?
非也!
下图统计了各期A基金持仓和B基金持仓的整体市盈率及成长性,可以看出两者并无显著差异。
我们也比较了2014年年底以来A,B基金的重仓股重合度,发现A基金共有138只重仓股,B基金共有168只重仓股,两者重合的股票达到47只,比例并不低。
因此,B基金并非持有一堆烂股票,导致业绩差异另有原因!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A,B基金操作个股的例子,从中可以探究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
注:本文对于个股的案例分析参考了基金的年报\半年报持仓、一季报\三季报重仓股以及报告中披露的行业分布推断得来。
从B基金的持仓变化,可以看出他的持仓变动很大,而且通常是在有一段明显的涨幅后进行了加仓;在加仓后,遇到股价盘整或下跌,持仓不坚定,从而又在低位止损离场。
这是典型的追涨杀跌行为!
B基金在平安股价达到高位区域时重仓入场,震荡了2个季度后黯然离场,基本没有获得收益。
A基金对平安的长期投资,与B基金的高位入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大幅拉开了二者的业绩差距。
A基金在17年初始开始建仓,逐步加仓并持有至今,完整吃到了整段行情的利润。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3,4季度,股价腰斩的底部,A基金还大幅加仓,极大降低了持仓成本。
通过上述对A基金和B基金的分析对比,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一方面我们在选择基金时,不能只看基金的业绩表现。也要通过观察基金历史持仓的变化,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决策模式。投资理念成熟的基金经理更容易冷静面对市场的起伏,长期获得好成绩的机会更大。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交易股票时,我们或多或少从B基金的交易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大多数散户无法克服的行为,交易常常受市场行情所驱动,追涨杀跌。这样的交易模式可能短期赚到钱,但从长期看很难取得优秀的业绩。B基金血淋淋的教训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可具体到下述三点:
尽量不择时:基金经理择时都做错,更何况我们小散
不追行业热点:容易成为站岗人
不依据历史行情而是依据公司基本面判断个股投资价值:过度依赖历史行情往往“低抛高吸”我们应该向A基金学习,在合理的价格下选择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这也是价值投资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