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6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我省共有8名自强模范、6个助残先进集体、4名助残先进个人、4个残疾人之家和1名残联系统工作者受到表彰。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全国自强模范王介华的奋斗故事。
点击上方音频
收听节目内容
在山东滕州,有一家家喻户晓的医药企业,走在街上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连锁药店,这就是山东幸福人医药连锁公司。大家也许很难想象,这家有着1200多名员工的企业,负责人是一位残障人士。从一个为生计发愁的残障人士,成长为医药企业的负责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山东幸福人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介华的故事。
1961年,王介华出生在滕州市滨湖镇的一个小乡村,他1岁时生病,四处求医问药,几经周折,最终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
“
”
好不容易找到了谋生的路子,但王介华在经营过程中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
创业坎坷砥砺前行
89年开业以后,资金上困难,群众的认可度也是困难,包括人员上也是困难,自己聘人(的话)养不起,就一个人干,白天就在门店里,有时候自己锁上门,下去到村里去宣传送货。
虽然行动不便,行走需要依靠轮椅,但王介华还是坚持摇着轮椅送货上门。在一次进货过程中,他遭遇了车祸,现在脸上还有明显的一道疤。
我也出去进过货,开着三轮车,翻车了摔了一下子,飞到了路旁的大树上。当时油箱盖掉了,当时又是个下坡,一下子载到树上了。
虽然创业之路无比坎坷,但王介华毅然选择了直面困难,砥砺前行。这个选择,源于他对医药行业的无限热爱。
医药行业是很神圣的,我认为他是解决病人痛苦,能积德行善的,不光是为经济的(目的)。
深耕医学典籍沃土大刀阔斧改革创新
带着对医学的热爱,王介华攻读了海量的医学典籍,手写了40多本读书笔记,收集了3000多个医学秘方。
学医都看了一些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书,验证了一下书上的方法,配了一些药给他们用,也是有效的祖方,所以对中医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这个开了个中药饮片厂。中医发展是靠道地的药材,所以自己炮制,对中药的质量还是有提升的。
王介华认为,企业要想成功,就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2003年6月,王介华正式创办山东幸福人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鲁南地区首开“开架自选,平价销售”经营模式的先河,以超市的形式开办药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王介华的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大型医药连锁企业,在职员工1200多人,这其中不乏和王介华一样的残障人士。
扶贫助残,爱心助学
我也是有亲身体会,残疾人就业不容易。我知道残疾人就业、包括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考虑到这一点,只要我这里有位置的,有适合他们的(岗位),优先考虑他们,让他们提前就业,优先安排他们。
王介华不仅为残障群体提供就业岗位,还注重对他们精神上的帮扶,只有在精神上站起来了,残障群体才能更好地生活。
我一直倡导残疾人要自强不息,我们的企业精神就是自强不息,永不放弃。号召残疾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自身的价值丢失了。得让自己自强,给社会做点儿贡献,不能给社会添负担,我一直是这个心态…
王介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目前在公司从事保卫工作的高福阳,对此最有发言权。从86年开始,他就和王介华一起在福利厂工作,认识王介华三十多年了,他觉得王介华一点儿都没变。
我作为一个残疾人,出去找工作人家不一定要咱,有这么一份工作,就认认真真地干好。
对于现在的工作,高福阳非常知足,公司专门为一些残障员工和有需要的员工准备了宿舍,宿舍区和办公区挨得很近,上班非常方便。
日用品各方面都配的全全的,我跟着他工作很舒心,各方面都很好。
公司发展稳定了,员工也有了幸福感,王介华似乎离他的公司名称“幸福人”更近了一步。但是,他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把这份“幸福”延伸到了公益领域,传递给了更多人。
我们16年成立了幸福人义工队,义工队下面又成立了一个“521”项目,帮助一些留守儿童,或者山区里家庭贫困的学生。直接跟学校对接,每5个人帮助一个孩子。主要是号召大家都要关心贫困学生,帮助需要有帮助的人,引导员工献爱心。现在我们已经帮助了8个孩子。
对于公司的未来,王介华有着明确的规划,而对于公益事业,他同样有着明确的目标。
企业做到现在这个规模,得到了社会各界,还有各级残联的帮助,非常感谢。自己有能力了,必须回馈社会。在公益这方面,尤其是残疾人公益方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还要加大力度和覆盖面,帮助到更多人。
--END--
《共享阳光每周一星》节目简介
每周六上午8点50左右,《共享阳光每周一星》节目在山东文艺广播播出,通过收音机或51听APP即可收听。在51听APP上搜索节目名称,即可收听往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