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想起二十多年前转到殡仪专业的决定,严凌昊都会为自己点赞。在这份承载着逝者最后的尊重与关怀的职业上服务了20年,他用坚实的臂膀为逝者保驾护航,把尊重逝者落实到接运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既然选择就必须热爱”,他说这就是自己守护人生终点站的初心。
将尊重逝者落实到每个细节
当严凌昊得知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要组建第一届全国殡仪大专班时,他正在该学院的计算机专业里蹉跎,学习了一年以后他才发现计算机并不是那么适合自己。在他家人均表示支持的情况下,严凌昊几无顾虑地申请了转系。
真正意义上接触到遗体,是严凌昊即将毕业到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实习时的事。严凌昊坦言对从事殡葬行业有过胆怯,却并不是因为接触遗体,而是因为该中心承担的巨大业务量。
遗体接运并不是把遗体运回来这么简单。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开导数小时也是常事,看似简单的活,但每一次都充满挑战。从丧事办理流程到殡葬惠民便民政策,都必须向家属解释清楚,务求做到有求必应。
遗体接运是项体力活
从业二十年,严凌昊在中心的遗体接运、防腐、火化等部门都工作过。他说,每个岗位各有难处,像遗体火化,火化间温度平常就比外面高,到了夏天更是闷热异常;防腐组是与遗体直接接触,为逝者整容穿衣,技术门槛高,一般人未必能胜任。而遗体接运实实在在是个体力活。
有一次在炎热的夏天,严凌昊接到了接运任务,到了现场才发现遗体还在山沟里。他咬咬牙带上工具跟着对接人下山接遗体,一路上都是倒伏的树枝和芦苇,并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整个接运过程整整用了五六个小时。当遗体抬上车那刻所有人的衣服被汗浸透了,腿脚都是发软的。
在普通民居里接运遗体也并非易事。广州旧城区有不少老旧小区,这些小区里多的是没电梯,且楼道狭窄的。有一次,严凌昊到一户民居接运遗体,所在楼层是八楼,没有安装电梯,逝者体重超过200斤。
按照广州的传统习俗,遗体不能放置在地上,这就意味着严凌昊和同事要一气呵成把逝者从8楼抬下来放到车上。整个过程要保持遗体平稳,一个人在前面举着,两个人在后面抬着,而接运遗体的担架有2米,在狭窄的楼道根本转不过来,这时就要将遗体托举得更高。那次接运过后,严凌昊的手臂过了好几天都抬不起来。
过程虽艰辛,但严凌昊一直坚持不折不扣提供细致服务。2024年1-6月中心的遗体接运组就收到了锦旗8面、纸质感谢信2封、12345表扬工单61单,接运服务零投诉。
“既然选择就必须热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价值认知的深化,对殡葬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逐渐变高。
无论服务方式如何更新,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为逝者送上最后的尊严与告别。“既然选择就必须热爱。”每当回想起20年前转专业的决定,严凌昊都会为自己的决定给点赞。他说:“有信仰,有追求,付出也是一种幸福,我将扎根殡葬一线岗位,用一腔真诚、善良、爱心守护人生终点站,用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