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建议参赛选手在所参与组别赛事开赛前45分钟到达赛事现场。
(1)检录
①检录区的工作人员将对参赛选手的身份证明(号码布,赛事手环)及发枪批次进行检查和提醒的检录工作;
②检录区的裁判和工作人员将对参赛选手的强制装备进行抽查;
③被抽查参赛选手,如未携带全部指定强制装备,需按照裁判要求补齐缺少的强制装备,否则裁判有权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
(2)发枪安排
①采用分批次发枪的起跑形式;
②发枪批次,原则上以选手公里组别进行排序;
④如果参赛选手无效起跑(跨批次出发、本批次发枪后15分钟出发、未经过检录区、未从待跑区出发等),不会被叫停,裁判将赛后取消其参赛成绩,并有可能追加处罚。
(3)本次比赛在起点、各组别计时打卡点(CP点)和终点设有芯片感应计时地毯或芯片感应手持机,参赛选手在抵达计时打卡点(CP点)应主动配合计时裁判进行进站打卡。除组委会公布的计时打卡点(CP点)外,还可能在赛道中设置临时计时点,临时计时点成绩同样视为组委会计时判定的依据;
(5)如有成绩缺失情况发生,参赛选手可提出补填申请。
①申请时,选手须提供缺失成绩的有效举证(如打卡点拍照证明、轨迹证明等);
②经裁判组判定认可,组委会将补填缺失成绩;
(1)完赛凭证说明
①个人完赛:《个人完赛证书》
②个人未完赛:《DNS/DNF证书》
(2)个人成绩
①本次比赛取净计时成绩作为官方的个人成绩排名依据;
③本次比赛排名按参赛的公里分组(100、60、30KM)计算排名。
③被关门选手将被强制退赛,被关门选手可就近至关门站点搭乘赛事收容车下撤至终点;
②在起终点、赛道中被抽查发现未按要求携带强制装备的选手将按照规定判罚乃至被强制退赛;
③拒绝接受强制装备检查或未通过强制装备检查的选手将按照规定判罚乃至被强制退赛;
④选手不得在站点外的区域擅自退赛,因受伤导致无法行进者除外(联系组委会);
⑥在两个站点之间决定退赛的选手,必须前往距离其最近的站点办理退赛(速度较慢的选手如果需要返回上一个站点退赛,需要考虑站点是否已经关门撤场);
⑦医疗及救援人员有权根据选手状态强制要求选手退出比赛;
⑧站点裁判有权就站点负责人或监察汇报的选手个人不良行为进行判罚乃至强制要求选手退出比赛;
⑨已退赛选手,必须允许工作人员在其号码布指定区域做相应标识;
⑩退赛选手需在指定地点等候收容车,未获工作人员许可不得擅自离开。
强制装备是你面对赛道复杂环境的最后一道底线。
组委会有权在赛前出于安全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如天气因素)追加强制装备的品类和数量。
(1)号码布+赛事手环+计时芯片*
(2)GPS定位设备(须缴押金)*
①GPS定位设备是长距离组别选手的参赛保障,组委会提供借用(选手须缴押金),赛后归还后退款;
②比赛过程中选手须全程保持开机并随身携带(开赛前切勿提前开机),在遇险时可按使用说明操作,发出求救信号,寻求组委会援助。如有遗失损害,押金将不予退还,谢谢理解和支持!
(3)可通信手机(下载赛事轨迹)
②选手在比赛中使用的手机号码需和报名信息填写的号码保持一致;
③手机需具备查看官方发布的赛事轨迹和导航的功能;
注:手机是组委会与选手在紧急情况下互相通联的保障,也是选手在迷路、确认当下所处位置、查看官方轨迹的有效工具,选手需预估自己手机的耗电情况,随身携带足量的充电宝确保手机全程可用。
(4)可正常使用的充电宝
②须携带两块及以上充电宝的强制装备要求的组别,可以将另一块充电宝按需存放在换装点;
③中途强制装备点将检查在使用充电宝的电量。
(5)可正常使用的头灯及备用电池
①建议头灯需具有防水能力且在200流明以上;
②禁止使用手电筒等手持光源设备参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③电源:充电头灯须携带充电宝(电源)以及数据线;无法充电头灯需全程携带足量备用电池;
④中途强制装备点将检查在使用头灯的电量。
注:
①在夜间通过不具备超越条件的较窄赛道时,需保持一定的间距排队行进,并将头灯调整至低亮度的近光模式,避免形成阴影干扰前方选手的视线;
②选手需根据头灯的续航能力自我判断备用电池的携带需求,建议选手在每个夜晚至少携带2组备用电池;
③选手应避免灯光直射他人,进入站点/在起终点期间需关闭头灯。
(6)能容纳所有装备的背包/腰包
①越野跑背包/腰包应是能够帮助选手装载所有参赛的所需装备,且在参赛中能够被选手方便地拿取所需装备或补给。
(7)非一次性的可密封水壶/水袋
①选手可根据自己运动中的饮水习惯选择不同类型的水具(如硬水壶、软水壶、水袋等),水具必须可密封,且容量必须大于强制装备的规定,禁止使用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容器参赛。
注:建议选手充分了解不同补给站之间的距离、爬升、当日天气情况等数据,合理规划需要携带的水量;饮水量大或者速度较慢的选手,建议在强制装备规定的容量基础上向上调节。
(8)便携餐具&水杯
①为提倡环保及减少资源浪费,比赛沿途补给站将不提供一次性水具、餐具。请选手携带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餐具(折叠碗、勺)&水杯。
(9)连帽冲锋衣(防水系数10000+)
①帽子与身体部分必须为一体结构;
②服装面料为防水材质,所有的缝线处须有压胶密封。
注:连帽冲锋衣是应对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的有效装备,建议使用具有明确标识防水系数不小于10000mm的产品。
(10)应急能量品
①比赛期间选手需随身携带不低于其对应组别强制装备清单中要求数量(能量值)的应急能量食品。
①应急能量品不是比赛过程中使用的个人补给,该能量品旨在确保选手遭遇意外情况时提供应急的能量以维持体力,等候救援;
②应急能量品可根据自己的口味习惯选择,如能量胶、能量棒、巧克力、干果等,但在外包装上要有明确的能量参考值。建议直接购买带有独立包装的能量品。
(11)高频救生哨
①须全程随身携带;
②为不影响正常的救援工作,请选手切勿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
注:高频救生哨可以用较小的能量发出具有较高穿透力的声音,在遭遇意外或需要紧急援助时,使用救生口哨求救有利于救援人员在复杂环境下发现险情并确认求救选手的位置。
(12)反光急救毯
①急救毯尺寸不小于1.3m×2.1m;
②比赛过程中急救毯须全程携带。
①急救保温毯可反射80%以上的人体热量。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有效防止人体热量散失,保持正常体温;
②选手需了解急救毯的正确使用方法。急救毯制作原料为不可降解材质,使用后请勿丢弃和遗忘在赛道上,务必将其携带至站点内回收。
(13)少量现金
①当选手进入无信号、偏远山区路段需要寻求他人帮助(转运、补给)的时候,通用货币比任何电子设备都实用。
(14)急救包(自粘弹性绷带、无菌敷料、碘伏棉签、创口贴)
①自粘弹性绷带用于局部固定及加压包扎,规格要求不小于100cm×6cm;
②无菌敷料主要用于伤口止血、隔离防止污染;
③碘伏棉签主要用于伤口消毒,防止感染;
④创口贴主要用于伤口止血、隔离防止污染。
违反竞赛规则的运动员、队伍将受到口头警告、罚时处置、取消成绩(取消参赛资格&立即退出比赛)或者列入禁赛名单的处罚。下面是对于规则违反的处罚条例。
有以下情况或行为的,选手将受到口头警告处罚:
①参赛选手无意犯规;
②裁判员认为犯规行为将要发生;
③裁判员/工作人员认为危险动作可能发生;
④参赛选手犯规,但并未获利。
(1)罚时1小时
①未按照要求携带强制装备(充电宝、水壶/水袋、应急能量品、高频救生哨、急救包等)的行为;
②收到口头警告后仍不按照裁判/工作人员指示执行;
③接受未经许可的帮助(补给站外的私补)。
(2)罚时2小时
①不尊重他人与组委会;
②未给需要紧急救助的参赛者提供帮助的。
①利用虚假信息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参赛资格者;
②拒绝接受强制装备检查、抽查;
③未按照要求携带强制装备(号码布、GPS定位设备、可通信手机、头灯及备用电池、连帽冲锋衣、反光急救毯等)的行为。
⑤携带火种进山,在赛道(含站点)抽烟;
⑥在赛道中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
⑦于赛道预先隐藏然后利用各类物资(包括食物、饮料及其他辅助工具);
⑧未按照规定的赛道轨迹进行比赛,通过走捷径(抄近路)获利的作弊行为;
⑨故意阻挡或阻碍其他参赛选手的行为;
⑩未按照顺序依次经过计时点的行为;
收到罚时处置后仍不按照裁判指示执行
注:在终点裁判会对所有组别冠亚季军选手进行强制装备检查,并作为判定成绩是否有效的依据。缺少强制装备的参赛者将被取消成绩
①替跑、故意佩戴多人计时芯片参赛的行为,佩戴者及获利者均将受到处罚;
②以接力方式完成比赛;
③借助交通工具或其他外力等帮助自己或他人获利的作弊行为(团队赛允许本组队员间相互牵引);
④蓄意破坏、移动赛道引导系统的行为,赛道引导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路标、反光条、警戒带、指示牌、频闪灯、大型A架、竹竿、地贴等;
⑤破坏赛道途径的文物古迹的行为;
⑥故意或恶意占用医疗急救和救援资源的行为;
⑦擅自退赛离开赛道未通知组委会者;
⑨不服从赛事工作人员指挥和管理,干扰赛事秩序,聚众闹事、打架斗殴;
⑩拒绝配合并不执行组委会裁判决定的行为;
不按规定重复通过终点、未跑完全程私自通过终点领取完赛物品、完赛奖牌;
私自伪造号码布、利用其它赛事或往届赛事号码布、未佩戴号码布通过终点领取完赛物品、完赛奖牌;
有可能危害到其他选手人身安全、严重影响赛事运行、妨碍防疫措施执行、危害国家或公共安全的行为;
服用兴奋剂;
其他违反规则规定的行为。
注:利用虚假信息获取参赛资格者、报名后转让号码布给他人者和无参赛资格者,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后果责任自负。
①现场申诉:终点拱门计时区;
申诉途径依据最新公告。
2、如对判决仍有异议的,将提报至仲裁委员会。
3、仲裁委员会通常由下述人员构成:赛事总监、裁判长、竞赛总监,技术总监。
①比赛起点为所有选手提供参赛包寄存(转运)服务。起终点异地的组别,组委会将安排参赛包转运,选手可在终点领回自己寄存的参赛包;
②建议选手使用组委会统一发放的参赛包进行寄存;
③选手存参赛包时必须将参赛包存包贴牢固地固定在参赛包包绳上,同时出示对应的号码布以便组委会做存包标记;
④选手回到终点后需凭号码布领取寄存的参赛包,在工作人员核对基础信息后方可领取;
⑤参赛包内不允许存放贵重物品以及易碎、易燃、易爆物品;
②建议选手使用组委会统一发放的换装包进行寄存;
③选手存换装包时必须将换装包存包贴牢固地固定在换装包包绳上,同时出示对应的号码布以便组委会做存包标记;
④选手回到终点后需凭号码布,根据公布的领取批次,在工作人员核对基础信息后取回寄存的换装包;
⑤换装包内不允许存放贵重物品以及易碎、易燃、易爆物品。
①赛前,组委会将通过赛事官方公众号上传电子版赛道轨迹,参赛选手可根据参赛组别自行下载;
③参赛选手需沿赛道标识行进,在比赛过程中若超过200米没有发现赛道标识,选手须通过手机中预存的轨迹核实自己是否在正确的路线中,若偏离路线请原路折返寻找赛道标识;
④选手在赛道行进过程中不得走捷径。非官方公布赛道上的路径是未经安全确认,易发生危险,易造成救援延时;
①组委会在赛道沿途设置站点。站点仅为正确佩戴号码布及参赛手环的选手提供补给、医疗等服务;
②不同等级的站点具备不同功能,各站点具体功能详见站点信息图。选手需根据站点信息、比赛当天天气情况以及自身能力判断,需携带充足的水和补给品,以确保能安全顺利到达下一个补给站。
①为践行环保理念及减少资源浪费,比赛沿途补给站将不提供一次性水具、餐具。请选手携带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水具和餐具,如折叠碗、勺、折叠杯等;
②建议选手随身携带小垃圾袋用于存放在赛道行进中产生的个人垃圾,至站点后弃于站点垃圾箱内,严禁在赛道上随意丢弃;
③赛后,组委会将回收并妥善处理所有赛事物料及产生的垃圾,包括但不限于赛道路标等。
(1)组委会将根据比赛路线和赛事规模,组建由定点医疗救护团队、山地救援团队组成的赛事医疗与救援保障系统:
①定点医疗救护团队由医生、护士、医疗志愿者组成,负责对起终点、站点及赛道上的医疗需求进行响应,且将在紧急情况下向定点医疗单位的转运工作;
②山地救援团队由专业救援人员组成,并配置救援车辆,负责对赛道固定救援点位及重点赛段的救援需求进行响应。
(2)所有医疗人员、救援人员将统一佩戴证件,并配备必要的医疗用品、救援装备;
(3)所有赛事官方医疗人员、救援人员均有权:
①在认定某位参赛选手因身体状况不适合继续比赛时,要求该参赛选手退赛;
②以任何方式协助选手脱离险境;
③指导参赛选手接受更适合其需要的治疗方案。
(4)选手须知
②参赛选手如有受伤或不适,可至站点寻求医疗帮助,或让其他参赛选手告知赛事官方医疗、救援人员;
④选手一旦向组委会请求救援,如官方医疗、救援人员判定选手因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参赛,被救援者必须无条件接受该决定;
(5)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因服用兴奋剂或其它违禁药品,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的,由此产生的一切全部法律责任及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救治费用、误工损失、伤残赔偿或补偿、死亡赔偿金等)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②在非关门站点,组委会会尽快安排车辆前往并将选手摆渡至设有收容车的关门站点。
①组委会将以赛事安全及选手体验为准绳,有可能在赛事发布后至赛事结束前更改(包括但不限于赛道、站点、日程安排等)赛事信息,一切以赛前/赛时最新发布为准;
②因政府要求或在其他不可抗力下(包括但不限于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台风、大雪、冻雨等)赛事组委会有权推迟赛事出发,终止(赛事熔断),及至取消赛事;
③赛事组委会将建立赛事熔断机制,比赛期间如出现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情况将终止比赛,按赛事预案做好人员疏散、安全转移、救援等工作,保障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④当组委会因各类原因,导致赛事取消、延期,及赛时依照“熔断”机制终止比赛,相应的处置方式,以退赛规则的约定条例及最新发布的公告为准。
①组委会为所有参赛选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购买比赛/工作/服务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具体险种、保险金额以最终的投保保单为准);
②因参赛选手报名信息填写不全、不准确或不真实造成无法购买保险或者保险无法理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无法获得保险理赔等)均由参赛选手自负;
④选手如有特殊需要,请自行购买合适的补充保险。
⑥一般保险基础流程为: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组委会对本规则负责最终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