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都爱护动物协会接手500只从狗贩子手中救出的狗狗,这些狗的救护和善后牵动了许多爱狗人士的心,也招致不少质疑和非议,“动物慈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我们请了会计公司监管财务,质疑声仍然不断,因为捐款在这个圈子里是特别敏感的话题,大多数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怎么使用全凭良心。”协会办公室主任李伟对记者说。
“农村租个小院,收养点流浪猫狗,在网上晒晒照片,开个账号,就有捐款汇过来,有些人在靠救助流浪猫狗发家致富,甚至有人靠这个住上了别墅。”动保圈内人士吕华(化名)向记者透露,目前动物慈善在一些人眼中已经变成了“名利江湖”,乱象丛生。
有人埋头苦干有人扬名立万
“动物救助和慈善的兴起也就是近10年的事情,现在随着关爱小动物的人越来越多,这项事业也越来越红火。最早一般是个人做,支出都是自己承担,现在各种救助团队和基地纷纷出现,筹款渠道也逐渐多样化。”吕华向记者介绍。
家住长辛店的罗姐夫妇在村中建了一个收养流浪狗的小院,“最多的时候收了80多只,基本都是别人捡了送来的,每月吃喝的费用最少也要四五千元。”为了这些狗,罗姐夫妇到城里打工挣钱,“靠我们自己也能养活这些狗。”罗姐并没有接收捐款的打算。
倒卖狗罐头赚“运营经费”
“钱汇过去之后,他们一般会回复收到,在微博上会更新救助的那只狗的近况,或者晒一下买了什么牌子的狗粮。”张女士相信她的钱被用在了那些可怜的狗狗身上。
目前像张女士这样愿意为动物奉献爱心的人不少,他们是一些救助基地得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有的捐助者会承担在农村租院子租大棚的租金,有的会提供上万元过冬的煤,还有捐大批的猫粮狗粮和罐头,当然,也有不少是直接汇钱的,由于公开账号吸收捐款涉嫌非法集资,所以汇款通常都是私下进行的。”吕华告诉记者。
“这些捐款捐物没有什么好的监管方式,目前也没有慈善基金会介入动物救助领域,比较规范的救助基地通常会在微博上公布钱款支出的明细账目,给捐助者们一个交代。”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的办公室主任李伟表示。然而记者在一些救助基地的微博上看到的基本都是救助信息和大量的伤病动物照片,涉及钱款账目的文字不多。
“曾经有基地被曝出把捐助者买的狗罐头拿出去倒卖赚钱,这样的情况应不是个例。据我所知一些人确实是这样处理剩余物资的,这种盈利他们称作运营经费。”吕华告诉记者。
“中间人”先炒红再卷钱跑是常事
“有些炒作经营的事情其实不是救助者自己做的,而是一些中间人,在这个圈子里现在活跃着一批中间人,类似于掮客。他们看中了这个事业中潜在的那些利益,趁机捞一把。”吕华向记者揭示了圈中的众生相。
吕华向记者透露,曾有一名元老级前辈就是因为“中间人”名声尽毁。“这位老人自己默默无闻救助流浪猫十多年,从来不对外张扬,所有的钱都是自己出的,可是后来有个‘中间人’找到她,说请她上电视说说救助的故事,并且帮助老人联系了电视台。节目播出之后反响很大,捐款捐物的人也很多,可是‘中间人’把这些钱物卷走之后就失联了,老人一个人面对大众的指责,有苦难言。”
不久前圈中又曝出一个多年来口碑很好的救助小院账目不清的问题,始作俑者依然是“中间人”。小院主人是位老太太,一个人救助了300多只狗,几名“志愿者”找到她,称可以帮助她在网络平台做义卖等慈善活动,增加影响力,老人被忽悠得同意了。于是“志愿者”以动物慈善救助的名义联系了一些爱心企业,以很低的价格拿到货品放在淘宝或者微店里售卖,称所得钱款都用来救助流浪狗。“成本很低,货卖得很好,利润丰厚,但是总共挣了多少钱,救助狗用了多少钱最后都没有交代,成了一笔糊涂账。最后,所谓的志愿者和剩余不明的钱都不见了,老人最后背了黑锅。”吕华表示,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领养”一只猫得花800元
日前,有网友爆料,他到一个流浪猫狗救助组织去领养小动物,看上一只小猫之后,却被告知“这只猫是有主人寄养在这里的,领养需要交一笔800元的转让费。”而且这里的大多数猫狗都要交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转让费,“这到底是救助组织还是宠物商店呢?”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领养和寄养,在动物救助的圈子里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事情,由于没有规则,各家都是自己说了算。“领养肯定是不应该收钱的,有些比较严格的团队是按照国外的动物领养法律进行了符合国情的修改,要求领养者必须出示房产证、身份证,事先进行家访,而且同意定期回访,承诺给动物定期打疫苗、办狗证等。有些不太正规的机构就比较随便,不需要什么领养手续,领养狗的人中有时会混进一些虐狗者或者狗贩子,审查不清难以防范。”李伟对此很担忧。
而寄养也是一笔难以算清的糊涂账。“现在一些救助基地,寄养的情况很普遍。一些没有地方养狗的人把他们的狗寄养在农村的院子里,包吃包住,一个月费用几百元不等,我所知道的一只猫的寄养费高的有800元的。”吕华告诉记者,寄养费里大有学问,“寄养费比较高的,一般都是主人很讲究,通常指定某个牌子的猫粮或者狗粮,有人就以次充好,偷梁换柱,谋取利润。”
“现在动物救助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北京就有几十个,全国就更多了,即使是做同一项事业,圈子里互相攻击‘臭别人’的情况时有发生,网上骂战经常爆发。”吕华分析,这种心理是因为有人觉得其中有巨大的利益不愿被别人分一杯羹,其他救助组织被看作是竞争对手,而并非志同道合的伙伴。
“迄今为止我国没有流浪动物保护救助方面的法规,大家都是在摸索阶段,这项事业如果没有规范和监管很可能自毁声誉,最后伤的是关爱动物的人的心。”吕华忧心忡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