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镇15个部门、42项涉及乡村治理的事项整理归类,梳理出14类与村民自治有关、操作有难点、推进有难度的事项,既包括垃圾分类绿色积分、美丽庭院星级户评定等治理新内容,也包括助老服务、出租屋安全管理等镇域管理“老大难”问题。
建立导向明确的指标体系
将12类事项作为正面指标,2类事项作为负面指标。正面指标突出正向激励功能,着重在人居环境、文明新风、知法守规、人人参与4个方面引导村民“怎么做”,包括鼓励、倡导维护美丽整洁乡村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社会风气,树立法治观念并遵守基本法律规范,参与乡村管理建设等。负面指标设置底线约束指标,针对涉黑涉恶等违法行为、新增“两违”等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不能逾越的“红线”。
形成简明易懂的积分标准
对14类事项分层细化,形成一目了然、通俗易懂的积分办法。
一是评分内容有细化。把积分与村民的具体行动相结合,例如,将“营造和谐有序家园”事项细化为不占用公共道路乱停乱放、家禽规范养殖、不随意破坏绿化环境等。
二是积分分值有梯度。同一类事项根据完成情况不同,给予不同分值。比如,参与文明养犬,家庭内没有养犬,养犬坚持做到圈养、拴绳、不扰民等,可积5分;犬只办理犬类登记,按所有犬只规定接种疫苗等,可积20分。
三是评分周期有差异。根据不同事项执行情况,选择适合的评分周期。例如,签署传承家风家训、尊老爱亲等承诺书的执行情况,每季度评定一次;房屋内配备消防器材,设置电动车室外充电设施的执行情况,每半年评定一次。
激发村民自治,搭建智慧积分平台
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化积分平台,建设面向村民的积分制小程序、面向部门的PC端审核平台以及接入城运中心的积分治理系统,确保积分有标准、评分有依据、治理有抓手。
以数字积分为引擎,推动全村全员参与
鼓励全村所有家庭使用手机端积分制小程序,参与乡村治理各项事务,用好用活积分这个激励手段,努力实现“一人带动一家、一家带动一组、一组带动一村”。
在家庭中,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积分制的热情,以老促小、带动更多年轻人使用小程序;充分利用年轻人使用数字技术的便捷性,以小带老、帮助更多老年人体验数字技术的便利。
在村组中,村民可以实时查看自家得分情况和积分流转记录,了解在组内和村内的排名。通过公开积分排名,营造比学赶超的火热氛围。
以自主申报为基础,强化村民自我管理
以家庭户为单位进行线上积分申报,村民进入小程序后,针对不同事项的具体要求和评分特点差异,以“公约制、承诺制、审核制”三种方式申报积分。
公约制,即村民开展线上阅读,点击同意村规民约等知晓类事项,即可获得积分。
以互联互通为契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将乡村治理积分制纳入城运中心应用场景,使数据应用更便捷、高效。
简化积分申报审批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村民在家即可申报、查询、兑换积分,为方便村民、为基层减负、为政府赋能。
共享全镇乡村治理事项数据,与“一网统管”基础信息实时互通,全面、动态、直观展示乡村治理成效,为政府提供管理决策支持。比如,系统收集家庭安装灭火器信息,实时传输给分管部门,有助于全镇开展火灾防范工作。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基层党建引领
在组织领导层面
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各村积分制工作推进专班、各组积分制工作推进小分队,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的保障机制,统筹实施,有序推进。
在前期筹备环节
组建“组长+村联络干部+志愿者+积分达人”构成的积分制工作推进小分队,深入每个村开展调研,组织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交流讨论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听取村民对于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意见建议。
在宣传发动环节
由积分制工作推进小分队,逐户登门讲解,对于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门辅导;增设积分制使用指导窗口,提供指导5000余次,上门服务1.1万余次。
在积分评定环节
由村“两委”班子、专职干部组成村积分制工作推进专班,确保党组织在积分内容、评价方式、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公正把关。通过村经办人、村负责人、镇职能部门三级审核制度,强化积分审核公平性,每季度将积分汇总表在村公示栏公示,确保积分公开性。
积分制工作开展以来,村民参与热情高涨,截至2022年底,全镇1万余户农村家庭中已有10022户纳入积分平台系统,村民自治主动性提高、主动上线率超过95%。随着积分工作的不断推进,各村治理成效显著。例如,美丽庭院建设在全镇263个队组全覆盖,一次性通过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区级考核,村民文明水平逐步提升,红白喜事文明承诺书签约率97%,主动参与犬类疫苗接种率提高80%;乡村秩序安全稳定,主动配备家庭灭火器690个、安装室外充电设施531个,2086户出租屋主动报备、租房信息登销及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