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前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似乎失去了一些记忆与情感,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利益、物质的驱使下,早已忘却了一些情谊……不管你是否相信,如今的世上依旧存在着一种特殊情感,即便某些事情已经消逝,可在那种情感的引导下,依旧能够化成痴痴的等待,单纯地守候,而这样的情感难以用任何价值符号来衡量,也让我们能够再次相信“世间自有温情在”的意义。这种特殊情感就是超越了物种之间的差异,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例如主人将狮子放生,五年后回到草原,雄狮早已成为一方霸主,但是看到主人却像小时候撒娇一样扑过去;老大妈捡了一只喜鹊喂养,每天喜鹊飞出去觅食,晚上回到家中……这种超越物种的情感让我们感动,使生命的温暖洪流肆意流淌,让自然显得如此和谐,而《忠犬八公的故事》也恰恰是这样一部温情十足的影片。相信每个人看过之后都会坚信人与动物之间美好情感的存在,也会沉浸在这样特殊的情谊中慢慢回味。
二、影片情节简介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根据日本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那只叫作八公的秋田犬铜像依旧矗立在日本涩谷车站中央,眼中的神情一如当年等待主人回家时的坚定与执著。尽管影片故事情节单一,但是每一个镜头、细节都会让观众潸然泪下。
帕克教授任职于一所高校教大学生音乐,他每天都会乘坐火车上下班,有一天晚上,他经过车站时捡到了一只秋田幼犬,小狗憨态可掬,让他怜爱不已,因此想收留它并为它起名叫八公。但是帕克的妻子反对,帕克不得不一直找寻着八公的主人,慢慢的在喂养过程中,帕克对八公产生了深深的感情,而八公也十分依赖教授,看到两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教授妻子不得不同意他收留八公。
慢慢地,八公长大了,它很依赖自己的主人,每天都会跟随教授去车站,下班时也风雨无阻地接自己的主人,这让居民们十分感动,都对八公的通人性赞叹不已。然而好景不长,帕克有一天在学校突发心脏病去世,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陷入到悲伤中。帕克去世后,他的妻子怕睹物思人,毅然搬到了别的地方,只有教授的女儿与女婿依旧生活在这个小镇上。人们以为八公不会再去车站等教授了,但是八公没有放弃,它依旧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出现在车站门口,等候着主人。帕克的女儿把它带走多次,但是它依旧疯狂地跑向车站,最终帕克的女儿放开了它……八公在车站一等就是十几年,期间许多新闻媒体都来报道它的事迹,它也被好心人帮助,然而它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坚持等着帕克。花开花落,四季更迭,这么多年八公一直坚持不懈地、一天不落地守在车站门口,小镇因为有了它而多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年复一年的等待让八公慢慢地苍老,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八公趴在一棵树下,想象着和主人曾经幸福的时光,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三、影片创作特色分析
(一)情节简单却温情细腻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一个日本的真实故事,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上野英三郎喂养了一只名为“八公”的小狗,两者相互产生了依赖的情感,有天上野教授因为中风而离世,八公十年中每天都去车站等候主人,上野的学生知道后记录并在媒体上发表,因此“忠犬八公的故事”在日本被更多人所知道。美国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知道这个故事后,将其改编为剧本,不但用低成本赢得了高票房,更是用温情的作品感动了每一个观众。
电影情节十分简单,主人公帕克教授用十分的疼爱照顾着八公,就像是它的朋友一样,害怕八公在冷风中受寒,帕克就怀抱着八公进屋取暖;通过玩球的游戏让它与家人熟悉;每天带着它去上班、下班;陪它看电视;甚至为它做舒服的全身按摩。而八公也同样依恋着教授,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主人,当主人从车站笑着走出来,魁梧的八公就会扑过去,亲吻着帕克的脸颊,然后跑跳着跟教授一起回家。
然而有一天教授心脏病突发,在课堂上猝然倒下,甚至没有和八公与家人说一声再见。下午五点,毫不知情的八公依旧在老地方等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八公看到的都是陌生人的面孔……一个飘着大雪的夜晚,行人终于忍不住了,对八公说:“你不用再等他了,他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八公似懂非懂地看着行人,眼神中充满着希冀、忧郁,人们走了,它依旧趴在地上等待。之后,帕克的家人要搬离这个小镇,但是八公怎么也不开心,最终它决定去车站继续守候,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它依旧能够坚持找到车站。尽管身旁也有漂亮的母狗,可是八公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决心:帕克的女儿找到它,它不走;帕克的朋友来看过八公,它不动;帕克的妻子劝过八公,它没有改变,一直执著地趴在原地。四季更迭,一晃十年过去了,疲惫苍老的八公蹒跚地来到了车站,它仿佛在梦境中看到了帕克走出了车站,自己深爱的主人回来了,它开心地迎过去,一起走回了家。
导演创作影片使用了平淡的叙述方式,没有别的商业电影中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充斥着温情的片段。最开始的镜头是八公趴在地上哀伤不已,这时候面前一双脚出现了,一双温暖的大手把自己举起来。“小家伙,你迷路了么?”本应该是人类之间的对话,但是如此温暖的话语融化了八公的心,它从这时候开始,心中只有高大的主人。在帕克出事的那一天,八公似乎有所察觉,它用尽各种方式不让帕克去上班,它甚至学会了曾经学不会的捡球,可以说这如同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惹父亲生气之后在拼命弥补以前的过失。多么通人性的八公,也让观众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特殊情感。之后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导演使用大量篇幅来表现八公“守候―守候―再守候”的过程,情节平淡简单却很深刻,在悲情中震撼人心。
(二)主题简单却内涵深刻
什么样的坚强内心才能撑起孤单了十年的期望?相信在人类群体中,等待十年,守候十年,是不容易做到的,可是八公做到了,它用一生的坚持、执著诠释了生命中的爱,这种情感甚至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刺穿灵魂,让人无限感慨。
(三)拍摄手法简约却唯美感人
可以说导演对作品中八公眼神的表现是完美的,当它最初在车站迷路的时候,眼神中充满着可怜与哀伤;当它被帕克教授捡回家时,它眼神中充满着迷茫与不解;当帕克一家与八公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导演专门给了八公的眼神一个特写:尽管在八公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但是与主人玩耍的时候就像是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每天下班八公等待帕克时候的眼神充满着愉悦、幸福;之后帕克离世,八公等不到帕克的失落、不甘的眼神;最终因为生病而卧倒在雪地上哀伤最后欣慰的眼神……影片最后它看到主人在花园中呼唤着它的名字,它跑向主人,这一次它再也不愿与主人分离。导演每次给八公眼神的特写,都试图为观众传递一些情感,而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每次看到八公不一样的眼神,都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这时,无所谓谁是人类,谁是动物了,也无所谓谁是主人,谁是八公了,只剩下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情谊与感动,还有哀伤。”
四、影片透露出的生态意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张庆芳,黄成洲,王小燕.论文学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陈远.狗是人类的忠实伙伴再谈美国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J].家庭影院技术,2010(04).
[3]廖雷朝.从《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网络短评看大众心理之“人不如狗”[J].电影评介,2010(14).
[4]吴珊.《忠犬八公的故事》:文化趋同还是民族个性[J].电影文学,2010(18).
[5]陈远.人与人的感情没有国界,人与动物的感情更没有国界欣赏美国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后感[J].家庭影院技术,2010(03).
[关键词]忠犬八公;忠诚;等待;希望;守候
一、感人至深的故事
简单的线索,舒缓的音乐,忠诚的小狗,温暖的情意,构成了一部令人感动的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影片的故事线索非常简单,但却十分感人。在一次意外中,一只小狗被一名教授捡到。最初这并不是一次彼此期待的相遇,所以教授想把小狗送给别人。但种种原因狗并没有送出去,于是教授只能收养了这只小狗。在相处的过程中,小狗与教授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但在后来一次意外中教授不幸病故,这只被教授取名“八公”的小狗在曾经等待教授下班的车站守候了教授十年,直至生命的终结。
二、为希望而守候
三、“无望”的等待
久病在床的病人,他的亲人会为了他康复的希望而悉心照料,日复一日,我们会很感动。我们相信这时的付出会换来亲人康复的回报。但当得知病人得的是难以治愈的绝症之后,在一旁照料的亲人悲痛过后能够依然如故地倾注所有心血不放弃、不抛弃的照料。这时,我们将不仅仅是感动,而且还会感到心碎。因为这时的付出是等不来什么的,在一旁照顾的亲人其内心的希望是注定难以实现的。
四、“八公”之美
当今时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由抗拒到慢慢同化,人们在习惯着很多事情。大众“快餐式”的消费习惯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很多领域,尤其在当下很多影视剧的创作,表面的火爆与肤浅的情感表现挑战着曾经润物无声隽永舒缓的故事表现形式。大量刺激感官的火爆场面,高科技打造的绚丽画面,无厘头的搞笑表演成了当下银幕的主角。在这样一个更为大众化、更为通俗化的创作环境和文化消费环境中这样一部故事线索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感故事、没有高科技画面的《忠犬八公的故事》竟成了一部备受观众好评的影片,这是为什么呢?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在公映后,被广大观众所认可的现实表明,忠犬八公身上所体现出的这些感人品质,是我们人类社会所崇尚的,也是人们所渴望的可贵品质。在当下这样一个快节奏、被物欲控制的时代,《忠犬八公的故事》无疑是一剂营养人们精神世界的心灵鸡汤,是对其精神世界的一次洗涤。
[1]张少华.电影艺术的美的建构——《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J].美与时代,2010(07).
[2]陆正取,刘夏青.论电影中视角选择的陌生化效果——以《忠犬八公》的动物视角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关键词]八公忠诚温情移情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23
总有一种情感,是这个地球上生物所共享的,它存在于那些丝丝缕缕的记忆中,它是冬日里悄然照耀到身上的一缕阳光,是在秋风中飞舞的片片黄叶,还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使得生命更加美好。这种情感,超越了人类与其它物种之间的差异,成为了一根强大而坚韧的纽带把人与犬的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用这样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在瞬间击中了观众的软肋,让无数的人在影院中泪雨纷飞。
一、遇上你是我的缘
影片一开始是从帕克教授的外孙回忆八公是如何成为他心目中的英雄这一视角逐渐展开的。在主人公与犬相遇的情节的塑造上编剧显然是花了一番功夫。日本僧侣郑重地在八公的脖颈处挂上书写着象征好运的“八”的牌子,之后它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直至突然出现在帕克教授必经的车站。这种设置,带着一种强烈的神秘的宿命感,似乎人生中的相遇是冥冥中注定的。符合观众心理上的一种隐约的期待。观众对自己命运与人生无法把握的惶惑感被移情到影片中,浪漫的宿命被归结为缘分。“罗尼,其实是小八找到了你爷爷。”影片中帕克教授的妻子这样说道。其实,无论是谁找到了谁,在相遇的瞬间,一种牢不可破的联系在人与犬之间已经建立起来了。
从犬的视角看这个陌生的新奇的世界的确是影片的一个突破。它并没有刻意追求去创造一个俗套的充满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效果,而是在不温不火、平平淡淡的叙事风格中让故事走入了人的心灵的最深处,自然而然地激发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对忠诚的定义和对世界的认知。在这里,移情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什么是移情作用呢?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给它做了一个基本的定义,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不具备生命的东西或是不具备人的细腻感知的生物看成是跟人一样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这种现象是很原始的、普遍的。在电影艺术的运用中尤其常见。一粒沙子、一朵花儿,都可以折射出一定的现实感。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忠犬八公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同情和共鸣,其意蕴已经超出了移情对象的本身而在于所唤醒的情感。这种情感就从一场对未来无法预知的邂逅开始。
二、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春去冬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八公的期盼的眼神和无声的等待已经被周围的街头小贩和车站的工作人员所熟悉,它已经成了那儿的一道风景线,路过的人群习惯了它的存在,也被它执着的等待而感动。影片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渲染,配上柔和忧伤的音乐作背景,创造了一种类似于暗示魔术的效果。审美的主体——观众以及主体审美的对象——八公被一种魔术似的力量栓在一起。观众注视着这只体格健壮、忠诚敏锐的秋田犬……他们的情绪、欲念、同情和愁思都移交给了它,然后它的等待也就变成了他们的等待,或是他们变成了被等待的那个永不再出现的人。犬与人之间的“通感”和“移情”使得忧伤弥漫在人的心间,久久挥之不去。
观众的忧伤情绪还源于一种潜意识里的对比——人的世界和犬的世界的对比。在充斥着谎言和背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实世界里,人们难以掩饰住内心深处的失望和不满。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诸如真挚、忠诚、可信等一些传统美德在逐渐远离,取而代之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怀疑和不确定性。而在八公的黑白灰世界里,虽然不能感受到灯红酒绿、五彩斑斓,它的生活过得一样温馨和谐。一些镜头里那些琐碎的日常活动在观众的眼里几乎成了一种浪漫。秋风瑟瑟中,它和帕克一起走进落英缤纷的院子;灯火阑珊中,他们漫步在静谧的街道上;白雪皑皑的路面上也留下他们的足迹。没有压力,也不需要防备,犬的世界是透明的。八公的“犬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简单、纯粹。简单的快乐源于纯粹的心境,正如帕克教授从未失去的童真和爱心。尽管人与人之间可以无限接近,那种与生俱来的人类的孤独感或许不是同类能理解的。然而帕克是幸运的,他有八公的陪伴,无需言语,那种孤独感就在他对八公温柔的抚摩和关爱的眼神中释放了出来。
艾略特说:我告诉我的灵魂,冷静,不抱任何希望的等待,因为我的希望可能是一种错误的希望……但我们仍然有信心。虽然我们有信心,挚爱和希望仍然是等待。等待的动力是希望,没有了希望,还会有等待吗?或许八公并不能理解死亡的意义,又或许它其实是明了的,只是给自己一个等待挚爱的希望。
三、哦,原来你就在这里
帕克出事那天,八公一反常态刚开始不肯跟教授出门,后又衔着小球追了过去。在火车驶来之前它快乐地和教授玩起了捡球的游戏。这个举动显然让帕克很惊喜,他不停地向周围的人说:“看见了吗?他第一次捡球了,第一次!”分别的时候,八公反常的吠叫和原地转圈也在预示着某样不寻常的事情将要发生。结果那天帕克教授倒在了课堂上,再也不能回来。影片在此处设了一个悬念——八公是否已经嗅到了和主人离别的气息?都说动物界各有自己独特的本领,比如大象会在自己死亡前夕顺着某种神秘的指示一直走到象群墓冢中安息。是否犬对于主人即将到来的突然离去也有着敏锐的感知?这些都不得而知。它在主人临行前的吠叫似乎在传递某种信息。然而当信息被徒劳的等待所验证的时候,八公自己却不愿接受也不相信。它的悲伤、迷茫和无助在翘首以盼的眼神中一览无余。
影片的结尾,年老的八公浑浊的眼神、蹒跚的步履、日渐稀疏的皮毛无一不让人唏嘘。那只曾经健壮敏捷的犬儿在时光和岁月的流逝中生命也在走向尽头。唯有如此,它的等待才有了结果。缓缓驶近的火车车头的灯光照亮了它的脸,依稀中它听到帕克在叫它:“醒醒了,伙计!”天堂的光环在开启,它欢欣地扑向自己等待了一生的主人。如果它会说话,一定会说:“哦,原来你就在这里!”
没有承诺,没有约定,然而在生命的终点再次相遇,这是八公十年等待的必然结局。它在临终前的幻觉或许是它唯一的安慰。漫天的雪花飘落在它的身上,它躺卧在尘土中,静静地合上了忧伤的眼睛。这一熟悉的场景仿佛带观众重温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伤结局。女孩在燃起的火柴的亮光里看见了慈祥的祖母,最终她手握一把燃尽的火柴梗在幻想中飞向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地方。而今,八公昏浊的眼睛也清晰地看到了帕克柔和的笑容,感受到了他温柔的抚摩和温暖的拥抱。人与犬的感受在这儿重叠,相对应地,观众的想象和情感也被提到首位,冲破了人与自然的隔阂,把自我伸张到外在的事物里。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力导致了观众的泪奔也是预料之中的。
结语
简单的温情始终贯穿在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之中,如山间潺潺流过的小溪,温润了它所经过的每一寸土地。现代社会的人们在感动之余,也禁不住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忠诚的定义等进行了反思。也许,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会因为八公的形象而被更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廖雷朝.从《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网络短评看大众心理之“人不如狗”.电影评介[J].2010(14)
[2]张少华.电影艺术的美的建构——《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美与时代(下)[J].2010(7)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
身边最近发生了两件让人叹惋的事儿。一件是一个并不熟识的朋友,在上班时家里的两只猫咪咬破窗纱,“逃之夭夭”。自此,她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找猫时光,连续半个月在朋友圈里直播找猫的点点滴滴。这些天里,她和小区里陌生的猫咪们逐渐都成了朋友,在她呼唤“”时,这些流浪者们会蜂拥而至,觅得她手里的食物之后任由其,然后再陆续地消失在它们共有的流浪者家园。
另一件还是猫的故事。一个六年前认识的朋友,在凌晨两点写下了近万字的挽歌,纪念曾经陪伴了她12年的猫咪。从相识到相互陪伴,她也从单身、失恋、恋爱、结婚。这个沉默的小家伙儿,用自己的一生陪伴了自己的主人。如泣如诉的文字倾斜在屏幕上,让人读来也不免声泪俱下。
人对动物的情感是难说清的。大多数人心底善良,对于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家伙几乎不设防。当然,它们也都会用自己的灵魂永久陪伴。很多爱狗之人都读过,那个发生在60年前的真实故事,一条叫做八公的秋天犬守护主人的影子直至生命的尽头。《忠犬八公》的故事原型发生在1935年的日本,2009年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终于把这个故事搬上了世界银幕,成了对爱狗者无往不利的催泪弹。抛却真实故事的历史年代来看这部影片,会发现情节的略微错置与移挪,丝毫未影响所要抒发的“忠诚与坚守”。
故事的戏剧性从开始就显露出来。大学教授帕克里在小镇的车站上偶遇一只被遗落的小秋田犬,它孤苦无依的可怜状让帕克实在不忍不顾。然而多方寻找它的主人却仍然无果,最后只能不顾妻子的极力反对而养在家里。这只小秋田犬来自日本,并且项圈上写着“八”字,“八公”由此得名。
日子一天天流逝。八公每天准时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点准时出现在火车站门口迎接帕克下班,周而复始!小镇车站的站长,卖热狗的小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他们对八公与帕克这样日常画面早已经习以为常,如同看年幼的儿子每天对上班的父亲送去迎来。但是,这样美好的画面却终有一天迎来它的休止符。
一个平常的日子,八公突然反常对着他叫,不让主人出门。为了能留下帕克,八公甚至去不断地做叼球的动作——这可是帕克好多天都没有训练成功的把戏。然而帕克终究没能理解朋友暗示的“转机”,依然去学校上课。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学演讲时突然倒下,他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再也没有回到车站。
如果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的话,那么它和成千上万的宠物与主人并无两样。可是难以想象的是,在同一个地方,八公守望了十年,等待着它再也不会回来的主人。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每天傍晚五点,八公都会准时来到火车站里等候、凝视……。镜头在日复一日中流逝,景色经历着春夏秋冬的转换。当十年后帕克的妻子回来看到八公时,不仅潸然泪下:“老伙伴,让我们一起等他吧!”
它可不可以休息一天呢,虽然它的生活有好心的人照料着,可是还是觉得八公好可怜,谁能够代替它的主人呢?最后一幕教授的妻子回来了,看到八公还在等待,觉得难以置信;可是即使我们作为观众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即使知道八公在一天天的等待着,我们还是难以接受,只是希望八公是幸福的。最后,教授的妻子对八公说:“我和你一起等下一班车,好吗”。我想我们是知道的,一直都知道八公在坚持些什么,只是在等待它的主人而已;只是无法理解它的那份坚持究竟从何而来。有时觉得其实八公每天都在经历着生与死,一天的希望“诞生”,最后希望“死亡”,无尽的失望,不过第二天、第三天……八公始终没有让失望延续着,他每天都诞生着新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八公最幸福的时刻。觉得悲伤是因为,八公每天的希望,我们知道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啊……
今日重新看了一遍该电影的部分,又有了不同的理解,结局应该是八公还是等到了它的主人回来,虽然那是梦境,最后的梦境,但它的主人一直没有消失过,一直在它的心中不是吗。它是幸福的,在它生命的镜头,还能在它和它主人的欢乐的日子中离去!!
最后,衷心的希望饲养宠物的人能够善待它们的宠物!
一个人在家刚看完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后半段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我是哭着看完的,平淡而真实故事让人很感动!还好一个人在家想怎哭就怎哭,压抑的情绪让人心灵无法流动。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感动了我,也许觉得小八和主人之间的那种真挚感情和小八真纯的的忠诚让我感动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于日本,讲述的是一条叫小八的狗用近十年如一日的守在曾经和主人次次分别的车站门口的那个花圃上面,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天寒地冻,期待和盼望着已逝主人的归来和重逢,而最终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寿终于那块天天伴他一起等待的花圃上。影片从一个个很小的视点切入,一点一点诠释出帕克和小狗八公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只狗的感情,历经了那么多的年月,始终未曾改变,始终坚守着那份情!人和人之间如果也有这么纯真的不求回报的情感,实属不易。我是一个俗人,俗气地感动于最平凡的爱,直至泪流满面。
好好对待每一个爱你的人,就算你不喜欢她,也尽量不要让她伤心。因为能一生遇到爱自己的人不容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爱你,如果真有一个人能用一生去爱你,等你,宽容你,那请你珍惜她。或许你上辈子就是一条狗,你用尽一生的爱才换到今生一辈子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