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本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总结高三语文语文频道

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9.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10.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1.燕王诚振怖(于)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2.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3.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4.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5.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寡人之于国也》

1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1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1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19.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20.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劝学》

21.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2.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

2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

24.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2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27.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28.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29.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30.百有余年有,通“又”。

《鸿门宴》

3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3.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38.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39.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4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游褒禅山记》

4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

《归去来兮辞》

4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3.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滕王阁序》

44.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师说》

4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六国论》

4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48.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项脊轩志》

4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50.以当南日(“当”通“挡”)

《陈情表》

5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5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赤壁赋》

53.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4.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冯,通“凭”,乘

5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盘绕

《逍遥游》

56.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57.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58.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59.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60.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61.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语气词

6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6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廉颇蔺相如列传》

64.可与不不,通“否”。

65.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66.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67.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8.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6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70.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苏武传》

7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2.空自苦(于)亡人之地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73.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决:通“诀”,诀别。

74.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

7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76.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项羽之死》

77.其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心服。

《张衡传》

78.员径八尺“员”通“圆”

79.傍行八道“傍”通“旁”

80.一时收禽,上下肃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81.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8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文”,通“纹”,花纹。

《伶官传序》

83.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8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祭十二郎文》

85.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86.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87.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88.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zhào]”,墓地

89.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90.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曷:通“何”,什么

92.以待馀年馀:通“余”,剩下的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93.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

94.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95.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种树郭橐驼传》

96.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97.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而”通“尔”,意为你们)

98.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

《四子侍坐》

99.莫春者莫:通“暮”。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0.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古今异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和今义)

《烛之武退秦师》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有二心,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寡人之于国也》

5.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不幸的事情。凶恶。河:黄河6.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跑;今:行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生命。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这样,“而”却;今:转折连词

10.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今:金属元素,金子。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1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托付。

13.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今:我国的一个省份。

14.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今:认为。

15.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

16.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18.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1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

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20.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21.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22.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23.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2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25.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邹忌讽齐王纳谏》

26.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鸿门宴》

27.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省名

28.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妻。29.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3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异乎寻常,特殊的。31.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3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指小人离间之言;今:详细叙说

33.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兰亭集序》

34.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次第较后,第二;次要地位。35.向之所欣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介词《归去来兮辞》36.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37.尝从人事古:指做官;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8.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不久;今:寻求,追寻。

39.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兄弟;今:常用于与自己有家庭婚姻或40.血统关系的家庭成员。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

41.于时风波未静古:战乱;今: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2.恨晨光之熹微古:无奈,遗憾;今: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43.将有事于西畴古:耕种之事;今:指发生某事。《谏太宗十思疏》

4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路人;今:走路。4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6.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滕王阁序》47.千里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48.俨骖騑于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49.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

5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51.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

52.君子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

5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海动,海波动荡;今:海上运输

54.野马也,尘埃也古:游动的雾气;今:未经人驯养的马

55.腹犹果然古:饱的样子;今:副词,表事实与所说的一样;连词,表假设语所说相符

56.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一般人;今:大家,许多人

57.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

58.虽然,犹有未树也古:即使这样;今:关联词,表转折

59.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木;今:头发

60.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师说》6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62.吾从(之)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63.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6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65.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66.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阿房宫赋》67.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68.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69.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70.齐楚之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7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六国论》72.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7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74.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7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游褒禅山记》7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

7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7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79.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伶官传序》

80.岂非人事哉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8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8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属官,下属;今: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8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项脊轩志》8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85.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86.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古:旧,原来的;今:与“新”相对

87.吾妻来归古:归,旧时指女子出嫁;今:回去

88.始为篱,已为墙古:已,后来、不久;今:已经

89.余久卧病无聊古:无聊,无所依靠;今:由于清闲而烦闷。没有意义而令人讨厌。

《孔雀东南飞》

90.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古义: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9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9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9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古义:可爱。今义:让人同情。9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95.至于成立至于:古:到今:程度副词成立:古:成人自立。今:创立96.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97.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98.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99.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100.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沐浴:古:蒙受;今:洗澡;比喻受到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101.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优秀人才;今:明朝科举称生员为秀才)

10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不重要)

103.望美人兮天一方

(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104.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10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廉颇蔺相如列传》

106.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107.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表达祝福之意。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10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109.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110.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11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2.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1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11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15.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116.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苏武传》

117.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18.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119.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20.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2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12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2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25.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6.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27.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12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129.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古:汉代官署名;今:公家的车辆。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130.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131.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祭十二郎文》132.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②今义:男子结婚。)13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13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②今义:几何学。)13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136.其无知,悲不几时(古义)(我)死后没有知觉(今义)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137.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138.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松动(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139.未可以为信也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140.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无意:(古义)没有心思(今义)不是有意的

14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14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14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144.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145.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146.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147.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14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偏义复词(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年龄大。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7.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女儿。

8.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1.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1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1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15.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16.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偏义在“契”投合,“阔”疏远是衬字。

17.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偏义在“圃”,“园”是衬字。

THE END
1.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王氏轻声道:家公注意你儿子怕有谋变...此时的后梁皇宫里,正发生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兵变,只见皇帝朱温正搂着自己的儿媳寻欢作乐,儿子朱友珪带着士兵就闯了进来,面对着五百精兵,旁边王氏早已吓的大惊失色,朱温气上心头,指着朱友珪大骂。再看朱友珪脸色瞬间沉了下去,张口回复道:“大逆不道?我早就大逆不道了,我为了大梁江山尽心竭力,我才是那个最适合做...https://m.163.com/dy/article/JHHQLIME0553E8R7.html
2.缑姓源流,缑氏历史,缑氏迁徙,人口分布,缑氏家族,百家姓,华夏宗谱...滑伯(缑侯)、缑王、渴侯氏、尉迟恭。 4迁徙分布 缑氏是一个源出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位,望族出中山郡(今河南登封)、太原郡、陈留郡。缑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原来是周朝卿士的采邑,后代...http://www.hxzpw.net/xing.aspx?id=471
3.“与昆邪王俱降汉”下一句是什么后随浞野侯没胡中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 昆邪王姊子也, 与昆邪王俱降汉,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 素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 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 以货物...https://shici.chazidian.com/zhaoshici128831/
4.重新梳理苏武传中缑王谋反的人物关系网...来自岳一卿重新梳理《苏武传》中缑王谋反的人物关系网,真是绕脑子。 ?收藏 转发 评论 ?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ü 简介: 仍然牵记你家矮墙上的艳阳。 更多a 微关系 她的关注(73) 智慧美丽动人富婆叉 多夺朵朵 CaaaaaR和书 ...https://weibo.com/2196921430/GlDpZcyJb
1.客家王氏绍姬堂新闻中心客家王氏在海外名人众多,比如《王姓开族立姓百世谱》的主编王秀南,是从福建迁到新加坡的客家人,成为东南亚华文教育家。他是王子晋的第八十代孙,是“开闽三王”的后裔,曾担任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副主席。(郑贞富)https://news.lyd.com.cn/system/2024/02/29/032445656.shtml
2.王姓简介王姓起源王姓名人→MAIGOO百科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https://m.maigoo.com/citiao/235048.html
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的意思及出处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出自两汉班固的《苏武传(节选)》,诗句共14个字,诗句拼音为:huì gōu wáng yǔ zhǎng shuǐ yú cháng děng móu fǎn xiōng nú zh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原文 ...https://wpr1.com/ju/778807.html
4.缑氏姓缑的名人缑姓起名字滑伯(缑侯)、缑王、渴侯氏、尉迟恭。 迁徙分布 缑氏是一个源出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位,望族出中山郡(今河南登封)、太原郡、陈留郡。缑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原来是周朝卿士的采邑,后代以...https://www.yuwenmi.com/guoxue/baijiaxing/4661.html
5.王顾左右而言他文言整理7篇(全文)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12wodzt.html
6.高考人物素材意外事变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然而,谋反失败。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https://www.ruiwen.com/zuowen/gaokaosucai/4688068.html
7.王者题目答案解析,王者题目答案解析1B.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活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又、再 D.惠等哭,舆归营 抬、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单于壮其节 吾其还也 C、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见犯乃死,重负国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3...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7%8E%8B%E8%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