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防虫的方法

1、苗期鼠虫危害: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金针虫,可用毒杀剂拌种,也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杀虫。如在苗期发现鼠虫啃食,可用来福林、乐斯本1000倍液在根茎部周围喷湿土表防治,傍晚施药效果更好。

2、大螟:因水稻面积的减少有可能会在玉米田加重危害。防治措施是撒施辛硫磷等颗粒剂于心叶中。也可以用杀螟松、快杀灵等药剂1000~1500倍喷雾,注意喷在基部叶鞘内。

3、玉米螟:在西南地区玉米田玉米螟一直发生比较严重。防治措施:①利用白僵菌菌沙点心(每亩30克加2千克细沙),不仅可以防治心叶期玉米螟危害,对穗期玉米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比化学农药颗粒剂效果好,方法简便、农民易接受。同时施药应掌握在小喇叭口时期效果最好,不能超过中喇叭口期,否则效果降低。②也可以用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功夫、杀虫双等颗粒剂效果很好。毒土、毒沙或颗粒剂的配制:50%辛硫磷10毫升,对水少许,均匀喷拌在8千克的细煤渣或细沙上,配制0.1%辛硫磷毒渣,每株玉米施1克左右;或每亩用1%杀螟灵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均匀拌入4~5千克细河沙;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千克,制成毒土;用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③也可用药液灌心。在玉米心叶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每株毒液灌10毫升。或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雄穗。

THE END
1.以案释法自家地里撒农药一不留神触刑法!甲拌磷作为高毒、高残留、高臭味农药在2022年被禁止国家撤销了农药登记,禁止生产,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法律意识淡漠,虽清楚甲拌磷被禁售,但因其成本低廉毒性强,在传统意识及惯性思维作用下,为防止地老鼠等动物啃食庄稼,仍将该农药投撒自己耕地中。却不知投放作为高毒性危险物质的甲拌磷,可能侵害他人的生...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68733893591078
2.村民自家地里放毒玉米毒死9只羊获刑,你怎么看?近日,山西临汾洪洞县人民检察院通报一起村民在自家地里投毒的案件。2021年2月,杨某因自家药材地经常被羊群踩踏、啃食,拿出农药浸泡过的玉米粒撒地里。杨某在药材地的东西两侧,各放置了写有“小心有毒”的纸箱片作警示。次日,同村村民张某放羊至该处,9只山羊吃了有毒玉米粒后死亡。案发后,杨某经传唤主动到案供述...http://www.nongmin.com.cn/club/display.asp?id=21088
3.自家果园里投放农药能否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110网律师因此,王某在自家果园投放剧毒农药,对不特定的人畜有潜在危险。其行为可导致人畜误食死亡的后果,所以王某将拌有农药的玉米投放到果园地里的行为应认定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故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评析】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924.html
1.玉米除草剂哪种好?选对不踩坑!农资资料种玉米用除草剂,你得根据自家的地、自家的玉米、自家的需求来选。草甘膦、草铵膦、氯氟吡氧乙酸、2,4-D丁酯,还有草甘膦·草铵膦复配剂,这几位都是除草剂里的好手,但谁最适合你,还得你自己去试。记住,用除草剂的时候,别贪心,别过量,别心急,慢慢来,这样才能让你的玉米长得更健康、更茂盛。http://www.bailichun.cn/post/510.html
2.廊坊一村民玉米拌农药撒自家地致百只羊死亡已被刑拘新京报消息,今日(2月26日),河北廊坊大城县公安局发消息称,一村民李秀某将拌有农药的玉米撒在自家农田里,村民李振某放羊经过该农田,羊群吃了玉米粒导致107只羊中毒死亡。目前,李秀某因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被刑拘,死亡羊群已由相关部门作无公害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1460576
3.自家承包地里撒农药毒死他人山羊被判刑陈某是阳曲县某村农民,在2011年11月的一天上午,陈某因害怕他人饲养的动物啃食其果树,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农药甲拌磷和玉米搅拌在一起,撒入了自家栽种的果树地里,回到村里后,陈某还到其所在的村委会,让他人在喇叭上进行了广播,告诉群众自己的果树地里撒上农药了,不要进去。2012年2月13日下午,杨某在放羊时,赶着...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1/id/815740.shtml
4....玉米第一天种第二天就又把毒药和玉米拌捞一起到处撒在玉米地上请问...如果情节严重,报警,让公安先做出认定,在提起赔偿 https://www.66law.cn/question/520468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