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对是错。喜欢他和批评他的人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老去。照片中的王朔头发花白,但他的传奇故事依然经久不衰。
说到王朔,就不得不从北京四合院说起。虽然他出生在南京,但他在北京长大。
长大后,他领着整个院子的人出去喝酒打架。这些叛逆的东西充斥了他的童年生活,也造就了他“北京流氓”的性格。
王朔除了和哥们玩得开心,大部分事情都在做,就是读书。他读书不是为了功利的结果,而是为了快乐和自我。他在书中追寻世界,为自己写作。
在他的记忆里,一部分是兄弟,一部分是文学。
最叛逆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海军,当了仓库卫生员。他失去了英雄梦,蜷缩在仓库里写他的第一部小说《等待》。他没有在军中完成他的远大抱负,但在笔尖,他掀起了文学的浪潮。
他退伍后,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但私下里偷偷做起了奸商。被处分时,他干脆辞掉体制内的工作,扬言要“寻求内心的自由”。这种做法在当年是一种耻辱,他的家人和他断绝了关系。王朔反而安心了,开始专心写作。
读了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王朔不再热爱正统文学,而是批判“严肃”的东西。他的第一部小说《空中小姐》诞生,宣告了王朔时代的到来。
《浮出水面》,《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橡皮人》等。相继出版。他直截了当、直截了当的话语,把压抑在人们心中的叛逆精神全部抽了出来。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情节使《王的幽默》走进了全国年轻人的心中,了解北京电影成为一种潮流。
1989年,郑晓龙与莫言、马未都、刘震云在京成立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很快王朔剪辑的《渴望》电影问世。影片开创性地以现实主义的视角面对动荡的社会,描绘人们内心的欲望,轰动全国,感动万千。
之后就着手写《编辑部的故事》。这时候的冯小刚还只是个艺人,之前在大院里混的并不好。叶静戏称他为“冯裤子”,王朔则看重这个“死党”。即使别人不同意他的加入,他也尽力推动公众讨论,说“没有他,我就退出。”
在冯小刚的参与下,这部剧问世了,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
征战影视剧的王朔,依然用他通俗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字创造着文学传奇。
《动物凶猛》改编电视剧《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姜文高举旗帜:太阳永远照耀,硕爷爷永远牛逼。
王朔的读者很多,很多都是被唾骂的。他批评很多名人,说金庸散文啰嗦,说巴金不讲真话,说余华受难,说郭敬明是贼,得罪了很多人。
有人说王朔是流氓,他的话也是流氓,他的人物也是流氓。也可以说王朔胆大包天,喜欢借着哗众取宠来撕掉虚伪高贵的面具。
2007年,王朔不再像以前那样“多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似乎看不起什么东西。他给女儿写了《致女儿书》,字里行间都是他的愧疚和歉意,告诉她他的期待。此时的他,只是一个软绵绵的父亲。
60多岁的王朔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他常常为自己的过分感到抱歉,但又给予很多安慰。
他在2000年讲了《我看王朔》,隐居20年,我能写出一本好小说,最差的也是《飘》。如果我不注意,就变成《红楼梦》。
他想写一部真正的杰作,超越以往所有的作品。《起初:纪年》到了当代读者手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判断?
王朔在时代的洪流中呈现作品,却未能超越时代。但是,和他同时代的那些晚年不再写作的人相比,他做出了太多波澜壮阔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