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为什么不惜一切也要进入“京圈”?这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国内的娱乐圈是个小江湖,江湖哪能离得开圈子。

有几个知名的圈子京圈、沪圈、港圈等。

以国师张艺谋为代表的王全安顾长卫等人所在的圈子是“西北圈”,因为他们都是西北人,代表演员是章子怡,巩俐。

虽然张艺谋地位高,但是你基本看不到他和京圈的导演演员合作,因为大家之间还是相互有排斥的。

港圈则是以徐克周星驰陈可辛成龙等人为代表,不过陈可辛很用心的想要进入京圈。

台湾圈就是以钮承泽林育贤蔡岳勋等人。

上海有上戏,艺人也很多,但没有圈子。

其实山东明星也很多,但是没有形成山东圈,大多还是单打独斗或者融到各个现有的圈子(比如黄渤和白百何)。

今天主聊京圈,其他的圈子大家有兴趣的话,我改天单聊。

1.

北京演艺圈又分成三派,一派是人艺,也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一派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一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京圈”。

人艺攻舞台剧,北影攻电影,“京圈”起步靠的是电视剧。

京圈最早是由一批北京部队大院的文化人士立起来的,他们也被叫做大院子弟。

主力人物有马未都、王朔、姜文、郑晓龙、叶京、叶大鹰以及后期加入的冯小刚。

王朔这条线衍生出的关系链前期是冯小刚、张元,后来主要人物就是徐静蕾;

冯小刚衍生出来的就是华谊兄弟王中军和王中磊以及姜文,由姜文又衍生出何平导演,耿乐,张一白。

郑晓龙这条线衍生出来的是赵宝刚和葛优;赵宝刚衍生出来的下线就是作家石康而石康衍生出来的就是王珞丹。

叶大鹰衍生出来的关系链是梅婷,当年香港艺人来内地拍电影需要各种审核,但是叶大鹰轻而易举的请到张国荣给梅婷搭戏,一部《红色恋人》之后,梅婷就红了。

后来梅婷转战广州和香港,叶大鹰还在深圳租了一个工作室,养了很多写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全民目击》的导演非行。

叶京应该是里面名气最小最低调的,但是论实权他是里面最厉害的一个。如果说叶京也有衍生链的话那就是歌手陈羽凡以及他的老婆白百何。

由这四个人组成的阵营的结果就是,他们捧谁谁红,他们推谁谁火!90-98年之间北京影视圈火起来的艺人90%都是他们推出来的。

2.

京圈向外扩展的很慢,进去也很不容易。

冯小刚是半个大院子弟,90年代初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千方百计讨好王朔,像追求梦中姑娘那么死缠烂打。

所以别看冯导现在这么牛,今天怼这个明天怼那个的,当年他也是跟在王朔屁股后头做跟屁虫。

可以用一句老套的话讲,如果没有王朔,便没有冯小刚的今天。

当年冯小刚从部队转业之后,做了电视剧的美工。美工这活儿前期给演员设计造型,开拍后就没什么事了。

1985年冯小刚在郑晓龙主任的电视剧《大林莽》剧组做工。郑晓龙就不用不介绍了,当年凭借《甄嬛传》拿了奖的。

12月的一天,冯小刚躺在地上望着天空遐想,一旁看书的郑主任一边看一边笑骂:真他妈孙子。

冯小刚听出这口气哪是骂作者,分明是一种由衷的喜爱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的赞赏。就问,“谁这么孙子?把你乐成这样”。

郑主任将书递过去,“王朔,我认识的一哥们儿”。冯小刚看到小说名字:《浮出海面》。这是王朔和第一任妻子沈旭佳自己的感情故事改写的小说。

冯小刚便找来王朔的小说看,除了这本《浮出海面》,还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看完心想:真他妈孙子。王朔竟然漫不经心地把自己生活中的同学和朋友描述地如此生动,令人入迷。

于是,冯小刚开始狂背王朔的小说,以至后来,他公开称王朔是指导自己拍摄贺岁片的纲领性文献。

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认识了王朔。“平头,娃娃脸,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所有的五官都很饱满,肩膀很宽,穿着一件套头的短袖衫,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冷不丁地却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的冷漠。”

这是冯小刚对王朔的第一印象。

据郑晓龙回忆,当年在餐桌上,冯小刚一天到晚都在背诵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边背边说边模仿边夸,就这样慢慢地摸到了王朔的风格。冯小刚夸王朔也有技巧,在他不在时,当着他好友的面儿使劲夸,这招特灵。

就这样,冯小刚走进了王朔的圈子。

王朔拉着他认识了叶京、刘震云、姜文、叶大鹰等人,连徐帆都是王朔帮忙撮合成的,这帮人后来可帮了冯小刚的大忙。冯小刚说,王朔是自己的北斗星。这话说得不过分。

据说冯小刚特会拍马屁,这也是从朔爷身上学的。王朔拍马屁多牛X,冯小刚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这样写:

恰逢国庆节,一帮人一起在赵宝刚家吃饭。王朔举起举杯,停了一下,突然说“不对呀,像葛老师这一级的人不应该坐在这儿呵。”

葛优搭茬,“那应该在哪呵?”

王朔说:“人民大会堂,国宴呵。”

葛优一脸困惑,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人通知我叫我去呀?”

王朔又说:“那是您不愿意去。通知到的往往是经过权衡后才决定允许出席的。像您这一级的还用通知吗?那是必须出席的。您是谁呀?”

葛优人老实,很憨厚地笑着问:“我是谁呀?”

王朔:“您是国宝呵,国家的面子。”

葛优很开心,说:“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哪。”

王朔说:“喝酒喝酒。幸亏您疏忽了,要不老了也轮不着我们能在今天晚上和葛老师一起吃饭。我要出去跟别人说,国庆节晚上我和葛优一起吃饭来着,你们说,有人相信么?”

王朔望着众人,大家纷纷摇头。

葛优笑开花。

冯小刚特会发扬别人的优点,王朔的奉承只在好友间,而冯小刚将它用在了商圈、影视圈、政治圈等上升渠道上。他做事儿目的性也强,别人随口讲段子,他随手就记下来然后放到自己的剧本和电影里。

1991年,王朔带着“小跟班”冯小刚做了编剧,两个剧本:夏钢导演的《遭遇激情》和郑晓龙导演的《编辑部的故事》,前者是王朔攒的局让冯小刚首次做编剧,后者是因为王朔是总编剧。他愿意带上冯小刚,一是因为仗义,另一是冯小刚是模仿自己最好的人,带着也听话省劲儿。

冯小刚的首部导演作品《北京人在纽约》,是和郑晓龙联合执导,也是王朔用自己的影响力拿来的。这两部作品均大火,后者还降低了当时的出国率。

冯导从此之后便上了道了。

3.

再来说说关晓彤在京圈的地位,这就不得不提她的祖父关学曾。

关晓彤的父亲关少曾回忆是这样说:“我的父亲关学曾于1922年8月1日出生,旧历六月初九,他出生在崇文门外东大地一巷3号”。

我特意找了“北京满城(少城)的八旗旗属地分布”图:

文门外东大地一巷3号是属于正蓝旗的旗属地。并且老舍先生和关少曾还是好友关系,而老舍先生隶属于正红旗。

关晓彤的爷爷是著名的琴书大师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她爷爷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前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

很多人会觉得曲艺协会有那么厉害吗?

独霸春晚十余载的本山大叔,也只在辽宁曲协混了个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可想而知。

马云之所以从肯德基招服务员都不要他,到现在成为中国首富,和他爸爸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离不开干系,创业路上没点人脉哪能行。

姜昆大家都知道的,文艺界大佬,但是他当年也不过就是关晓彤爷爷的小弟的小弟。

而京圈和满族圈的人重合度很高,意思就是说很多京圈的人同时也是满族人。

为什么说关晓彤是京圈小公主呢,因为她家里长辈也一直是在这圈子里面,英达还说她是“满族之光”。

而她的身份通过她20岁生日会上的VCR也能表现出来了。

本来艺人生日,同龄人有合作的送个祝福无可厚非:杨紫、赵丽颖、马思纯......还有鹿晗..

有影视前辈也不足为奇,比如邓超、孙俪、孙红雷等。

但大导演、艺术家级别也纷纷发来贺电:张艺谋、陈凯歌、六小龄童、朱时茂、寇振海......

好,就说来自长辈的关怀我也就信了你的邪,这些人也专门送祝福就真的不一般了!

甚至还有世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这,这操作666啊!

然而,所有祝福中最吸睛的还是老谋子的一段话:晓彤,你今天过生日,想起来我跟你们家也是三代合作。《有话好好说》,跟关老爷子;《古今大战秦俑情》,跟你妈;现在这个跟你。真是关家有女初长成啊,而且发展得非常好,很为你高兴,很为你关家高兴,感觉这么一说,我也是关家的人。你现在发展越来越好了,《影》的表现也非常好,我们大家都很满意。所以你过生日呢,首先祝你生日快乐,越来越好。还有一个,记着我跟你说的,好好练英语,还有动作也要学。要把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的学习搞上去。你是一个好孩子,我觉得,没有任何毛病。在剧组的合作、表现、职业道德、表演……方方面面大家都没话说,路走得非常正。所以呢,希望你沿着这条正确的路,继续沉浸,祝你生日快乐!

这几句话足以证明,关晓彤能演张艺谋的电影不是偶然,甚至张艺谋其实是有意想要和京圈的人搞好关系。

4.

京圈另一个特点就是讲人情。

他们的特点就是同仇敌忾,有事大家一起帮忙,有敌人大家一起排外。

拿徐静蕾来说。她转行做导演,给她当男一号的是叶大鹰。

她做杂志,第一次专访的重量级人物是叶京。

徐静蕾复出王朔亲自给他做编剧。

再比如当年的赵薇,她走红后街拍了京圈人士执导的《天地英雄》。赵薇遭遇军旗事件后,人气一落千丈,这个时候拍的又一部电影还是京圈的电影《绿茶》。

大家并不会抛弃他,反而会更加帮助他,也许这还算是京圈人的一种优点吧,用北京话讲就是“局气”。

可以说,只要迈进了这个圈子,优质资源可以不用发愁,只是自身的文艺素养能习得圈里老文青的几分真传,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THE END
1.“京圈”中七位核心大佬:名门之后背景雄厚,冯小刚并不属于其中第之后产出了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好作品。 最后: 纵观这几位京圈大佬的成名史,这些大佬都和王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随着京圈的影响力不断壮大,更多的演员和导演争先抢后的加入。给京圈输入源源不断的新血液。终于,京圈成为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存在,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14/13/34985983_1111029800.shtml
2.“京圈”大佬的背景到底有多强,郑爽也难进!北京圈内的四大佬,王朔、叶京、郑晓龙、叶大鹰等,只要看看他们的姓氏,就知道背景并不简单。我们不多说,太复杂了。 冯小刚早期属于王朔这一线。只要他们想捧的人,就没有捧不红的人。 但混“北京圈”的艺术家却是对外非常排斥的,这从张艺谋身上可见一斑。这位老艺术家很有名,但没有有“京圈”的大家来拍摄他的...https://www.jianshu.com/p/a3a96e37f103
3.在北京,这群人操控娱乐圈格局40年,潜规则至今没打破「京圈关系网第一次胜利会师」 不过站稳脚跟,还得靠叶大鹰铺垫。 在北京遇到王朔后,叶大鹰就盯上了他手中的几篇小说,还给王朔讲了自己去四川拍片的故事,让王朔写成《顽主》。此后,叶大鹰四方奔走,让田壮壮的同学夏钢、黄建新拍了王的小说,自己也拿王的《橡皮人》拍《大喘气》,过了一把导演瘾。 https://www.meipian.cn/36sleyby
4.南瓜屋故事在王朔的鼓励下,俞飞鸿买下小说的版权,开始在家里改编剧本。她给这个故事取名《爱有来生》。剧本改编好后,找来的男主角是段奕宏,女主角以及导演、编剧,则都是俞飞鸿。 有“京圈大佬”王朔坐镇,自然各方都鼎力相助。 拍摄过程中,姜文时不时打电话指导;“鬼才”徐克,不仅在拍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更是当影片后期剪...https://mstory.hao.360.cn/story/LNPYRhG2NHK6Pj
5.京圈沪圈东北派西北帮等,在影视界,到底哪个是最牛的?因为当时的京圈的文化引流者,是王朔,就像冯小刚曾经说过的一样 几个人,几瓶酒,喝多了,打会麻将,然后把今晚的吹牛的话,还有小时候的折腾事儿 汇总在一起,就是剧本,这就是文化的来源,可以说,真的没啥含金量。 其实这些作品,基本讲述的,就是临摹小时候的一种玩法,外加北京的风土人情 ...https://www.acfun.cn/a/ac31604212_2
1.京圈大佬排行(王朔)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京圈大佬排行,以及王朔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主要内容一览 1、哪个京圈大佬家暴最多 2、姜文是京圈大佬吗 ...https://www.dsjiameng.cn/cjwt/7005.html
2.回顾“京圈”中的七位大哥:名门之后实力雄厚,没有他们就没有京圈那么接下来就仔细介绍一下这七位京圈大佬的光辉事迹吧! 第一位:海岩 海岩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就像是夜晚的繁星,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光芒万丈,60后到90后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作品。 海岩的身世背景,像极了小说描写中的大佬级别人物,海岩的父亲是知名剧《白毛女》的作者,祖父曾经任职高级干部。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111920680485472605.html
3.正式承认!王子文有一个孩子!就在这段时间,王子文通过一次聚餐,认识了“京圈大佬”、徐静蕾前任王朔,老王一听小姑娘的遭遇,立马表态: “你们知道王子文是谁吗?她是王少初的孙女,王少初是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系的教授,这是我们老王家的人”,帮,一定要帮。 之后,王朔亲自出面以其“经纪人”的身份为她处理解约事宜,一时引起轰动。 http://news.96189.com/w/2103/b230e1b332e14731bd51e7847834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