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娱乐圈是个小江湖,江湖哪能离得开圈子。
有几个知名的圈子京圈、沪圈、港圈等。
以国师张艺谋为代表的王全安顾长卫等人所在的圈子是“西北圈”,因为他们都是西北人,代表演员是章子怡,巩俐。
虽然张艺谋地位高,但是你基本看不到他和京圈的导演演员合作,因为大家之间还是相互有排斥的。
港圈则是以徐克周星驰陈可辛成龙等人为代表,不过陈可辛很用心的想要进入京圈。
台湾圈就是以钮承泽林育贤蔡岳勋等人。
上海有上戏,艺人也很多,但没有圈子。
其实山东明星也很多,但是没有形成山东圈,大多还是单打独斗或者融到各个现有的圈子(比如黄渤和白百何)。
今天主聊京圈,其他的圈子大家有兴趣的话,我改天单聊。
1.
北京演艺圈又分成三派,一派是人艺,也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一派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一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京圈”。
人艺攻舞台剧,北影攻电影,“京圈”起步靠的是电视剧。
京圈最早是由一批北京部队大院的文化人士立起来的,他们也被叫做大院子弟。
主力人物有马未都、王朔、姜文、郑晓龙、叶京、叶大鹰以及后期加入的冯小刚。
王朔这条线衍生出的关系链前期是冯小刚、张元,后来主要人物就是徐静蕾;
冯小刚衍生出来的就是华谊兄弟王中军和王中磊以及姜文,由姜文又衍生出何平导演,耿乐,张一白。
郑晓龙这条线衍生出来的是赵宝刚和葛优;赵宝刚衍生出来的下线就是作家石康而石康衍生出来的就是王珞丹。
叶大鹰衍生出来的关系链是梅婷,当年香港艺人来内地拍电影需要各种审核,但是叶大鹰轻而易举的请到张国荣给梅婷搭戏,一部《红色恋人》之后,梅婷就红了。
后来梅婷转战广州和香港,叶大鹰还在深圳租了一个工作室,养了很多写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全民目击》的导演非行。
叶京应该是里面名气最小最低调的,但是论实权他是里面最厉害的一个。如果说叶京也有衍生链的话那就是歌手陈羽凡以及他的老婆白百何。
由这四个人组成的阵营的结果就是,他们捧谁谁红,他们推谁谁火!90-98年之间北京影视圈火起来的艺人90%都是他们推出来的。
2.
京圈向外扩展的很慢,进去也很不容易。
冯小刚是半个大院子弟,90年代初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千方百计讨好王朔,像追求梦中姑娘那么死缠烂打。
所以别看冯导现在这么牛,今天怼这个明天怼那个的,当年他也是跟在王朔屁股后头做跟屁虫。
可以用一句老套的话讲,如果没有王朔,便没有冯小刚的今天。
当年冯小刚从部队转业之后,做了电视剧的美工。美工这活儿前期给演员设计造型,开拍后就没什么事了。
1985年冯小刚在郑晓龙主任的电视剧《大林莽》剧组做工。郑晓龙就不用不介绍了,当年凭借《甄嬛传》拿了奖的。
12月的一天,冯小刚躺在地上望着天空遐想,一旁看书的郑主任一边看一边笑骂:真他妈孙子。
冯小刚听出这口气哪是骂作者,分明是一种由衷的喜爱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的赞赏。就问,“谁这么孙子?把你乐成这样”。
郑主任将书递过去,“王朔,我认识的一哥们儿”。冯小刚看到小说名字:《浮出海面》。这是王朔和第一任妻子沈旭佳自己的感情故事改写的小说。
冯小刚便找来王朔的小说看,除了这本《浮出海面》,还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看完心想:真他妈孙子。王朔竟然漫不经心地把自己生活中的同学和朋友描述地如此生动,令人入迷。
于是,冯小刚开始狂背王朔的小说,以至后来,他公开称王朔是指导自己拍摄贺岁片的纲领性文献。
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认识了王朔。“平头,娃娃脸,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所有的五官都很饱满,肩膀很宽,穿着一件套头的短袖衫,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冷不丁地却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的冷漠。”
这是冯小刚对王朔的第一印象。
据郑晓龙回忆,当年在餐桌上,冯小刚一天到晚都在背诵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边背边说边模仿边夸,就这样慢慢地摸到了王朔的风格。冯小刚夸王朔也有技巧,在他不在时,当着他好友的面儿使劲夸,这招特灵。
就这样,冯小刚走进了王朔的圈子。
王朔拉着他认识了叶京、刘震云、姜文、叶大鹰等人,连徐帆都是王朔帮忙撮合成的,这帮人后来可帮了冯小刚的大忙。冯小刚说,王朔是自己的北斗星。这话说得不过分。
据说冯小刚特会拍马屁,这也是从朔爷身上学的。王朔拍马屁多牛X,冯小刚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这样写:
恰逢国庆节,一帮人一起在赵宝刚家吃饭。王朔举起举杯,停了一下,突然说“不对呀,像葛老师这一级的人不应该坐在这儿呵。”
葛优搭茬,“那应该在哪呵?”
王朔说:“人民大会堂,国宴呵。”
葛优一脸困惑,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人通知我叫我去呀?”
王朔又说:“那是您不愿意去。通知到的往往是经过权衡后才决定允许出席的。像您这一级的还用通知吗?那是必须出席的。您是谁呀?”
葛优人老实,很憨厚地笑着问:“我是谁呀?”
王朔:“您是国宝呵,国家的面子。”
葛优很开心,说:“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哪。”
王朔说:“喝酒喝酒。幸亏您疏忽了,要不老了也轮不着我们能在今天晚上和葛老师一起吃饭。我要出去跟别人说,国庆节晚上我和葛优一起吃饭来着,你们说,有人相信么?”
王朔望着众人,大家纷纷摇头。
葛优笑开花。
冯小刚特会发扬别人的优点,王朔的奉承只在好友间,而冯小刚将它用在了商圈、影视圈、政治圈等上升渠道上。他做事儿目的性也强,别人随口讲段子,他随手就记下来然后放到自己的剧本和电影里。
1991年,王朔带着“小跟班”冯小刚做了编剧,两个剧本:夏钢导演的《遭遇激情》和郑晓龙导演的《编辑部的故事》,前者是王朔攒的局让冯小刚首次做编剧,后者是因为王朔是总编剧。他愿意带上冯小刚,一是因为仗义,另一是冯小刚是模仿自己最好的人,带着也听话省劲儿。
冯小刚的首部导演作品《北京人在纽约》,是和郑晓龙联合执导,也是王朔用自己的影响力拿来的。这两部作品均大火,后者还降低了当时的出国率。
冯导从此之后便上了道了。
3.
再来说说关晓彤在京圈的地位,这就不得不提她的祖父关学曾。
关晓彤的父亲关少曾回忆是这样说:“我的父亲关学曾于1922年8月1日出生,旧历六月初九,他出生在崇文门外东大地一巷3号”。
我特意找了“北京满城(少城)的八旗旗属地分布”图:
文门外东大地一巷3号是属于正蓝旗的旗属地。并且老舍先生和关少曾还是好友关系,而老舍先生隶属于正红旗。
关晓彤的爷爷是著名的琴书大师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她爷爷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前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
很多人会觉得曲艺协会有那么厉害吗?
独霸春晚十余载的本山大叔,也只在辽宁曲协混了个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可想而知。
马云之所以从肯德基招服务员都不要他,到现在成为中国首富,和他爸爸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离不开干系,创业路上没点人脉哪能行。
姜昆大家都知道的,文艺界大佬,但是他当年也不过就是关晓彤爷爷的小弟的小弟。
而京圈和满族圈的人重合度很高,意思就是说很多京圈的人同时也是满族人。
为什么说关晓彤是京圈小公主呢,因为她家里长辈也一直是在这圈子里面,英达还说她是“满族之光”。
而她的身份通过她20岁生日会上的VCR也能表现出来了。
本来艺人生日,同龄人有合作的送个祝福无可厚非:杨紫、赵丽颖、马思纯......还有鹿晗..
有影视前辈也不足为奇,比如邓超、孙俪、孙红雷等。
但大导演、艺术家级别也纷纷发来贺电:张艺谋、陈凯歌、六小龄童、朱时茂、寇振海......
好,就说来自长辈的关怀我也就信了你的邪,这些人也专门送祝福就真的不一般了!
甚至还有世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这,这操作666啊!
然而,所有祝福中最吸睛的还是老谋子的一段话:晓彤,你今天过生日,想起来我跟你们家也是三代合作。《有话好好说》,跟关老爷子;《古今大战秦俑情》,跟你妈;现在这个跟你。真是关家有女初长成啊,而且发展得非常好,很为你高兴,很为你关家高兴,感觉这么一说,我也是关家的人。你现在发展越来越好了,《影》的表现也非常好,我们大家都很满意。所以你过生日呢,首先祝你生日快乐,越来越好。还有一个,记着我跟你说的,好好练英语,还有动作也要学。要把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的学习搞上去。你是一个好孩子,我觉得,没有任何毛病。在剧组的合作、表现、职业道德、表演……方方面面大家都没话说,路走得非常正。所以呢,希望你沿着这条正确的路,继续沉浸,祝你生日快乐!
这几句话足以证明,关晓彤能演张艺谋的电影不是偶然,甚至张艺谋其实是有意想要和京圈的人搞好关系。
4.
京圈另一个特点就是讲人情。
他们的特点就是同仇敌忾,有事大家一起帮忙,有敌人大家一起排外。
拿徐静蕾来说。她转行做导演,给她当男一号的是叶大鹰。
她做杂志,第一次专访的重量级人物是叶京。
徐静蕾复出王朔亲自给他做编剧。
再比如当年的赵薇,她走红后街拍了京圈人士执导的《天地英雄》。赵薇遭遇军旗事件后,人气一落千丈,这个时候拍的又一部电影还是京圈的电影《绿茶》。
大家并不会抛弃他,反而会更加帮助他,也许这还算是京圈人的一种优点吧,用北京话讲就是“局气”。
可以说,只要迈进了这个圈子,优质资源可以不用发愁,只是自身的文艺素养能习得圈里老文青的几分真传,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